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使孩子进步更快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妇孺皆知。丁尼生曾经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没有真正骄傲的本钱。每个人都知道,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所以,任何人都不能绝对地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并停步不前、趾高气扬。不然的话,他很可能被其他正在努力追赶中的人赶上并超越。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将谦虚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将谦虚谨记心间,时刻不忘“努力”二字。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写作业的速度很快,就以为自己天赋很高,根本就不需要再努力。殊不知,作业写得快,错误率也相对较高。更有一部分孩子上课都不愿意听老师的教导,老师传授知识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根本就不需要听老师的讲授。也正因此,这样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中进步,在人生路上也很难获得成功。
假如父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必须要严肃对待,孩子很有可能缺乏谦虚的美德,骄傲自满。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进步更快。
马小强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在班上,同学遇到什么数学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也很乐于帮助同学们,但时间久了,马小强就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期末考试马小强的数学以96分的高分再次获得全班第一,他连最后的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回家后,他把试卷拿给爸爸“邀功请赏”。爸爸看后虽然很高兴,但是皱着眉说:“小强,你考得是不错,可那四分怎么丢的你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虽然我不要求你每次都考100分,但有了错误总得反思一下吧。”小强嘴一撇说:“我已经是全班第一了,没人能赶上我,你没看我连最后的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吗?”这时爸爸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受到了儿子的骄傲情绪,决定教育他一下。
爸爸关掉电视,泡好两杯茶,和小强边喝边聊起来。爸爸说:“小强,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顿了顿说:“在一家公司,一个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精英’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博士来应征,董事长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面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但一直没人开门,等到早上八点钟时,董事长才打开门。进门后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色的‘白’字’。他按照要求写完后等待更高难度的考试。但董事长什么都没说,就让年轻人回去了。第二天,董事长宣布该名年轻人通过了考试,理由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必然很有智慧,但他十分谦虚,凌晨三点的面试他都能按时前来,不仅如此,还在门口等了五个小时,最后考的却只是写一个字,这一切都能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因此,他被聘用了。”
爸爸讲完故事后,小强羞愧地低下头。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小强,你学习不错,这是优点,但一定要谦虚,只有谦虚才能让你不断进步。”
小强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并且认真将试卷检查了一遍,发现那个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改掉粗心的毛病,更加努力地学习。
马小强爸爸对儿子的“谦虚教育”非常及时、有效,铲除了儿子骄傲自满的苗头。如果一个人能以谦虚的态度来学习和做人,那么他的知识与经验一定会与日俱增,也会因此而进步更快。反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想过要谦虚,那么要随时随地学习,就不会反省自己,更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
所以,很可能一再地犯相同的错误。一个人不谦虚,就很难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而别人的长处和良好的设想也不容易被发现和采纳,这样要想进步,又怎么可能呢?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苗头时,就一定要及时制止,正确地引导孩子步入正轨,让孩子时刻保持清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爱心指导培养孩子学会谦虚的3个方法
1让孩子认识骄傲的危害。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暂时领先,或者在某方面的特长较明显,经常受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从而滋长骄傲情绪。这时候,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自己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让孩子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同时,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父母要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一般来说,骄傲的人可能多多少少有某方面的长处,总觉得自己有点骄傲的“资本”。对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做些具体分析。人谁没有长处?你聪明能干,他忠诚厚道;你文化高,他经验多……如果都把自己的长处当作骄傲的资本,那长处就有可能成为短处,成为羁绊自己脚步的绳索。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形成骄傲的原因,然后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是不值得骄傲的。
3父母要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生活中很多人的骄傲都是因为视野不开阔,见识浅薄。一个人的视野和见识能决定他的气度,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谦虚,设法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带孩子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从而使孩子变骄傲为谦虚,对某些事物心存敬畏之情。
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度、照顾过度、宠爱过度,导致孩子自我意识加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定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
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提醒他考虑别人的感受,给予他选择的自由,他就会知道如何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所以,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适当地指出孩子有哪些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影响,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此外,父母还要再进一步肯定孩子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他是善良的、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的,让孩子自行判断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凡事都考虑他人的好性格。
很多同学都发现陈波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了,大家一起玩时,他总是一个人玩,什么都要他说了算,如果大家不听他的,他就会牢骚不断:“怎么不听我的?你们怎么能这样?”于是,同学们都觉得陈波太自以为是了,渐渐地疏远了他。
在家里,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陈波把遥控器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什么由他说了算,他心里根本不会考虑到爸爸妈妈是不是乐意看这个节目。陈波觉得:反正只要我自己觉得快乐、开心就好,我才不会管他人呢!
