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公关送好礼,办好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送礼送到点子上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在商务交际中也不例外。问题是你是否送礼送到了点子上,这不仅要合别人的需要,而且要合别人的喜好、兴趣和审美观点。合适、合时、合地又合乎人情、合乎道理,这就不容易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其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

    历史上,有一次秦桧宴请客人,主藏吏说:“蜡烛用完了,正好广东方任德送来了蜡烛,还没有敢用。”秦桧就叫他把蜡烛拿来点上。不一会儿,香气飘满房间,很是受用。仔细寻味,香气是从蜡烛中散出的。赶快下令把其余的蜡烛收藏起来。数一下,还有48根。把骑快马的兵卒叫来问明缘故,他回答说:“方统帅特意制造这种蜡烛供奉宰相,只制造了50根。制造成以后,恐怕效果不佳就试点了其中的一根,而又不敢以别的蜡烛来充数,所以是49根了。”秦桧一听,非常欢喜,认为方任德对自己很忠心,因而对他也特别宠爱。

    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为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有人调查指出日本人做生意在送礼方面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不难想象,很多欧美人,拿到此类礼品都爱不释手,不由得说一句:“It’swonderful!”(太好了!)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既聪明又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这样他们只需用“小”礼物就彻底“温暖”了人心。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要把礼物送到人“心坎”,也要慎重对待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要把握好送礼的分寸。一般来说,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又无用,便徒生许多烦恼,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另外,礼品的选择也要因人制宜,这样才能打动对方。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物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

    实际上,最好的礼物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物。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的怀中……

    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它的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别出心裁,轻轻落在人“心坎”里,激起感动的浪花一朵朵。

    效能法则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人们都讲礼尚往来,在商务交际中也不例外。问题是你是否送礼送到了点子上,这不仅要合别人的需要,而且要合别人的喜好、兴趣和审美观点。合适、合时、合地又合乎人情、合乎道理,这就不容易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其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

    找好借口把礼送出去

    送礼可以说是人际往来中一种高超的手段。最让送礼者头疼的,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兮兮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一个准儿呢?关键便是借口找的好不好,送礼的说得圆不圆,你的聪明才智应该多用在这个方面。有以下办法:

    1.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上特产,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度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3.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对象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更能收到奇效。

    5.先说是借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要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

    6.借鸡生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着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7.借路搭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做礼物收下了。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礼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效能法则

    送礼可以说是人际往来中一种高超的手段。最让送礼者头疼的,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这个时候就要开动脑筋,找个好的借口让对方把礼收下。

    体察人心,送对人情有讲究

    我们办事有时难免要送人情,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于你送的情分是否轻,而在于对方感受是否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世人最重视的人情则是雪中送炭,口渴喂水。别小看这“一炭之热”、“滴水之恩”,这样的人情可得倾林相送,涌泉相报。我们在社会上,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人生一大快乐。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味。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

    ,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以下几点,在送人情时,可供大家借鉴:

    1.不可过分给予。因为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2.如果你是位领导,你手下有一些属员,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你应该怎样赐予他们人情呢?一是要经常地赐给他们一点好处,但不可一下子全部满足他们的欲望,否则,对你倾囊施与的恩惠,他们便不以为贵了。

    3.不要对别人的恩情过重,这会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厌倦你,因为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无法偿还这份人情,二来觉得自己无能。

    4.不妨对别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故意讨好他们。这样一来,你施与的“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5.对方不需要时,不要“自作多情”,因为这时你送人情会让对方感到多余,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

    6.送人情不能临时抱佛脚。对方知道你有较重要较麻烦的事要托到他,你临时抱佛脚而施予人情也是不值钱的,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办下来,下次有事再托,还要重新送上情分,就像人情买卖一样,一把一利索。倘若对方办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气,抵不住对方所要付出的代价,对方也不会轻易领你这份情。甚至干脆回绝你这份情,让你讨个没趣或尴尬。

    效能法则

    送礼就是送人情。人情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我们都应该重视对方的感受,把握好送礼的分寸,送对人情才是最重要的。

    该送些什么礼最合适

    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开药方,即“对症下药”。在求人送礼时也要讲究对症下药,力争做到“礼到事成”。可以送的礼有很多种,送钱送物只是一种常规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帮助解决别人的难题、支持别人的事业、成为别人的合作伙伴等,如果能在他人更需要的这些方面提供帮助,别人都会为此“感恩戴德”,自愿真心地帮你办事。

    社交馈赠一定得明白几点:礼品如何选择才能用礼达意,赠礼的时间选择在何时比较恰当,既不打扰别人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赠礼的方式到底该选择哪一种,这些都是进行社交馈赠时应该考虑的。

