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实务-永不言败知耻后勇——运动员特殊的荣辱观教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毛泽东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英斯迈尔斯

    经典案例

    耻辱戒指

    加拿大工学院是一所国际知名院校,但就是这所著名院校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次校耻:该校一名毕业生由于设计失误致使一座桥梁坍塌,造成重大损失。校方决定买下这座断桥的废弃钢材,加工成戒指,命其名为“耻辱戒指”。每年学生毕业时,校方都要在颁发毕业证书的同时,向毕业生赠送“耻辱戒指”。加拿大工学院的这种“知耻”精神对其毕业生乃至年轻一代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警示!

    徐寅生比赛中的12大板

    人们最初记住徐寅生的名字,是在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与日本队争夺男团冠军的紧要关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徐寅生气势如宏,面对乒坛名宿星野一连扣了12大板。最终中国队首次将斯韦思林杯揽入怀中。此后,徐寅生作为中国男团的主力队员和队友们一起连续3次捧得斯韦思林杯,为中国乒坛书写了辉煌的一页。然而,早期的徐寅生却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苦涩记忆。1959年的第25届世乒赛上,内疚的他曾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团体有难不敢上,单打输给美国人……或许,正是由于知耻才能后勇,那一年的挫折一直激励着他几十年不断奋进的乒乓人生。徐寅生打球善于动脑子,球路变化莫测,被公认为乒乓球界的“智多星”,逐渐成为了中国乒坛的智囊之一,参与创造和完善了许多威震世界乒坛的技术与战术。

    周海滨由耻辱到双赢

    土伦杯上,周海滨高高跳起,脚随便一伸便踢到了对手的脖子上,场面上看,非常凶恶,然后就被红牌直接罚出去了。

    事后周海滨说自己并不是踢人,而是想踢球。也许自己踢的时候,没有觉得什么,但是踢完之后,周海滨才发现,这一脚可坏了事。他被中国足协通报批评,虽然没有特别直接的处罚,但是以观后效的结论还是足以令他本人提心吊胆。国家队暂时可以不用想了,如果态度不好,没准还会有别的麻烦。

    土伦杯上的一张红牌,让周海滨懂得了什么叫耻辱,而当年中超球星排行榜的名列第一,又让周海滨知道了什么叫做光荣。耻辱与光荣之间,仅隔了5天时间。5天内,周海滨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知耻而后勇。

    从土伦回来的当天深夜,周海滨就通过鲁能官方网站向全国球迷发表了道歉信,表示自己今后会引以为戒,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球技和思想品德。周海滨说到做到,在与厦门蓝狮队的比赛中,周海滨不但充分展示了一个职业运动员在球场上的优良作风,还利用过硬的技术帮助球队打进第一个球,为鲁能队最终战胜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赢了球,又赢得了广大球迷的称赞,周海滨获得了“双赢”。但年轻的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赛场上依然保持着清醒和执着。

    国家体操队的“警醒”

    中国体操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成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奖牌最多的队伍之一。优异的成绩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他们主动寻找差距,认真备战的结果。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体操馆里,偌大的板子上贴满了从网上下载的文章,内容都与体操队的失误有关。板子的最上方用记号笔写着“一切为了2008,知耻而后勇!警醒!!!”【1】一行大字。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体操队领队叶振南的“杰作”。“我找的基本都是些负面报道,希望队员们从这里进进出出的时候能时刻提醒自己。”叶振南领队说,虽然这些报道不一定完全真实准确,但却能起到警示作用。【2】体操队全体将士就是如此告诫自己,不要自满,不可掉以轻心,一切从实战出发精心准备,才换来了丰硕成果。

    遭遇假球事件的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队伍,然而就是这支队伍也有耻辱的记录。正是这次耻辱使这支铁军奋起雪耻,再次登上冠军领奖台。

    2002年9月女排世锦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女排的比赛引起了极大争议。因为中国女排连续以替补阵容出阵,并在9月3日0∶3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希腊队。这种情况是在中国女排已确保出线的前提下发生的。由于这次“失利”,中国女排如愿以偿地分到了F组,与波多黎各等三支弱旅分在一块儿,从而避开了最强硬的对手——俄罗斯队。

    赛后,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被国外媒体质问是否打假球。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中国女排的这一作为受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严厉批评,并在女排回国之后的总结会后正式定性为假球,向全国通报。陈忠和的“下课”问题已经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因为主教练继任者的人选一时难定,且亚运会迫在眉睫,陈忠和被“暂时”留任。