这天,妈妈和陈波商量一件事。妈妈问道:“隔壁小可过些天要参加英语口语比赛,你可以把你的点读机借给她用几天吗?”
陈波大声拒绝道:“什么?凭什么把我的东西借给别人?那是我的。她参加比赛关我什么事?”
妈妈听后十分惊讶,这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于是也故意夸张地回应道:“关你什么事?那么,我以后也像你对别人一样对你,你觉得如何?”
陈波没有说话,脸“唰”地一下红了。
妈妈意味深长地说道:“孩子,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谁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生活,所以,你不能做什么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如果只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会无意中失去很多很多的,好好想想妈妈的话吧。”
陈波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慢慢改掉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同学们也不暗地里叫他“自私鬼”了,大家都乐意与他成为朋友。
可以说,陈波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甚至忽略了身边其他人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幸亏陈波的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每位父母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心态,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照顾别人的想法,才会懂得与他人分享,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交往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爱心指导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4个方法
1父母要清楚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形成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娇惯溺爱孩子。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懒惰、依赖情绪。因为优越的物质生活不仅容易使人消极、颓废、不思进取,而且容易使人变得贪婪、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所以培养勤劳朴实的性格是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在挫折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制能力,克服固执、任性和娇气,学会理智地看待客观事物。
2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跟孩子谈道理,要直指孩子做错的地方,谨记“以身作则”这个育儿原则。现在的孩子多半由于缺乏生活磨炼,社会经验不足,加上凡事都喜欢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去完成,所以,往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因此,人为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有利于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与人分享。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比以前少很多,孩子们只能一个人玩耍、学习,找不到交流的对象,在孤独中,孩子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父母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多陪陪孩子之外,还应该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邻居发展友谊,多交朋友,多多与人分享。此外,父母也应该多与人交流,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孩子就能体验到如何与朋友相处,学会替他人着想。
4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在生活中,父母有时候明明是在关心孩子,却多半用责难的语气说出来,可是孩子往往只听到责骂而没有感受到背后的关心。所以当父母要求孩子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的时候,不妨采取建议的口吻。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为他人着想。
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
孩子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要么骄傲狂妄,要么自暴自弃,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也是每个做家长的不愿意看到的。妄自尊大不会有人喜欢,唯我独尊没人想接近,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是一大任务,对自己有准确定位的能力,是孩子日后获得成功、走向成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理性地看待自己包括两种情况,就是既不能把自己看得过高,犯骄傲的错误,也不能把自己看得过低,犯自卑的错误,骄傲和自卑都是负面情绪,都不利于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必须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当作重要的人物来看待。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了解别人的长处并平等待人。所以,聪明的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发现每个伙伴身上的优点,从而让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小伙伴,进而养成平等待人的性格。
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体坛名将邓亚萍是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她的成绩与其父亲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虽然邓亚萍的乒乓球打得不错,但由于她的个子比较矮,省乒乓球队不愿意要她,令年幼的她十分难过,甚至一度消沉。这时候,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鼓励她说:“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为自己争口气,加倍练习才行。”听了父亲的话,邓亚萍清醒过来,从此更加刻苦练习球技了。
凭着一股子倔劲儿,13岁的时候,邓亚萍获得了全国冠军,第二年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从此以后,邓亚萍接二连三地拿到世界冠军,渐渐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骄傲起来。父亲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又告诫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忘掉过去的荣誉,轻松前进。”但邓亚萍对父亲的话不以为然,一次,她在国内比赛中没有拿到第一,她自己并不在意,父亲批评她的时候,她竟然顶撞:“我都得了那么多世界冠军了,一个国内的比赛有什么了不起,你还至于把它看得那么重?”
