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历史上中原汉民曾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进入闽地,这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晚唐五代,河南王审知兄弟入闽建立“闽国”,推动了闽地饮食文化的开发。宋元时期,福建作为海上之路的起点,对外交流的扩大使得闽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更为闽菜引入了沙茶、芥末和咖喱等新鲜的元素。到了康乾盛世,由于江南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闽菜的发展也达至全新的高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闽菜体系。
闽菜文化充分融合了中原饮食文化的渊源,这从菜品的烹制中可表现出来。
根据唐代徐坚《初学记)的记载“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可知,红曲这种闽菜常用的调味原料,便是唐代从中原传入闽地的。此后,红曲广为闽菜所使用,红色也因此成为闽菜烹饪美学中的主要色调,“红曲烹调”更是成为闽菜的一大特色,其中有红糟鱼、红糟鸡、红糟肉等名品。
闽地位处亚热带,背山临海,雨量充沛,四季如春,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食材原料。
在闽菜中,不仅鱼、虾、蚌、螺、蚝等海鲜佳品不绝。
同时,闽地盛产的山珍野味也闻名于世,香菇、竹笋、银耳、茶叶等皆是闽菜中的配料佳品。
闽菜多以刀工巧妙、烹制精细、火候讲究、尚味重汤而著称。对于闽菜的刀工,当地素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精细的刀工使得菜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滋味深厚。
闽菜的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煎、焖、卤、淋、蒸等,口味多偏于酸甜,作料变化奇特,皆对火候有不同要求。
重汤是闽菜的精髓所在,多汤的传统在闽地由来已久,更有“无汤不行”之说,这与闽地丰富的海产资源有关。同时,因为汤菜是所有烹制手法中,最可保留食材本色的做法,重汤的传统也体现了闽菜讲求质鲜、味纯、滋补的特色。
闽菜是由福州、闽南和闽西三路不同流派的地方风味组合而成的。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除福州一地外,也在闽东、闽中、闽北等地盛行,其特点是清淡鲜嫩、偏于酸甜,擅用红糟为作料,尤其讲究调汤,有茸汤广肚、肉米鱼唇、鸡丝燕窝等名品。
闽南菜留传于厦门和晋江、尤溪地区,并东及我国台湾,其口味除了鲜嫩、清淡外,还因讲究作料、善用香辣而著称,并常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中药等调料。代表菜品有清蒸加力鱼、炒沙茶牛肉、葱烧蹄筋、当归牛腩等。
闽西菜盛于客家地区,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善用生姜等香辣佐料,相比其他两派较为重油重盐,有爆炒地猴、烧鱼白、油焖石鳞、麒麟象肚等代表菜品。
“佛跳墙”是居于闽菜之首的传统名菜,原名“福寿全”,早在宋人陈靓的《事林广记》中便有对它的记载。
据传,此菜起源于清朝末年福州官银局请布政使的筵宴,席间有一道菜,是将鸡、鸭、羊肘、火腿等原料加工后,一同放入酒坛中煨制而成,味美异常。
布政使食后难忘,便带家厨郑春发前去求教。这位家厨悉心研究尝试,将此菜与海参、鱿鱼等十八种水陆珍品原料搭配,并辅以陈酒、桂皮、茴香等作料,放入陶罐中煨制,最终做出了味美绝伦的佳肴。
后来,郑春发开了一家聚春园菜馆,人们纷纷慕名前来品尝此菜,有秀才即席吟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门弃禅跳墙来。”众人应声叫绝,从此“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闽菜中还有一道海珍名菜“西施舌”。“西施舌”又名“沙蛤”,它生长于浅海的泥沙中,是烹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食物,呈厚实的三角扇形,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犹如一条小舌头,故取“西施舌”之名,其肉质软嫩,氽、炒、拌、炖皆可。
“西施舌”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施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越国王后怕西施回国后自己失宠,便派人将西施骗出,将她绑上石头,沉入海底。
西施死后,化为这种类似人舌的海蚌,在沿海的泥沙中,期待有人听她尽诉冤情。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西施舌”鲜美的味道确实令人难忘。上世纪30年代郁达夫在福建时,便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的一道“神品”。
以下介绍几种精典的闽菜菜谱及制作方法:
爆炒地猴