    遭受如此挫折的中国女排和主教练陈忠和卧薪尝胆。他们彻底放弃杂念,一心锤炼技能和战术,让实力证明自己是最好的。女排一致认为,要想忘掉失败,最好的方法就是胜利。2003年6月18日的总统杯决赛中虽然以1∶3不敌俄罗斯,但中国女排此前从瑞士精英赛到总统杯赛的9连胜,既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使球队从低谷中走出。知耻后勇,“还给人们一支真正的中国女排”,这个愿望把一贯中庸的陈忠和推到夺冠的道路上,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2003年的世界杯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两度夺冠,证明当时中国女排的实力确实处于世界排坛领先水平。

    分析思考

    知耻后勇,知弱后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荣与耻、善与恶是衡量社会道德的标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知荣辱、讲正气”的杰出代表,其中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文天祥、忧国忧民的杜甫和范仲淹;有舍生取义的老一辈革命家方志敏、刘胡兰、江姐;有忠于人民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

    “耻”是道德观的表现形式,是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耻的含义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有些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比如爱国是各民族共同的愿望。有人说知耻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一个标志,中国人在骂人的时候,最恶毒的一句话是“无耻”。一个不知羞耻的人,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应当说,具备羞耻感,是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标志。一个不懂羞耻的人,就与动物没有多少差别了。孟子曾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耻的表现形式有两个:一是指不道德的动机和行为,二是指自身尊严受到的伤害。通俗地说,就是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或者受到人格的侮辱。在体育领域,所谓的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比赛的失利,二是体育精神的欠缺。运动员参加比赛就是要赛出成绩,赛出风格,如果在这两个方面都失去了,就是一种耻辱。羞耻是主体对自身可耻的动机、行为或受到侮辱的体验,一般表现为自我谴责的意向和情感,它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耻辱和光荣是成对的规定。但凡人类,大抵都有趋荣避耻之心。只要一个人知道羞耻,哪怕以前作恶多端,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人能知耻,那他就有着向善的动力,知耻而改,培养起积极向上的勇气。“知耻近乎勇”是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了才能奋起直追,创造辉煌。但仅仅有勇还是不够的,所谓的勇并非匹夫之勇。如果某人因为感到羞耻而恼羞成怒,从而激起了鲁莽之勇,那就不可取了。比如在赛场上认为裁判判罚不公,攻击裁判就是匹夫之勇。所以知耻更要明耻。一个心怀大志的人,以自己的德行不高、学识不广、技艺不精为耻,就能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之路。相反,如果一个人视诚实本分为无能、朴素平淡为无聊,追求虚荣和私利,就会滑向罪恶的泥潭。

    无论个人还是群体一旦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就会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与社会的巨大力量,从而战胜脆弱、委琐与渺小,为自我、群体以至国家、民族赢得伟大与光荣,这就是“知耻近乎勇”的全部含义。鲁迅正是为“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而感到羞耻,所以才“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孔繁森正是因为认识到“阿里的贫穷,就是我们的耻辱”,所以才为藏族同胞的富裕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说得好:“耻辱就是一种向内的愤怒”,“耻辱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4】

    知耻后勇,知弱后强,体育人要自我反省。

    知耻后勇,追求真理,是难能可贵的。知耻是由内心而生,人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进而奋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所以知耻后勇,知弱后强,需要蒙羞的个体和群体认识到这是个羞耻,然后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耻辱的形象。处于低谷的运动队,激发出全体成员的知耻之心,就可能奋起,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创造新的记录。如果比赛输了,不查找自身原因,而是找借口,埋怨他人和客观条件,那就不可能产生努力改变现状的勇气,也就不可能摆脱原来的状态。任何人也无法替代失败的人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来改正和提高。

    知耻后勇,知弱后强是体育人的精神内省,是自我对耻辱反思的结果。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发现差距,缩短差距,才能赢得尊重,赢得胜利,再创辉煌。正如许冠杰在《知耻近乎勇》歌中所唱的那样:

    何必讲往日英雄,

    眼底草木正青葱;

    知耻近乎勇,

    成功凭沉默耕种。

    有的运动员面对裁判的红牌大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事后回应记者的采访还制造出很多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在旁观者看来,他从开始犯规表明他粗鲁,到冒犯裁判表明他不尊重裁判,再到事后表现出的不敢承担责任,就是可耻。如果该运动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精神活动只会陷入一错再错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人无完人,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四个维度,孔子也宣称:“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修养和民族气节。一个球队赛场上的完美表现一定是平时经常自我反省的结果,而那些看似冲动和意外的表现,正是个人或集体平时疏忽精神内省的反映。

    运动员要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的,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没有人终生一帆风顺。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信任,遭受打击和排斥,舆论的责难等种种的打击,使人充满烦恼,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怨天尤人,有的自暴自弃。他们在关键时刻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失去了改正自己缺点的机会,也放弃了最后的成功。

    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纵观古今中外,逆境是所有伟人成功的基石。贝多芬耳聋却写出传世不朽的名作;高尔基从未上过学校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与他们所遭遇的耻辱不幸相比,我们那一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耻辱和困难是我们的镜子,应付耻辱的水平反映出一个人的勇气和意志力。耻辱之后便可能是一段辉煌,辉煌之后甚至还有耻辱。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没有对耻辱的战胜,哪有强者的胜利、成功者的喜悦?你是选择在耻辱面前沉沦还是征服它呢?

