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味鲜脆美的浙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浙菜富有小巧玲珑的江南特色,尤其关注食材的主料本味,菜品则鲜美滑嫩、脆软清爽、精细讲究。

    浙江饮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从河姆渡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不仅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而且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蔬果和水产等食材的培育和养殖。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饮食体系已经有了“南食”与“北食”之别,浙江是“南食”的重要地域。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南宋建都杭州后,杭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饮食文化中心,浙菜也成为“南食”的代表。这一时期,不仅烹饪原料大大丰富,而且南北饮食广泛交融,饭店食肆林立,可谓是浙江菜的繁荣时期。

    明清之际,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浙菜也发展到高峰,并出现了浙江文人研究美食的现象。如李渔的《闲情偶寄》、朱彝尊的《食宪鸿秘》、顾仲的《养小录》和袁枚的《随园食单》等。

    浙菜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个地方的风味组成。其中杭州菜是浙菜的代表,以爆、炒、炸、烩等烹饪技法见长,口感清鲜爽脆。代表菜品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宋嫂鱼羹、生爆鳝片、八宝豆腐、荷叶粉蒸肉、东坡肉等。

    宁波地处沿海,擅长蒸制、红烧、炖制海鲜,口味咸鲜合一,有雪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锅烧鳗、宁波烧鹅等名品。

    绍兴菜极具水乡风味,多以鱼虾河鲜、家禽豆类等为食材,并常用绍兴酒烹制,菜品汁浓味重、绵软酥香,以糟熘虾仁、清汤越鸡、绍式虾球、干菜焖肉、清蒸桂鱼、鉴湖鱼味等为代表。

    温州地处浙南沿海,食俗自成一体,也擅制海鲜,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菜中名品有三丝敲鱼、爆墨鱼花、蒜子鱼皮、马铃黄鱼等。

    浙菜口味偏甜,其形成与发展与其他菜系有所不同。北方人南下浙江开食店后,便把北方的烹调方法带到这里,同时又取材当地,因此形成了“南料北烹”的特色。如汴京名菜“糖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便烹成了浙江名菜“西湖醋鱼”。除此之外,浙菜还具有食材鲜活、选料精细、烹制独到、崇尚本味等特色。

    西湖醋鱼是浙菜的传统名品,其做法是把鲜活的草鱼对开两片,用水汆煮后捞出,然后将煮鱼的水加上酱油、醋、白糖、绍酒和淀粉,搅拌成汤汁浇在鱼身上。

    这道菜的来历,相传出自“叔嫂传珍”的故事。

    南宋时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他们以捕鱼为生。当地有一恶棍见宋嫂姿色动人,便杀害了大哥,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劝小叔外逃,临行时做了一道糖醋烧鱼,取意“甜美毋忘百姓辛酸之处”,以告小叔。

    后来小叔得了功名,回到家乡除暴安良,唯不见宋嫂下落。在一次偶然的宴会上,小叔又尝到这一酸甜可口的烧鱼,断定出自嫂嫂之手,于是找到了隐名市井的嫂嫂。后来小叔辞官回家,重操打渔旧业。后人开始照宋嫂的做法烹制醋鱼,“西湖醋鱼”就流传开来。

    以下介绍几种精典的浙菜菜谱及制作方法:

    东坡肉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在杭州做刺史,在任上他为民排忧解难,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尤其是他曾发动20万民众疏浚西湖,将挖掘出来的湖中泥土筑成沟通南北的长堤——苏堤,从而大大改善了交通。更重要的是使西湖增加了蓄水量,消除了水灾,并利用湖中之水灌溉良田,使杭州地区年年获得丰收,这一带的老百姓十分感激苏东坡,人们私下商议,用什么来报答自己的恩人呢?后来有人打听到,苏东坡喜欢吃猪肉,还写了一首关于猪肉的诗。于是人们为了感谢苏东坡,每逢过年时,各地老百姓都要抬着猪肉给他拜年。这样一来,苏东坡每年都要收到许多猪肉。面对如此多的猪肉怎么办呢?他叫人将所有的肉切成方块,烧得红润油亮,按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发送一份,当地老百姓感激不尽,便将这种肉称为“东坡肉”。一位有眼识的饭店老板,一眼看到了商机,便挂出“东坡肉”的牌子经营此肉,生意十分兴旺。后来,“东坡肉”成了杭州名菜。

