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读完外国文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做见习记者,受到初步的文学训练。1918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救护队开车,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战后以记者身份侨居巴黎,边写通讯报道边学习写作。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战后一群流落在欧洲的青年迷失、沉沦的心情,反映一次大战后青年一代的信仰危机。这部小说喊出了“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下一部小说《永别了,武器》直接谴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哀伤的笔调诉说战争怎样摧毁青年一代的幸福。在这些作品中,海明威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世纪30年代末,海明威赴西班牙报道西班牙内战。根据自己的经历海明威写成的《丧钟为谁而鸣》成为一部现代名著。小说写西班牙人民怎样英勇地反击法西斯主义的战斗。此后海明威侨居古巴,其间又赴欧洲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来过中国报道抗日战争的战况。1952年他发表《老人与海》,1954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高血压和神经方面的多种病症,海明威痛苦不堪,于1961年自杀。

    《老人与海》是一部中篇小说,小说所写的内容确有其事。1936年,海明威在一篇通讯中报道过这个故事:“有一次,一个老人独自在加巴尼斯港口外的海面上打鱼,他捕到一条马林鱼,那条鱼拽着沉重的钓丝把小船拖到很远的海上。两天之后,渔民们在朝东方向60英里的地方找到了这个老人,马林鱼的头和上半身绑在船边上,剩下的鱼肉还不到一半”,原来老人遇到了鲨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对付鲨鱼”,但“鲨鱼却把马林鱼身上能吃到的地方都吃掉了”。这个事实就是《老人与海》的原型。海明威酝酿了十几年,用丰富的想象对它进行艺术创造,写成了一部不朽的名著。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硬汉子”的打不败精神。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海明威在许多作品中描写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不畏惧失败,而是勇敢地面对失败,甚至视死如归。《老人与海》把这种精神升华到寓言、象征的高度,桑提亚哥是失败者了,但他英勇地反击厄运的挑战,表现出失败者的优胜风度。用主人公同鲨鱼搏斗时的话说:“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名言是海明威式英雄主义的最好概括。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作者去尽枝蔓,发掘深入。海明威说:“我试图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小说在用彩笔描绘大海的同时,充分运用内心独白这种艺术手段表现一个孤独的主人公。作者自称为“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