    小孩要学会走路,先得学会摔跤,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耻辱面前百折不挠,这才是强者的勇气。

    心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外下列三点:

    第一,正确认识挫折。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个人主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有时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付出努力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成功。因为做成一件事,包括很多因素,如:经验、方法、计划等等。既然失败了,那就证明做事有欠缺的地方,所以,比赛中有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第二,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而不是患得患失。失败和错误本身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取、创新和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体育比赛这种高度对抗的活动中,失败更是不可避免。只要你进取,就必然会有失误;只要你还活着,就绝不是彻底失败!失败总是属于害怕失败的人的。

    强者与弱者,如果是从实力上对照比较,弱者有可能扬长避短,巧用心计,战胜强者;如果是从心理态度上区别较量,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的弱者必然失败,有时甚至会被某种假象和错觉所吓倒。这就是说,自信者终会战胜害怕失败的心理,而自卑者在害怕中将被恐惧心理击垮。害怕失败者的注意力不是在于避免失败,而是在于害怕失败,认为一旦失败,事情就糟了。这样一来,必然会束缚能力的发挥,放弃争取成功的希望而导致失败。在这里,注意力集中在哪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成功与否看得太重;即使是失败了,也要勇敢面对。

    第三,要经常用耻辱提醒自己。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青蛙实验。

    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青蛙在生死关头突然用尽全力,一下子跃出那致命的油锅,安然逃生。半小时后,他们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再用炭火慢慢烧热。青蛙悠哉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逃命时,却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终于葬身在热锅里。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寻常的事实——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何尝不是如此?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成功的路口,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活路来。可当处于安逸舒适环境中,反倒弄得一败涂地,最终招致失败。痛苦、艰难,其本身虽然不是构成幸福的条件,但是,它是促使人们奋发努力的一种力量来源。毛泽东所说的“穷则思变”讲的就是这一道理。古代的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忧患”就是艰难困苦,不堪忍受;“安乐”就是安逸舒适,快乐惬意。“生于忧患”,就是困苦磨砺了人的意志,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生命力顽强,朝气蓬勃。“死于安乐”,就是说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志向,使人贪图享乐,惧怕艰苦,不思进取,从而使人失去了生存能力。自古以来,有多少花花公子就是由于贪图安逸,坐吃山空,最后贫困潦倒,以至于死无葬身之地。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自小就在与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生活,患难给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困苦使他们变得勤劳聪明,奋发图强,最终取得成就。

    运动员要勇于发现自身的缺陷

    人在遇到挫折后,有各种各样的消极表现,常见的有:

    1.酸葡萄心理: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对自己失败行为进行辩解,以求自己心安理得。

    2.幻想:现实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想入非非,将自己置于虚幻之中,以想象成功来代替现实,以此得到安慰。

    3.攻击:一个人在遭到挫折后产生了愤怒情绪,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就故意违纪捣乱,或与其他同学吵架。

    4.压抑: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压制自己的欲望或痛苦经历,表现得若无其事。

    以上的做法可以存在,但不能当作经典去遵守,因为上述做法不能给我们战胜挫折,重振旗鼓的勇气。要想让耻辱成为我们成功的准备就要首先承认和正视这个现实。生活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欢乐也有痛苦。挫折是不能避免的,我们一生必然要与挫折打交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统计数据表明,成名的作家中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坎坷的生活之路。要理智地对待挫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宫刑后曾准备一死了之,可他想到父亲的嘱托,毅然从生死的徘徊中解脱出来,才有了历史巨著《史记》。运动员感情丰富,富有激情,但容易冲动,理智往往控制不住感情。因此,在打击来临后,首先要有一个冷静、理智的头脑,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眼前的处境,审时度势。眼睛向着理想,脚踏实地,努力朝着目标前进。暗暗对自己说: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正确“认识你自己”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五音不全者想当音乐家,色盲想当画家只能徒增烦恼。

    运动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许多看似截然相反的东西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比如:桔子吃多了,会上火,但是把桔子皮晒成陈皮,又祛火;人参吃多了让人上火,但是人参投入药,却可以祛火;柏油沾在衣服上很难清除,可用柏油的原料——汽油一擦就干干净净……黑与白,成功与失败在很多时候离得就是这样近。所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获得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总结出经验,再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因为做任何事难就难在“坚持”二字上,持之以恒,你就是一个成功者。有一句话说的好:“成功往往就在于你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以下的做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分析失败的原因:把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将其写在纸上,并对这些原因按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为哪方面的原因而苦恼,然后寻找能防止挫折感产生的方法。

    坚信自己“绝对不能失败!”

