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健康箴言-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开心生活需要适时调整心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情绪与血压

    愤怒的情绪会引起血压升高,如果愤怒情绪得到平息,血压随即恢复正常;如果愤怒情绪得不到宣泄,长期被压抑,处于慢性愤怒状态,那么高血压就会持续,变成高血压病。除此之外,愤怒情绪还会产生舌喉和头颈部肌肉痉挛,如有异物梗阻于喉头,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胃部不适、心悸、头昏、出汗、呕吐等多种症状。

    情绪与食欲

    情绪愉快食欲增加,情绪不悦食欲减退,这已是生活常识。长期的消极情绪,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等疾病。

    情绪与胃

    专家用胃镜长期地观察情绪与胃功能之间的关系,发觉当病人处于恐惧、忧郁时,胃黏膜变成贫血状态,胃酸分泌低下,胃运动功能抑制;而病人处于愤怒、焦虑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当长期处于情绪矛盾状态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并可见胃黏膜出血、糜烂。

    情绪与心血管

    情绪过分波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血管收缩、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情绪与肿瘤

    据专家研究证明,情绪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原因。食管癌患者56.9%有忧虑、急躁、消极等不良情绪,半年之内受过重大精神刺激的占52%。

    ■

    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

    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而不被他人左右。

    热爱生活、他人、大自然。

    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

    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

    对最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都能经常保持兴趣感。

    能和少数人建立友情,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观念和幽默感。

    能承受欢乐与忧伤、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2 快乐是健康的捷径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快乐是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心情愉快也是治疗许多疾病的良药。

    可是许多人都感觉不到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快乐,应该怎么做呢?

    精神胜利

    这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如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难得糊涂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

    随遇而安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

    幽默人生

    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宣泄积郁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当你悲伤忧郁时,不妨向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节目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采用这种方式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

    快乐是什么

    快乐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

    追求快乐的途径有很多

    不要认准最好的事情只有一个。我们的生活态度永远是处之泰然,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该放弃时就放弃,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相信还有一条大道通罗马。

    要学会只跟自己比

    只顾自己的人结果会变成自己的奴隶

    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

    3 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黄金心态

    生活有许多不如意,大多缘自于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压抑,甚至不思进取。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平衡。

    学会比较:心理失衡,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如果能够我行我素,不去比较,实在要比的话,就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作比较对象,那生活中可能会少一些烦恼,多一片笑声。

    寻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假如感到某方面不如别人,应相信自己是有才的,只不过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当然,自信的前提是自己确有发光点。所以,平时应当练好基本功。

    寻找港湾:生活中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充电”、休养的港湾。无聊时去“充电”,烦恼时去放松,就像一只远航归来的帆船一样,在这宁静的港口及时得到休整。这个港湾可以是一间充满花香的“闺房”,可以是一个深造提高的培训班,也可以是一次独来独往的旅行。

    心底无私:命运的主宰是自己,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就能获得最大的安慰。

    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跤,但说不定让你跌倒的时候,会放一个金元宝在地上等着你去捡。学会体会生活的美丽,学会享受自然的恩赐,学会欣赏别人,也学会自我欣赏。

    献出爱心:拾到一个钱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不如做件好事,奉献一片爱心,把钱包还给别人或是上交,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中会有更多的爱。

    复返自然:大自然如同母亲的胸怀一样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样慷慨。烦闷时不妨到外面走走,回归自然。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听着那婉转的鸟鸣,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

    人比人比什么

    人比人并不要紧,看到别人的优点可以去学习,但是这不应该是自卑和烦恼的理由。事实上,人比人而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使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态。跟心理医生谈谈,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自卑(人比人气死人)的心态。

    4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生气催人老,不如笑一笑

    笑不仅能表达感情,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其他作用。一次开怀的笑,就相当于一次适度的体育锻炼。

    笑能加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对内脏器官起到一种“按摩”作用。笑还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消除紧张,驱散忧郁,因此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

