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管理越简单越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巨人创始人史玉柱的团队管理课

    我的团队为何对我不离不弃

    过去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进监狱的一大堆,为什么进监狱?

    一般都是核心团队出了问题,核心团队举报老板,这都是内讧引起的,但是我们没有发生过内讧,就是巨人集团成立到现在,即使我们有一些困难时期的骨干员工离开了,都会找我谈一次,而且非常诚恳。

    ——史玉柱2008年接受多玩网记者的采访

    许多人问过史玉柱同样一个问题:他身边20多个人的核心团队,为什么能够始终团结在他的周围,不离不弃?

    陈国、费拥军、刘伟、程晨、吴刚、贾明星、薛升东、王月红、蒋衍文、张连龙、黄建伟、陈凯、杨波、陈焕然、方立勇、李燃、陆永华、龙方明等,在巨人集团瓦解时,一个都没有被别人挖走的。

    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是史玉柱的“四个火枪手”。这四人从史玉柱第一次创业时期开始,就担当了史玉柱的关键辅助者角色。

    最初,团队成员跟随史玉柱,也许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领导者特质。一般而言,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创业者,似乎更有魅力。敏感、偏感性的女性团队成员,更容易意识到这一点。

    一直追随史玉柱的副手,巨人网络总裁刘伟说:“老史这个人总能把事情说得特别有吸引力。”她认为,史玉柱似乎有种天生的激励士气的能力,“把我们向他想煽动的方向煽动,如果你一直跟着他的话,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你会毫不犹疑地相信他还会成功。我们总是为他设定的目标吸引,一直向前。”

    在费拥军眼里,史玉柱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分析,你就得不出他那样的结论,而且往往是对的”。

    但真正让团队成员选择对他不离不弃的,则可能是另外的原因。史玉柱当年在巨人大厦中背负巨债,顶着离婚风险的费拥军依然死心塌地地追随他。费拥军说:“兄弟有难,不能抛下他不管。”何况所有团队成员都意识到:“他(史玉柱)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背这个包袱的。”

    费拥军给史玉柱的评价是:“虽然有个性,但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其实史玉柱本人是个性情中人。在团队面前,他的本来面目一览无遗。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史玉柱在巨人汉卡创业期的第一次热泪,就是当着最初的几个团队成员流下的。

    史玉柱曾经意味深长地解释说:“他们之所以如此不离不弃,主要是因为大家志同道合,相信凑在一起一定能干一番大事业;另外就是我对他们还算真诚,就是不骗他们。在创业期间同甘共苦的行为,的确在早期感染了每一个人,即便是后来选择离开巨人的普通员工。”

    即便对普通员工,史玉柱也抱着公开坦诚的态度。无论走到哪里,他第一件事就是办员工食堂,1992年在珠海,他按每人每天15元的标准让食堂开伙,规定早餐的主食和中晚餐的菜式必须有4个以上,饭菜不好,或者偶尔有人吃不上,他就会大发脾气。

    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玉柱大概是中国执行军事化管理的创业者中执行“官兵平等”最坚决的人。史玉柱的特色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心实意地执行。在巨人集团早期,史玉柱从来都是与员工一样在食堂排队进餐,中后期也天天吃食堂,只是让人把饭打好送到办公室。

    启动脑白金项目的时候,史玉柱只借到50万元,他首先干的一件事就是先拿出5万元把员工的工资补发了。巨人失败后,史玉柱改变了“一言堂”的风格,依照巨人原副总裁的话说,他不再清高了。而在“火枪手”费拥军看来,“他现在比过去成熟多了,过去考虑问题可能很深邃,但是不一定全面。现在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巨人上市成功后,史玉柱对团队成员依旧同从前一样。所谓共患难易,共享乐难。成功后的史玉柱反倒更加低调起来,在50岁的时候就宣布退休,将团队的管理权交给团队中的两位女骨干,刘伟和程晨。中国人都听说过杯酒释兵权,可是崇尚军事化管理,对军队文化念念不忘的史玉柱,却能够轻易放下权柄。

    23年的时间,失败和成功的两方面事实,足见史玉柱的真诚的确不假。真正的真诚是无法作假的,这一点在团队管理中尤其明显。

    拓展分析

    史玉柱的团队超级稳定,是因为他坚持以诚感人、以情用人、真诚管理。

    靠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属性密切联系,提高管理的绩效,降低管理中沟通交流的成本,使得团队生产力最大的做法,古已有之。《史记》记载,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

    美国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的经营理论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其实质就是要从各方面让团队成员找到某种社会价值的存在感,进而刺激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忠诚于团队。

    家族公司很多没有归属感

    家族公司有一点非常不好,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太太在公司,你的太太说一句话,这句话哪怕是正确的,都会有员工去议论,去从负面角度议论它,说它,这样会给你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就是,家族公司要想管理很难做大。你和你爸爸谈好,怎么做好。家族公司有弊端,你再做大都有问题,你的骨干归属感的问题。家族公司很多没有归属感。

    ——史玉柱2009年就家族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讲话

    史玉柱对于企业的归属和治理方式,一直有着理想和现实的两重性。同华为的任正非相似,史玉柱的理想是“非家族家族企业”模式。

    事实上,早年的史玉柱似乎并不主张家族化公司的治理方式。早在巨人大厦的风云时代,史玉柱曾和巨人前副总王建谈过用人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用人制度以强制管理为主,通过档案、户口和调令,这几十年来把人管得太死,而一旦放开,大家又不服管,社会也没什么办法。因此,他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后来,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他在管理上碰到的难题越来越多,这让他较早地接受了职业经理人主导的现代公司管理方式。1994年春节前后,史玉柱决定放权,并请北大方正集团总裁楼滨龙出任巨人集团总裁,实行总裁负责制。史玉柱坦承:“我本人有很多缺点,加上是技术出身,没有做过管理,因此犯了不少错误。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所以请来高人执掌巨人。”此外,史玉柱逐步实现改革,他在集团公司实行股份制,让各个公司单独核算,成为相对独立的公司。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控股股东,具体的经营让下面的人去管理。1994年5月,史玉柱实现了完全放权。

    于是,由于巨人集团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制度化管理,并且由“空降兵”楼滨龙来执行这一重任,他尚未熟悉巨人集团内部情况,也没有在企业树立威信,这项改革以失败告终。