    操作所用食材:猪五花肉750克,姜25克,冰糖50克,绍酒125毫升,酱油75毫升,葱25克。

    做法:

    1.猪肋条肉刮净皮上余毛,洗净后放入滚水锅中烫3~5分钟捞出,切成大小适中的小方块。

    2.将姜块去皮拍松,葱取少许制成葱结。

    3.取大砂锅一只,用小竹架垫底,铺上葱、姜块,将猪肉皮朝下排放在葱、姜上,加入糖、酱油、绍酒,再放入葱结,加盖用大火烧滚,密封边缝,置小火上焖2小时左右。

    4.打开盖,将肉块翻身(皮朝上),继续加盖密封焖至酥熟,将砂锅端离火。启盖,将肉分别装入两只特制的小陶罐中,撇去砂锅中的浮油,将汤汁分装入罐,用桃花纸密封罐盖四周,用大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备用。食前将罐再放在大火上蒸10分钟左右即可。

    宁波烧鹅

    烧鹅是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家禽佳肴,早在清代中期就闻名遐迩,为省内外人士所喜爱;

    在宁波、浙江、温州等地均喜欢用烧鹅佐酒。而这些地区中,又以宁波烧鹅最闻名。

    操作所用食材:鹅3000克,蜂蜜15克,姜15克,黄酒25克,小葱15克,盐15克,八角15克,味精1克,花椒10克,香油25克,桂皮15克。

    做法:

    1.八角、桂皮、花椒预先炒制,捣碎盛在碗内;

    2.再加入黄酒、姜末、葱段、味精,拌和调匀;

    3.净鹅用开水清洗两次,挂起晾干;

    4.再用精盐擦透鹅腹内壁,再放进拌和的调料,用铁丝缝合鹅的肛门,夹起两翅、头朝下吊在铁钩上;

    5.蜂蜜用清水25倍溶化,均匀地浇淋在鹅身上;

    6.接着送进炉内,用炭火烧烤;

    7.炉温控制在250℃,加盖烤30分钟;

    8.闻到香味时启盖,将铁钩旋转一面,加盖再焖烤15分钟左右;

    9.出炉后,去掉铁丝和肚内调料,涂上芝麻油,斩成条片即成。

    清汤越鸡

    清汤越鸡是绍兴传统风味名菜,据说是春秋时期越国流传下来的。它用绍兴的特产越鸡烹制而成。此鸡肉白嫩,骨质松脆。利用原汁清炖,味鲜爽口。

    清朝皇帝乾隆游绍兴时吃过此菜,连声叫好。此后,这个菜就成了朝廷的贡品。

    操作所用食材:鸡1000克,油菜心50克,火腿25克,冬笋25克,香菇(干)10克,黄酒25克,盐2克,味精3克。

    做法:

    1.将活嫩越鸡宰杀、煺毛,洗净后斩去鸡爪,敲断小腿骨,在背部离尾臊3.5厘米处开一小口,掏出内脏,洗净,放在沸水锅中氽一下,洗去血沫;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将鸡背朝下放入,舀入清水2500毫升,加盖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

    3.改用小火继续焖煮约1小时,捞出转入品锅内,倒进原汁;

    4.然后,把火腿片、笋片、香菇排列于鸡身上,加入精盐、黄酒、味精,加盖上蒸笼用旺火蒸约30分钟,取出;

