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能给你什么-奉献的热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命的“卡路里”

    一个人感动几个人并不难,难的是感动成千上万的人。一个人做几点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奉献,不去索取。一个人得到几许赞誉并不难,难的是众口一词的赞誉,没有杂音。30年了,无论郭明义在哪个岗位,都是先进,都是典型,却从没有大红大紫过。他珍惜荣誉,却从来不去追求名利。他热爱身边所有的人,却从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他淡泊明志,一切顺其自然,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儿。他注重今天在做些什么,明天准备干些什么,从不把自己留在昨天。

    有人说,郭明义把好人做到了家;有人说,郭明义把雷锋的生命延长了;有人说,郭明义就是一面流动的党旗;也有人说,郭明义的身上,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与民族美德。他身边的工友对他的评价是,热血丹心铸大爱;胡锦涛总书记读过他的事迹,称赞他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

    郭明义,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而是无私奉献的象征。如果,我们把奉献的峰值定格在一百,郭明义就会把自己化成煤,把他想要帮助的人们当做水,每一次燃烧出的奉献,都是沸点。1994年以来,郭明义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4万元,接近自己总收入的一半,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捐得自己的家几乎一贫如洗。而放在办公室的140多张邮政汇款收据,还有200多封感谢信,他却视为宝贝,那些都是他的精神财富。尽管那140多张汇款收据中有两张仅仅50元,那是因为汇款时,他身上仅有50元,想着50元也能救急,就赶快邮了出去。

    在整个鞍钢,除了贫困户,郭明义大概是唯一没有存折的人。直到今天,他使用的手机仍然是最简单、功能最少的那种。他的近视眼镜,戴了好多年,一只眼镜腿是焊死的,却还舍不得换。

    郭明义节约着每一个“铜板”,把它们都转化成奉献的“卡路里”。

    ·投身“希望工程”

    郭明义第一次投身“希望工程”,资助的是一位岫岩的孩子。

    那时,“希望工程”刚刚提出,那个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的黑白照片,开始在报纸上、电视上频频露面。郭明义柔软的心被打动了,我们的身边,还得有多少这样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啊。

    郭明义坐不住了,去了共青团鞍山市委,从众多的贫困孩子中,挑选出一个,立刻寄走了200元钱。那个岫岩山区的孩子,便幸运地成了他第一个资助的孩子。从此,他对“希望工程”的资助,便一发不可收拾。

    1994年,郭明义和工友们一块儿到台安县参加助民劳动。进了一户人家一看,他的鼻子就酸了。两间破旧的土坯房里,一个病女人躺在炕上动弹不得,一个10岁的小女孩踩在一个小板凳上,正在艰难地给妈妈做饭……

    看到这情景,心肠柔弱的郭明义立刻受不了了,问躺在炕上的病女人,你们家究竟怎么了?

    病女人流着泪叙述着。

    原来,这是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跟着妈妈相依为命。开始的时候,生活还可以,后来,妈妈患上了糖尿病,身体越来越差,没法干活儿挣钱,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为了省下请人扎针输液的4块钱,就让女儿放学后给她扎。孩子毕竟是个孩子,哪儿会呀,加上紧张害怕,常常扎不到血管,娘儿俩经常为此抱头痛哭。

    多懂事儿的孩子呀,郭明义被感动了,他想都没想,拿出200块钱,留给了孩子。临走时,郭明义要下了孩子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知道了孩子的名字叫王诗越。

    回去后,郭明义还是放心不下。那时,电视里正在经常播放渴望读书大眼睛女孩的照片,那是“希望工程”的标志。晚上,他睡不着觉,两个女孩的身影常常交叠在他的头脑里,心里想着,女孩的妈妈说孩子学习不错,要是因为没钱耽误了上学,一辈子可就毁了。

    这么想着,郭明义更是坐卧不安,向妻子要了200块钱,给女孩王诗越邮去了,还附上了一封信,每年捐助她1000元,供她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款汇出去了,他的心也平静了。

    要知道,那时候,郭明义夫妻的工资加在一起才600元,捐了400元,这个月的生活就得精打细算地花每一分钱了。那时,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正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

    没多久,王诗越回信了,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可纸上泪的痕迹却一滴一滴地展现出来。女孩说,郭伯伯,有了您的钱,妈妈可以请医生打针了,我也可以放心地上学了,您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郭伯伯,您是我的大恩人,我能叫您一声爸爸吗?

