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比空谈更重要-空谈于事无补,实干行之有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工作不能夸夸其谈,拖延不前;然而仅仅只是去做也是远远不够的。假如不注重细节小事,就不能把工作做到位,那么之后步步也不会到位,这样会阻碍工作进展。差不多就意味着差很多,唯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浮躁是实干的阻挠 ◎

    实干的心态是我们所必须拥有的,只有去除内心的浮躁,才能为自己注入新能量,赢得成果。

    当听到有人说“浮躁是国人的致命伤”的时候,我们往往感触颇深,认为不无道理。

    正是因为浮躁,社会上就会看到:因为一家企业赚了钱,便有很多同类企业一哄而上。

    就以影碟机为例,1995年到1998年间,全国影碟机生产企业由十多家发展到了数百家,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以至于有的企业刚开张就开始面临倒闭。

    正是由于浮躁,企业不愿苦练内功,而是把赌注押在了广告上,于是导致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扶摇直上。一家酒厂曾经就以天价夺得标王的称号,企业效益立竿见影,但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也正是由于浮躁,造成了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例如,在有长途汽车站的附近,十元钱就能买到三包高档香烟:玉溪、中华、红塔山各一包。

    以下就是浮躁心态的集中具体表现:

    第一,虎头蛇尾,不能认真做完一件事。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能够遇到虎头蛇尾的情况:一件事的开头往往很好,甚至很精彩,但是结尾却无处可寻,即使追寻下去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借口和含糊不清的解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开始噼里啪啦,结尾稀里哗啦。

    譬如很多企业在年初都会开列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具体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也是按照顺序排好的。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实堪忧:要么统统没有下文,要么就是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词汇的含糊不清的总结。

    可是,如果每一件事都要等人来监督才能积极反馈,那么工作的目的便不知所踪,而工作的意义也会荡然无存。

    第二,投机取巧,妄想以小换大。

    我们通常能看到周围很多有才能的人,见过他们的人都理所当然地预设他们的成功,可是结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到底原因何在呢?

    原来就是因为他们自恃聪明,习惯于在工作中投机取巧,妄图以小换大。因此,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是又不愿意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渴望取得胜利,但是又不愿意做出牺牲。然而,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成功者的秘诀恰恰就在于他们能够克服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看见一只年幼的蝴蝶在茧中奋力挣扎,觉得它太辛苦。于是,出于怜悯,这个人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一些以方便它能轻易爬出。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然死掉了。这是因为幼蝶在茧中挣扎正是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只会令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地,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或许暂时能让你获得便利,但是在心灵中却埋下了长久的隐患,从长远来看,你受到的伤害将会不仅于此。

    第三,宽于待己,用最低标准要求自己。

    这些年,在大学生中间掀起了一股“考证热”。很多在校大学生为了毕业易于找到工作,在校期间疲于考取各种名目的证书,当然其中不乏弄虚作假之流。他们似乎在为自己增值,殊不知却是样样通样样松。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万事通’在过去是稀缺人才,到现在却是一文不值。”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选择精通其中的几门。什么事情都略知一二,还不如在某些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

    正因为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做到的往往就是“精”而不是“通”,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多。如果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那么就别妄想超过他人,更加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也使得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第四,应付了事,做得差不多就好。

    每一家企业都可能有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尽到自己的责任。对这样的人而言,工作也只不过是一种应付:加班要应付,上司分配的任务也要应付,工作检查更要应付,甚至于就连睡觉时也忙着思考怎么应付明天的工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他们在应付中生活,以应付为伴,坚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从不打算去认真、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情,更加不可能有奋斗目标,也就没有成就感,终日心神惶惶,过着辛苦的日子。

    而且,应付了事是员工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职,也是隐藏在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时机一到就会砰然爆发,贻害无穷。

    第五,偏离目标:没有一件事是正确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找准目标。

    工作中,找准方向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因为一定时期内,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企业的目标往往是统一的,资源和能量也是有限的。一旦你的工作偏离了企业的目标,那么你的工作非但对团队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占用公司资源,这时候你的工作将会因此给公司带来双重的损失。

    自视过高、不听劝诫,这些都是一般人经常犯的错误。尤其是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实干的心态正是我们所必须首先拥有的,只有把自己内心中的死水倒掉才能承接学习过程中不断注入的甘泉。