    5.将焯熟的油菜心放在炖好的鸡上即成。

    鱼头豆腐

    传说乾隆皇帝一次下江南巡游时到了杭州。一天,他换上便服,打扮成一个老百姓上吴山私游。山上奇石、古迹遍布,茂林修竹、葱笼郁秀。乾隆一面欣赏美景,—面吟起了康熙皇帝赞誉吴山的诗:“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接康衢,偶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正当他观赏得意时,突然下起了暴雨,躲没处躲,藏也没处藏,被淋得湿透了衣裳。他冒雨跑到了半山腰,才见到一户人家,便急忙躲到屋檐下避雨,哪知,江南的雨下起来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的。此刻,乾隆又冷又累,又饥又饿,只得去敲门讨饭吃。

    这家主人是一个饭馆跑堂的姓王。他见这个一副狼狈相的游客进来讨饭吃,不免心生同情,便连忙张罗着弄吃的。可是,王家很穷,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好饭菜,只好把吃剩下的一个鲢鱼头加上一块豆腐,一同放在砂锅里炖给乾隆吃。饥饿难忍的乾隆,狼吞虎咽,比宫里吃的山珍海味还对胃口,感慨道:“真乃适口者珍啊!”

    后来,乾隆又一次下江南,来到杭州,正逢春节,他特意去找他曾讨过吃的王家。这时,姓王的已被掌柜辞退,闲在家里,乾隆问起他过得怎样?他回答说:“唉,一年不如一年!”

    乾隆为报答他的一餐之赠,便资助他在河坊街吴山脚下开设了一家饭馆,店名叫“王润兴”。乾隆还亲笔给他题了“皇饭儿”三个字。这时,这个姓王的人才知道这位曾经向他讨饭吃的人是当今皇帝。他挂起了“皇饭儿”的金字招牌,专门烹制鱼头豆腐。他把鱼头豆腐烧得越来越好,达到了滑润鲜嫩、汤纯味厚、清香四溢的境地。于是,这道菜渐渐流传开来,成了江南名肴。时至今日,去品尝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操作所用食材:嫩豆腐2盒,鲜鲢鱼头1个(约600克),植物油200克,水发冬笋丝75克,枸杞、香菇适量,料酒、醋、姜、葱、白糖、香菜少许,高汤或水500毫升。

    做法:

    1.将嫩豆腐切,放在碗里,沥干多余的水分,备用。

    2.将鱼头洗干净,切成两半,沥干水分,否则容易溅油。

    3.平底锅里倒上植物油,加热。把鱼头放进去煎。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后,倒入料酒和醋,开小火,盖上盖儿,焖一会儿,去腥味。不过不要加热太长时间,以免干锅。

    4.倒入适量的高汤或水,姜、蒜切片后加入,再加少量料酒和醋。先开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地烧。

    5.大概烧15分钟,汤成乳白色后,放笋丝、枸杞、香菇,再加盐,转大火烧开,再用中火烧5分钟左右。

    6.倒入沥干水分的嫩豆腐,中火烧2~3分钟。洒入鸡精盛盘,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

    醉鸡

    相传很久以前,在浙江五夫一个小村庄里,住着弟兄三人,父母早亡。三兄弟相依为命度着时日。后来,三兄弟陆续结了婚但没有分家,三家仍在一起生活。老大、老二娶的都是富人家的姑娘,她们嫁妆不少,但人较懒惰。老三娶了个穷人家的姑娘,虽无嫁妆,可是心灵手巧,十分能干。尽管大媳妇、二媳妇倚仗着娘家的钱势看不起她,但她总是默默地操持着家务,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哥、二哥看在眼里,有心想叫她当家理财,但又担心自己的两位媳妇不服。后来,三位兄弟想出一个办法:让三位妯娌比赛做鸡,谁把鸡做得最好吃就让谁当家。条件是每人一只鸡,但不准加油,不准用其他配菜,时限为三天。