    郭明义心头一震。

    帮助的是别人,感动的却是自己,女孩给他的温暖,成为郭明义投身“希望工程”的原动力。他想,其他像小女孩这样濒临失学的孩子,还得有啊,读不起书,那就意味着这孩子一辈子全完了。知识改变命运,帮一个孩子,就是擎起一块儿蓝天。

    郭明义发誓,不仅要在经济上资助这些孩子,还要在精神上抚慰这些饱受磨难的孩子,疗好他们心灵上的创伤,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让他们不会产生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他们不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世界也是他们的舞台。

    所以,郭明义每寄完一份钱,都要给孩子写上一封信,给予精神上的抚慰、情感上的关怀,让他们懂得,世界是充满阳光的。

    从那时起,郭明义心里有了更多的牵挂,从资助几名特困生,到十几个,再到几十个,如今他累计资助180多名贫困特困学生,成了180个孩子的“爸爸”。他最早资助的“女儿”王诗越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每谈及此事,王诗越的母亲总是激动不已,如果没遇到郭明义,她们家早就完了,她也活不到现在,是郭明义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好多个受到过郭明义资助的贫困学生,大学毕业后,从第一个月的工资里拿出300块钱,请求郭明义帮助找个上学困难的学生。

    王爽,是郭明义工友的孩子,若不是郭明义苦心相劝和倾心相助,孩子高中都读不完,他也是众多称郭明义为爸爸的孩子之一。大学三年级时,他就开始学着“爸爸”义务献血了。2010年春,他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被上海一家大型船舶企业录用了,年薪十几万呢。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和郭明义一样,申请长期资助几名特困学生。

    听到这个消息,郭明义高兴极了,特意让妻子炒几个菜,喝上两盅酒,以示祝贺。

    郭明义很少喝酒,虽说酒量还可以,却从不让自己喝醉了,他说,人这一辈子,清醒最重要,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不管是默默无闻,还是名声显赫,都要知道自己是谁。

    真的,对郭明义最好的奖赏,不是让他当劳模,不是给他评先进,不是恭维与表扬,也不是名扬四海,而是踏踏实实地跟着他一块儿做奉献,一块儿去温暖需要温暖的人。这时,他会特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他得意地说,这种感觉,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倾囊而出

    16年过去了,郭明义不仅把生活费捐了,把各种补贴捐了,还把各级组织给他的奖金、慰问金、奖品和慰问品也都捐了。只要家里有,别人需要,能捐的东西,他都捐了,捐得家里几乎是干干净净。

    有人说郭明义,他的眼窝是水做的,一见到穷人就落泪,不把东西给别人,他觉都睡不好。

    电视机,前两台捐给了工友,第三台电视机捐给了一个穷困家庭的孩子,那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上电视。这让郭明义很心酸,都什么年代了,看电视居然成了孩子的奢望。回到家,他就把电视机给孩子抱了过去。

    自行车呢,自打捐出了第一辆,郭明义就没停歇过。他无意间听说海城有个孩子,家里买不起自行车,每天要走4公里上学,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了孩子。妻子又给他买一辆,没骑多久,又遇到个穷困家庭的孩子,需要骑自行车上学,他马上送给了孩子。妻子生气了,不给他买自行车了,他就披星戴月走着去上班。走了一段日子,妻子心疼他,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赶上六一儿童节,电台里播出一个节目,询问孩子们的心愿。一个汤岗子小学的贫困学生,心愿是有一辆自行车,每天再也不用走很远的路去学校了。郭明义听到后,马上给电台打电话,说这件事我包下了。回到家,他就把自行车擦得锃亮,专程给送去了。

    连郭明义自己都讲不清,给工友、给贫困学生捐出多少辆自行车了。妻子干脆就不给他买了,郭明义乐得其所,走着上班,还锻炼身体了。

    2008年春节,矿业公司领导到郭明义家走访,特意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他找到身边的同志换成了钱,捐了;2009年春节,齐大山矿奖励他一台数码照相机,他换成钱,又给捐了;2010年,他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四项奖励,总计2.5万元,捐了;每一次刚拿到奖,还没等焐热,又急不可待地捐献了。

    就连“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在劝郭明义,郭大哥,现在国家经济状况好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全免了,您就少捐一点吧,也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每逢这时,郭明义的脸色就变得很严厉了,一方面,他不允许自己不去兑现承诺,另一方面,学费、书费国家管了,那么困难孩子的吃饭、买课外书、买书包文具的钱呢?一个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可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待帮助呢。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就会升起一片希望,帮助千千万万个孩子,就是帮助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

    因此,即使把自己捐得干干净净,他也无怨无悔。

    现在,郭明义家里最值钱的三件东西都是“国有资产”了,不允许他捐。

    电视机是2008年团市委送到他们家的,为收看“希望工程”宣传片专用,不许捐赠,这时他家里才有了一件像样的家电。

    10年前,手机就普及了,郭明义始终没配,好不容易凑足了300块钱,正好够帮助一个孩子读小学的“希望工程”捐款额,所以永远也攒不够买手机的钱了。现在手里拿着的手机,是2007年矿上奖励的,为的是工作联系方便,不许捐。