    ◎ 小事做到位,大事就能做对 ◎

    小事做到位,大事自然就能做好。我们要把“做事做到位”当作一种习惯,最终便会与“优秀”结伴。

    在职场常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工作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近年来,听到这样类似的话越来越多。可是,这种工作态度所引起的结果却往往会被很多人所忽视,殊不知,这种工作态度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成败,说起来似乎很遥远。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就只差那么一点点。

    两个乡下人一起来到一座大城市,都选择了卖菜为生,并且在一个菜市场上相邻的两个摊位。虽然都是卖菜,但是几年下来却卖出了天壤之别。一个成了蔬菜批发商,手里两百多万。另一个却因为生活无着落,只好回到了乡下。

    就拿这两个卖菜的人来说:成功者每天卖菜都会拿出一点时间把黄菜叶子和烂根去掉,把菜弄得水灵灵的好看;而失败者却从没有对此加以注意,在他看来黄叶子和烂根都是正常的。另外,成功者每天都会把菜摊收拾得规规矩矩,把菜码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看着就舒服;而失败者只是把菜往地上一摊便不再理会。而且,成功者每天都要多卖半个小时,尽力全部卖完;失败者则认为无所谓,今天卖不完还有第二天。

    就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日积月累,两个乡下人一个在城里站住了脚,另一个只好回到了乡下。

    工作中,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水平差不多,所做的工作也不相上下,然而到了升职的时候却总没有你的份儿。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你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很多人做了不少的努力,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但是当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却又开始放松了。成功就在这最后一步,而这被忽略的一步恰恰是最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这最后一步,工作的结果才能体现出来,少一点都不行。正是因为这最后一步,你也失去了很多晋升的机会。

    越是细小的地方就越需要仔细,小小的细节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东西。销售员注意细节会让客户感受到一份责任,从而赢取长期的信任和合作。财务人员注意细节则会减少公司资金的漏洞并能及时挽回损失。关注细节并非杀鸡用牛刀,因为事情都是积累而成的,今天的一件事做得不到位,那么最终只会给自己堆起来许多“差不多”工程,只能自食苦果。

    一步不到位,那么之后步步也不会到位,最后当你看到事情的漏洞无法弥补之时也就是自己被惩罚的时候。

    力争把工作一次性做到位,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就要把事情做好。如果第一次不把小事做好,那么以后就要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现代职场上,公司里的很多员工凡事得过且过,总是做不到位,因而在他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半成的人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生非就是破坏性地工作;一成的人正在等着机会,也就是不想做;

    一成半的人正在为增加数量而工作,即是蛮干、傻干、胡干;一成的人没有为公司做出过任何贡献,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做,但是无效劳动;两成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者方式工作,代表着虽然想做,但是不会正确有效地做;只有四成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是绩效不高,这也就是不能做好,工作不到位。

    仅仅做事而不会做成事的人大有人在。虽然不少人看起来一整天都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要想从“做事”变成“做成事”,首先必须做到任务一旦明确就必须完成,不允许有任何借口和拖延。

    小事做到位,大事自然就能做好。在职场中拼搏,我们一定要把“做事做到位”当作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最终我们便会与“胜任”、“优秀”、“成功”结伴。

    一位大师曾经说过:“如果能尽到自己的本分并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某天你就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凡事追求得过且过,从未为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努力,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做事本身并不难,每个人都在做事,天天都在做事,难的是把事情做成功、做到位。差不多就意味着差很多,凡事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在严谨的工作态度下,才能做到不敷衍,认真去做,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成功、做到位。

    把事情做到位是每一位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位才有可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别陷入“万事俱备”的泥潭 ◎

    如果想等到“万事俱备”之后再行动,那么工作也许永远无法完成。“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看到家中挂相框的钉子松动了,于是就去找锤子来钉钉子。接着,看见锤子柄断了,于是又去砍树来做锤柄。又看到砍树的斧头生锈了,便又想到去找一块磨石,于是就去山里凿石头。可是半路上碰到了一个熟人聊了一会儿,于是便忘记自己要干的事,回家去了。

    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

    一个小孩子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小麻雀。于是,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起来。可是,在他把小麻雀放到家门口而自己去询问妈妈意见的时候,小麻雀却被一只黑猫吃掉了。虽然妈妈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但是麻雀已经不在了。

    两个故事中的主人翁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苛求“万事俱备”固然可以降低出错率,但是它也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后者才是致命的。如果我们妄图等到“万事俱备”之后再采取行动,那么我们的工作也许永远也无法完成。世界上永远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