    如果你笑不出来,看看下面的这些方法能不能给你一些帮助。

    平时多看些欢乐的演出或电视节目

    如文艺演出、电视中的娱乐节目及电台的“空中笑林”等节目,听着看着,你会沉浸在会心的笑意中,那些郁闷就会一扫而光。

    找个环境幽雅之处

    静下心来专门去想那些引人发笑的事,或一段相声,或一件让人捧腹大笑的事;也可以自己突发奇想,假设出一些让人笑的事,这样你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找友人聊天,和性格开朗的人相聚

    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给心灵“减负”,并从别人的劝解中释疑解惑,同时对方的幽默语言也会让你发笑,从而获得好心情。

    ■

    微笑的健康作用

    调节紧张气氛:微笑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调节紧张气氛。

    传达给别人“相信我”的信息: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现。微笑来源于内心的善良、宽容和无私,表现的是一种坦荡和大度。

    表达坚强的信念:脸上的表情是我们内心世界情绪波动的晴雨表。可以想象,一个不善于微笑、整天肌肉紧张的人一定是生活在压力之下痛苦不堪的人,无论这种压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有真正自信和开心的人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自我心态调整:每天对自己笑一笑,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一份自信,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传达对别人的信任: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首先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对待陌生人,我们该多一些真诚和善意。

    传达宽容和爱:微笑是一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它证明你内心不带虚饰、自然而然流露的喜悦,而且这种快乐的情绪还会像阳光那样,给别人带来温暖,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5 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怎么克服这些问题给你带来的不良情绪呢?

    先做起来

    把每天从起床到熄灯要做之事写下来,不论吃饭、洗澡均一一列出;如果事情较复杂,则可分解为几个步骤。要记住,等到有想做的念头才去做是错的,而应先做起来,才有可能做下去,因为悲观者永远不会有想做什么的念头。

    帮助别人

    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会感到自我的价值。同时帮助他人必定要与人接触,这也是对抗悲观的好办法。

    笑口常开

    悲观者通常停止一切娱乐,这是悲观变得更严重的原因。行为决定情绪,整天不苟言笑,情绪也必定受到影响而处于低落状态。建议忧郁者走路不要拖拉,应步伐轻快;不要低头缩颈,而要昂首挺胸;不要愁眉苦脸,而要笑口常开——甚至先假笑也能促发真笑的到来!

    坚持运动

    无须剧烈运动,只要比一般行走稍快一些的轻快步伐就有心理安抚功效。此外,慢跑步、骑自行车、游泳也都有增强自信、改善情绪、提高活力的作用。这些都是悲观者极为需要的。每周坚持体育运动三四次,每次历时20分钟就能改善悲观情绪。

    振奋精神

    悲观者要避免穿着黑色和深蓝色服装及身处类似环境,多接触鲜艳色彩,对悲观者会有振奋精神的作用。

    ■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要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做情绪的俘虏,要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积极、情感热烈能使大脑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忧愁、烦躁、抑制、痛苦、愤怒等不良情绪,使大脑保持昂扬、活跃,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避免相互排斥、互相拆台等不良人际关系,才能为脑力活动创造良好的空间,才能为自己的健康增加砝码。

    6 人生中最有力量的好情绪

    ——情绪好,身体好

    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人生中最有力量的十种好情绪是我们必需的。

    爱与温情

    福克斯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感恩

    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

    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

    振奋与热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带着振奋与热情,所做的事就会变得多彩多姿,因为振奋与热情能把困难化为机会。

    毅力

    上面所说的都很有价值,然而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弹性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然会遇到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与行动能保持弹性,那么人生就能永葆成功,更别提生活会过得多快乐了。

    信心

    当你有了信心时,就会敢于尝试、敢于去冒险。要想建立信心有个办法,那就是不断练习去使用它。

    快乐

    要想脸上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并不是说要你不去理会所面对的困难,而是要知道学会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情,那样就有可能改变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服务

    拥有服务精神的人生是无价的,如果人人都效仿,这个世界定然会比今天更美好。

    活力

    你要经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为一切情绪都来自于你的身体。如果你觉得有些情绪溢出常轨,那就赶紧检查一下身体吧。

    ■

    放弃负面情绪不是逃避现实

    放弃负面情绪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应当多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

    7 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不好,到处烦恼

    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心理学大师告诉我们:管理情绪,首先要从处理不当情绪开始。主要包括化解愤怒、缓和性急、消除紧张、革除悲观、排遣厌倦五个方面。

    如何化解愤怒?