    此后,史玉柱坚定了不用“空降兵”的决心,并从此形成一个用人的原则,那就是只提拔内部系统培养的人,坚决不用“空降兵”。史玉柱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要想完全融合很难。他说,这几年MBA或海归派运作管理大企业成功的案例很少。因为老总用了这类人,但中层如果抵制,被用的即便是高才,也无用武之地。如果让老总换掉所有的中层,他也做不到,所以还是不用“空降兵”为好。

    史玉柱坚定地认为,内部人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到位,并且相对而言执行力更有保障。对于一个商业模式定型、管理到位的企业来说,执行力的保障比创造的超越更为重要。

    早在2001年复出之时,史玉柱就说过:“未来的‘上海巨人’中,领导层的一半将是‘珠海巨人’时期的。可以这样说,我的核心班子一直很稳定,我们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史玉柱“新嫡系”的《征途》项目负责人纪学锋是史玉柱成立《征途》公司时挖来的第一批网游骨干之一,对此他解释说:“公司各方面都很开明公平,只要有实力,就会有机会。在管理上不会拘泥于太多的规则,大家做事的时候拼命做,小事则不拘泥于细节,整个过程能够让人实现个人价值。很多企业包括外企按照规则管理,但把人管得太死。”

    巨人大厦失败后,如何维系团队的奋斗向上、保证企业的向前发展,史玉柱对此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不定目标,缜密论证,步步推进,一咬到底。这个习惯,贯穿《征途》的发展轨迹。刘伟表示,自己虽然能叫出300多个县、市、省办事处经理的名字,但具体管理还需要史玉柱提供思想和方法。

    拓展分析

    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亲情文化和家长式管理为主的企业不在少数。在西方,家族企业也是企业的主要治理方式。

    西方的研究者认为,家族企业之所以受到欢迎,很大部分是因为它更坚韧,并且对业绩的压力较低。以家族企业雀巢为例,1997~1999年以及2003~2007年雀巢的表现都略逊于三家主要的竞争对手,但经济危机时期,它的表现始终强于对手。雀巢同时也是全球四大食品巨头中跨国业务多元化做得最好的一家,具体表现在布局和产品线上。雀巢67%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而它的竞争对手只有56%。在产品线上,雀巢囊括了从宠物食品到饮料、从糖果到药品的多个领域。

    此外,家族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更强。强生并非家族企业,但它表现得像个家族企业,保持了很低的债转股率,对大型的变革型并购持怀疑态度,而它的同行则常常对此表现得跃跃欲试。类似的方式,也可以在华为那里找到,华为持有的现金比例水平可能仅次于苹果。

    最后,家族企业在治理二权分离后,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的目标不一致性难题上提供了一种实际操作策略。管理者一直被建议“要像企业所有者那样去思考问题”。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家族企业多数是指类似巨人这类非家族企业所有人直接参与管理的类型。如果是世袭的企业制度,并不具有上述的优势,世界上那些世袭的管理企业,大部分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大部分人反对的事情不做

    决策权过度集中危险很大。独裁专断是不会了,现在不管有什么不同想法,我都会充分尊重手下人的意见。

    ——史玉柱2009年谈自己的决策

    在巨人大厦的时代,史玉柱认为,对于公司的股权,只有牢牢掌控,才能抓住企业的根本,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境地。事实上,他成立了7人投资委员会,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赞成票不过半数就一定放弃。所谓决策委员会的决策权和建议权,在史玉柱看来本质上还是股权的分配制度。

    之所以如此坚决,源自他的前车之鉴。1989年8月底,经朋友介绍,史玉柱招聘了3名员工。到10月份,其中一名员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持有股份。大家应该将赚到的钱分掉。”史玉柱不同意,他对员工说:“股份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每个人25%不可能。软件是我开发的,启动资金是我出的。我至少应该控股。可以给每人10%到25%。”但是,他们嫌太少,闹僵之后,史玉柱非常愤怒,将电脑摔在地上。管财务的员工不参与,另外两名员工抱着剩下的几台电脑和打印机夺门而去。

    这次经历对史玉柱的影响很大,他说:“我从此再也不搞股份制了。母公司一定是我个人所有,下面的分公司我可以考虑控股。中国人合作精神本来就很差,一旦有了股份,就有了和你斗的资本,会造成公司结构的不稳定。”他坚持以后所有的“根公司”必须自己一人独资。对高管,他采用高薪加奖金的形式,从不许诺股权。他说:“后来我就给我的高管高薪水和奖金,也就是给比他们应该得到的股份分红还要多的钱。我认为,这个模式是正确的,从此以后,我的公司就再没发生过内斗。”

    股权集中的重要性在史玉柱心中的地位始终是不容动摇的。2001年,他复出之后,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谈道:“民营企业,开创初期不能股权分散,凡股权分散的企业,最后只要这个公司稍微有起色,赚了第一笔钱,马上就不稳定,就要开始闹分裂,很多企业垮掉,不是因为它长期不赚钱,而是因为它赚钱后,马上就垮掉了。”

    万通董事长冯仑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企业第一阶段都是排座次问题,第二阶段是分经营问题,第三阶段是论荣辱问题,所以我同意史总的意见,一开始产权相对集中,有利于企业的稳定。”

    同时,史玉柱也意识到股权过分集中,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珠海巨人没有及早进行股份化,最直接的损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决策时没人能制约自己,以致形成家长制的绝对权威,导致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

    “珠海巨人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巨人集团也设立董事会,但那是空的。我个人的股份占90%以上,具体数字自己也说不清,财务部门也算不清。其他几位老总都没有股份,也无法干预我的决策。总裁办公会议虽然可以影响我的决策,但拍板的事基本由我来定。

    “现在想起来,制约我决策的机制是不存在的,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充分体现了决策的高效率,但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的综合素质还不全面时,缺乏一种集中决策的体制,特别是干预一个人的错误决策乏力,企业的运行就相当危险。”

    虽然史玉柱看到了股权集中的弊端,但他认为股权的过分分散,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多坏处。对于新浪较为分散的股权,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太分散了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好,我觉得新浪现在需要一个大股东,就像张朝阳、丁磊那样,但它现在形成大股东难了。那些很有钱的,比如说基金,进来对它帮助并不大,我觉得它需要一个灵魂人物,这个灵魂人物是个大股东。它现在盘太大了做不到。”

