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指出: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是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人如果虚伪奸诈,往往会在政治上成为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市侩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会长久。诚实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只有真诚,才会使你获得真正的朋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倘想获得知己,必先以真诚待人。你如能先给人一点点温暖,就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
把交友当经商般的经营,确有其人,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绝不会永远充当你所使用的工具。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呢?那就是一切都得从平时的小事做起。
要做到真诚,不能在外表上用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成为“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凭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给对方看出。相反,内心能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达,却能体现出你的朴。诚且朴,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另外,最忌的是平时好用欺骗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如果你的欺骗日久为人觉察,那时,即使你真的有诚意,还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因此,一生不要有一次欺骗。也许你曾遇过这种人,你以真诚相待,他却以谲诈回报,于是,你便对真诚的效用发生了怀疑。其实,真诚的力量是绝对的。所以会发生例外,只是由于你的真诚还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因此,对一切你要“先问问自己,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这是用真诚动人的惟一原则。
当然,对方倘不是深交之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只能显示你的冒昧和浅薄。真诚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话,已是太多;得其人与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并不与真诚相悖。
总之,要想使自己成为真诚的人,你第一步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
这些戒律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寻求真诚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的力量就会使你着迷。最终,你会明白,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违背的真诚的内涵。如果你追求它并且发现了它的真谛,你就一定能使自己进一步完善。
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2私欲太重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
史蒂芬·柯维指出:私欲是一生最大的绳索,许多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他们之所以人生暗淡、很难成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私欲太重。
禁止自私是一种办不到的理想:我们总是在做我们内心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并不都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益事业,不惜妨害他人利益。这样的人谁不怕?怕的时间长了,也就如同瘟疫一样,人们避之惟恐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之喊打。这样的人即便是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如果说,他们也侈谈什么成功,充其量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英国的这句俗语,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
自私自利者不管是借偷盗、贪污、索贿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或别人的财产变成自己的财产,还是以权势捞取地位和荣誉,在别人看来,无疑都是不光彩的。尽管他们有时利用通过卑劣手段捞取的财、权来给某些人送人情,买人心,使这些人不得不感谢和感激他们,但更多的人却瞧不起他们。尽管他们中还有些人用那些不义之财做本钱,开公司,搞生意,挣了大钱,成就了事业,有的还笑眯眯地有一些慈善之举,但他们仍然是昧心的一族,别看法律未审判他们,但受害的普通群众却在感情上给他们判了刑、定了罪。
这样的人,心灵是不会安宁的,所拥有的人生也是一个卑鄙的人生。
这种人在损公坑人的时候,只是在物质上、权势上和荣誉上肥了自己,暂时得到了一点实惠,而付出的却是人格和灵魂的代价。由此失去了纯洁美好的心地,从本来壮美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将不时地嗅到发自灵魂深处的臭气。这是根本性的损失,永远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人即使以后觉悟到了而不再损公损人肥自己,但那心灵上沾下的污点是永远抹不去的,它将伴随其终生。
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并不是这团肉、这副躯体外壳的存在,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后者,人与普通动物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食猎物时,却假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
诚然,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点上,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但是,发展自己,实现自我决不能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之上。没有私欲是不正常的,有私欲而无度则更是不正常的。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这是最基本最道德的私欲标准。
正常地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人人都自珍自爱自重。为此,社会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欢歌笑语。
因此说,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和实现自我,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其最终目的和实际的人生效果应该是为人,为大众的,他们所追求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
曾有生物学家指出:动物的基因是自私的,它们必须自私,因为基因为争取生存,直接同它的等位基因在发生你死我活的竞争的时候,只有击败对手,牺牲等位基因才有自己生存的权利。人也是动物,人也由遗传基因发展形成,人之自私大概发源于此。
其实以此论证自私自利的合理性,也同样是荒谬的。
应该知道,人并不只是一个仅由遗传基因而发展形成的自然的动物,人更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文化的动物。
如果仅以基因必须自私而心安理得地自私自利,而丢弃文化这种“全新的非生物学的”力量,就把自己更重要的部分——精神,从躯体上剥去了,剩下的只是一副髅骨。
就会变得毫无人的力量,即使血肉仍附在身躯之上,与普通的动物也没有什么区别。
现代社会奉行人人相爱,大家互助,而不是人人搞鬼、互相损害。惟有这样,才能人人受益。
人人搞鬼,互相损害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混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可能长久存在。
一个社会混乱不堪,哪里有个人的安宁、幸福呢?