    1.礼品选择

    针对送礼对象的特点,侧重于礼品的现实价值和纪念意义,这是选择礼品时要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具体来说,选择礼品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对明确双方之间的关系在选择礼品时,如果忽略了自己与受赠对象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与状态,就容易选礼不当。对待公务交往的对象与私人交往的对象、老友与新朋、异性与同性、中国人与外国人……在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有所区别,具体关系具体选择。

    第二,要投其所好,如果所赠礼品适应了受赠对象的兴趣与爱好,受赠对象会格外满意,因为他感到你尊重他,而且与他有更深的情义。

    周恩来总理在世时,知道柬埔寨王后(西哈努克之母)和西哈努克亲王喜食我国京郊特产大盖柿。所以每年大盖柿收获时,周总理都送一些去金边,供柬王后等人品尝。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李鹏总理赠送给被人称为“自行车大使”的布什及夫人一人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布什十分高兴。1990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接见了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获得冠军的美籍华裔张德培。张德培把在法国公开赛中使用过的球拍作为礼物,送给这位爱好网球运动的总统。布什不禁露出了顽童似的高兴表情,说:“老天,太棒了!”

    第三,要重视礼品的现实价值和纪念意义。礼品的本质价值在于寄寓和传输意识、情感、交情而不在于其使用价值。因此,在选择、定制礼品时,要着重考虑它的深刻本意。

    1991年杨尚昆主席访问印尼,在国宴前,中、印尼两国元首交换礼品。苏哈托总统将一把蛇形钢刀赠送给杨主席,并介绍说:“这是印尼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用的刀,具有反殖反帝的传统。”杨主席对此非常高兴。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中国赠送了“世纪宝鼎”作为礼物。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赠送了一盘录有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资料片断和著名歌曲的录像带,都是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的。

    第四,赠礼一定要态度友善,说话有分寸。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中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不足挂齿!”“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贿赂的感觉。

    第五,礼物也要有包装。礼物是你真情的代言者,因此,礼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如果你能在礼物的包装上再用点心思,那么你的礼物一定能够更有效、更深刻地打动对方的心。

    譬如,鲜红的玫瑰花配上红色包装纸,是象征燃烧的热情;绑上粉红色的蝴蝶结,是你那颗跳动的爱心。又如,大胆地采用黑与白来包装,把你难以启齿的爱慕装进里面,不就可以送到那个人的心扉里吗?

    然而,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随意委托他人去做的话,你又怎么将自己的心思真正完整地传递给对方呢?包装的材料有蝴蝶结、可爱的小盒子、透明的小箱子……还适合各种用途的卡片、贴纸。想要包装哪一种礼物,就从这些包装的材料当中,挑出适合赠品颜色和形状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包装好绑上缎带。

    包装的好坏,虽然与是否能灵巧地使用包装纸和绑蝴蝶结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色彩感觉的好坏,这与包装得漂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2.时机的挑选

    一般情况下,以下时候适宜向受礼者赠送礼品:

    (1)应当道喜之时,如交往对象结婚、生育的时候。

    (2)应当道贺之时,如交往对象升学、晋级、乔迁、出国、事业取得成功或是过生日、过节日时。

    (3)应当道谢之时,如受到他人提携、照顾、帮助之后,可在适当时机,以礼相赠,表示谢意。

    (4)应当慰问、鼓励之时,交往对象遇到困难、失败、身处逆境时,可以赠送适当礼品表示慰问或鼓励。

    (5)应当纪念之时,久别重逢、参观访问、临行话别之际,可以赠送礼品,以为纪念。

    (6)在遇到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等,可向交往对象赠送一些礼品、纪念品。

    3.方式的选择

    (1)面送礼仪。

    当面赠送宾客礼品时应表现自然大方,正确表达礼品的含意,用途以及赠送礼品所表达的情意,增加彼此友谊,使对方欣然收下礼品。切忌当面赠送礼品时表情紧张、鬼鬼祟祟、令旁人和宾客内心起疑、失去了赠送礼品、增加情意的意义。

    (2)代送礼品。

    当自己不能当面赠送礼品时可委托他人代送礼品。在代送礼品之前,应向受礼人讲明自己赠送礼品的原因、礼品的相关意义、自己不能当面赠送的理由,使对方能够理解,并收下礼品。

    (3)邮送礼仪。

    赠送异地友人礼品时可通过邮寄的方式。在邮寄礼品时应包裹得当,以免礼品在运输途中被损坏。对方的地址、姓名、联系方式及自己的相关信息应写清楚,以免寄错、丢失。在礼品寄出后应立该给对方打电话,告诉其关于礼品的相关信息,使其对礼品有所了解,不至于收到后“零星看花”。