    史玉柱进一步总结了股权在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作用,他说:“企业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决策。企业中等规模的时候,就要靠一个小的集体来决策。企业再大了,就按上市公司的规则来做。最终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大,就必须把这个公司社会化,就是上市了,让社会成千上万的人持有它的股份。”

    事实上,随着股份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史玉柱的初衷也有所改变。在史玉柱涉足网络游戏行业后,他在巨人网络中股份只占68.43%,刘伟、张路、何震宇、宋仕良、袁晖、汤敏、陆永华都拥有股份,这些都是长期跟着史玉柱的人,他第一次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和他们合作。也许这个改变是因为史玉柱想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许是觉得这么多年应该给旧部一次总回报。但母公司巨人公司仍然是史玉柱独资的,巨人网络在上市之后,才使股份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可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史玉柱的股权集中思想也产生了新的灵感和模式,他会用新的方法妥善解决公司权力和股份的问题。

    拓展分析

    各企业家对股权的理解有所不同。马云所持的态度就和史玉柱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马云在谈及个人股份时说,“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实际上,股权分散还是集中好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管理。股权集中固然可以快速决策,思想统一,但是公司成了一言堂,没有反对意见,不是企业在自大盲目的决策中倒闭,就是企业的优秀人才出逃,剩下的则是一群随声附和的人。

    股权大派送,自然可以将管理团队紧紧捆绑在一条利益链上,与员工、投资者、社会分享财富,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是高超的做法。古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根据分公司高管的表现,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作为奖励,这能使中高级员工对公司产生归属感,职业经理人就会转变成事业经理人。

    给员工高薪时企业成本最低

    当你给员工高薪时,表面上看仿佛增加了企业成本,实际不然。我这些年试过了各种方法,最后发现,高薪是最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也是企业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史玉柱2008年1月15日在《赢在中国》谈薪水问题

    面对创业的新一代人群,史玉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高薪低成本的观点,尽管多数企业家同行不赞成他的观点,但史玉柱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

    人才是企业的基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才问题被企业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怎样识别人才、留住人才,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放走一个人才,不仅事业受损,还有可能为自己增加一个竞争对手,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但要想很好地解决人才问题,很难找到一举多得的方法。

    如何让人才为企业打拼?他们凭什么会去全力打拼?史玉柱在《赢在中国》做点评时给了一个答案,他说:“当你给员工高薪时,你的企业成本是最低的。哪怕你只比第一、第二位的高出一点点,效果都会非常明显!”

    对于这种看法,史玉柱分析道:“当你给员工高薪时,表面上看仿佛增加了企业成本,实际不然。我这些年试过了各种方法,但最后发现,高薪是最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也是企业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自从珠海巨人集团时代,史玉柱一直实行军事化管理,后来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多数员工的使命是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虽然军人有对国家和民族效忠的义务,但员工没有对老板效忠的义务。

    巨人前副总王建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脑黄金战役第一阶段考核结束后,按照制度规定,对完成任务的经理兑现奖金,其中江苏和浙江分公司的两名经理个人奖金累计40万元,相当于当时广东市场一个月的回款。在集团办公会议上,面对奖金问题谁也不作声了,因为财务干脆把问题捅开了,若干个分公司存在回款作假,财务认为不能这么快发奖金。”

    史玉柱被这种局面难倒了。在士气与议论之间,在榜样与制度之间,他必须做出决定。最后,他还是力排众议,发奖金。当财务怀抱沉甸甸的现金进入表彰大会现场时,会议已经结束,全体员工都在等,连保安都擅自离岗,涌入会场。财务一出现,史玉柱说:“你们看,财务都抱不动了,全场的目光由主席台转到财务身上,先是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时史玉柱发话了,他说:“能者多得,只要能为巨人做出贡献,不拒绝索取,要在巨人内部培养一批富翁。”

    这样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刺激相当大。在脑白金时期,员工们疯狂地工作,史玉柱经常会在员工加班的时候动不动就发上几千元奖金,让员工惊喜不已。

    此外,在脑白金时期,史玉柱在员工待遇方面的做法是:重点技术人员不受公司级别制度限制,只要技术能力强,就不怕付出高额报酬。后来,做网游时,史玉柱将这套模式运用到游戏团队中,他说:“游戏团队的薪水我不管,由管理层定,工资是一事一议,开多少钱评估一下,值得就给,不受任何等级限制。中小公司不会这么舍得付高额报酬,但丁磊我想他也会舍得。陈天桥就没有这么大方,当然也相当不错。不过陈天桥给钱的方式有问题,比如说给期权,人家有意见。做了冤大头,给了好处下面还不好好待他。”

    史玉柱这样的做法,会让研发人员感觉到《征途》网络给他们的报酬绝对在整个行业居于前列。在《征途》开发过程中,史玉柱出手颇为大方,给整个研发团队开出了很高的工资。

    《征途》网络某负责人坦承,这个20人的研发团队在当时的薪水、所占期权与同行业相比是非常高的,相比《征途》网络后来的其他研发人员而言都要高出许多。

    薪酬激励并非盲目地给员工高薪,能否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措施,使员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才是最关键的。史玉柱给《征途》网络的研发人员高薪,可以很容易地留住重点员工和业务骨干,这种做法对于高科技公司非常有效。在这个行业,通常80%的业绩是由20%的精英完成的,少数骨干决定了公司的发展。

    当然,只注重少数骨干而对其他员工不理不问,其他员工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引发矛盾。巨人网络上市后,在公司内部的庆功宴上,史玉柱宣布了两个消息,一个是给公司员工每人发一枚金币,另一个是给公司所有员工加工资,一个也不少。此后,史玉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刚做这家公司的时候,同行们对我们都看不起,到现在,我们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市值最大的公司,大家精神上非常开心,然后待遇上,我们给所有的骨干,所有的研发人员发了期权,上市后他们马上就可以衡量出来他们期权的价值,我们现在一下子诞生了21个亿万富翁,还有近200个百万以上的富翁,大家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对于《征途》在线超过百万的好成绩,有记者曾经问史玉柱会制定什么样的员工奖励政策,史玉柱回答道:

    “我们每个季度或者每个项目都定了奖罚措施,只要取得大的成就我们内部一定会有一次发奖金的过程,该奖一定得奖,奖罚分明。所以你刚才说《征途》到152万,一定会有奖金,我还会请他们喝一顿。如果没有达到具体的目标该罚也会罚,这就是我们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的员工整体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