    因此,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当老板给你安排某项工作之后,你首先必须抓住工作的实质并当机立断,立即采取行动。只有这样,成功才最有可能垂青于你。

    可是,我们往往事先总是有积极的想法存在,但是头脑中却又冒出来“我应该先……”的想法。这样一来,人便已经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结果就是未知数了。你举棋不定,无法决定什么时候才开始……时间不断地被你浪费掉,你亦处于失望之中,最终工作仍旧悬而未决,而你却只剩下一片懊恼。很多时候,如果立马开始工作,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所谓的“万事俱备”也不过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而且对很多事情,一旦开始进行便会有许多的快乐和乐趣随之而来,这样也会加大成功的概率。然而,一旦推迟工作而去期待所谓的“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的话,非但会很辛苦,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乐趣。就像是一个艺术家行走在路上,某种灵感就像闪电般进入其大脑里一样……

    因此,当我们沉浸在诸葛亮演绎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神话般磅礴的历史演义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脱离现实,因为现实中凡事追求“万事俱备”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失败抓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万事俱备”就是一个会窃取你宝贵时间和机会的“窃贼”,让你的工作不能迅速、准确、准时地完成,进而毁掉你在老板眼中的形象。

    如果你希望能够在老板面前以“积极者”的形象出现的话,那么赶快鞭策自己远离“万事俱备”思想的束缚,立马着手手中的工作吧。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摆脱“万事俱备”的重重束缚,把你从其陷阱中解救出来。

    而一旦你成为一个做事迅捷的人,那么你也就成了老板心目中的一块“宝”了。这正是因为,老板除了布置工作以外便无须对那些立即行动的人再另外辛苦鞭策监督了。

    立即行动吧!这种态度还会削减准备工作中看似可怕的苦难和阻碍,引导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有一个农夫新购置了一块农田,可是却发现农田的中央有一块石头。于是,他问卖主为什么不将它铲除掉。卖主则回答他说因为石头太大。

    农夫立即找来一根铁棍准备将石头撬开,于是便发现其实石头的厚度还不到一尺。最终,农夫只是花掉一点时间就把石头搬离了农田。

    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要做到“立即行动”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样难免会发生失误。可是,最终你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你便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秘诀。而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的时候,你就是在朝着自己的成功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拖延只会使人裹足不前 ◎

    一旦有了想法就必须立即付诸行动。因为拖延只会使人裹足不前。请现在就付诸行动,不要再有任何犹豫。

    相信很多人对《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深有了解。智叟笑话愚公搬山,然而结果神仙被愚公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所感动,并帮助愚公搬走了房前的两座大山。

    很多人也读过古文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说的是蜀地郊区一贫一富两个和尚的故事。穷和尚对富和尚说,自己想到南海去,只带一个水瓶和一个钵盂就够了。但是富和尚却嘲笑道,自己多年来就想买船南下,但是至今都未做到,穷和尚又怎么可能做到呢?可是第二年,穷和尚却从南海归来并向富和尚叙述了南海的事情,这使得富和尚十分惭愧。

    其实,这个故事旨在向我们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光说不做无法成功。

    积极行动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动力。只有怀揣先进思想和行动的员工才可能产生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真感情,也才会真心实意地与团队同甘共苦,始终站在团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最终才可能克服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时时处处为团队的利益着想,视团队发展为自己的使命。

    如果你是在为一位老板服务,你无须向他描述太多,只需用行动证明一切即可。老板的目标是利益,因此,绝不会花钱去雇用一个只说不干的员工,更加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另外,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是人具有的两种能力。工作中,有的人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往往并不是因为思维能力的问题,恰恰是因为行动能力而造成的。在成功人士们的眼里,行动与思想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你每天都在想着做什么而不是怎么付诸实践,那么这也只能是空想,永远不可能会成功。

    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想法就必须付诸行动,并且是立即付诸行动。因为拖延只会使人裹足不前。萤火虫告诉我们: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光。

    即使到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把今天的事情留待明天解决,因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明天的时间会更加充裕。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现在。因此,我们把一切可以做的工作放到现在,把一切应该做的工作放到今天。行动或许不一定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一旦没了行动,任何果实都将无法收获。这就像是一只蜗牛,纵然有游泰山、观长江的愿望,但是一直因为恐惧而无法行动,终究只会死在草丛里。它未曾想过,即使未达山顶、未临江边,但是一路上也可以领略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也不枉此生。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珍惜自己工作的人,如果你想永远拥有工作,那么请你时时刻刻都要铭记于心:“即刻付诸行动,否则机会稍纵即逝。”

