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王统照-王统照与王心葵的一段交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惠立群

    民国八年,诸城古琴家王心葵先生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请,至北大担任古乐导师,教授古琴与琵琶。时值王统照先生在京就读,当他得知家乡老琴师来京教琴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乃时与几位友人前去拜访,听其妙音。

    当时心葵先生为山东诸城派杰出的古琴家,又是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早年游学日本精研西洋音乐,六年,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以琴艺精湛闻名于时。他的古琴演奏被誉为“唐宋以来,一人而已”;章太炎曾在东京听其琵琶,称为“环球无双”。相传在济南大明湖畔弹奏琵琶时,竟引来一圈水禽静听,足见其乐音之妙。如此高超的演奏技巧,深深吸引了学生时期的王统照,使他由此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迷上了音乐,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心葵先生性极怪僻,不善与人交,亦不与人通庆吊。大概由于同乡同姓的缘故,而对统照却格外器重和厚爱。统照也对心葵先生的琴艺和人格十分赞赏和敬重。心葵先生时常为其演奏古琴与琵琶,并谈及乐理。自此两相过从甚密,无论在夏夜的灯前,还是中秋的月下,或抚琴寄兴,引吭高歌,或畅叙故乡之情。年复一年,成为音乐上的知音,感情上的知己。

    其时,北大经常举办雅乐琴会。凡有心葵先生登台演奏,王统照必到场聆听,并常常为其精妙绝伦的演奏所感动,所流泪,所倾倒,所折服。使他从音乐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使他从音乐中汲取了营养,获得了创作灵感。后来他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长诗,来悼念这位古琴家。

    心葵先生在京教琴仅两年的时间,因患中风,左手指失灵,从此便不复理弦。后移居济南,病倒在床。王统照先生曾亲赴济南探望,感慨并惋惜这位天才的艺术家。1921年冬,王心葵先生病死客舍,年仅四十四岁。王统照闻讯后悲恸欲绝,挥笔写下了不忍卒读的长诗《吊王心葵先生》。其中有:

    琴调的啴缓凄咽,

    琵琶的铿铮激烈,

    记得在皮库巷中,大中府里,

    几度曾将我的灵魂摄悦。

    《汉宫秋》的凄凉,

    《将军令》的壮咽,

    我永没再听到第二次的,

    但如今却随了奇怪的不言语的他,同埋在地下。

    ……

    哦!说什么“人琴俱亡”,

    但是这个艺术的爱好者,

    已同他的琴音,同没在蓬蒿下!

    他却有个精制的琵琶,挂在我的寓舍的墙下,

    每在月明透过窗纱时,

    我似乎从那尘满了的弦上,听到细声的呜咽!

    1990年初春于诸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