其名,或许有人不敢问津。其实,所谓老鼠干纯属取之山鼠或田鼠熏制而成,与之家鼠本有天渊之别。
每年立冬过后,以觅食农作物和野果、昆虫为生的田鼠、山鼠正肥,当地人民便开始捕鼠。有丰富捕鼠经验的老手,傍晚把放有诱饵的捕鼠竹筒装置在老鼠出没的地方。落霜之夜,老鼠懒于远走觅食,因此,在鼠穴周围安置捕鼠器械,收效颇为显著。
老鼠干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特别是它具有补肾之功,对治尿频、小孩尿床有明显疗效。用此山珍烹制而成的“爆炒地猴”,色泽金黄,醉香浓郁,味道甘鲜,嚼之耐人寻味,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操作所用食材:宁化老鼠干250克,猪里脊肉125克,水发冬菇25克,净冬笋50克,大蒜50克,芹菜嫩梗l0克,嫩姜10克,绍酒25克,酱油25克,味精2.5克,熟猪油500克(约耗80克)。
做法:
1.将老鼠干去头尾、脚爪,切成3.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炒锅置中火上,下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时,鼠干块下锅油爆一下,去腥味,随即倒进漏勺沥去油。
2.冬笋下沸水锅氽熟捞出,与猪里脊肉均切成和鼠干块规格相似的薄片。大蒜择洗干净,切斜片。冬菇切片。嫩姜洗净去皮,切细丝。芹菜梗洗净,切成3.3厘米长的段。
3.炒锅置旺火上,下熟猪油(50克)烧至六成热时,先将猪肉片下锅煸炒一下,待肉色转白时,放入过油鼠干块及笋片、香菇片、蒜片、姜丝、芹菜段同炒片刻,加酱油、味精、绍酒,颠炒几下装盘即成。
槟榔芋泥
据说,清朝道光年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冷宴”宴请林则徐。陪同林则徐的官员有的从未见过冰淇淋,不懂吃法,就端起杯子朝冒气的冰激凌吹气以驱热,遭到洋人耻笑。
林则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设丰宴“回敬”这些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出一碗用槟榔芋做成的浅紫如玉的芋泥,菜不冒热气,神似冷盘。
外国人一看这道美食,忙不迭舀上满匙芋泥送进嘴里,哪知这芋泥刚出锅极热,把洋人烫得吐不得咽不下,流泪捧腮。一位领事的嘴唇还被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洋相百出。
此时,林公含而不露,悠然地说:“中国名菜槟榔芋泥,外表冷静,内心炽热,与冰激凌表面冒气,里面冰冷正好相反。”
林则徐以芋泥教训洋人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操作所用食材:槟榔芋1千克,红枣100克,糖冬瓜条50克,白糖35克,熟猪油25克,樱桃、瓜子仁适量。
做法:
1.将槟榔芋头去皮,每个切成4块。放在盆里,加入清水150毫升,上笼蒸1小时取出,放在干净的砧板上(或直接放在盆内),用刀压成茸状,拣去粗筋。
2.将压成茸状的芋泥装入大碗内,加入30克白糖,拌匀,再放入笼中蒸5分钟取出。
3.红枣去皮、核,切碎;糖冬瓜条切成米粒状。
4.取红枣装在碗里,加入剩余白糖,上笼屉用中火蒸5分钟取出。
5.锅内微火加热,下猪油烧热,将蒸过的红枣下锅搅拌成糊状后,再混合糖冬瓜粒浇在芋泥上,最后用瓜子仁、樱桃洒在芋泥上面做装饰即可。
吉利虾
很早以前,有两户人家因逃避兵乱,辗转来到厦门海滨搭寮定居。这两家一姓“吉”,有一男孩,一姓“利”,有一女孩,独男只女,频繁往来,及至弱冠及笄之年,便山盟海誓结成夫妻。婚宴前,新郎新娘念其热恋时,曾在海滩各扑到一只活蹦跳跃的对虾,当时就以此为喻,祈求成双结对,永不分离。为了纪念此情,他们特要求掌厨师傅做一道以对虾为主料的菜肴。厨师领略其意,借两家姓氏,烹制了意趣双关的“吉利虾”。众人尝之,无不绝口称赞,此菜因此传开,时至今日,成为厦门名菜。
操作所用食材:鲜对虾500克,胡萝卜15克,水发香菇15免,葱白10克,冬笋10克,鲜辣椒1只,洋葱10克,熟猪油500克,面包末150克,白糖10克,湿淀粉10克,鸭蛋1个,猪骨汤7.5毫升,面粉25克,乌醋、橘汁,白醋、绍酒、酱油、味精、精盐、芝麻油、蒜瓣各适量。
做法:
1.对虾洗净,去壳留尾,每只虾肉均从背脊割透1刀,剔去虾线,提起虾尾穿过割透的缝隙,拉成虾球生坯,用精盐、味精、绍酒稍腌制。
2.辣椒去蒂子,洗净,与香菇、冬笋、洋葱、胡萝卜、葱白一起切成丝。蒜瓣剁末。骨汤、酱油、橘汁、味精、乌醋、白醋、白糖、芝麻油、湿淀粉和匀兑成卤汁,鸭蛋放在碗里,打散。
3.炒锅置旺火,下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将虾球生坯先沾匀面粉,再蘸匀蛋液,而后滚匀面包屑,下锅炸至色泽金黄时。倒进漏勺沥去油,装入盘中。
4.在炸虾球的同时,取另1只锅置火上、下熟猪油50克烧热,先放入蒜末及全部丝料略微煸炒,再例入卤汁煮沸勾芡,加入熟猪油15克推匀,起锅装碗,与过油虾球一并上席,吃时,将芡汁浇在虾球上即成。
西施舌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工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将其沉入大海。
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沙蛤(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