    拓展分析

    从史玉柱的做法和谈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将薪酬奖励与内在激励机制良好地结合起来,就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尽管薪酬并非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相对于内在激励,企业管理者更容易运用薪酬激励的方法,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人要生存,要发展,精神是支撑,物质是保障,所以薪酬对于员工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还能满足员工的价值感。事实证明,当一个员工处于一个较低的岗位时,他会表现积极,工作努力,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岗位绩效,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岗位级别。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会到由晋升和加薪带来的价值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工作。

    史玉柱向我们证明了,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员工没有效忠老板的义务

    大多数员工的使命是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虽然军人有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但员工没有对老板效忠的义务。

    ——史玉柱论效忠问题

    史玉柱曾经略带苦涩地对媒体说:大家大概觉得我是个坏人。有次,史玉柱半开玩笑地对马云说:“我们都是做企业,人们都说马云是企业家,谈到我就是个商人。”

    大多数人诟病史玉柱的,其实不外乎绝对控制和集权。一方面,史玉柱坚持“管得少的才是最好,事情越少越好”的观点。珠海巨人销售额达两三亿时,总部300人,“脑白金”十个多亿,总部却只有11个人。真正有效决策的人,是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就行,其他人不必参与决策。不管事实如何,至少外界是给史玉柱如此下定义的。

    另一方面,史玉柱认为,游戏策划这块的人,对于工资的敏感程度要高得多。即便从陈天桥那里挖来《征途》游戏的纪学锋团队,在巨人的工资制度也是很奇特的。史玉柱和他们玩绩效工资。

    史玉柱大约认为和巨人游戏的团队成员必须换种规则,因为他们的真正追求的确是养家糊口。巨人员工固定工资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但浮动工资相当多。

    三株公司当年也是军事化管理的典范,其董事长吴炳新曾说过:“军事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绝对服从命令。”向吴炳新请教过的史玉柱显然也同意这一点。珠海的巨人集团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像军人一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命令的来源只有一个:史玉柱。

    在一段时间内,军事化管理的确给珠海巨人集团创造了奇迹,史玉柱曾经相信在军事化的氛围下可以用制度实现某种效忠。换言之,只要部下的执行和他的意志一致,这条路就是正确的。对于在保健品市场上的成功,史玉柱进行总结说:

    “巨人在打一场战役,严密高效的组织非常重要。组织有几种,一种是土匪式的,组织松散,缺乏远大抱负;一种是军阀式的,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很快就会灭亡。我们要学习共产党的军队组织,团结、严密、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将军事化管理的某些思想移植到企业管理之中,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但长此以往生搬硬套地实施,其弊端便暴露无遗。因为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的热情并没有长久地维持下来,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努力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正面激励,人心涣散加剧。

    1995年8月20日,巨人集团又成立干部学院,将180名干部集中到南京海军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以增加团队意识和纪律性。但是,整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1995年9月,巨人集团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史玉柱感到形势严峻,但仍没有从企业内部管理上找原因。

    此时,怎么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没有进入他思考的焦点范围。后来,他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考察,想让自己从中国革命历史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他去了太平天国起义旧址金田,仔细研究了洪秀全的成败得失。在遵义会议旧址,他思考过战略、战术的转变。

    复出之后,史玉柱依然迷恋军事化管理。只不过,他对于员工效忠度的要求下降了,这在巨人网络游戏的开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拓展分析

    《职场指南》杂志社曾经做过一次员工忠诚度调查,其中55%的受访者承认,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忠诚度正在下降;36%的人表示这个问题“不好说”“说不清”;9%的受访者否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变化。

    员工忠诚度下降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他们越来越频繁地跳槽,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困扰。其中最严重的三大困扰是:

    1.公司用于招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在不断上扬;

    2.公司为培养人才而付出的成本常常得不到回报,导致公司对人才的长期培养不感兴趣;

    3.频繁的人事变动给公司造成了许多难以预知的风险。

    员工为什么效忠于企业呢?这是管理学大师西蒙提出的论题,但是给出答案的都是经济学家。斯坦福的霍尔认为,每一位员工的忠诚度与他们各自得到的薪酬成正比。也就是说,当企业越能满足员工的薪酬期望值,就越能得到和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人力资源专家则更加详细地区分了员工们的真实期望和薪酬满意度的关系。华为公司让华为高管层层宣誓,效忠公司,在公司引起很大反响,影响很大。企业付给员工的薪酬,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内容构成: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其中,货币薪酬又可以分为直接货币薪酬和间接货币薪酬。

    直接货币薪酬,就是公司用货币形式付给员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分红,以及股票和期权等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间接货币薪酬,就是公司用福利形式付给员工的薪酬,如住房津贴、人寿保险、带薪假期、免费旅游、生活福利用品和公共福利等。这可能符合他们的期望,却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

    非货币薪酬,被专家们定义为一些非物质形态的激励因素。从激励的长期效果来看,使用非物质形态的激励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控制企业对货币薪酬的成本支出。

    问题是,这个理论不够实用。所以实用的做法,就是尽量控制直接的物质刺激,避免将物质刺激和员工满意度挂钩,史玉柱干脆放弃了员工效忠义务,转而用别的手段,比如他的个人魅力,来增加员工的效忠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他的管理更加军事化和集权,更具有领导影响。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将激励中的两个问题,比如绩效和效忠分开,也许的确是一种管理的通途。至少在短期内,只要物质刺激和精神力量互不冲突,这并非不可思议。

    我是战略家,部下是战术家

    巨人现在不给自己定战略目标,我觉得制定目标对企业反而是件坏事。因为定了长远的目标就要不断分解到每年的任务上,如果定得不高无所谓,而太高则会打乱原先的计划,形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战略上不考虑,但在战术上每件事都要做好,比如投入产出比,我们追求的是最大化。企业发展能做多大就多大,听天由命,不必强求。

    ——史玉柱谈巨人新管理思想

    “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史玉柱说道。在那之前,史玉柱看上去像一个数学系毕业生,在摆弄他的公式,自己定一个量化的目标,然后再分解成每月每周每天。

    1997年前史玉柱认为:企业有几种,一是安定的,二是追求眼前利润的,三是追求长期利润的,四是既追求长期利润又追求社会效益和规模效应。第四种企业是三者相互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他要做的就是第四种企业。为此,史玉柱制订了一个“百亿计划”:要求1996年产值达到50个亿,1997年完成100个亿,一年一大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当时的史玉柱看来,这并不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他相信只要自己充分发挥管理的推进器作用就完全可以做到。