    (1)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不良情绪:挫折、太累、被批评,伤到我们自尊,而愤怒令我们失去理智、引发冲突、做错误决定。处理(冲突)愤怒的基本原则就是stop→think→do。你不妨用纸笔写下以下的问题:我现在碰到什么难题?我正在或正想做什么?这样做有益吗?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

    (2)不良情绪导泄法:我们的行为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对方;注意时机的适当性;要把握恰当的语言及肢体语言。另外要注重向适当可靠的人倾诉。

    (3)搁置法:告诉自己,改天再谈;暂时放下它;把不良情绪关在门外。

    如何缓和性急?

    消除性急的方法: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或割舍行程表中部分项目;向自己低语:别急!安抚心里的毛躁情绪;哼一首曲子;稍作休息。这些都有利于你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如何消除紧张?

    我们的紧张来自忙碌、竞争。紧张时身体会出现异常反应:肌肉绷紧,手心发汗,血液化学平衡失调。

    当你紧张时,你可以通过净化法——静坐、运动法——松弛技术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如何革除悲观?

    要时时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乐观一点看问题,凡事都有它积极的一面。找到事物中对你有益或者有所启发的东西。

    如何排遣厌倦?

    长期承受压力使我们产生厌倦。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观念,保持一个好心情。

    ■

    转移情绪注意力的方法

    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8 幽默能调剂生活的喜怒哀乐

    ——怒伤肝,喜伤心,悲喜惊恐伤命根

    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

    开阔心胸

    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保持一份愉悦向上的好心情。

    主动交际,缓解压力

    交往是人的本能行为,主动扩大交际面,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交际方式大众化,与人为善,主动帮助他人,从中获得人生乐趣。

    幽默就是力量

    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尴尬的局面,很好地调节生活,甚至改变人生,使生活充满欢乐。

    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

    带着笑容思考,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必然也是个快乐的人。时刻以快乐的心情拥抱生活,就连思考时也面带笑容,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幽默感。

    突发奇想地转换思维

    打破墨守成规的习惯,很容易引发幽默。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或做出令人意外的举动,或是改变谈话的前后顺序。发挥想象力,把两个不同事物或想法连贯起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与肢体语言的搭配和组合。

    养成每时每刻准备发挥幽默的习惯

    经常记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加以润色,使之成为自己的独特的小幽默。

    ■

    循规蹈矩的语言或行动方式是不能引发幽默的

    幽默是对习惯的一种偏离,突然转换话题或夸张的表演自然会引人发笑,精心设计的故意失误也会令人捧腹大笑。

    9 培养洒脱、豁达的性格

    ——豁达是仙药,巧用治百病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没有一刻的平静,忽而兴奋、欢乐,忽而沮丧、消极。情绪乐观的人也有不幸与烦恼,但善于排遣解脱。也有的人大部分的生活被消极情绪占领,或哀叹不已、灰心丧气,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不善于解脱排遣。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用一种刀子来刻画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忠厚无能的人,所以我能忍气吞声,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指责对方”。这一形象一旦刻画成功,品尝“后悔”的苦酒就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习惯成自然,一事过后,不是寻求胜利的喜悦,而是寻觅不幸与失误。只有打破这种感情体验的习惯,只有不再沉湎于后悔体验,才能有效地克服悲观情绪。

    开朗人的特点是把眼光盯在未来的希望上,把烦恼抛在脑后。只要让更具有意义的事占据你的脑际,你的心就会亮堂一点。

    有的人害怕行为失误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其实真正危险的不是危险本身,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你如果在最担心害怕的时候,向自己大呼一声:“我豁出去了!”可能就不那么担惊受怕了。培养洒脱、豁达的性格,将会对你终身有益。