    电脑,家里也曾经有一台,那是亲戚们凑钱给女儿郭瑞雪买的,郭明义捐给了一个更需要的人。2009年12月30日,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被郭明义的事迹感动了,专程到郭明义家走访,看到郭明义家中的情况,张总非常牵挂,元旦过后奖励了他一台电脑,并嘱咐他,电脑是用来工作的,不能捐。

    没有这些约束,郭明义早就把它们捐了。

    郭明义的耳朵挺“背”,“听”得却特别远,消息也特别灵通,听说谁家有困难了,他马上就到。

    1995年,工友马德全家三胞胎顺利降生了,大人们是又喜又愁,3个孩子,3天要吃掉2袋奶粉,一个月光奶粉钱就是300多元,两口子工资加在一起才500元,这日子得怎么过?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郭明义找上门来,不但扔下了奶粉钱,还承诺,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每个孩子每个学期资助200元。

    孩子们长大后,马德全的家庭收入大大改善,多少次郑重地提出,我的生活比你都好了,不能再资助了。

    郭明义说,人要讲诚信,要一诺千金,孩子们大学不毕业,我的承诺就不会改变。

    工友们的闲聊,郭明义也很上心,他听的是谁遇到了困难。

    那是2009年,听工友们议论,铁矿检修协力中心有个叫武昌斗的工人,患上了肝硬化,长期在家养病,现在病情恶化了,需要注射大量白蛋白维持生命,这药很贵,还不好买。郭明义格外上心,除了到医院看望武昌斗,还跑遍鞍山,到处去买白蛋白。

    毕竟,郭明义没有回天之力,病魔还是夺走了武昌斗年仅39岁的生命,丢下了一对孤儿寡母和一个被病魔掏空了的家。

    料理完后事,郭明义安慰着武师傅的妻子,弟妹,兄弟不在了,你的收入还很低,一个人拉扯孩子不容易,以后,孩子上学的书本杂费,我全包了。

    就这样,郭明义帮助的贫困学生中,又多了个叫武雪莲的孩子。

    2002年,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乡西李楼村的李秀立、轩荣华夫妇自然受孕,生下了五胞胎。这件事曾轰动一时,当时也有人慷慨解囊。可新鲜劲儿一过去,就没人资助了。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夫妇两人连奶粉都买不起了,打算把五胞胎分开,送给别人。

    郭明义又受不了,是啊,一对夫妻抚养一个孩子,正好符合工薪阶层的经济现状,五个孩子,确实与他们现有的经济状况差距太大,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么能让他们骨肉分离呢?虽然自己的微薄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有几个人共同献出微薄之力,对于他们的家庭,就是很大的力量了。他要让五个孩子在一起健康地成长。那一次,他寄去了300元。

    从那以后,郭明义每年都要给五胞胎寄去几次钱。8年过去了,累计汇款单已经寄过19张。李秀立、轩荣华夫妇总是把五胞胎的合影邮给他,每当看着五个孩子生龙活虎的照片时,他都乐得合不拢嘴。

    李国平,来自辽宁锦州的农民,到鞍山十年了,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靠打零工为生,收入也没有保障,始终过着“游击队”的生活。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胃病,多做一点儿体力劳动就会死过去一回,不但不能打理这个家,还成了家里的累赘。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家16岁的大女儿是个先天的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由14岁的小女儿带到学校,一块儿读小学五年级。两个孩子在学校,午饭都吃不起,时常看着别的孩子吃饭,她俩在咽唾沫。

    消息灵通的郭明义得知了李国平的窘状,找到了他们家,分别给两个孩子捐了300元钱,把她俩也列入了需要帮助的孩子之中,供两个孩子上学,鼓励小女儿照顾好姐姐,挺起家里的脊梁。

    看着李国平一家朝不保夕的生活,郭明义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张罗着给李国平办最低生活保障。可是,离家十年了,李国平不想让家乡人知道他活得很不好,不同意郭明义到他老家协调低保这件事儿。

    于是,郭明义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户籍从锦州的农村迁过来,为他们争取来了每月500元的低保金。

    看到他们一家居无定所,又没有付房租的能力,郭明义带着他的工友四处打听,有没有白住房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郊区的一个农村找到了一个空房子,房主也是一个好心人,不仅房租分文不收,还把生活用具都留给了他们,只让他们看好房子就足够了。

