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自信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而解放孩子的前提就是赏识孩子。

    永远用正面眼光看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而解放孩子的前提就是赏识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从正面多给孩子鼓励,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主动性,孩子才能更加努力。假如父母没有用正面眼光看待孩子,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如同运动员的每一个细小进步,都需要人们给予其喝彩和掌声。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一点一点地累积小的成功,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在每一个细节上获得成功,都能够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动力和信心,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丁丁的爸爸妈妈都在外企做高管,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着他,对他疼爱有加。因此,丁丁逐渐养成了任性、霸道的个性,谁也拿他没办法。

    这天,幼儿园老师又一次给丁丁妈妈打来电话,说丁丁在幼儿园对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妈妈一听又气又急。晚上丁丁从幼儿园回来,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晚上,妈妈与爸爸商量,丁丁这样发展下去不行,必须想个办法改变孩子的性格。妈妈觉得,丁丁喜欢与小朋友闹矛盾,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他希望吸引别人的目光,因此必须针对这一点,实施一个可行的办法。

    没几天,丁丁再一次因为抢玩具与幼儿园的小朋友打架,妈妈赶到幼儿园时,丁丁正满不在乎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妈妈将丁丁叫到一边:“丁丁,你一定知道打别的小朋友是不对的,是吗?”丁丁点了点头,妈妈接着说:“那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打他呢?”丁丁狠狠地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

    妈妈一听,心里就有主意了,说:“我们家丁丁是世界上最大方的小朋友了,肯定是很乐于跟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的。你想想,丁丁在家的时候不是经常会和爸爸一起玩自己的玩具吗?所以,妈妈相信丁丁在幼儿园也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那样丁丁就会有更多的好朋友了。”丁丁听了以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妈妈再也没有收到老师的“告状”,丁丁的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回家以后常常会和爸爸妈妈分享在幼儿园里与人交往的快乐。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在幼儿园与人打架时,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希望孩子能记住并且永不再犯。而丁丁的妈妈通过鼓励丁丁的优点,用赏识的方法来教育丁丁,既充满人情味,又使丁丁改掉了在学校蛮横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人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因此,父母应该永远用正面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就算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作为父母也不能放弃,而应该鼓励他,肯定他,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

    当然,这里强调的“永远用正面眼光看待孩子”,前提是要对孩子抱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而不是盲目的、纵容的溺爱。这种爱包含着理解、尊重、依赖、期望等内在的复杂情绪体验。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用正面眼光看待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孩子自信、坚强地去迎接美好的人生。

    爱心指导用正面眼光看待孩子的4个方法

    1父母要用愉快的表情和语调对待孩子。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微不足道,家长也要用赞赏的态度加以肯定,对他说几句赞美的语言,并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他。而且,父母赞美孩子的语言要适度,不要过分渲染,否则容易滋长孩子的浮夸作风。

    2父母要用正面眼光看待孩子,不要在孩子兴头上泼凉水。不要一方面想赏识夸奖孩子,一方面又习惯性地加上一些批评,致使赏识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

    3假如孩子本着积极的态度,却在做事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父母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不应该急着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好先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并且将自己的肯定告诉孩子,然后再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做事或解题方法。

    4父母应该多与孩子周围的人交流,比如说孩子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通过聊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心中有哪些优点、长处是自己不知道的。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也一样,父母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及时给予孩子热情的赏识和赞扬。这样做能够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传达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和身心健康,增强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孩子茁壮成长。

    念小学一年级的张达,在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只考了第十九名,而他的同桌却是全班第一。回到家,张达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一样专心地听讲,可是,为什么他考了第一名,我只考了第十九名?”

    妈妈抚摸着张达的脑袋,温柔地说:“你已经进步很多了,不要自卑。妈妈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张达考了全班第十名,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张达心情很不好,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努力了,还是考不了第一名。”妈妈还是摸着他的头温柔地说:“达达,你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妈妈很高兴的,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暑假里,妈妈带着张达去看大海。母子俩坐在海滩上,欣赏着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们。他们发现,越是体型比较小的鸟越能迅速地起飞,当海浪来的时候,它们扇动两三下翅膀,就升上了空中;而那些体型比较大的海鸥却显得非常笨拙,它们要很久才能升上天空。这时,妈妈对张达说:“达达,你看,海鸥虽然起飞很慢,但是真正能飞过大海、越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张达记住了妈妈的话,一直努力学习。小学毕业时,他的成绩在班上已经是名列前茅了。

    张达的妈妈无疑是不断肯定孩子进步、最终让孩子取得成功的“教育专家”。的确,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态度,从而改变结果,给孩子巨大的自信。无视孩子的进步,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其实,鼓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父母足够用心,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进步,父母都能够恰如其分地对孩子进行表扬。

    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将对孩子的肯定以及鼓励看成了一种“贿赂”或者是“溺爱”,很多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肯定时采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比如说,当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的鼓励变成了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当孩子获得什么奖励时,父母给孩子的鼓励变成了人民币。将鼓励物化,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普遍误区,因此,父母应该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肯定方式。

    爱心指导肯定孩子进步的4个方法

    1当孩子想尝试新的事物时,父母应该说:“真棒!也许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件事情呢。”当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不要批评,而要从正面鼓励,比如说:“孩子,你还真可以,第一次你就做到这个程度,相信下一次一定有进步!”