    ■

    怎样摆脱悲观情绪

    1.别盯住消极面

    2.不当欲望蠢人

    3.莫过于挑剔

    4.学会躲避挫折

    5.偶尔也要屈服

    6.不要制造人际隔阂

    10 你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心理无疾病,健康有保证

    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欠缺,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要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智商,还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人们开始重视并寻求咨询和医疗,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据专家介绍,生活条件越好,文化层次越高,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卫生服务的完善,解决“心病”会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办法。

    ■

    怎样走出心理牢笼

    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十一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参考: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能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11 戒除自卑的毛病

    ——自卑容易催人老,自信生活寿缘高

    自卑的心理是促使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剂。因此,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止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

    怎样从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呢?

    认清自己

    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所以先要改变戴着“墨镜”看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看到事情明亮的一面。

    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事情真的没有你原来想的那么严重,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幽默

    学会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轻松一笑,你会觉得其实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与乐观的人交往

    与乐观的人交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先尝试一点改变,比如换个发型,买件以前不敢尝试的比较时髦的衣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你会觉得心情大不一样,感叹原来自己还有这样一面。

    寻求他人的帮助

    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当我们陷入悲观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时,可以让别人帮忙分析一下,换一种思考方式,看到的东西就大不一样了。

    要增强信心

    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的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积极与人交往,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

    自卑的人的处世技巧

    自卑的人往往拘谨。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自卑的人一定要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否则,当你处于这种不利情况时,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同时也会感到比你地位优越而在心里轻视你。

    12 男人也要学会哭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男人面临的压力很大,各种各样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如何化解压力是许多男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女人压力大了可以哭一哭,男人遇到压力又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会哭的男人更健康。

    男人大哭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各种医学研究证明:哭在很多时候是有利于健康的,哭会使心中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减轻精神压力。该哭不哭,一味强忍,闷在心里时间久了,心中的压抑就会越积越重,精神负担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容易引起情绪低落、失眠、没有食欲,表现出悲观厌世甚至轻生的态度——反应性抑郁症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

    现代社会中的男人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较大,而传统观念又要求男人要扮演刚强、全能和成功的社会形象,因此他们不得不费力地包装自己,时时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其实人在感情冲动时流出的眼泪,其化学性质与眼部受机械刺激时流出的眼泪是不同的,其中有些物质正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速或消化不良的“罪魁祸首”。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将137人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患病组由溃疡病和结肠炎的患者组成,这是两种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的疾病。结果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组的成员哭的次数会比患病组多,而且哭后自我感觉较哭之前好了许多,减轻了不少的痛苦。

    ■

    哭是一种排毒方法

    研究发现,人们因情绪压抑,体内会产生某些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当你哭泣时,这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减轻对身体的伤害。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的感觉会比哭前要好许多。当人哭时,有害物质会随眼泪排出来,对健康自然是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哭是机体对有害物质的一种自我调控功能。何况哭后可以使人心情变得舒畅,也是心理自我调节的方式之一。所以,“强忍着你的眼泪等于自杀”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13 大悲大喜对健康无益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气为百病之长,一个容易生气发脾气的人健康状况一定不容乐观。要想有好的身体,就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正所谓“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人的情绪分为两种:一是愉快情绪,二是不愉快情绪。不管是哪种情绪,都要把握好它的“度”。

    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心情好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处于最佳状态,而心烦意乱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人类疾病中有50%~80%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有关。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有利于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运动是化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在愤怒和遭遇挫折时,你会怎么做?一般人会选择两种方法,一是与之斗争,二是自行逃避。可是在现代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完全理想的解决方法。而在这时,若进行激烈的运动来释放自己愤怒的情绪,暂时转移注意力,则会给人以有益的帮助。

    14 紧张情绪对健康有害

    ——逢事不紧张,寿命自然长

    持续的紧张状态会破坏人机体内部的平衡,甚至造成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有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紧张情绪,如果你不知道消除紧张的方法,则可以试一试下面的这些方法。

