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自1913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后去北京、青岛、上海上学做事,其间他曾回过几次家乡。每次归里,他总忘不了去相州王氏私立小学看望老师、学生。次数虽少,但他与该校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并为学校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一、修建校院
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是1906年由曾任京议员的王景檀倡办起来的,旧址坐落在相州镇宋家庄子(现为相州一村)南门里路东,大门朝西,也就是在王统照故居南面二百多米处。以后,又在王统照故居西北三百多米处建一分校,为高级部,称“北院”;南院为初级部。1913年暑假,王统照带着刊载有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的第四卷第一号《小说月报》回到家乡,曾在该校传阅,并在大热天里试写章回长篇小说《剑花痕》(未发表)。1914年春,王统照因病回家,时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校长王统熙(统照之族兄)因事离职,统照便边养病,边代任该校校长半年,时年仅17岁。
王统照代任校长后仅仅两天,首先为学生设计、制作了60套灰色“八大块”的制服和大盖帽。款项由学校经费开支一半,另一半王统照私人解囊相助。15天后,学生们穿上了整齐的服装,精神振奋,朝气蓬勃。紧接着,他又带领师生修建校院。
相州王氏私立小学南校院西大门外偏南不远处,原有一片荒草洼地和一个小水塘。王统照带领师生们利用“劳作课”,铲除荒草,平整洼地,整修了水塘,栽上了荷花(后称荷花池)。并自筹资金,雇用工匠,在靠近荷花池的西高阜处,建造了一座八角凉亭,亭中置一张圆形石桌,桌周围数条石凳。在原草地周围插上篱笆,并建一面北的小栅门。尔后不久,又修缮了学校大门,在门内左侧新盖起两间看门人宿舍。还新建教室两排,每排十五间(草房)。嗣后又修整了师生宿舍,增设学校办公室、庶务室。校院中间自南至北砌有一道白灰界墙,墙西为操场,场周边栽有花草、树木。又在校院南围墙偏西处辟一小门,建有门楼,从此学枝面貌大为改观。课余时间,学生可通过南小门进校园去凉亭、荷花池畔浏览,散步。可惜后来因管理不善,荷花枯萎了。夏天只有浮萍小草,偶见几只白鹅在那儿嬉戏。池水倒映着池岸边那几株瘦劲的垂柳。
二、讲话与赠书
1935年初,王统照旅欧回国后,春末回过一次相州。曾在相州小学上学的14岁的王宝田,记得王统照在回家的第二天便到相州小学给师生讲话。地点是在南校院西操场,操场北头竖一旗杆,靠南北界墙西边有几株滕萝、紫荆花、百日红树,树枝桠探到墙东去;还有一株大刺松、一株黄杨树。300多名学生面北排着整齐的队形。当时校长为王石佛,他向学生介绍过后,王统照便首先向老师们问好,再向全体同学问好。他身穿长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却有声有色地讲述他旅游西欧各国的见闻,内容有各国的风俗习惯,法国、德国实行小家庭制度,儿女婚后自己独立生活及印度的天葬等情形。会上鸦雀无声。他讲话感情充沛,尤其他要学生勤奋攻读的话使听者为之感动。他反复说明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还以爱迪生苦学苦练的事迹为例证,把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述,鼓励学生们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当时,在校任教的周仲千,现在回忆起来还深有感触地说:“统照那次讲话对师生教育很大。许多事是那样新鲜,不但没有见过,甚至也没听说过。”讲话之后,他问校长王石佛还有什么要求,王校长就将学校想建图书馆,苦于无书的事提出来。统照爽快地笑了笑,满口答应帮助学校筹集图书。回去之后,他自费购买了一大宗《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及小学生《万有文库》等共计5000多册,用木箱子装着从青岛寄了来。紧接着,相州小学便在校分院利用一座庙宇“玉皇阁”建立起校内第一个图书馆。
图书馆建立之后,这“玉皇阁”便成了学生们寻求知识的乐园。每逢课余活动时间,各班级负责办理借阅图书的学生,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去借书,然后再将所借之书分送给学生们。学生们读着这些难得的图书,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同时心中无不想念着常年在外奔波的老校长王统照,默默地感激,默默地奋进。然而,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相州时,有两枚罪恶的炸弹扔在“玉皇阁”附近,图书馆被炸毁,图书也散失了。
三、编唱校歌
王统照此次给相州小学师生讲话之后,校长王石佛又向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你是诗人,该为学校编个校歌。统照高兴地答应了,很快构思成熟,写了诗歌,交给老师们轮流阅看,征求意见,然后作了一下修改,便由该校音乐教师石友琪(家是相州镇王富庄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山西工作)谱上曲,定名为“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校歌”,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广泛教唱。从此,校内每天清晨升旗时唱,每周校会上唱,全校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尊重师长、师生互爱、向往新生活的政治空气日益浓厚。后来,该校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许多走上了革命道路。应当说,这是与王统照先生对学校的建树有着密切关系的。
四、选作文出书
1935年,王统照回相州的半个月之内,在讲话、作校歌之后的一天清晨,相州小学校长王石佛抱了一摞小学生的作文抄本给他看。并说明这些作文是学生为练习国语而搜集的当地流传的故事、歌谣等,请统照给以改正。王统照看过之后,高兴极了。因为这些故事正是他幼年在母亲大屋里、奶妈的身旁和从说书的盲妇人那里听过的,这些故事又一次把他引回到幸福的童年,他认真地一篇一篇地圈阅。离开相州时,带在箱子里。回到上海后,又把它们编成一册《山东民间故事》。次年12月,他又写了序言,1937年3月,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发行,出版后王统照又特为相州小学图书馆寄来了一些。遗憾的是,同《万有文库》丛书一样,在后来战乱中散失了。
(此文根据王宝田、周明、周仲千等回忆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