    2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都应该给予肯定:“孩子,你已经有进步了,相比以前你好多了,继续加油,你会越来越棒的!”而当孩子做事的成效不明显时,也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最好说:“别泄气,你每天都在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别着急,一定会好起来的。”

    3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时不妨主动问问孩子:“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来,说说你的看法吧。”然后用赏识的语言去激励孩子回答你的问题。当孩子告诉你他的想法时,一定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比如说一句:“你很有想法,你比以前进步多了!”

    4当孩子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向你求助时,如果这件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父母就不要急于包办代替,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比如说:“孩子,你在不断长大,也在不断进步,我们相信你可以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样你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照顾孩子的“面子”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与成人一样,也有面子,也有自尊。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这一点。

    很多家长看到这句话不免觉得可笑,“小孩子讲什么面子,他们懂什么。”其实,小孩子做事也会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旦孩子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耻辱”感并不比大人轻。因此,给孩子尊严,照顾孩子的“面子”是父母应该做到的,但很多父母忽视了这一点。

    事实上,父母应该懂得照顾孩子的“面子”。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丢面子”的话,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自己的孩子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唐唐走进家门就嚷嚷饿,并自顾自地吃起了饼干。

    妈妈问:“你今天有作业吗?”

    “没有没有!”唐唐嘴里塞满了饼干,含糊不清地回答。

    “你星期一总是没有作业,”妈妈疑惑地说:“这怎么可能?”

    “就是没有嘛!”唐唐坚持说,但妈妈发现他的脸色不太自然,“老师没有留作业,”他又咬了一口饼干,“我不觉得老师留了作业。”

    这时候,妈妈已经明白了几分,她很想彻底检查唐唐的书包来证明自己的怀疑,或是戳穿唐唐的谎言。但是,她忍住了,打算给儿子留一点面子。

    “嗯,听起来你好像并不是特别肯定,我建议你打个电话问问同学吧,是不是真的没有作业?这需要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的,如果是你没留意,明天去上学不是很麻烦吗?”

    唐唐一声不吭,没有去打电话,他在犹豫,刚才已经一再告诉妈妈没有作业了,那现在应不应该改变自己的说法或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没有可能是当时你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没有注意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很自然地说,“这种情况经常会碰到。”

    唐唐走到电话旁,拿起了电话。

    “喂,真的吗?你告诉我吧?”唐唐在电话这头有些含糊地问。

    妈妈走开了,假装忙着做其他事,或整理书架,或铺沙发,她似乎没有注意儿子与同学的对话。

    唐唐放下电话,一边走回自己的房间一边嘟囔:“真有作业!我还以为今天可以好好玩一下了呢!”

    妈妈听见了,也表示惋惜:“真可惜,看样子今天你没有时间好好玩了,不过,周末我们可以想想到哪里去好好玩一次。”

    当孩子处于迷惘之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及时为他指出正确的方向。唐唐的妈妈就是教育孩子,维护孩子尊严的行家里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更甚于父母对子女的友善和爱了。然而,正因为太爱孩子了,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分的关注,对孩子的要求格外的严格,所以不少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便失去了正常的准则,只知道教育孩子“真、善、美”,不容孩子存在丝毫的偏离。

    太多的爸爸妈妈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不允许孩子指出大人的过失……可以说,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没有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总是以自己的观念束缚孩子,以自己浅薄的底蕴熏染孩子,以自己过分的期望强求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反而变得自私、怯懦,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时候,父母或许会无奈地叹气,殊不知,这一切正是他们践踏孩子尊严造成的。

    爱心指导顾及孩子“面子”的4个方法

    1批评孩子要注意方式和语气。对孩子来说,说错话、做错事是在所难免的,父母有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但在教育、批评的过程中,父母应尽量避免让自己的批评变质,不要让自己的批评变成权威压迫,而应尽量使用和蔼、委婉、客观、中正的语气。父母批评的失败,很多时候并不是批评本身有问题,而是批评的方式出了问题。

    2给孩子一定的交往自由度。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交往,常常为孩子的“面子”着想。比如当孩子们聚会时,父母不要“不合时宜”地询问学习成绩、考试排名之类的问题。这样不仅不尊重自己的孩子,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

    3对孩子应该宽容。父母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一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只有在很严重或牵涉到一些本质问题时才提出必要的批评。父母要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错误在所难免,不能一下子要求过多过严。父母和别人聊天时,不妨在孩子在场时说一句“我的孩子最近进步了”、“我的孩子最近表现不错”等这样的话。当孩子听到后,其开心更胜过你对他的直接称赞,于是觉得“倍儿有面子”,然后就会加倍努力了。