    富有幽默感

    每个人都应活得轻松些,尤其当自己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超脱,要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让自己轻松自得。

    礼貌待人

    如果你对别人施之以礼,别人便会对你以礼相待,也就是说“将心比心”,这样有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有时,一声“谢谢”、一个微笑或一次过路礼让,都能使你备受欢迎。记住,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自我形象。

    相信自己

    这里所说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为是,而是要学会自我控制。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不靠自己,我又靠谁呢?如果我只想着自己,那我又算什么人呢?如果我现在不想,又待何时呢?”如果只指望他人把事情办好,或坐待他人把事办好,就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成为环境的牺牲品。因此,办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否则将错失良机,使自己产生懊丧心理,加重精神紧张。

    当机立断

    一个精明的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项任务,就应马上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当发现自己的决定错误时,就应立即另谋他途;相反,优柔寡断,则会加重精神负担。当机立断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加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减少挫折,取得事业成功。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这样做”的朋友,我们需要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那种朋友。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

    放松自己的方法

    转移法: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不要忘记多参加自己喜爱的文娱体育及其他社会活动,使自己的注意力得以转移,精神得以放松,心境得以开阔。

    倾吐法: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出现争执,使你满腹愁云或怒火中烧时,不要憋在心里或借酒消愁,更不要迁怒于人,应该冷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理智去分析症结所在,相信问题会圆满解决。找自己信任的人长谈,既可倾吐苦衷或宣泄怒气,又能得到理解与支持、安慰与忠告。

    镇静法:当遭到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财产损失等巨大的不幸而使你迅速进入强烈的紧张状态时,最重要的放松秘诀是:镇静!避免陷入极度的紧张而不能自拔,因为任何悲伤和怨恨都于事无补。

    15 远离过度焦虑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过度焦虑对健康无益。“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讲的就是平和的心态对保持健康的重要作用。凡事都有两面性,焦虑对人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有消极的一面,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智力、体力达到激活状态。这时,人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会更加敏捷,心理反应会加快,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人在面临一场重大考试时,一丝紧张感也没有,那他如何能够进入考试状态,又如何能够考得好呢?

    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焦虑不同于紧张,适度的紧张对考试是必要的,而焦虑的影响则与此不同,它使人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焦虑导致的是压抑而不是刺激。但是,无论从焦虑与紧张的心理表现还是生理状况上看,要将两者区分清楚是很困难的,焦虑与紧张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考生在临场考试时出现紧张和焦虑,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它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需的,但关键在于焦虑的程度。高度的焦虑会使人处于一种极度的紧张状态,产生恐惧,因而可能对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产生破坏作用,过低的焦虑则会使人对生活抱无所谓的态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样也不利于工作和生活。

    在一般情况下(即面临一般难度的任务),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但对于高难度的任务而言,以较低程度的焦虑效果为好。因此,若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改善生活状态,就应保持中等程度以下的焦虑,无所谓态度或忧心忡忡的状况都是极端表现。

    但是,如果焦虑过多,甚至患上焦虑症,这种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时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

    消除焦虑的原则

    卡耐基主张面对焦虑的基本原则有三:弄清事实,分析事实,做出决定。这三个基本原则能帮助我们弄清焦虑的根源,找到解决焦虑的方法,从而消除焦虑。

    16 戒除忧郁

    ——积忧不已则魂伤矣,愤怒不已则魂神散也

    患上忧郁症会使人觉得疲惫、无力、人生没有意义、绝望,甚至打算放弃生命。但是,这些负面的想法只是疾病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治疗逐渐消失,如果你想要尽快脱离或避免加入忧郁症患者的行列,请牢记以下要点。

    不要定下难以达到的目标或承担太多责任

    把巨大的任务区分成几个小项目,分优先顺序,尽力而为。

    不要对自己期望太高,这将会增加挫折感

    如果对自己有太高的期望,目标就难以实现,这样容易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容易产生忧郁情绪。