    好像走亲戚一般,只要抽出工夫,郭明义就去看他们,每一次都不空手,不是背来米面油,就是带几件生活必需品。村里的街坊都说,素不相识的人还这样相助,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郭明义就是这样,无论是谁,只要有困难,让他知道了,立刻热心帮助,有什么送什么,直至把自己送得一干二净。即使是在无意中的发现,也经常打动他的恻隐之心。即使从报纸上偶然看到重庆有个困难户,有多么多么的艰难,他每月也如期寄去100元钱。

    这就是郭明义,他就像从云雾中射下来的一束光线,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让你的心变得更辽远、更明亮、更温暖的天空。

    ·“小抠”郭明义

    郭明义最愿意去,而又最怕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每一次到那里,查看特困生的档案,他的眼睛都是潮湿的,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打动着他,可是,这里面还有几千个等待资助的孩子,莫说是一个郭明义,就是他的爱心联队的成员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看着档案上那一张张笑脸,放弃谁郭明义都是那么难受,哪一份档案都舍不得放下,可即使他再犹豫,也得从中选择最困难、最有价值的孩子去帮助。

    这么不顾一切的捐助,对于只靠工资收入的郭明义来说,经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此,郭明义除了一大堆大的绰号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小的绰号,那就是“小抠”。这个“小抠”,是郭明义对待自己,他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一年四季就穿着工作服,一件旧棉衣一穿就是10年,抠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有好多次,郭明义捐款,忘了给自己留钱,饭票都不能买了。中午,人家上食堂,他就避开工友,饿了一顿,晚上回家,不管厨房里剩下的是啥,抓起来就吃,看得妻子直发愣,不明白咋就饿成这个样子。甚至,有一个月,他中午故意没去食堂,为的是省出100块钱,资助一个孩子。

    这件事最终没瞒住,有人问他,这是何苦的呢?谁手里没几张饭票。他憨厚地笑笑,再问下去,他就会说,医学上有一种治疗办法叫饥饿疗法,偶尔饿几回,不得富贵病。

    有一次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结束时,有两名女同学和郭明义搭伴回家。这下子郭明义可尴尬了,捐助完贫困学生,加上刚随完礼,只剩下五块钱了,兜又快和脸一样干净了。平时出门,近了靠双腿,远了坐公交,没有打车的习惯。可让女同学掏打车的钱,还叫男人吗?

    郭明义便返回身,跟发小李树伟借了10块钱,打车送两个女同学。李树伟说,10块钱够吗?他说,我还有五块。李树伟说,给你10块,别还了。

    可就这10块钱,郭明义折腾了李树伟十多天,每天早晨5点,和闹铃一样准,李树伟家的电话就响了,是郭明义打来约还钱的事。弄得李树伟的妻子谭桂华一个劲儿地督促丈夫,快把钱取来吧,老郭一个心眼儿,欠你的他睡不着觉,他快把咱家的电话弄成骚扰电话了。

    还有,对自己的女儿,郭明义也“抠”得很,甚至“抠”到了连时间都舍不得,不但不参加女儿的家长会,甚至连女儿参加高考都不管。

    2007年6月,高考的第一天,郭明义早上5点,又准时到了齐大山铁矿办公楼。同事们问他,你真是大舒心,孩子高考了,还来上什么班儿,快去陪孩子进考场。

    郭明义憨厚地一笑,有她妈呢,陪在外边儿,也不能替她答题。说完,郭明义就赶向了采场。

    中午,郭明义没有问女儿考得怎样,而是去了鞍山交通广播电台,进了直播间,直播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专题节目。这是他提前答应台长韩旭明的,即使自己的孩子面临决定命运的大考,他也不会拖延承诺。

    当韩台长得知郭明义为了别人的孩子而放弃陪自己孩子高考时,就在直播节目中祝愿郭明义的女儿郭瑞雪考出一个好成绩,考上所好大学。

    ·业余“父亲”

    别看郭明义只有一个女儿,可是叫他父亲的儿女,却有一百多个。这些孩子,都是他从“希望工程”里“捡”来的,倾其所有地帮助他们。而对自己的物质生活,他只求温饱就可以了,其余的,皆为奢侈。

    有朋友问郭明义,你把钱都给了和你不相关的人,有这个必要吗?郭明义反问道,你把钱给了自己的儿女,是啥感觉?朋友答,幸福。郭明义答,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给了他们,我也是幸福的。在郭明义的心目中,血缘不过是一种亲情的纽带,从更广阔的领域来说,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关心每一个人,就是关怀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孩子,不过是遗传的原因,是动物的根本属性,只爱自己的儿女,是有局限的爱。大爱是没有边界的,甚至跨越民族、跨越国别。

    周恩来与邓颖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有那么多孩子叫他们周伯伯、邓妈妈。郭明义不期望孩子们叫他父亲,却希望身陷困境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杨斯雯