    大媳妇、二媳妇冥思苦想,一心想在比赛中获胜。

    三天后,三位兄弟围桌坐下,叫三位妯娌上鸡。只见大媳妇兴冲冲地端上了—锅清炖鸡,黄色的油珠浮在汤上,吃起来味道还比较鲜,但肉质发柴。三位兄弟吃后没有吭声。

    二媳妇端上一盘白切鸡,食之爽口,嚼之有味,但略嫌清淡。大家尝后也没说什么。

    轮到三媳妇,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端上一个大盖碗,一揭开碗盖,一股诱人的清香立刻布满了房间,使人食欲大增。三位兄弟吃后,只觉得鸡肉又鲜又嫩,吃到嘴里满口生香。两位嫂子也忍不住一人夹了一块鸡肉放任嘴里,果然酒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大家都称赞三媳妇的鸡做得好,两位嫂嫂也心悦诚服。由于这种鸡是用酒做出来的,故名“醉鸡”。

    操作所用食材:嫩肥鸡1千克,葱结1只,黄酒500毫升,姜片、精盐适量。

    做法:

    1.将鸡宰杀,去毛去内脏,冲洗干净。

    2.烧半锅开水,放入葱结、姜片后,将鸡放入锅内煮,直到用筷子可穿透鸡肉时,取出鸡,在鸡的内外抹薄薄一层盐。等鸡晾凉后斩成块,码入瓷盆,倒上黄酒、以淹没鸡块为宜。盖严盆盖,腌两天即成。

    三丝敲鱼

    温州某古刹有一位老方丈,孤身一人赴福建取经。不幸途中遇上大风浪,小船顷刻覆没,老方丈葬身鱼腹。留在寺中的小和尚获知噩耗,悲痛万分,便带上念经的木鱼,到师父遇难的地方念经超度。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发现海面上浮起了许多金光闪闪的黄鱼。小和尚看着看着,猛然想起师父走时穿的那件黄色袈裟,心想肯定是这些鱼吃了师父的肉体才显出黄色。于是,小和尚怒火中烧,立即把这些黄鱼捞起来,剥去皮、净内脏、剔了骨、剁成块,然后放在木鱼上狠狠地敲起来,把鱼肉敲成一片片薄饼状的鱼片。他把这些鱼片放在船上晒干,带回留念。由于数量过多,多余的就留在了船上。船翁吃饭时,拣了些鱼片切丝熬汤,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争相敲鱼食用。久而久之,“敲鱼”这道制法奇特的菜肴也就流传至今。

    操作所用食材:鲩鱼一条(约750克),熟火腿25克,水发香菇、熟鸡脯肉各50克,青菜心100克,清汤500毫升,熟鸡油、料酒、干淀粉、盐适量。

    做法:

    1.将鲩鱼切成片,放在洒了淀粉的砧板上,用小木槌敲击。

    2.将敲好的鱼片放在清水锅中煮熟,切成条。熟火腿、香菇、熟鸡脯肉均切成丝。

    3.将青菜心在沸水锅中氽熟。

    4.炒锅中放入清汤,放进鱼片,青菜心,精盐、料酒,烧开后加入香菇丝、熟鸡脯丝、熟火腿丝、味精,淋上熟鸡油即可。

    西湖醋鱼

    传说古代西湖畔有姓宋的兄弟俩,哥哥已成家,以捕鱼为生,供弟弟读书。一日,贤淑美丽的嫂嫂被当地恶霸看上,为了把她弄到手,便指使手下人害死了哥哥,弟弟前去衙门申诉,岂不知恶霸已买通了官府,弟弟告状不成反遭一顿毒打,叔嫂二人只好背井离乡。后来,宋嫂勉励小叔赴京求取功名后,为兄长报仇。临行前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后,味道奇美。她对小叔说:“这鱼中的甜是祝你高中皇榜,酸是望你当了官后,勿忘百姓的辛酸。”后来弟弟高中并为兄长报了仇,但却不见宋嫂的踪影。一日,同僚设宴相邀,宋弟见席上有一道菜正是“醋熘鱼”,便寻根刨底,原来烩制这醋熘鱼的厨娘正是宋嫂。于是,宋弟辞了官与宋嫂同操旧业。自此“醋熘鱼’便随着这故事广为流传,成为传统名菜。