    参与能够使你欢愉的活动

    例如:轻松的运动、打球、看电影、参加宗教活动或社交活动,但不要太劳累。

    不要做重大的决定

    重大决定,例如转行、转业或离婚等容易导致人的忧郁情绪。专家建议把重大的决定延迟。

    不要接受负面的想法

    忧郁只是病情的一部分,而且会随着治疗而消失。当你自己觉得忧郁的现象日趋严重时,不必害臊,要立刻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如果出现轻微的忧郁,通常可以通过休假、享受自己的嗜好、从事剧烈运动等方式得到改善。

    ■

    忧郁症的患病原因

    对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忧郁症患者来说,患病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遗传是忧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50%患忧郁症的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也曾患有此病。

    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失去平衡: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干扰。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紧张情绪,但是当压力太大,超过其调节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时,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

    性格特质: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者较易得忧郁症。

    环境或社会因素: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也会引发忧郁症。

    饮食习惯:饮食是最常见的忧郁原因,例如,饮食习惯差及常吃零食。大脑中负责管理我们行为的神经冲动传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如果经常改变饮食习惯,会导致忧郁情绪的产生。

    17 猜疑能剥夺你的健康

    ——豁达者长寿,猜疑者短命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或已陷入猜疑时,可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

    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许多无端的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

    用理智克制猜疑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怀疑的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思维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于是会觉得自己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那样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也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能解脱自己,而且还可以取得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

    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若是误会,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可使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为避免猜疑,与人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做到这两点,就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18 狭隘是好情绪的大敌

    ——放宽心思自家福,免致中年早哀愁

    心胸狭窄的人,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又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狭隘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是亚健康的诱因。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摒弃狭隘的心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当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高素质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要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爱好和风格不同的人。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理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谅解,又有义务谅解他人。有了相互之间的谅解,就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容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自觉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互相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对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和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质、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迥然不同的人能和谐相处;爱能化解矛盾的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人与人之间发生误会甚至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解决矛盾。宽容的人,会主动原谅他人的过失,一笑了之;宽容的人能化敌为友,用宽容征服他人。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解决问题,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怎样拥有平和心态

    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过于主观就容易意气用事,只考虑到自己的得失,而忽略别人的感受。

    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看看,也许他也不想犯错,犯了错对方也许也很内疚。

    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心态就会平和一点,不至于将矛盾激化,影响自己的判断。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乐观豁达,保持良好心态;自立互助,采取积极态度;自觉减压,防止心身早衰。

    19 嫉妒无益健康

    ——嫉妒是心灵的毒瘤,宽容是增寿的良方

    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嫉妒是对人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毒瘤。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别人的成绩,嫉妒他人,内心产生严重的怨恨,又不能得到有效疏通,时间一久心中的压抑聚集就会形成问题心理,对健康会造成极大伤害。如何让自己远离嫉妒心理,拥有健康心态呢?

    自我宣泄

    面对生活和事业上的巨大落差,或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人们难免会出现一时的心理失衡和嫉妒。这时,可以适当地宣泄一下。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出气解恨,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朋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胸怀大度,宽厚待人。和自己一样,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

    在自己获得成功时一定也要尊重别人的成绩和才华。

    正确评价竞争

    如今社会上竞争无处不在。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的时候,不要盯着别人的成绩怨恨,而要积极寻找别人成功的原因,以此为动力让自己更快地进步。

    正确评价成功也很重要,有了关于成功的正确价值观就能在别人有成绩时肯定别人的成绩,并且虚心向对方学习,迎头赶上。

    正确评价他人的成绩

    嫉妒心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别人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是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和巨大代价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你,也没有妨碍你去获取成功。

    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

    能客观评价自己,并且去寻找真正的快乐,这些都是远离嫉妒心理的方法。

    ■

    嫉妒者的表现

    争强好胜。

    不能树立正确的目标。

    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爱发牢骚。自我评价低,老感到不如别人。

    自恃自己的条件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20 贪婪的人健康没有保障

    ——淡泊名利人长寿,贪得无厌命不长

    贪婪也是一种病态心理。由于贪婪者受强烈的欲望支配,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淡泊名利人长寿,贪得无厌命不长”,远离贪婪的心理并不容易。