    这个就读于鞍山四十二中学初三年级15岁的小女孩,出生不到三个月,父母离婚后就各自离家出走了,从此再也没见过她、管过她。体弱多病的奶奶曲卫君,抱着吃奶的孩子,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维持她们生活的,只有370元的低保金。把小斯雯养到一周岁时,奶奶实在力不从心,狠下心把她送给了别人收养。没有了小斯雯,奶奶三天两夜睡不着,直到第三天,实在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跑到收养人家中,哀求着把孙女抱了回来。2005年夏天,小斯雯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奶奶供养她上学感到太吃力了,加上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多少次想要一死了之。可是,自己一旦死了,小斯雯更没人管了,她又怎能带着牵挂去死呢?

    正在生死两难时,郭明义从“希望办”了解到了她家的情况,及时向她们伸出了温暖的手,承担起了杨斯雯的全部学习费用。

    虽然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可祖孙二人的生活还是十分艰难。即使到了冬天,小斯雯的奶奶为了省下三块钱,每天中午骑着自行车把孙女接回家吃饭。北风呼号,滴水成冰,化不开的积雪,被车辆轧成了冰面,加上奶奶年老多病,祖孙两人不知跌了多少跤。

    郭明义听说后,又坐卧不安了。路这么滑,老人体力又那么差,万一出了意外,那可怎么办。于是,他每月又给小斯雯追加了一笔捐款,用于祖孙两人的生活费及小斯雯的午餐费,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五年过去了,郭明义始终对小斯雯牵肠挂肚,生活得怎么样,心情好不好,学习又进步了没有,个子长高了多少。别人的新衣服、新书包、新课本都是父母给买的,而小斯雯的这一切,都是郭伯伯给买的,郭伯伯像父亲一样关心她。

    每逢过年过节,郭明义都要买上米面油等几大包东西,送到小斯雯的家,舍不得花钱打车,带着东西倒三回公交车,搬上搬下,挪上挪下,累得满头大汗。

    原来打算初中毕业就打工养家的杨斯雯说,是郭伯伯给了她新的力量,一定继续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

    郭明义也留下自己的承诺,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一直到你大学毕业。

    虽然一直接受着郭明义的恩惠,杨斯雯的奶奶曲卫君并没有见过郭明义,直到一年后,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组织的见面会上,他们才相识。

    那一天,郭明义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来得晚了些,十几个被郭明义资助的孩子,也都等着见他们的恩人。

    在小斯雯的奶奶曲卫君的潜意识里,那个源源不断拿钱资助孙女,不断地在信件、在电话里开导她,给她讲人生道理,坚定她生活信心的大恩人,一定是个穿着笔挺的西装,穿着锃亮的皮鞋的富人。

    当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人走进来时,曲卫君以为这也是个被捐助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他们的恩人郭明义。

    小斯雯迎上去,向奶奶介绍,这就是郭伯伯。

    曲卫君愣住了。她缓缓站起身来,把眼前的恩人从上到下细细打量:一身工作服洗得发白,肘部还打着补丁,黄色的劳保鞋沾满了泥。握住郭明义的双手,曲卫君一肚子感激的话哽在喉头,泪流满面,她没有想到,资助她的人,生活并不是很宽裕。

    现在,郭明义已经是小斯雯的精神支柱了,这个从没享受过父爱的孩子,一直想叫郭明义一声爸爸。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轻轻地叫了声。

    郭明义没有拒绝,也没有应承,他抱了下小斯雯。小斯雯也紧紧地抱住了郭明义,她终于尝到了父爱的滋味。就像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小斯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像郭明义一样,从细微处照顾别人。看到邻居老人买菜,她上前帮助拎回来;看到谁家门口堆着垃圾袋,她不声不响地给拎走。

    有一次,祖孙二人在街头捡塑料瓶,准备拿它们换钱,看到一个残疾的老人也在捡,小斯雯就对奶奶说,把咱捡的瓶子都送给他吧,郭伯伯那么困难,还帮咱们呢,咱也该帮助更困难的人。

    郭明义不仅在物质上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孩子,更为这些孩子在精神上撑起了一片蓝天。

    张丽

    2008年考入鞍山市重点高中。本来是件喜事儿,却愁坏了张丽的母亲。她母亲浑身是病,心脏病、类风湿、肾结石等,每天都得吃药。她五年没有看到父亲了,因为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异,抛下她不管了。母亲靠当保洁员为生,每月工资不到700元,既要治病,还得供女儿念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虽然张丽的中考成绩很高,鞍山重点高中也向她递来了橄榄枝,她却有可能与之失之交臂,因为母亲没有能力为她支付学费。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一信息,信息上把她列入了鞍山市特困学生。重点高中,那是多少个孩子梦寐以求的愿望,一所初中,能够考上十几名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么贫寒的人家,出来这么个优秀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她辍学呀。郭明义等不得了,按照信息上披露的联系方式,约见了张丽。张丽清楚地记得,那是在孟泰公园门口,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见面了,郭明义拿着个信封,递给了张丽,里面装了600元钱。从此以后,每个月郭明义都要汇上100元、200元不等的生活费,一直到她高中毕业。