    1995年,史玉柱启动“三级火箭”,把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十几款软件一起推向市场,投放广告1个亿,提出要超过首钢和宝钢。

    “三级火箭”实施步骤的量化标准规定:

    第一级:巨人集团第一年的发展规划。以巨人脑黄金进行市场导入和测试,并进行队伍的培训和锻炼。目标销售收入50亿。

    第二级:巨人集团将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水平。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在于产品规模和市场营销规模的双重扩大。保健品的产品规模要做到类似世界500强、日化品巨头宝洁那样,拥有大而全的事业部。目标销售收入100亿。

    第三级:实现“没有工厂的实业,没有店铺的商业”,要进入连锁经营领域、资源领域。

    在实际运作中,史玉柱把原计划的时间从6年压缩到3年;在实施步骤上,把三步当成两步走。实际上直到2009年上市前,如果不算股市的账面浮盈,巨人总体规模也不到200亿。靠数字强迫量化的目标,就是如此脱离实际。

    史玉柱现在的原则是:定性而不定量。将一个目标分解成很多决定性因素,一件一件地去解决。他说:“把每件事做好。比如网游,影响网游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的因素,我分析了(有以下)十几个环节,从策划、研发、美术、运营、售后服务、分公司建设、管理、对外宣传,我的目标是把所有环节都做到极致。”

    对于部下的要求,他告别了数字强迫症,而是强调具体的执行力。跟柳传志交流的结果使史玉柱意识到高目标经常只能带来低产出,会让一级一级的员工在数字游戏中欺骗下去。既然如此,还不如从部下的执行力本身出发,制定合乎能力和实际的目标。

    史玉柱在公开场合说:“在我眼里,他(马云)是一个战略家,我是一个能具体干事的人。比如在互联网方面,他能看到未来5年,而且看得很准,我最多能看一年,这个差距就来了。因为除了网络游戏及网络社区这一块,我没有计划去投资,所以不需要去深入研究它。但是我想知道一些大概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个时候,我就直接去问他了。问他之后我就知道个大概结果。”

    这样的话也许是出于谦虚,实际上在巨人集团内部,甚至整个游戏产业,能够像史玉柱这样有着清晰的战略,部下有高度发达的战术执行,流程能力发达的团队少之又少。

    拓展分析史玉柱曾经介绍自己的团队说,团队里的人都不擅言辞,技术人员都专注于流程和产品,而他自己只负责提供点子和想法。实际上,史玉柱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一种创业团队的常见模式,即领导者提供指导和管理,其他人负责高效执行的良性创业团队。这是一种团队分工协作条件的胜利。

    所谓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就是战略和通过组织或者团队执行两个层次的循环。所以,当史玉柱只负责计划和战略性的思考时,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会被部下在团队内部有效地分解、控制,最终达到目标。

    一个好的管理者,通常也是最清晰的表达战略能手,能够讲清自己需要什么,在想什么。

    我不是马云,忘记史玉柱

    其实我几个月前就提交了辞呈,董事会一直不批准,直到昨天才同意。我提交辞职报告的时候,马云还没提交辞职CEO呢,我现在才批下来,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还好赶上了。

    ——史玉柱2013年4月9日在《仙侠世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史玉柱喝完酒后,带着醉意向媒体记者们说道:“忘掉史玉柱吧!”到最后,史玉柱对自己的彻底告别十分满意,在他看来,和马云的阿里巴巴不同,巨人集团很早就脱离了他的影响。按照史玉柱的观点,一年后巨人公司将再也没有史玉柱的痕迹。

    史玉柱喝酒之后,大概更接近自己的本色——他总是喜欢调侃自己的商人或者草根特色。这一点和其他所有互联网业界的大人物略有不同。史玉柱的告别或者说退休,无论从实质上还是形式上的确比别人认真得多。

    如今史玉柱对于巨人集团的影响力,本来可能就不大。这是他主张的集权领导制度决定的。原本如果史玉柱是公司的唯一决策者,那么像阿里巴巴一样,他对巨人网络公司的影响可能是根本性的。在经营巨人大厦的时候,这种色彩十分浓厚。问题是,如今巨人网络集团的主导权早已归于史玉柱的部下,他的主导色彩也就失去了依托。刘伟等人的实际管理影响,要比史玉柱大得多。

    外面的人看巨人网络,似乎觉得每个人都具有一样的外形特征,一样的口径,然而他们只和史玉柱是神似的关系,在形似上完全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史玉柱说话的随意性,决策的天马行空,在今天的巨人网络是不可思议的。巨人网络的真实管理者,是不允许出现这种脱离现实的做法的。

    史玉柱对于自己的产品公司一直坚持一条“去史玉柱化”的道路。巨人大厦崩溃了,史玉柱发现了脑白金,然而当脑白金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又成立了四通旗下的新公司;巨人网络看着不错,史玉柱却选择了投资民生银行,淡出了巨人网络。似乎他每做成功一种新产品,都会带着欣慰的情怀默默离开。

    史玉柱是个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人物,又经历大起大落,功成身退的理念比其他人要重得多,更加真实得多。史玉柱的人生就像是骆驼的驼峰,两头高中间是低谷。高峰是成就的象征,低处是人生成败的沉淀。有人说,史玉柱是商界的异类,长着“和别的企业家不一样的脑袋”,总是用出其不意的方式获得意外的成功。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企业家如同浮云一般,各领风骚三两年,很多企业家或是倒下,或是销声匿迹,或是赚了钱收山。相比之下,史玉柱过山车般地崛起、倒下、再崛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传奇”。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史玉柱的生命力这么顽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重新站起来?当有人把这个问题抛给史玉柱时,史玉柱的回答显示了他坚韧的一面。

    于是,有人开始看好史玉柱的未来。很多企业家在财富积累到某个阶段后,都把“做百年老店”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顽强的史玉柱应该在商业上常青。但是,史玉柱不这样看,他说:“最开始创业时有着很大的雄心壮志,觉得做一个企业,就应该把它做得很大,做成中国的IBM,做成世界500强,提了很多口号和目标,忽视了现实情况。到1997年,经历了珠海巨人的挫折,再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追求的则是生存和自由。”