    一般而言,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错误的价值观念

    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就想房子,有了房子,就想位子,从不会满足。

    和熟人攀比

    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他们就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补偿心理

    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而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后出现的行为表现。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作诗,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人的行为。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贪婪的人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

    克服自私的方法

    内省法: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社会公德、社会规范、榜样等。

    多做利他之事:一个想要消除自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之事。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等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21 偏激固执是健康大敌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为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的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狡辩,试想,谁愿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喜欢走极端,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这是具有偏执心理的人的一大特色。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怎样才能改变偏执呢?每当故态复萌时,要仔细考虑自己原来做过的总结,并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认真思考,以防下次再犯。

    如果你意识到平日里自己的行为有些偏执,那么,要提醒自己别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

    ■

    偏激性格的心理调节

    从书籍中获得抚慰: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能使那些偏激的人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条。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这是做人的美德。

    克服虚荣心,培养高尚的情趣: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这用不着掩饰。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美好、崇高的东西。

    加强自我调控: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的言语和行为。

    22 抛弃恐惧的心理

    ——恐惧是种病,努力能克服

    生活中我们与陌生人会面时所以会感到不安,原因之一便是觉得无话可说——找不出话题的约会的确令人乏味。其实,此种想法并不正确。与陌生人会面的恐惧心态,与第一次尝试没吃过的食物有点相似,大多基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所以绝不愿多接触素不相识的人。如此,又怎能了解与人相交的乐趣呢?事实上,因相见而遭受严重挫伤的情形毕竟少之又少。若是因噎废食,让自己过着封闭的人生,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放开胆子,与人交往,融入社会,这才是智者之举。

    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使它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恐惧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伤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常常因怯懦而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机遇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畏惧的心理,端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

    ■

    恐惧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恐惧症所引起的焦虑和忧郁情绪。三环类抗忧郁剂可以减轻广场恐惧症的症状,但停止服药则有较高的复发率。故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心理治疗:需找专业心理医生治疗。

    催眠治疗:应用催眠治疗来对抗面临恐惧处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也有训练病人应用自我催眠法,在面临恐惧处境时保持肌肉松弛,以期对抗。

    23 认识常见的心理疾病

    ——疾病种类多,早认识才能早预防

    心理疾病主要包括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包括心理变态人格及性变态人格,其特点为:

    人格变态大都从幼年开始,发展缓慢,青春期前后明显加重。人格变态者,有人格缺陷做基础。病人智力尚好,认识能力完整,但是自我控制力差。

    病态人格形成后,一般较为顽固,不易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它是大脑功能活动暂时性失调所致的一组心理疾病的总称。神经症的特点为:

    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故称心因性疾病;症状具多样性,但客观检查多数见不到相应的特征;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但是其症状对学习、工作有不利的影响;患者发病的基础常以性格缺陷为主;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一般有较好的认识能力,并感受到痛苦,要求治疗;心理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法,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效果较好。

    常见的神经症类型有七种: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癔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

    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

    ■

    心理变态人格类型

    攻击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特点是对外界事物做出爆发性反应。容易冲动,常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和强暴行为。

    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刻板固执,墨守成规,缺乏自信。由于过分的自我克制,往往表现出焦虑和苦闷。

    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有较强的暗示性,情绪容易激动,变化无常。

    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固执、自信,分析问题主观片面,对周围事物敏感多疑。这种人好争论,多诡辩,坚持己见不松口,甚至有冲动行为。

    分裂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个性孤独,不好人际交往,情感冷淡,性格怪僻,胆怯害羞,活动能力差,没有进取心。

    性变态人格:又称性变态,是指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歪曲的一种心理变态。

    24 获得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健康需要营养,心理需要呵护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中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是关键。

    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固执、傲慢等毛病,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信念与理想对于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

    第五,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不可能都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