父亲听她这么说,便语重心长地给她讲道理,满足是一个人成功的绊脚石。父亲一直在用很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她,就算她拿了再多的世界冠军,父亲也不会迁就她一次。也正是父亲这种时刻提醒孩子认清自己的方式,使邓亚萍一直打拼出了今天的成就。
邓亚萍的父亲是个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高手”,在邓亚萍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她骄傲的时候给她警告,才使邓亚萍走上了辉煌的人生道路。的确,培养孩子全面准确地看待自己非常重要。只有全面地认清自己,孩子才能做到平等待人,而平等待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交友是否能够成功,也就决定了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家长在帮孩子准确定位的时候要注意说话技巧,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挑剔朋友”的不对之处,这样,孩子既能很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建议,也会深深地体会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这样,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
爱心指导让孩子理性看待自己的3个方法
1父母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了解是改变的基础,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从孩子身上发现各种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也决定了父母们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需要父母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认识这种不同之处。如果父母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终日怀疑自己,或者是自信心过于膨胀等苗头,就应当立即制止。
2教育孩子不是讽刺孩子。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浮躁或者狂妄自大时,都想用杀杀孩子士气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一不小心,没有把握好教育孩子的语言,说话语气中带着讽刺意味,对此,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很容易在无意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者伤及孩子的自尊。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孩子讲明白道理,而不是对孩子进行挖苦讽刺。
3遵循孩子性格发展的客观规律。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这一切都是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孩子如果性格狂妄自大,父母即使要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应该给孩子时间,而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要求孩子立即改正缺点。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让孩子远离虚荣
虚荣是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年幼的孩子正处于虚荣心很强的时期,因而非常注重自己在同伴中以及周边群体中的位置,也最关心自我价值的存在。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孩子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即使发现也不会正视,反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在思想上很容易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到虚荣的污染。很多孩子在一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虚荣心。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保持在鼓励的范围内,而不要去夸大夸张。事实证明,父母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戒除孩子的虚荣心,那么就会让他们具备优良的品格,拥有好的发展前景。
印度电影演员帕里维拉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电影人,更是一位善于教子的好父亲。帕里维拉在培养儿子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他非常注重对儿子卡布尔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不慕虚荣、踏实肯干的品质。虽然他自己很有名,但从不让孩子“沾父亲的光”。帕里维拉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卡布尔:“在我的房间里,你是我的儿子,你可以同我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但是,一出这个房间,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要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
在父亲的教导下,卡布尔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周围的世界。他非常谦虚、朴素,不会为了显示身份而去坐父亲的小汽车,更不会为了让其他人羡慕而告诉别人自己是帕里维拉的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时,他以一名场记的身份进入影视界。刚进入影视圈的卡布尔,演的全是些小角色。
后来,卡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像父亲那样登上了表演艺术的高峰。帕里维拉后来说:“我提携我的儿子不难,让他演个主角也会有人来捧场。但如果这样,卡布尔即使有演艺天赋,也会慢慢被自己的虚荣心所磨灭。”
帕里维拉教育卡布尔的故事一度传为美谈。在父亲的教育下,卡布尔戒除了虚荣心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父母,应该以帕里维拉教育卡布尔为例,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虚荣,避免虚荣招致的失败。
由于爱慕虚荣而引发的竞争惨剧,常常在我们周围发生,因此,虚荣也是孩子成长的大敌,家长务必要注意从小戒除孩子的虚荣心,从而让孩子养成务实的好性格,获得完满人生。
爱心指导让孩子远离虚荣的3个方法
1父母不要让孩子和爱慕虚荣的孩子过多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往往会改变孩子的性格。爱慕虚荣的孩子往往会说很多谎话,编造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致使孩子形成爱撒谎等不良性格。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少跟这种孩子来往,多和谦虚的孩子交往。
2父母要下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此,父母要让孩子谦虚处事,自己首先要有谦虚的品质。很多父母因为生活一直很不如意,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的社会地位,总喜欢表现一下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导致孩子受影响。其实无论是什么原因,父母都要有毅力和决心去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孩子身上的毛病很多都是父母给予的。
3父母要让孩子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有的父母总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这方面或那方面“与众不同”,炫耀起来没完没了。这样的夸耀最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别人赞扬孩子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保持清醒和冷静,不能因此沾沾自喜,更不要为此而自以为是。
★马上行动
让孩子谦虚起来的3个好方法
骄傲的孩子最终结局就是失败。因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谦虚的好品德,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谦虚起来呢?以下为父母提供了3个好方法,可供参考。
1让孩子认识到虚心是成长的良药。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受到太多的表扬而“找不着北”。这时候,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自己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沾沾自喜是不可取的。同时,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成功者的谦虚故事,如毛主席尊敬小学教师等,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适时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冷处理”。一般来说,孩子骄傲可能多多少少有点“资本”,对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时时保持谨慎的态度,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如果骄傲自满,“小富即安”,终究不能成大器。同时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是不值得骄傲的。
3父母要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增长孩子的见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名胜古迹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知道奋斗无止境的道理。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类文化竞赛和体育比赛,让他在激烈的竞争场上感受到别人的“高”,明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