    在繁忙的企业家眼里,自由是奢侈品。当脑白金承载着史玉柱的崛起理想大获成功时,史玉柱嘴里所说的“生存”已不是问题。于是,自由成了他最大的追求,他说:“现在,我已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不是想要赚多少钱。尤其是这次地震,我感觉一个人平平稳稳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一个企业也像一个人一样,它能安安定定地发展,别出什么事,就是最大的幸福。现在,我绝对没有像过去追求高速增长。一个企业负债率不高,员工的收入也很多,大家的生活又很安定,工作积极性也还在,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面。”

    拓展分析

    很多人把史玉柱看作“成功的企业家”,甚至说他能够成为“取得更大成就的企业家”,但今天的史玉柱看上去少了许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更注重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

    中国不少本土企业家都有严重的管理焦虑症。不少企业家,对于企业权力的敏感程度较高。这种特征常常表现为,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忧其行,对于公司的管理权和所有权缺乏分离意识。

    一些企业家从形式上说,实际上是作为所有者执行监督管理层的工作,却总是无法做到垂拱而治。即便退休后,也仍然放不下心,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深怕经理人不够敬业,或者缺乏经验,让自己一手创下的基业倒塌。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管理私有化情结。不少本土的早期创业者,将企业感情移位于管理活动,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阶层和团队内部选拔机制的不足,导致过度管理。有些人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概念混淆,导致管理者的战略和管理执行出现严重错位。

    领导者与经理人是有所区别的。领导者理所当然地是要做管理的,但其关键任务是创造一个目标和前景,激励和推动每一个员工去共同达到这个目标。

    领导者要管的是人,必须维持一个相对小的管理幅度和层次。领导者的任务是出主意、用干部,而经理人才是具体管人、管钱、管物、管事的人。

    里根原本是演员出身,很多管理方面的事情都不在行,他干脆将复杂的管理事务置身事外,却被封为“伟大的沟通专家”,至今仍有人将其评价为伟大的战略家。这很大程度上和只管好大目标,领导少数人的定位有关。何况,管得了大事的人,在细节上多数是失败的。例如史玉柱在细节上,特别是在项目的前景上,过度乐观和冒进,缺乏实际执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就需要经理人抑制抵消其负面因素。

    当马云、史玉柱等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宣告退休后,从管理上说,完全脱离他们的个人色彩,对于企业延续来说才是福音。毕竟教父也有老去的一天,而要做百年老店,绝对不可能依靠世袭罔替或者个人的生命永恒。

    执行力不行,干劲哪儿来

    如果谁说我们的执行力差,他可以这么说,但我绝不会承认。每年大年三十,你可以到全国50万个商场和药店去看,别人早回家过年了,我们9000名员工依然顶着寒风在那里一丝不苟地搞脑白金促销。如果执行力不行,干劲是哪来的?

    ——史玉柱谈自己团队的执行力

    某商学院教授批评史玉柱的执行存在问题,认为他的执行水平不高。这种观点的立足点是,史玉柱的营销网络没有采用所谓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人均执行绩效并不突出。

    在脑白金的营销过程中,史玉柱大面积广告投放,曾经在业界引发质疑。特别是同质的两款广告,因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激起观众的兴趣。不少人开始从广告费用和脑白金的销量之间寻找脑白金广告的效率证据。

    有部分教授可能由于获得的数据存在干扰,得出了脑白金广告效率不高的观点,在媒体的宣传下就变成过度解读的“巨人营销队伍执行力不足”“人海战术”“洗脑广告”等说法。

    史玉柱对于舆论媒体的炒作并不关心。在他看来,做保健品的关键之一,就是广告策略选择得当,营销队伍执行有效。脑白金的营销队伍,在成本控制上是十分严格的。当初在陈国的领导下,对于每一个电视台的广告费用都要讨价还价,每一个营销人员的开支也都严格监控,杜绝了滥用和浪费现象。

    柳传志的执行理念对于史玉柱的影响极为深刻:“第一条就是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这个话很土,但是很实用,这个就从柳传志挑起来的,他跟我说了这个标准。因为我过去也经常发生这个情况,我的部下向我拍胸脯,我下个月销售额一定做到多少,然后到下个月没有完成,没完成好像也没啥,然后他又再往下个月再拍胸脯,这样一搞就等于下面骗上面,上面再一放炮又骗下面,团队的气氛就非常不好,没有战斗力。”

    在史玉柱看来,他执行的从下到上的推销布局策略,和教授们的假设前提是不同的。直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销售信息显示,一丝不苟的脑白金员工是毫无折扣地执行的。在史玉柱看来,每一个销售员不只是销售商品,更是调查员和分析员。

    有时,史玉柱对于员工执行能力的要求近于苛刻。2009年,巨人网络集团业绩下滑,业界解释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巨人团队从执行的结果检查中意识到,事情并非如此。团队负责人很坦率地表示:“金融危机不是遮羞布,业绩下滑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巨人》游戏不是特别成功。”

    此时,连史玉柱也发现,经历了上市的成功,短期内,不少企业的高管和员工开始滋生享乐主义,不思进取的情绪。巨人的研发团队显得有些慵懒:握着股权的老员工行权之后,住上了别墅;新员工没有股权,工作也并不那么热情。此时的史玉柱开始意识到,让员工们签署“任务承诺书”都是无效的。

    在他看来,只有让员工为自己干活,项目才能真正取得进展。产品做得好,研发人员能得到高额分红,将来公司甚至可能独立上市;做得不好,自己的投资也全部落空。为此,史玉柱在执行上再次提高声调,要求团队成员不忘本,并且在团队的管理制度上恢复了从前简单化和严格化的传统。

    拓展分析

    在中国,流行的企业执行力概念就是指部门或个人理解、贯彻、落实、执行企业决策的能力。提到执行能力,会有一大批企业的光荣事迹加以佐证。在社会舆论范围内,人们认为说到是不如做到的。问题是,就严格的管理来说,这是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在西方的管理大师们看来,执行力这个概念差不多相当于将战略规划后的所有管理职能全部杂糅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和标准,达到标准就是执行到位,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下面是一些所谓执行力课程中所讲授的如何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要提高个人的执行能力,必须解决好“想执行”和“会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的行动。有了自动自发的思想,就可以帮助你扫除工作中的一切挫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就不可能完成。

    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是压力,也是努力完成工作的动力。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做好,最严格的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因此提高个人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认真负责的同时,我们还要培养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