3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史蒂芬·柯维指出: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亮点,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这才是成功人生的法宝。
学习他人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认无知。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做很难。因为人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恰恰是这些虚荣心成了你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多么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话都可以成为权威和经典,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感和轻视。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一再重复无知的谎言只能让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出丑,就像“皇帝的新装”
,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学习他人的第二个方法是学会倾听。
假若我们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够从别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又是取得成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
一定要记住:“知道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他人的惟一法宝。”
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也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是对牛弹琴,索然无味。更确切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看法。
由于虚荣心理,许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会遭到拒绝。要想让对方开启心扉,应该首先让他消除顾虑。一旦别人发现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时,他便可能向你开启心扉。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可又害怕一旦向人表白,会得不到共鸣,甚至会被人轻视。假若你相信自己也是自私的,就试着对别人冒犯你的个别行为,站在同一立场上加以考虑。因为人们的基本情感都大同小异,无非爱、恨、恐惧等等,甚至还不时掠过一些罪恶的念头。接受这些并不可怕,因为这才是人的本来面目。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对方的心,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便会全身心地支持你。这对你的成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
当然,有一点值得注意,当别人向你倾诉心声后,往往期待着你能为他保守秘密。你绝对不能以此为条件去要挟他,更不能随意地把他的经历告诉别人,他一旦发现你粉碎了他对你的信赖,你会永远失去他的支持。
虚心学习他人的最重要一条是肯定他人的长处。
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他会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你。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加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这些你都大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吧,你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更多的是你得到了他的许多智慧结晶,这些智慧对你的一生都将有极大的帮助。
还是让我们再品味一下瑞士民间的那句古话吧:“傻瓜从聪明人那儿什么也学不到,聪明人却能从傻瓜那儿学到很多。”
4沟通能力:太阳之下的无价之宝
史蒂芬·柯维指出:沟通比抱怨更重要,前者让你打开成功之门,后者让你断绝成功之路。
成功者都懂得人际沟通的技巧。
成功者都非常珍视人际沟通的能力。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的能力也是如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付出比太阳之下任何东西更高的代价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里,不善于人际沟通,便会失去许多合作的机会;而没有合作,单靠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努力,是不会有真正的成功的。
艾柯卡是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曾在美国民意测验中当选为“美国最佳企业主管”。他曾经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却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倒闭时就任总裁。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艾柯卡是怎样拯救这家奄奄一息的公司,从而创造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艾柯卡神话”的呢?他的法宝之一,就是人际沟通。
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产品品质不高,债台高筑,求贷无门,人浮于事,“就像一只漏水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洋面上渐渐下沉”。
艾柯卡明白,要东山再起,重振企业,除了首先在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提高员工的士气外,必须尽快着手开发新型轿车,重新参与市场竞争,舍此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是当时大大小小小的银行无一家肯贷款给他的公司。严酷的现实迫使艾柯卡向政府求援,希望得到政府的担保,以便从银行得到10亿美元的贷款。
消息传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美国企业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认为依靠政府的帮助来发展企业,是不符合自由竞争原则的。
面对眼前的困境,艾柯卡既没有泄气,也没有抱怨,他知道沟通比抱怨更重要。
他每天工作12~16小时,奔走于全国各地,到处演讲游说;同时,又不惜重金雇请说客,游说于国会内外,活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同他互相呼应。
在演讲中,他援引史实,有根有据地向企业界说明,以前的洛克希德公司、华盛顿地铁公司和全美五大钢铁公司都先后得到过政府的担保,贷款总额高达4097亿美元。克莱斯勒公司在濒临倒闭之际请政府担保,仅仅是为了申请10亿美元的贷款,本来是不该引起人们非议的。
接着,他又向新闻舆论界大声疾呼:挽救克莱斯勒正是为了维护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北美总共只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如果因克莱斯勒破产而仅剩两家,形成市场垄断局面,那还有什么自由竞争可言?
对政府部门,艾柯卡则采取不卑不亢的公关策略。他替政府算了一笔账:如果克莱斯勒现在破产,会造成60万工人失业,全国的失业率会因此提高05%,政府第一年便必须为此多支付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社会福利开支,而最终又将会使纳税人多支出160亿美元来解决种种相关的问题。艾柯卡向当时正受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困扰的美国政府发问:“你是愿意白白支付27亿美元呢?还是愿意出面担保,帮助克莱斯勒向银行申请10亿美元的贷款呢?”
艾柯卡还为每一个国会议员开出一张详细的清单,上面列有该议员所在选区内所有同克莱斯勒公司有经济来往的代销商和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一旦公司倒闭将会在该选区内产生什么样后果的分析报告。他暗示这些议员,如果因公司倒闭而剥夺你的选民的工作机会的话,对你的仕途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艾柯卡的公共关系战略终于获得了成功,企业界、新闻界、国会议员都不再反对担保,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他终于得到了用于开发新型轿车的10亿美元的贷款。
三年后,克莱斯勒公司开始扭亏为盈,第四年便获得9亿多美元的利润,创造了这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经营纪录。
艾柯卡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沟通是何其重要。
5把赞美的阳光送进他人内心深处
史蒂芬·柯维指出:赞美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对别人吹去寒风似的批评,而不太愿意给予同伴一点阳光般温暖的赞美。
要赢得成功,要在人生路上走得较为顺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真诚地赞美别人。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称赞和被欣赏的渴望,而每个人也都有着值得被称赞和被欣赏的优点。称赞一个人,就意味着对这个人的优点的肯定。
一个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优点的人,一个善于理解和肯定别人的人,必然具备一种为人们所尊重和使人们乐于亲近的人格魅力,他们毫无疑问地成了人际沟通方面的佼佼者,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1921年,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选拔年仅38岁的查尔斯·史考伯担任新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使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的人。史考伯之所以受到提拔,并不是因为他有高超的业务技术能力,恰恰是由于他具有非凡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懂得适时称赞别人的经验。
史考伯本人是这样评价他的这段经历的:
“我能得到这么多的薪金,主要是因为我跟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办法,正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煞一个人的雄心。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赞美、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乐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这就是史考伯年薪百万的秘密。
史考伯在管理上的确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后来他离开美国钢铁公司,接管另一家当时正陷入困境的贝斯雷汉钢铁公司,没有多久便使贝斯雷汉公司成为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这同他所说的“与人相处的本领”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提携史考伯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本身就是一个最懂得称赞别人的人。
安德鲁·卡内基不仅在生前经常称赞他的雇员,甚至死了也不忘记这一点。他为自己撰写了一句非常独特的碑文:
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样跟他那些比他更聪敏的属下相处的人。
学会赞美别人,你会获得更多的朋友,会赢得更多的成功。
人的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于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因此,他人在人们的自我价值感确立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别人的肯定会增加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而别人的否定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人们对来自人际关系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别敏感,别人的否定会激起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表现为逃避别人或者否定别人,以维护自尊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