    2010年8月,张丽收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听到消息的郭明义比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他让张丽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还要奋发努力地去学习。张丽说,是郭伯伯让她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追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开学没多久,张丽便给慈善总会写了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张丽,毕业于鞍山市第八中学,现在已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录取。当我拿到通知书时,我热泪盈眶,如果没有郭叔叔,我早已辍学,难圆大学之梦。

    记得三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令我终生难忘。当时阴云密布,天上下着雨,街上的行人所剩无几,到校领取八中通知书时又喜又悲。看到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我真是喜出望外,但录取通知书里写着所需的学费,让我又倍感沉重。

    亲朋好友东借西凑都还不到所需的数字,可到校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面对母亲体弱多病而且下岗放假不发工资的情况,面对母亲那张饱经沧桑愁容满面的面孔,无奈之下,我便到报社向好心人求助。

    报纸登出后第一天,我便接到了郭明义叔叔的爱心电话,郭叔叔决定资助我600元钱和一些必备的文具用品并鼓励我勇敢面对困难,刻苦学习,奔向美好的未来,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会尽全力地帮助我。

    此后,每月他都会给我寄来100元钱,这100元在别人看来不算啥,而对我这个仅有380元低保收入的家庭的孩子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郭叔叔不仅生活上资助我,精神上鼓励我,他还经常给我写信,鼓励我上进。这三年有多少次母亲病重,我想放弃学业,挣钱养家糊口,但郭叔叔的来信、郭叔叔的资助,使我们母女俩一次又一次地渡过了难关。我是伴随着郭叔叔的关爱而走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的。

    高中毕业在即,在报考不报考、报考什么学校时,我又犹豫了。这时,我又接到了郭叔叔的电话,问我高考准备得怎么样,他表示如果考上大学,学费的问题他还管。是郭叔叔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信心,我终于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虽然我生在这个困难的家庭是不幸的,但我生在这个社会是幸福的!我得到郭叔叔的帮助,我是最最幸福的!郭叔叔让我懂得了唯有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唯有怀着一颗敢于付出、不计回报的心才能不悔此生,而这些信念都将成为我今后做人的标准。

    我决心不辜负郭叔叔、慈善总会和大家的希望,以郭叔叔为榜样,将鞍山的慈善精神带到大学中,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报效家乡父老。

    凡凡

    这是一个孩子的乳名,学名叫吴一凡,郭明义喜欢这个孩子,和大家一道,一直这样叫着孩子。郭明义是在电视新闻中认识凡凡的。那是2010年7月,电视里的凡凡只有11岁,却承担起了大人的责任,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事务,给瘫痪在床的母亲做饭、洗澡、洗衣服、伺候大小便,独立地撑起了一贫如洗的家。即使如此,酷爱学习的凡凡,成绩一直很好。

    常被感动的郭明义又被感动了,被一个11岁的孩子感动了。他当即和电视台联系,要到凡凡的家中看望。

    7月20日,郭明义带着他的爱心联队部分成员,走进了凡凡的家。当置身于这个家徒四壁的小屋时,郭明义含着眼泪向她们捐了款,然后紧紧地拉着凡凡母亲的手说,妹子,你安心养病,你们家的困难和孩子的事,我们一定会帮到底。

    那天,他们一行人七手八脚地忙碌了一天,帮凡凡收拾屋子,粉刷墙壁,摆放物品,打扮出一个温馨的家。让凡凡瘫痪的母亲看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收获一个好心情。

    走出凡凡的家,郭明义马上和爱心联队的成员开会,确立了长期资助方案。

    新学期快要开始了,郭明义念念不忘地念叨着,也不知道凡凡有本没有,有笔没有。这么想着,他就去了文具店,买了一大摞演算本、作文本、英语本,送到了凡凡的家里。

    凡凡看到及时赶来的郭明义,一下子抱住了他,大声说着,郭伯伯,我正愁没作业本呢。

    听说有人来采访,凡凡把郭伯伯买给她的文具摆了半张床,诉说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她说,等我将来考上大学,有了工作,拿出一半的工资给郭伯伯花。说到这里,还觉得不解渴,又补充一句,带着郭伯伯去美国旅游。