    永不放弃是指在工作中具有挫折忍耐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力;永不放弃首先表现为坚定的意志,对目标的坚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要千方百计地完成工作。

    这种所谓的执行力培养,实际上可能忽略了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关键需求:管理者总是有问题要关注,被管理者总是有解决问题的麻烦。所以正确的方式,并不是过分强调心理干预而忽视管理者自身执行能力的提高问题。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说,执行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参与生产,不断纠错改进后才能看出。那些心理战术,缺乏观察和数据支持,无法进一步加入计划和决策中。投入太多的培训,可能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即便真有所谓执行力的提高,也可能是一个数据的幻觉。团队的气氛改变,可能让管理者忽视企业真正的硬问题,比如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

    因此,做这些执行力的操作,首先要注意公司本身的管理数据,尽量降低这类操之过急的干预的权重。毕竟,如果人们不相信宣传可以做到理想社会的工作方式,那靠执行力这样的口号也同样达不到长期的目标。

    宁可错判,绝不放过

    公司各方面都很开明公平,只要有实力,就会有机会。在管理上不会拘泥于太多的规则,大家做事的时候拼命做,小事则不拘泥于细节,整个过程能够让人实现个人价值。很多企业包括外企规则管理,但把人管得太死。

    ——巨人网络集团《征途》项目负责人纪学锋

    作为巨人网络游戏的负责人,纪学锋对于新老板和新公司都有自己的新看法,特别是史玉柱直接关注游戏,既是玩家,又是老板的身份,让他对史玉柱的管理风格有着常人无法深入的了解。

    纪学锋在大学是个乖孩子,没有打过任何游戏,可是史玉柱差不多就是“游戏成瘾”。纪学锋最初并不认识史玉柱,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史玉柱。决定做游戏的时候,在数值运算上有着极高要求的史玉柱,却和他较上了劲。

    史玉柱认为,网络游戏的精髓就是数值运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打击类的游戏,游戏角色一个动作会失掉多少血或者增加多少经验值,这个数值的设定,就决定了玩家的兴趣时间和游戏难度。如果一款游戏在这个细节上设置糟糕的话,那就是失败的。

    巨人网络公测第一天,纪学锋因为粗心在细节上出了问题,把数值填错了。如果不是因为服务器出问题,一定会闹出大事来。

    偏偏史玉柱是个怪人,经常骂人,发脾气,只有团队内熟悉他的人知道,史玉柱骂这个人意味着这个人是个可造之才。2007年,史玉柱突然开始对纪学锋的工作极端不满。

    “史总指着我的鼻子骂,骂得非常激烈,差点拿烟灰缸砸人,说我没有能力,想法很垃圾,带团队不行等,各种难听的话让我心里非常不爽,虽然不爽,但当时没有反驳他,只是默默地站了几分钟,然后掉头回家。”当时纪学锋情绪低落,打算干脆不干了。

    开会的时候,史玉柱特意问:“听说你生气了?”纪学锋说:“对啊,还哭鼻子了呢。”一句玩笑话让两人之间的不快烟消云散了。后来,纪学锋成了巨人网络的副总裁,更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在史玉柱老团队的大名单中,却在上市中分到一杯羹。他比史玉柱幸运,不到30岁就成为亿万富翁。

    在史玉柱看来,他苛责细节,宁可错判,也绝对不允许遗漏。这一点是史玉柱一项极高的管理追求。在脑白金的创业时代,自上而下,层层把关,是脑白金保证市场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手段,也是脑白金市场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史玉柱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专门的一批人员负责,基本原则是:“以客观所见为依据,大公无私,宁可错判,绝不放过。”脑白金前期的把关相当严格,扣罚严厉,市场人员几乎没人能够幸免。正因为如此,脑白金树立了制度的权威性,确保了整个团体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脑白金的销售额高达100多亿元,竟然没有一分钱坏账。

    在巨人的管理小册子中,终端管理手册、周边市场管理手册、办事处管理手册、经销商管理手册等,大多就几页纸,小到脑白金贴在商场玻璃门上“推”“拉”广告的高度,大到经销商回款晚一天其信用评级下降一颗星,这些在脑白金和《征途》的行动执行手册中都有详细规定。这些事无巨细的手册,几乎成为员工们的“红宝书”。

    拓展分析追求完美,这是当年史玉柱从联想柳传志那里学来的管理经验。卓越的管理,在于细节,这是一代中国商业管理的传奇。

    在柳传志看来,管理就是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特别注重管理基础的巩固:“你要想办一个长期的百年老店,你必须得重视这些问题,你要想做大的动作,比如并购,想往海外走,就必须考虑到管理基础。”

    搭班子的要求是:“一把手是有战斗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应该如何进行自身修养,应该如何选择,班子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不合标准怎么办班子的成员如何进行考核,没有一个意志统一的、有战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战略,带队伍都做不出来。宗派是形成团结班子的绝症,要杜绝一切可能产生宗派的因素。”

    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确定长远目标;决定大致分几个阶段;当前的目标是什么;选什么道路到达;行进中要不要调整方向。

    带队伍的主要内容是:“兵会打仗吗?兵有积极性吗?要让他们学会炸碉堡。事业部体制、舰队模式是不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规章制度定得是不是合理,另外包括激励方式、培训和发现人才、企业文化等。”

    其实,史玉柱在巨人集团内部如法炮制这种结构,只不过他做得更加详细。他的内部管理制度极其细化,甚至看不到类似联想的各种问题策划方案,但是每一条管理规定,员工都必须百分之百执行,小到可以忽略的细节也绝不放过。

    有人认为巨人集团到今天还有浓重的军事化管理气息,其实不然,如今这已经被追求完美的细节管理代替了。

    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我的观点是,功劳对一个公司才是有贡献,苦劳对公司的贡献是零。

    ——史玉柱谈功劳和苦劳

    “说到做到,严己宽人,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据说很久以前史玉柱贴了这么一条标语。史玉柱自己是这么看的,也是这么干的,下属同样是如此遵守的。

    “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四个字,在史玉柱的薪酬管理中表现得最明显。史玉柱偏好绩效工资,这已经是业界的常识。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他的巨人网络游戏公司,仍然雷打不动。这让不少人感到十分吃惊,因为普遍的高薪养人制度,居然在巨人是行不通的,更是不准实行的。