    现在就行动!现在就行动!现在就行动!你要每时每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现在便是你的所有,明天才是懒汉的工作日,但是你并不是懒汉;明天不过是失败者的借口,你并不是失败者。你渴望成功、快乐和心灵的平静。

    除非现在就付诸行动,否则你将永远失败,并且在不幸、夜不能寐的日子里面临失去工作甚至于死亡。没有一个人想要这样悲惨的结局,请你现在就付诸行动,不要再有任何犹豫。

    ◎ 成果是工作的最终目的

    实干永远只有一个关键:实干最重要的是要成果而非按标准完成任务。

    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我们单位的老黄牛,尽管业绩不突出,但是一直勤勤恳恳”之类的描述。而其中苦劳很容易让人感动,勤奋努力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然而,如果我们可以轻松完成又为什么要去苦干呢?如果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我们苦干又有什么用呢?

    在工作中,一分智慧胜过十分刻苦。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利用一根杠杆把巨石搬动,那么我们完全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它。

    勤奋虽然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也是人的一种美德,但并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并不是因为在工作中偷懒的缘故,而真正的原因正是我们没有创造有价值、正确的结果,这也正是老板总是不满意员工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任务并不等于工作结果,而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实现任务之后的结果。譬如每天勤勤恳恳地写书稿,执行任务,但是始终无法交出编辑满意的作品,那么再辛苦勤劳也是枉然。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断抱怨在公司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么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到满足公司所期待我们做到的结果。公司不会因为你每天累死累活却没有任何结果而给你奖金或者是晋升机会,因为只有结果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

    我们常常会发现员工最终并没有满足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味傻干、苦干、蛮干的结果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结果才是职场获得进步的“王道”,我们必须加强这种认识,在头脑中树立这样的观念。

    结果是一切工作的目标,任何规则、程序都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结果作为最终的归宿。

    英特尔公司曾经为自己总结有六大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它正是英特尔公司不断追求突破的基石。在英特尔看来,这种“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思考模式可以让英特尔实干而创新,不管是在产业、工艺还是服务方面,都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英特尔的这个价值观也肯定了积极目标、具体结果与产出并使得每个人都能了解团队的方向,设定较高的目标,通过量化的手法实干地实现进度和成果的指标。

    诺基亚公司也同样地在这种“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企业价值观引领下,使其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展现出一种高绩效的状态,也为诺基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需要生存,需要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最终的结果。企业要的是从结果能够获得利益,因此如果没有最终利益,那么一切都是白费。所以,商场上就是一切以成败论英雄,结果远远重要于过程。而且一个员工做得好不好都要看结果,赏罚也得看结果。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理念,想方设法实现企业和自己的目的,为企业创造利益。这并非意味着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将工作成效置若罔闻。所以,重要的不是做完了一件事,而是做成功了一件事。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没有结果就意味着我们将重回起点,一切从零开始。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优秀的实干型人才,一定要记住,实干永远只有一个主题:实干最重要的是结果而非按标准完成任务。

    要办实事意味着必须拿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力所能及的方案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无论是出主意、做规划、谋方略,还是上项目、扩产业、搞建设,这些都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同时,不能摆花架子、铺空摊子,为求虚名放弃实干,为搞形式而损实益。

    ◎ 业绩是衡量优劣的标尺 ◎

    工作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想方设法赢得业绩,你才能成为无可取代的人。

    实践证明,工作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用业绩说话,业绩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没有人可以质疑你,你也才能赢得威信进而成为最受单位欢迎的实干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以业绩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行动力的同时,重视行动结果。

    在对职员业绩观的培养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做得非常成功。

    每当一个新员工进入公司开始,公司就会在员工的入厂培训中告诉他们业绩在公司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通用电气公司中,所有的员工无论是来自知名学校与否,也不管以往有着多么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公司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工作。自此,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重新开始,他们现在以及今后的表现都将比过去的经历更加重要。而且衡量员工自身价值的是业绩,也是为公司所做贡献的多少。