    董惠

    毕业于鞍山八中的高材生,在校时是班级团支书,毕业前还入了党。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却是出生在极为贫寒的家庭,她却很乐观,从来不把自己的家底露出来。

    2010年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董惠久病不愈的父亲,没有熬到女儿考上大学的好消息,撒手人寰。母亲擦去眼泪,离开丈夫的灵前,佯装笑脸,去迎接女儿,问候女儿第一科答得如何,谎称你父亲的精神头足着呢,病也好了许多,等着你的好消息。

    三天的考试结束了,当女儿答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母亲抱住女儿,号啕大哭,把父亲去世的真相告诉了女儿。尽管考试时,女儿对母亲的异样表情充满疑惑,尽管她也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可还是没有想到,慈爱的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她。

    7月22日,高考的成绩下来了,虽然比摸底考试的成绩低,可她还是以544分的成绩被西南大学录取了。捧着录取通知书的董惠,来到了父亲的墓前,一遍又一遍地念着通知书,仿佛想把沉睡其中的父亲唤醒。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董惠开始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父亲病了多年,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身后留下近2万元的债务,自己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是学费和生活费还都没有着落。本来母亲打工也能挣点钱,但是父亲病重,母亲经常要误工照顾,工作也丢了。

    家里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窘状。

    看着其他同学在这个暑假里都尽情放松,或者学学外语充充电,董惠却不能,她要帮去世的父亲还债,帮身体虚弱的母亲分忧,为自己将要来临的大学生涯赚学费。可是,对于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董惠来说,想找份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呀,最后只能到一家民办培训机构发传单、接听电话,每天能挣20元钱。

    这个工作需要一天跑很多路、说很多话,每天回到家,她都是疲惫不堪,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因为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离上大学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挣到600元钱,仅仅够上大学第一个月的生活费,离上万元的学费还有遥远的距离。

    怎么办呢?难道大学就真的读不成了,命运就会这样戏弄她?

    董惠的境遇,不知怎么被《鞍山晚报》的记者发现了,写了“女儿高考的第一天,病重的爸爸走了”这篇报道。

    第二天,董惠就接到了鞍山市慈善总会的电话,说郭明义叔叔要资助她上大学。

    听到这个消息后,董惠和母亲既感动又激动。感动的是,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终于有了着落;激动的是,帮助她们的人是鞍山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钢城好人郭明义啊,有郭明义做后盾,她们不必有后顾之忧。

    在鞍山市慈善总会郭明义慈善义工大队捐助仪式上,董惠深情地说,爸爸走了,给我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永远的遗憾与痛苦,郭叔叔来了,给我带来的是充满阳光的希望,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80多个孩子,就是180多个故事,一个一个地讲下去,恐怕需要我们讲上一千零一夜,我们没有那么宽绰的时间,只能简简单单地举出这四个例子。

    四个例子,仅仅是郭明义爱的海洋中的一点一滴,我们就从这一点一滴中出发,去体会他,走近他,了解他。去品味他扎扎实实、朴朴实实做着最具体最细微的奉献,感受他生命的热量,感悟他用现在温暖未来。

    ·祖国之爱

    每逢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时,郭明义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能做什么。

    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他刚刚走进职工浴池,司机小张第一时间从电视上得到这个消息。郭明义立刻说,不洗了,穿上衣服,组织了150多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赶赴鞍山中心血站献血。他知道,如此强烈的地震,会产生大量的伤员,会急需一大批血浆,早抢出一分钟献血,就能多挽救一批灾区人民的生命。

    不管南方冰冻灾害,还是汶川地震,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慷慨解囊,虽说每一次捐款,他都无法达到最多,但都是倾其所有。由于捐款的次数过多,我只能抄录最近几年国家遭受比较大灾难的几次:

    汶川大地震,郭明义先后三次向灾区捐款,并交纳了1050元的“特殊党费”。2010年4月16日,郭明义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2010年8月9日,郭明义为甘肃舟曲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捐款1000元。

    有人问郭明义,你为什么这样热衷于捐款?他用诗人艾青的话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人问他,难道你不懂索取吗?他说,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奉献其实也是一种索取,索取精神上的升华,索取心灵的享受,索取人间的博爱。还有人问他,你奉献了一切,还能奉献什么?他说,我奉献了这一切还不够,我还要把奉献的精神奉献出去,让它成为民族之魂。

    从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为什么郭明义号召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钱献物献爱心会一呼百应。人心都是肉长的,郭明义付出了这么多,铁打的人都会有感觉了。工友高森山调侃地说,我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可郭师傅让我献啥,我都献,命都不要了。

    工友边涛评价他,老郭真的和雷锋有一拼。

    工友张宏伟说,雷锋咱们没见过,郭师傅我们看到了。

    工友徐万飞说,郭叔跟咱和哥们儿差不多。

    工友王兆权说,人人都像郭大哥,我们的世界该多美好啊!