    4.地点的选择

    赠送他人礼品时,如果选择的赠送地点不合适,会严重影响赠送礼品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一般情况下,公务交往赠送礼品时应在工作场所或交往地点进行,而私人交往赠送礼品则宜在私下里进行。切忌不分地点场合赠送他人礼品,而造成难堪的局面。

    送礼之后也有技巧,关键是一个“送”字。整个礼物馈赠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适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卸,或事后返回,都会令送礼者难堪,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只有巧妙掌握社交馈赠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效能法则

    求人送礼有诸多讲究,要注意礼品的选择和送礼的时机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礼到事成”。

    把握送礼的分寸

    求人办事,送礼是常有的事,礼品的各类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我们送礼时,送多少礼才算适合呢?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送礼的多少与轻重,应视与对方的关系、送礼的目的以及受礼者的身份而定。求人办大事,礼物太微薄,事情就难办成;礼物太丰厚,受礼者迫于压力有可能拒收,事情就更难办成。

    “送多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礼物的数量多少、体积大小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说,送礼还是讲究尺度的。一般社交场合,送的礼品要以小、少、轻为宜。少,就是不求数量多,要求少而精;小,指体积不宜太大,小巧玲珑;轻,则指价格适中,不求昂贵。总的原则是充分地重视礼品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比如欧美人送礼,往往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均成敬意。送礼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而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而我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要送就得送多些,送得货真价实。超市里的商品,恨不得全搬了去。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有时候还会遇到对方不肯收的情形,送礼人的处境就更尴尬了。

    其实,礼物多少与轻重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是精致美观、富有创意、富有价值的礼物,都能受到欢迎。

    前些年,农村朋友到城里串门,总是带上一大堆自家产的西红柿、黄瓜、小米、绿豆等,主人总是很高兴地收下。你能说这礼物没有价值吗?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偏远的小城去行医,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民,没有收他一文钱。山民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才到城里,把柴送给医生。他不知道在城市里生活,几乎没有烧柴这个概念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让人觉得不合时宜。

    但医生十分感动地收下了山民的礼物,后来,他向人讲述这个故事时总是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过这样贵重的礼物。”

    一大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本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但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医生记忆中不朽的礼物,你能说它有没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你急于求人办事,所送的礼品也应与经济实力相一致。如果经济条件差的人给对方送比较贵重的礼品,会让对方受之不安;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送较为廉价的礼品,会让受礼者觉得送礼人小气或是看不起他。

    效能法则

    送礼品时,一定要分清轻重,拿捏好送礼的分寸再送出。否则,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

    送礼最忌临时抱佛脚

    社会生活中,要与别人建立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平常的日积月累与感情培养。即便我们平时没有什么事要别人帮忙,也要多注意感情投资。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中写道:如果你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必须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等要了如指掌。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他们,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

    有一位老人,退休之前担任某公司总经理,逢年过节,下属都会带着礼物、卡片来拜访。可是他退休以后,所收的礼物不过一两件,有时连贺卡都收不到一张。以往门庭若市,而这几年却“门前冷落鞍马稀”。正当这位老人感慨“人走茶凉”的时候,有位下属仍经常带着礼物来看他。老人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现在来拜访的却只有他,老人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后来,老人被原公司聘为特级顾问,他很自然地就重用这位职员。不仅如此,老人还在工作方面给予他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这使得他在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俗话说“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意思是说要在别人处于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会使人终生难忘。而不要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再去送那些礼物,这样的话那些礼物就显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了。

    清代巨商胡雪岩很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他送礼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送别人所急需之物。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求人办事,肯定离不开银子。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忙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得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票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他在麟桂急需的时候伸出援手,令人感激不尽,因此在其到任之后,胡雪岩收获的远比此前付出得多很多。

    送礼品最忌讳的是临时抱佛脚。尤其是你们刚认识就带了许多礼品拜访,然后提出你要办的事,明显你是在用东西来换取他的帮助。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拒收你的礼品,就是收下了也不会马上办事。所以,最好是在平时节假时,多联络联络感情,送些小礼物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既让对方无法拒绝,自己的目的也容易达到。

    1.最好是提前在节日时,打着节日的旗号,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千万不能只在有求于他人的时候,才抱着礼物上门。这点在给领导送礼上要特别注意。

    2.平时多与朋友间走动走动,保持好的联系,当你有求于他时,才更容易办成事。

    3.平日送礼要亲自送到,也不要当着第三者的面送礼。你可以选择对方早晨上班之前或者周末对方起床后,这时一般都不会有人来打扰。

    效能法则

    俗话说“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意思是说要在别人处于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会使人终生难忘。而不要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再去送那些礼物,这样的话那些礼物就显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