    在脑白金销售的红火时期,史玉柱的绩效制度就已经常态化、制度化,甚至比这一制度的最早践行者平安保险公司还要彻底广泛深入。史玉柱靠营销团队打天下,然而他的营销工资构成,让人惊叹: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做好了就可以拿到天价销售提成。在提成的刺激下,销售人员对工作有了内在动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

    史玉柱甚至别出心裁,制定出红黑锦旗制度,专门用以刺激团队竞争,激励员工的斗志: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

    召开公司内部大会时,史玉柱力求让每一个员工明白,评价做事的成果最终凭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公司只有一个考核标准,就是量化的结果。以结果论英雄,培养出《征途》营销团队超强的执行力,为《征途》快速进入二、三线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说到这一点,史玉柱很是自豪。

    数万家网吧一夜之间可以贴满《征途》游戏的广告,这种可怕的营销能力,曾经一度让同业惊慌失措。如果别人是靠口碑和先行者的优势维持行业竞争力,史玉柱则是靠无孔不入,言出必行的营销能力,复制脑白金的辉煌。更有意思的是,此后全国大部分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居然都开始学习巨人的方式,用同样的工资标准来推销游戏。

    拓展分析史玉柱的激励方式,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就管理实践效果而言最有效。至少就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路径来说,强调结果,事功不事劳的做法,在短期内具有更直接的效果。

    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开始,中国执行的是严格的等级工资制度。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身份、资历和经验的不同,凭借资格,自上而下,工资呈现有规律的增减。最明显的是在计划色彩浓重的某些国企里,什么级别的人,必须配属某型号的车,甚至差旅费用标准,俨然官僚体系的复活版本。不同级别的人,货币的差异影响远远小于身份的影响,同一级别的人,则采取严格的平均工资制度,即使两人能力水平产出差异巨大,也只能接受和对方一样的报酬。在团队和团队之间,有着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浓重氛围,但个人和个人对于功劳也是产出的实际看法,却要激烈得多,这导致人们对于货币薪酬的看法远远高于身份。

    换言之,在表面的一团和气下,中国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中国人的内部竞争,团队之间的竞争,要比西方和日本更为激烈。也因此,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所看到的那样,可能竞争的制度更适合中国社会本身。

    从转轨期创业的本土创业家,深受这种经济思想的影响,在管理中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采用类似的严格的绩效考核,或者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这本身是一种时代文化的自然传承。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管理方式早已在中国普遍展开,一般都属于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各种形式。绩效考核表和平衡计分卡之类的工具,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

    不过,这种考核为主的功利主义企业文化,并不是没有负面因素。由于严苛的绩效考核,这样的企业通常会造就更加冲动和短期的团队缺乏长期的竞争力。通常这样的公司在经济危机中抗压能力十分低,甚至根本无法应对,因为按照考核的逻辑,末位淘汰,只能以绝对的规模收缩为代价。

    另外,绩效考核对于创业公司的创新失败,存在某种不兼容性,严格的考核可能不允许失败,导致企业缺乏创新改革的能力。

    只要能干就行

    不要认为自己初中水平怎么样,初中水平跟博士后没啥区别。只要能干就行,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不在乎学历,只要能干能做出贡献就行。

    ——史玉柱在内部管理层会议上论人才

    关于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算的上是人才,如何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史玉柱有着自己的特色理论。

    首先,在人才问题上,史玉柱的人才观显得十分朴素。他并不看重学历,强调的是“实效”。

    史玉柱是不唯学历的,这可能和他的创业经历有关。史玉柱第一次创业,追随他的多数是普通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之间知识和智力的差异不大,但在办事能力上向来差异巨大。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停留于坐而论道,有的人则速战速决。创业需要甩开膀子实干,这一点在早期创业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创业的过程极为艰难,不是每个知识分子都能忍受5个月20箱方便面的煎熬的。

    史玉柱后来销售脑黄金、脑白金,面对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此时低学历员工的沟通技巧更加重要。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消费者来说,长篇大论和西洋景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简单直接的谈话技巧才是重要的。既然一切都是以销售业绩做标准,初中生未必就比博士后差。

    到后来,史玉柱的网络游戏完全是虚拟界面。对于程序员来说,编程和领悟能力要比知识重要得多。

    其次,史玉柱很少谈识别人才,他更关注的是用好用活人才。史玉柱招聘,常常对有丰富职场经验的人不太感冒,白纸一张的人更容易获得他的亲睐。在史玉柱看来,白纸一张的人可塑性更强。对于热爱执行自己点子的史玉柱来说,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百分之百执行的人,才是可靠可用的。

    史玉柱甚至内部指示将肄业生纳入高校收徒计划,他希望能给更多热爱游戏、有才华的人提供机会。巨人网络更注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在史玉柱看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对初学者来说就是提高能力的机会,一个人是否有吃苦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看他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最后,史玉柱可能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长期效应。从脑黄金开始,史玉柱的营销团队战略从来没有动摇过。建立一支抗压持久的人才队伍,一直是史玉柱经营的精髓。

    拓展分析领导力IQ顾问公司研究员马克·墨菲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就怀疑,工作表现好的人,可能不像传统上人们所想的那么投入于工作。不过,看到研究中竟然有42%的情况是工作表现好的人投入程度比不上表现差的人,还真令人觉得有点惊讶。”

    墨菲认为,人力资源经理应该明确绩效期望,定义和说明好的、极好的、差的工作表现,然后让员工根据这些标准来负起责任。他建议每个月定期举行会议(也许不超过20分钟),询问经理人最近工作的状况,还有他们感觉受激励的程度,“如果CEO得知他们公司最好的顾客不开心,他必定会在几小时内上飞机,飞过去安抚顾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难道不该多花点心思,让最好的员工可以对公司更投入吗?”

    墨菲的发现和建议,和管理者的传统看法是完全相反的。对于像史玉柱这种关注绩效和表现的管理者来说,这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也许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同质的人才鉴别方式——绩效考核方式,可能加速人才的离开和毁灭。好消息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招聘,可能让人才们更容易投向他们喜欢的地方。

    好的人才管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做法,可能更容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出身铁匠,正泰集团老板南存辉出身修鞋匠,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出身农民,浙江民企100强中90%的老板原本是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

    世界上并没有先天的人才,只有后天培养的可用之才,用这种方式看待人力资源的资本积累,要比非要找寻高级人才的思路聪明得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