    4父母顾及孩子的面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公开场合责备、批评孩子。当孩子有了错误或某些地方让家长不满意后,父母不要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批评责备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也不要说些无中生有的话或用激将的办法对付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应真诚与孩子心灵沟通。

    不把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做对比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作为父母,应该懂得每个孩子的潜能、特质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也是多方面的,如果父母企图按照统一模式培养孩子,或者想要效仿他人的做法来教育孩子,势必会压制孩子的有效潜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甚至引发孩子的心理疾病。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把孩子跟其他孩子做对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会使孩子产生自卑、自闭、阴暗的性格,甚至会自暴自弃,毁了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独特的个性与优点,不要总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而应该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星期天晚饭后,张红和儿子一起到公园散步,正好碰上同事小李也带着孩子来散步。于是,两对母子一起边走边聊,小李就开始埋怨儿子洋洋,说洋洋这也不好,那也不如别人。这些埋怨让张红回忆起了几年前的自己。

    那时候,张红也总是喜欢把孩子比来比去。儿子不喜欢羽毛球,偶尔和同龄的孩子打球显得非常笨拙,这时张红总是对其他妈妈说:“我儿子运动天赋和身体协调能力都不如你们的孩子。”本来是妈妈们随意的谈话,但却对儿子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张红的儿子越来越不喜欢运动了。两个多月后,张红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在学轮滑,在广场上快速地滑来滑去,神气活现,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于是建议儿子也学学。没想到她儿子脑袋一歪说:“我运动能力不如别人,身体协调能力也差,注定是要摔跤的,肯定学不会”。张红生气了,批评儿子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你不该这么看低自己!”没想到儿子反驳道:“这不是你说的吗?”张红无言以对。

    张红原意本是想通过比较使自己孩子发现缺点,激励他产生进步的动力。可谁又能想到结果是儿子这样看轻自己。张红带着满心的疑惑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专业指点。专家指出:父母有意或是无意把自家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都会使孩子产生诸如伤心、叛逆感、失落、愤怒或是嫉妒等负面情绪,甚至会使他们觉得在自己在父母眼里,就是不值得疼爱的坏孩子。最终致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难以养成自信性格,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所以身为人母,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要多加鼓励、引导,至少尊重孩子个性,从而使孩子养成自信性格,更上一层楼。

    张红豁然清醒,从此以后,她不再把孩子与别家孩子作对比,而是尊重儿子个性,鼓励儿子发展兴趣爱好,儿子的自信心与日俱增,不但学会了滑轮、羽毛球等运动,更重要的是,儿子养成的自信开朗的良好性格,他们的母子关系也得到了彻底改善。

    于是,张红就对小李说:“我觉得洋洋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不错啊,比如他看到我就问‘阿姨好’,而且性格也很温和,总不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很多小孩子比不了的啊!”接着,她让两个孩子一起到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然后,她又对小李讲述了专家曾经说过的话,指出了小李的错误。

    这时候,小李才恍然大悟。

    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虽然相似但不相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基因及养育方法等因素的差异,孩子发育超前或延缓的情况是常有的,存在这种差异是正常现象。父母无须苛求自己的孩子,那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比如说爱因斯坦四岁才学会说话,难道为了让孩子成为爱因斯坦就逼他四岁才说话?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沿着大人预定或设想的路线前进。

    欧文曾说过:“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作为父母,更应该学会宽容孩子,对孩子少一些责怪,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茁壮成长成才。

    爱心指导防止孩子与孩子比较的3个方法

    1父母不要让孩子承受不属于他的压力,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他不可企望的阴影中,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精彩,同样也有不足,即使偶有缺陷,也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希望。

    2父母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应该客观接受。父母可以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寻找孩子容易接受的引导方式。多支持孩子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细心体察和倾听孩子的内心体验,并及时给予引导;尽可能让孩子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3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的任务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那个孩子。世界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每个事物都不相同。因此父母不必顾虑太多,要心中有数,让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子。

    ★马上行动

    3招打造自信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惹人爱,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父母想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可按照以下3种妙招,培养出孩子的自信。

    1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出错是很常见的,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出错。这时候,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优秀的地方,再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让孩子明白,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家长不要对孩子的事统统包办,如果孩子本身有能力,却不愿意独立思考,而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要大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

    2父母应该多给孩子鼓励,少一些训斥。有些家长追求完美,一味地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无缺,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在孩子稍有不对的时候,就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父母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把消极态度变成积极态度,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父母不要把消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暗示。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起来收拾书包,可以这样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书包整理得很整齐。”而不要说:“你能做好吗?”前一种说话方式会让孩子信心倍增,而后一种说话方式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遇事气馁、半途而废,那么,树立自信也无从谈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