    在通用公司,业绩第一。假如你在公司无业绩可言,即使老板想重用你都会不放心;相反,假如你业绩出色,你就会变成不可取代的重要成员。

    同样地,在IBM公司里推崇“高绩效文化”。每一位员工的工资涨幅都以个人的业务承诺计划作为依据。当员工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么就已经与公司订立了一份一年期的“军令状”。上司对每一位员工一年的工作及重点非常清楚,而员工也对自己一年的目标非常明白,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立即执行。到了年终,部门经理会在员工的“军令状”上打分,而这一评价对于日后的晋升和加薪具有很大的影响。IBM的这种奖励办法很好地体现了他们的业绩观。

    俗话说得好,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都要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中心环节。

    要想提高业绩,可以有以下几种简单方法。

    第一,以热情带动工作。

    良好的个人形象保证了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某些时候,一个工作人员的业绩是否能够得到提升,除了自身工作能力之外,还与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办事能力与交往能力有着很大关联。一个热心的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就好,人们对其评价也高,找人办事也更加容易得到他人的同情、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所以,有个好的人缘必然是提升业绩的得力助手。

    第二,让自己“干得不错”。

    人们总是会将“干得不错”和卖力画上等号,然而实际上,它同时还包含了对达到预期业绩的能力的肯定。在现代社会,仅有工作热忱、踏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完成工作,达成预期目标的能力。

    在过去,推荐语常常会是“人很老实,可以聘用”,而现如今却很难被人接受。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福泽早就说过:“同情、支持、诚实并不是技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让一个只有诚实的人看守保险柜还不如让一个小偷来做。由此可见,在当今复杂的工作环境之下,工作能力和提高工作业绩有着重大联系。

    第三,切忌拖延。

    在工作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需要做到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相反,浪费或者是不善安排时间则会是自己工作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见,时间和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才会有这样一句话:“向效率要时间。”

    业绩是一个工作实体的生存之道,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行政单位,它们都必须将业绩作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而且还要将其作为自己成员的重要素质。

    工作业绩是职员工作能力的证明,也是过人魄力的展示,还是个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所以,如果希望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实干型员工,就必须做到用自己的业绩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必须对企业的发展有所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受到重用,也才能赢得上级的赏识,才能带动工作的进展。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对于工作团体中的每位成员而言,工作必须以业绩作为其导向。业绩是优秀职员的显著标志,如果没有业绩,再聪明的员工也会被企业所淘汰。

    ◎ 实干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

    专业技能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只有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东汉哲学家王符的《潜夫论》中提到:“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优秀的人不慕浮华,不求虚名;有修养的人注重实干。另外,东汉思想家荀悦在《申鉴》中对“实干”进一步做出解释:“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后来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也对实干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我们用实干来称赞一个人,既是对这个人踏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的肯定,也是对其正直、诚实、守信品格的赞赏。

    为大家所熟知的镭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是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她不仅用自己的发现影响了世界进程,还是一位伟大无私又谦逊质朴的女性。爱因斯坦在对居里夫人一生评价的时候说道:“她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正是发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解出来。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还靠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知识分子之中,欧洲便会面临一个相当光明的未来……”

    认真品质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同样十分重要。工作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正取决于人们认真的程度。认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认真工作开始,怀着认真的态度,拥有认真的精神,这是一种责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认真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古人认真做学问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唐朝诗人贾岛认真钻研学问,为后世留下了“推敲”的故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当时就是文学泰斗,其散文《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在其任职浙江桐庐太守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赞美严子陵的诗,诗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诗成便将其送与好友李泰伯看,李看完之后说道:“此诗写得非常大气,将子陵的风骨都写了出来,用词也很宏伟,唯独‘德’字用得比较局促。如果将其换成‘风’字,或许会更贴切些。”范仲淹听后,将诗再多吟几遍,果然味道又有不同。“风”有“风传千古”、“风流千古”的意味在其中,更能体现对严子陵的敬重之意,于是便把“德”字改为了“风”字。范仲淹严谨的治学态度被后人传为佳话,这正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但其实仅限于“干一行,爱一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专业素质是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和素养。只有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才会以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也才会以专业的思维做决策,以专业的方法去做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赞誉。

    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青年时代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闻之后,便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祖冲之研究机械制造并领先世界,成功精准地推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七位数。

    近代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但是他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通过一支笔和几麻袋草稿纸以及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攻克了世界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创造了世界数学史上的奇迹。