    操作所用食材:草鱼1条(约900克),姜300克,葱2条,料酒、糖、黑醋、酱油、胡椒粉、生粉、香油、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葱洗净切段分成2份。姜一半拍裂,一半切丝。

    2.将草鱼剖净,由鱼肚剖为两片(注意不可切断),放进锅中,注满清水,加葱1份、拍裂的姜、酒,煮沸后,用小火焖10分钟,捞起,盛入碟中。将姜丝遍洒鱼身。

    3.烧热油锅,放葱爆香,然后把葱去掉,将葱油倒入碗中。注2杯清水入锅中,加糖、盐、黑醋、酱油、胡椒粉料煮滚,用生粉水勾芡,再注入葱油,盛起淋在鱼上,洒上香油即可。

    冰糖甲鱼

    相传,在100多年前,在宁波江北岸临江有一家小酒铺,掌柜以烧冰糖甲鱼著称。他烧的这道菜,清香、绵糯、咸甜兼有,滋味可口,有独到功夫。

    —天,外地来了两位举人,正欲赴京赶考,途径宁波相约到这家酒楼饮酒,观赏江景。伙计见是书生,便问:“相公欲尝何菜?”

    两位举人都是富家子弟,便说:“凡是名菜,俱都上来。”

    于是,伙计陆续送上各道名菜,两位举人见最后端上来的冰糖甲鱼,鳌头上翘,晶莹透亮,清香扑鼻,便挟起品尝,一到嘴里;由绵糯香甜,滋味非同凡响,赞不绝口,便问掌柜:“此菜何名?”

    掌柜见两位随身都带有赶考的行头,便灵机一动,暗送彩头,道:“相公,此乃‘独占鳌头’是也!”举人听了,连呼“妙哉!”尽欢而去。

    事有凑巧,待到秋季揭榜,其中一位举人果然中了状元。他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特地重登甬江这座小酒楼,指名要吃“独占熬头”!说是吃了此菜,身健神旺,金榜高中乃此菜之功也。老板听说,便又精心制作一道“冰糖甲鱼”,让状元公品尝,并捧上文房四宝,展开宣纸,恭请状元为酒楼题名。

    状元老爷正在兴头,也不推卸,端起笔来,写了“状元楼”三个大字。

    从此以后,状元楼名噪浙东。状元楼名菜冰糖甲鱼,也名扬海外。后来上海也开起了两家状元楼;一名“甬江状元楼”,一名“四明状元楼”并都以善烹冰糖甲鱼著名。

    操作所用食材:甲鱼750克,酱油30克,冰糖30克,猪油(炼制)40克,黄酒25克,花生油35克,姜、小葱、盐适量。

    做法:

    1.甲鱼仰放,待头伸出,迅速用手指掐住其颈,用力拉出,用力齐背壳延颈骨,排尽血后入90℃热水中浸泡;

    2.当甲鱼壳上泛起白衣时捞出,在冷水中消除腹部、腿上和裙边的白膜,用洗帚刷掉背壳黑衣;

    3.再开肚去内脏,斩去头尾、爪尖,然后均匀地斩成8块;

    4.将甲鱼块放入锅中焯水,捞出用清水洗净,并撕掉血筋、备块利黄油;

    5.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加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葱结、姜片爆香,推入甲鱼块(肚朝下),烹入黄酒加盖稍焖;

    6.再加入清水750毫升,烧开3分钟后,改用小火盖焖25分钟左右;

    7.待鱼块柔软无弹性时,加入红酱油、精盐、冰糖、熟猪油,再加盖焖20分钟左右;

    8.焖至鱼肉和裙边软糯,随即改用旺火收汁,一面晃锅一面舀起卤汁浇在鱼块上;

    9.待卤汁稠粘浓厚时,淋入熟猪油,再用中火并晃锅使芡油混合,至卤汁呈胶状,淋入熟猪油,晃锅即成。

    制作要点提示:

    大火烧开,小火焖熟,再加盐、酱油、糖烧入味,改旺火收汁,中火溶芡,火功到家,入口甜,收味咸,风味别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