    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较多,一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生物学原因:指遗传、生化、生理、脑及躯体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心理不健康。

    心理学原因:指那些因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心理的影响而引起人的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生物学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而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方向。

    25 分清虚荣和自尊

    ——虚荣是毒药,自尊是脸面

    所谓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虚荣心强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当手段去渔猎名誉。

    虚荣心的产生跟自尊心有极大的关系。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随着生理发育,虚荣心才介入人的情感世界。一般来说少年儿童的自尊心不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影响,青少年虚荣心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人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人的社会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也逐步提高,开始了个体的社会化。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等比较关心;自尊心弱的人,一般对这些都不在意,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虚荣心强的人自尊心就强。因为自尊心同虚荣心既有联系,更有区别。虚荣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就拿表扬后的情感体验来说,一个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扬,心里高兴,这是有荣誉感的表现;珍视自己的荣誉,顾全自己的面子,这也是一切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有的正常要求。但是,若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为了面子不惜弄虚作假,那就不是正确的自尊心了。人是需要荣誉的,也该以拥有荣誉而自豪。可是真正的荣誉,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的。面对荣誉,应该谦逊谨慎,不断进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可见,当人对自尊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才会让虚荣心缠身。

    ■

    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品质、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1.自尊心过强的人易产生虚荣心理

    2.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3.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26 消除虚荣的武器

    ——虚荣害处大,消除靠自己

    改变认知,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

    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

    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

    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化和扩展。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他人讥讽,便不顾自己客观实际,盲目跟风,打肿脸充胖子,弄得劳命伤财,负债累累,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摆脱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

    调整心理需要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动物。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在某种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多思所得,以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

    ■

    虚荣心的表现

    1.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朋友或以与名人交往为荣。

    2.热衷于时髦服装,对西方的流行货倾倒。

    3.喜欢购物喜摆阔。

    4.不懂装懂,海阔天空。

    5.热衷于追求一鸣惊人的成果。

    6.对名著、大片只求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7.好表现自己,尤其想在大庭广众面前露一手。

    8.好掩饰自己。

    9.对表扬沾沾自喜。

    10.对批评耿耿于怀。

    11.表面热情,内心冷淡,讨好别人。

    12.找对象过分追求长相门第。

    13.婚礼讲排场、摆阔气。

    14.讲面子,面子第一。

    27 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完美不完美,关键在体会

    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对“失败”要重新认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宽以待人

    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

    完美主义者的表现

    对自己要求苛刻:因为你的内向和高标准,一件做得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你满意,且常归咎于自己,因而你常常自惭形秽。

    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如果完美主义者是一个老板的话,他绝对是一个难伺候的老板。他在挑剔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下属感到一种压力,因为他对下属的要求必定也十分严格。

    善于发现问题: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的问题,并力求改进。

    固执己见:完美主义者容易坚持自己的标准,认为别人的标准太过宽松;他们也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顾他人的意见。

    自律性很强、意志坚定:一旦预见到将来的结果,就会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地去做。他们有长远目标,也只喜欢做与长远密切相关的事。

    控制欲望强,喜欢发号施令:完美主义者希望事情都能按他所设想的走下去,达到他的目的。

    28 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不挫折,全在你选择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挫折也有负面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这一方面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认为有损你的尊严,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面效应。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

    不要害怕跌倒

    大部分人因为不想尝到失败和挫折的滋味,所以一辈子怯怯懦懦,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并且还因此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才是最大的失败!

    跌倒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爬起来的时候,能看到更美好的东西!

    所以,我们何必害怕跌倒?

    我们应该怕的,是连尝试都不敢尝试,便在恐惧中失去机会。因为,失去了尝试的勇气,也就等于自愿放弃了成功的机会。

    29 克服依赖心理

    ——有主见,力量大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第一招: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二招:要在生活中培养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三招: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第四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人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30 适当自负

    ——谦受益,满招损

    人是不能没有自负的。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事业成就,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自负心理超出了范围,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

    自负心理的三种表现

    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

    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

    这种人固执己见,惟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