    周汝昌是著名的《红楼梦》研究学家,二十几岁时就双耳失聪,后来又因为用眼过度而致使双眼几乎失明,只能依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其治学直至逝世。他凭借着对《红楼梦》的多年不懈研究,先后著述《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等一部又一部不朽的著作。这一部部穷尽其毕生心血的作品,展现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个称号所能概括得了的。

    人非生而知之,专家的知识也是依靠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脚踏实地地努力得来的。古人云:“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实干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干,也正是正直的象征,求真的基石,做好工作的保障。

    仅仅将“实干”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很容易,然而一旦真正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却并非易事。实干,要求领导干部们既要善于聆听实话,还要敢于面对实情;既要有把握大局的能力,还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可以说,是否实干正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 夸夸其谈不如埋头苦干 ◎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有所成就。自以为是或不脚踏实地的人,哪怕再有才华,也很难有所作为,甚至会不断退步。

    职场中,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自以为是或自高自大或不脚踏实地的人,哪怕再有才华、天分,也很难有所作为。在工作中做事心浮气躁,仅凭一时热情,草率马虎行事,那么工作成绩只可能原地踏步,甚至不断倒退。

    对于能够踏实工作的人而言,他们会放弃那些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会想凭借自己的侥幸去瞎碰。相反,则会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路,踏踏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并且甘心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平凡中孕育成就和梦想。他们甘于平凡,肯干肯学同时多方求教,虽然出人头地比较晚,却在各种不同的职位上增长了见识,增长了能力以及许多不同的知识。

    踏实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可是大多数人都想着快速发达,却并不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只要有一点取巧或者碰运气的心态,那么你就很难全力以赴。想一夜之间发达的梦想正是你努力实干的绊脚石。

    100个形式主义远远不如好好地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件事情。工作中,从点滴做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雄厚的实力。

    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坍塌;没有实干的工作,成功永远只能是妄想。我们如果还想在未来走得更远、更好,那么就首先要脚踏实地地把基础打牢。同时,我们还应该去除浮躁,把心态放平稳,正视社会现实,降低期望值。最后,关注工作本身,关注能够从工作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可能获得的发展。无论多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你真正重视它,那么你的价值将会得到实现。

    我们对事业的选择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切忌让浮躁的心态干扰到你。

    一位年轻人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海上石油钻井队。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他就被领班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并把一个包装好的盒子交给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于是,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而狭窄的舷梯,一路上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最顶层并把盒子交给了主管。然而主管只是在上边签了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速地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这次领班也是在上边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又把盒子交给他再送给主管。

    他又再一次爬上了钻井架并把盒子交给了主管。主管签完字后又让他再次送回去。他很快地下了舷梯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还是签完字就又让他送回去。

    他又开始拿着盒子往上爬。当上到最顶层的时候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而当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的时候,主管让他把盒子打开。当他撕开包装纸打开盒子之后,发现里边只有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和一罐咖啡伴侣。

    而这时主管对他说,让他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无法忍受,“叭”的一声就把盒子扔到了地上,说:“我不干了!”

    这时主管起身并对他解释道:“刚才让你做的正是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是在海上作业,随时可能遇上危险,因此就要求队员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能力来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前面三次的考验你都顺利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就能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年轻人懊恼地离开了,但是这件事却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使他努力克服自己浮躁的弱点。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年轻人成了一名油井钻井队长。

    踏实苦干的人无论到何处都能立足,在哪里都会有希望。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所给予你的回报就是你做事结果的反映。

    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一旦你从事某种职业之后,就必须要努力去爱上你所从事的工作,要在工作中打起精神,不断勉励自己、训练自己以及控制自己。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每一种职业都应当是平等的。对个人而言,不论身处哪个行业,也不论是单位的管理者或者是员工,都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单位,可以讨厌自己的领导,但是你在工作的时候却一定要努力爱上自己的工作。

    在职的每一天都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地尽心尽力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需要我们争取高效完成。不论现在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也不论你对工作多么不满,只有抱着尽职尽责的认真态度、饱满的激情和主动积极的精神去工作才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脱颖而出。

    很多人才刚开始步入职场就梦想着明天当上总经理;才刚开始创业就期待自己能够像比尔·盖茨一样,成为首富。但是要他们从基层做起的时候,他们又会觉得丢面子,甚至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尽管有远大的理想,却缺乏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脚踏实地地实干是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职场中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调整好心态,打消投机取巧的念头,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攒雄厚的实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