    ·爱的尺度

    当然,郭明义的奉献,也是有理智的。所谓的理智,不是捐助的额度,而是理智地分辨谁是特别需要帮助的人。随着郭明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也有想混进贫困学生队伍的“李鬼”,骗得他的同情。这就需要他生出火眼金睛,清楚地把他们分辨出来。可是,心软的郭明义却偏偏生不出这双眼睛,往往被“鳄鱼的眼泪”给骗了,让理不清的麻团给缠住。

    幸亏有第三双眼睛守护在他身旁,帮他理清头绪,明辨真假,才使他这个玻璃人不至于上当受骗。这第三双眼睛,就是相关组织和部门。

    郭明义成了全国道德模范之后,烦恼也随之而来,有人通过别人找到他,让他支援一部电脑,有人让他帮助把单位会议室的桌椅要到自己家,甚至社区缺方砖,也求他给要几车。类似这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天天有人找他,仿佛郭明义是台印钞机,只要敢求他,就能给你带来《渔夫和小金鱼》那个故事里老太婆的无限需求。

    每逢遇到这样的事情,郭明义很不好受,不管是自己的钱,还是大家的钱,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捐出来的钱都是辛勤劳动赚来的,都没有多高的收入。虽然他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甚至连一句感恩的话也不需要,但他需要大家感恩社会,需要把及时雨送给最需要的人,把温暖送给最困难的群体。他不想满足一些人可有可无的欲望,更不能去助长不劳而获。

    有个孩子给他写了一封求援信,信中说,郭先生,您好,暑假马上到了,我想参加一个夏令营,需要六七百块钱,报名就在这两天,您能帮助我吗?

    郭明义没有理他,他认为,夏令营不是必需的,他的捐款是用在刀刃上的。

    还有一次,医院的一位医生求到了李树伟,希望郭明义能帮助一下他的一位患者。那位患者得了尿毒症,需要做换肾手术,还缺一大笔钱。李树伟找到郭明义,郭明义立刻答应了,还和爱心团队商议了,准备一个帮扶方案。

    然而,事与愿违,李树伟无意中听到了患者妻子的电话,电话里,患者的妻子告诫着她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儿,那3000块钱你留着,千万别给你爸寄钱,你爸的事儿,郭明义管了,咱们家的钱,一分也不动。

    李树伟气愤至极,找到郭明义,说,这样的人,咱们一分钱也不能资助。可是,郭明义还是带着李树伟赶到了医院,他们俩每人捐给患者200元钱,还安慰着病人,让他安心养病。郭明义劝着李树伟,人生病了,本来就值得同情,虽然不够爱心团队的资助标准,既然求到了我们,我们也应该表示一下心情。心软的郭明义,对弱者,永远不会义愤填膺。

    ·收获幸福

    托尔斯泰曾说,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人生的烦恼,往往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在于期待得到的太多。当一个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权力、财富上面的时候,他就会有无限的痛苦。当他打开心灵的大门,装入悲天悯人的情怀,必然会收获到大的快乐、大的幸福。郭明义就拥有一个收获幸福的大我。工作服加大头鞋,是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的形象。上班,他穿的是这一身,下了班还是这一身,走亲访友是这一身,参加宴会依然是这一身。

    过年了,妻子单位几家人一块儿聚会,一般情况下,郭明义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场合,好不容易答应下来,居然穿着工作服去赴宴。妻子孙秀英担心他会这么做,早晨就给他准备好了衣服,摆在了床上明显的地方。那是一套除工作服之外,他唯一的外衣。可晚上去酒店,他穿的依然是工作服。妻子很生气,郭明义却不觉得丢人,他认为,穿了新衣服,反差太大了,还是做本真的自己最好。让妻子更生气的是郭明义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补了四五层还舍不得扔,妻子一埋怨,他就一笑,说,厚实,穿着舒服。工友单锡纯不止一次地和他发火,人家当大老板的,捐一个亿也不影响生活,你这个捐法超出了你的能力,自家的日子都没法保障了。可郭明义依然我行我素,觉得自己富足无比。在演讲报告中,郭明义讲到,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唯利是图的人,就会把金钱和财富看得很重,如果经常接触困难的群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帮助他们,我为自己能为别人尽点力而感到欣慰,也常因为力不从心而感到内疚。

    郭明义还说,有的人吃龙虾是享受,我帮助别人就是享受,人的物欲是无止境的,吃喝玩乐都是过眼烟云,我不想掉进那个深渊里,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改变命运,被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我就会感到很充足,很快乐,很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