操作所用食材:沙蛤350克,水发香菇10朵,冬笋15克,芥菜叶20克,绍酒、酱油各1茶匙,上汤50毫升,香油、生粉、糖各适量。
做法:
1.将沙蛤去裙,每只均片成相连的两片,洗净。芥菜叶柄切成边长约2厘未的菱形片,香菇每朵切成3片,冬笋切成约2厘米长、1.5厘米宽的薄片。酱油、味精、糖、绍酒、香油、上汤、涅淀粉调成卤汁。
2.将片好的沙蛤肉放入滚水中烫一下捞起,沥干水。烧热锅,下油烧热,将芥菜叶柄、香菇、冬笋片放入略炒,随即倒入卤汁煮沸勾芡,汁粘时放进沙蛤肉片,迅速翻炒几下即可。
佛眺墙
福建有一种风俗叫“试厨”。按这种风俗,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大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婚媳妇理家本领的测试,它关系到公婆对媳妇的看法。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想尽了办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全然忘记了各种烹饪方法。她到了试厨的前一晚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说公婆要进厨房,新婚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中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顺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婚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娘家。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婚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都齐声叫好,这便是佛跳墙。
操作所用食材:水发鱼翅500克、鸭肫6个、水发刺参250克、鸽蛋12个、肥母鸡1只(约1千克)、水发花冬菇200克、水发猪蹄筋250克、猪肥膘肉95克、猪肚1个、姜片75克、羊肘500克、葱段95克、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发干贝125克、绍酒2500毫升、冬笋500克、味精10克、水发鱼唇250克、冰糖75克、鲂肚125克、酱油75毫升、金钱鲍1千克、猪骨汤1升、猪蹄尖1千克、熟猪油1千克、白条鸭1只。
做法:
1.将水发鱼翅去沙,剔整齐排在竹箅上,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姜片15克、绍酒100毫升煮10分钟,去其腥味取出,将箅拿出放进碗里,鱼翅上摆放猪肥膘肉,加绍酒50毫升,上笼屉用旺火蒸2小时取出,拣去肥膘肉,滗去蒸汁。
2.鱼唇切成长约2厘米,宽约4.5厘米的块,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绍酒100毫升、姜片15克,煮10分钟捞出。
3.金钱鲍放进笼屉,用旺火蒸烂取出,洗净后每个片成两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汤250毫升、绍酒15毫升,放进笼屉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鸽蛋煮熟,去壳。
4.鸡、鸭分别剁去头、颈、脚。猪蹄尖剔壳,拔净毛,洗净。羊肘刮洗干净。以上四料各切12块,与鸭肫一并下沸水锅氽一下,去掉血水捞起。猪肚里外翻洗干净,用沸水氽两次,去掉浊味后,切成12块,下锅中,加骨汤250毫升烧沸,加绍酒85毫升汆一下捞起。
5.将水发刺参洗净,每只切为两片。水发猪蹄筋洗净,切成约2寸长的段。火腿腱肉加清水150毫升,上笼屉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切成厚约1厘米的片。冬笋放沸水锅中氽熟捞出,每条直切成四块,轻轻拍扁。锅置旺火上,熟猪油放锅中烧至七成热时,将鸽蛋、冬笋块下锅炸约2分钟捞起。随后,将鲂肚下锅,炸至手可折断时,倒进漏勺沥去油,然后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块。
6.锅中留余油50毫升,用旺火烧至七成热时,将葱段35克、姜片45克下锅炒出香味后,放入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炒几下,加入酱油75毫升、味精10克、冰糖75克、绍酒2150毫升、骨汤500毫升、桂皮,加盖煮20分钟后,拣去葱、姜、桂皮、起锅捞出各料盛于盆,汤汁待用。
7.取一个绍兴酒坛洗净,加入清水500毫升,放在微火上烧热,倒净坛中水,坛底放一个小竹箅,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及花冬菇、冬笋块放入,再把鱼翅、火腿片、干贝、鲍鱼片用沙布包成长方形,摆在鸡、鸭等料上,然后倒入待用的汤汁,用荷叶密封坛口,并倒扣压上一只小碗。装好后,将酒坛置于木炭炉上,用小火煨2小时后启盖,速将刺参、蹄筋、鱼唇、鲂肚放入坛内,即刻封好坛口,再煨1小时取出。上菜时,将菜倒入大盆内,将纱布包打开,鸽蛋放在最上面。同时,上蓑衣萝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