    “绝对不能失败”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植根于内心的信念,是百折不挠的信条,是决不言败的韧性。

    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和摩托罗拉旗鼓相当,英特尔公司认识到,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不仅获取的利润会越来越少,还会失去许多盈利机会。基于此,安迪·克鲁夫提出了“征服行动”计划。“征服行动”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得到500项新的竞争优势,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此,安迪·克鲁夫不仅进行了细致周详的筹划,成立了一个特别指挥部,还在公司上下发起了总动员令。全体员工共同努力,1980年英特尔公司得到了2,500个竞争优势,其产品成为无所不在的大众产品,每一季度都会被几百种新设备使用,得到了客户认同和广泛应用,确立了英特尔市场龙头的地位。

    为何一项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实现了?此中秘诀就是,管理者对这一目标的坚定执著!他们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制定一个宏伟计划便束之高阁,更不是做完“动员令”后任其发展,而是让所有员工清楚地感觉到管理者对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与决心,使他们不敢有任何怀疑和懈怠,同时,不断激发每个员工成功的欲望,营造出以团队获胜为荣的企业文化,在目标的激励与感召下,积极进取,不断突破和创新。

    “你绝对不能失败!”是体育人极为显著的标志,是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在竞技场上,不妥协,永不放弃,只要有一线获胜的希望就奋力争取,坚持,再坚持,向前,再向前,引导他们走向胜利。

    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

    培养自信心与意志力。毛泽东年轻时曾发出感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个人若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勇气。在耻辱面前,要作最好的准备,作最坏的打算,对前景要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不失去信心,就没有失败,就会看到希望之光。因此要经常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平常看看优秀的文艺作品或者人物传记,向书中主人公学习,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活动上来,当感情投入到新的情境中后,自然容易摆脱耻辱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如听听音乐,看看书籍,和朋友聊天消遣等。

    要适当发泄。把痛苦和忧伤埋在心里,越憋越难受,让人喘不过气。将这种压抑的情感向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寻找慰藉,或把某些无用的东西当作泄愤对象,这样心情会舒畅一些。但要注意,不能采用不当的宣泄,危及未来或别人。你也可以做一些松弛练习,配合适当的呼吸方法,松弛肌肉,首先从手部开始,先紧握拳头,然后放松,压力便从指尖溜走;也可以做身心松弛练习,伴随轻松的音乐,配合呼吸逐步放松全身肌肉20至30分钟。

    自我调整的根本方法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否则很容易在耻辱面前失去自我,产生自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正确的比较应该全面。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走自己的路,奋发努力,不断进步,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

    为了荣耀全力投入拼搏之中

    生活的挑战和环境的变化在某一个人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态度。悲观消极的人往往采取逃避的方法,不肯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则把这些问题当作人生的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适应环境,勇于接受挑战,让压力转化为工作和生活的动力是一个强者的态度。

    反复查找问题,坚持不懈探寻解决办法,最终战胜挫折,其中的秘诀是全身心地投入。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我们很少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通常只有在处理重大困难时才被迫如此。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惊讶于自身潜在的力量。戴高乐曾经说过:“挫折,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挫折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许多人之所以遭受挫折只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列出所遭受的挫折,分析以前自己是否已竭尽所能。

    竭尽所能就是要全力拼搏,树立拼搏精神需要我们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如果目标太小,自己就会感到没有价值;如果目标太远、太模糊,自己就会感到遥遥无期而失去动力。生活中要有危机感。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无视危机,会使我们安于现状。训练和比赛中要敢于“犯错”,就是我们要敢于去拼。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总是在等待所谓的机会,结果是永远都没有机会做那些感觉困难的事情。成功的真谛是: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

    注释:

    【1】中国体操队为了08年奋起“知耻后勇”成为警句[N].重庆晚报,2004-09-10.

    【2】中国体操队为了08年奋起“知耻后勇”成为警句[N].重庆晚报,2004-09-10.

    【3】《孟子·公孙上》.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07.

    【5】《孟子·告子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