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近美国军校
说到美军,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有它无可匹敌的强大,还有它世界一流的军事院校。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1年美国大学排行榜中,美国陆军学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点军校名列第三,排名比哈佛大学还要靠前。进入排名前二十位的军校还有美国空军学院,排名第十;美国海军学院,排名第十七,都高于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常春藤名校。美国军校建设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军校|】
【中国的军校分为全军院校和军兵种院校两大类。全军院校是指由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直接管理的院校,学员面向全军进行分配。全军院校下面又分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两类。综合院校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专业设置口径相对于专业院校来说较宽,专业数量相对较多。军兵种院校主要指各军兵种所属的各类院校,学员一般只在本军兵种范围内进行毕业分配。】
美军一向重视院校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美军共有各种主要军事院校113所,其中国防部直属院校14所,陆军院校29所,海军院校30所,空军院校29所,海军陆战队院校11所。此外,美军还在地方院校设有后备军官训练团。这样一算,平均1.5万名美军官兵就有一所军校,在校学习的官兵约有20万人,工作人员(军人、文职人员)约18万人。
美军军校教育体制是以三军军官学校,即美国陆军学院(西点军校)、美国海军学院和空军学院为骨干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三级院校教育体制,即初级军事学校、中级军事院校、高级军事学院三级。
美军初级军事院校主要担任军官前的训练和定向专业教育,在美军院校体系中占绝大多数,主要有5所联邦军校、候补军官学校和后备军官训练团。
美军培养初级职业军官的5所联邦军校除人们熟知的西点军校、海军学院和空军学院外,还有海岸警卫队学院和船舶学院,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学员毕业时授少尉军衔和学士学位,必须在军队服5年现役。其中,船舶学院比较特殊,虽然是军校,但培养的学生只需服8年预备役。当然,一旦国家需要,他们立刻就可以转为现役。这5所联邦军校是培养美国三军骨干力量的基础学校,被誉为三军军官的摇篮,每年向军队输送的军官数占美军每年新提拔军官总数的11%左右。
候补军官学校(亦称预备军官学校)主要招收具有大学程度的优秀士兵和经过挑选的大学毕业生,学制4至6个月,学员毕业后授少尉军衔,每年向军队输送的军官数约占美军每年新提拔军官总数的12%左右。
后备军官训练团是美军培训后备役军官的重要机构,设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其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少尉军官的任命要求。学生志愿报名申请参加后备军官训练团,经批准后与军方订立合同。学员毕业时,一般应接受军官任命,并服一定时间的现役,但军方也允许那些要求继续攻读更高学位的学员推迟两年服现役。美军在各级地方院校共有后备军官训练团479个,每年可毕业后备军官约12000余人,其中服现役的约6500人,占全军每年新提拔军官总数的36%。
美军初级军官学校的学员毕业成为军官后,还要到陆、海、空三军军兵种专业学校的初级班,进行与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学习,接受定向专业教育。同时,尉官晋级之前,也需在军兵种专业学校的高级班进行职务适应性教育。这类院校有陆军的步兵学校、炮兵学校、装甲兵学校、通信兵学校,海军的驱逐舰艇学校、潜艇学校、声呐与电子学校,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学校、电子和电力学校,空军的飞行训练学校、领航员学校、专业技术训练学校,等等。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英国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741年4月30日,于1947年正式改称陆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该学院自问世以来硕果累累,据官方统计,现在英国陆军中80%的军官是由该学院培训,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著名军事家蒙哥马利以及罗伯茨、亚历山大和费斯廷等10多位陆军元帅都毕业于这里。】
在美国,尉级军官要晋升校级军官,还必须到中级军事院校接受专业性教育。美军中级军事院校主要有国防大学所属的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以及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海军军事学院指挥与参谋系、海军研究生院、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空军理工学院;这些学院主要招收服役9~15年的上尉或少校级军官,学制5~10个月不等。
美军高级军事学院负责全军的高级深造教育,主要有国防大学所属的国家军事学院、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陆、海、空军的军事学院等5所。这些院校主要招收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中校和上校级军官,学制10个月。学员毕业后晋升上校或将级军官,担任师、军级指挥职务和军以上高级司令部的参谋职务,或政府部门的高级决策、管理人员。
这样算来,一名美军少尉军官晋升到将军,在其20~30年的军事生涯中,通常要进4~6次院校,但在校时间总共不超过6年半。除军官教育以外,美军还于1971年建立了军士教育系统,为军士和专业军士提供职业教育机会。
当然,人们谈起美国军校,通常是指培养初级职业军官的5所联邦国立军校,尤其是国防部所属的海陆空3所军官学校。这3所军校从1976年开始招收女学员,开创了美军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女军人从此以后将不再局限于后勤等保障岗位,她们将有机会直接进入美军的作战与指挥行列,然后以职业军官的身份逐步进入美军领导层。
二、女生上“西点”
美国陆军学院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美国军校,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军校。它成立于1802年7月4日,因位于纽约州北部哈得逊河西岸一块被称为西点的岩石坡上而被人们称作西点军校。
这所几乎和美国历史一样悠久的著名军校,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约有超过40%的美国将军都是它的毕业生。200多年来,西点军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名将和军事人才,格兰特、潘兴、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李奇微、施瓦茨科普夫,这些掷地有声的名字几乎就是一部美国的战争史。在西点的毕业生中,有3700多人成为将军,还有2人成为美国总统(格兰特和艾森豪威尔)。从南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西点军校毕业生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长期以来,西点军校都是男人的世界,这里没有女性的身影。但在美国女权运动的抗议冲击下,也是在军队需求的推动下,包括西点军校在内的各军种初级军官学院最终向女性敞开了大门。1975年10月7日,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一项准许美国军事院校招收女学员的法案。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连一向号称遵纪守法、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西点军校教职员工和校友都表示强烈反对,当时的西点军校校长诺尔顿将军更是为此愤然辞职。
放在21世纪的今天,福特总统的命令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美国可以有女国务卿(还出了3个!)、女四星上将,德国可以有女总理,阿根廷可以有女总统,难道女孩子上个军校还是个问题吗?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是在不断进步中的,很多偏见和陈规陋习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被克服。
幸运的是,接任西点军校校长的柏里将军知道要“顾全大局”。为了做好同僚和学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在西点军校校刊上撰文,要求大家执行命令,并借机表达自己奉命行事的苦衷。他“忍辱负重”地写道:“我们奉命行事。我们的责任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按我们的利益来执行命令。”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首批女学员于1976年进入西点军校,成为美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代骄女。
毫不意外,首批女学员们刚入学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几乎让她们的理想濒于崩溃的边缘。这里一切都让女孩子们无所适从:身穿不太合身的制服,脚蹬一双难看的皮鞋,不准化妆,还被理发师剪掉了头发。此外,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勤务,来自男学员的骚扰、孤立和讥笑等等。这一切使这些新入学的女学员们只有哭泣的份儿。西点军校的一些男学员还用极其淫猥的言词当面侮辱女学员。一个名叫乔安的女学员说:“当我们列队站立的时候,不许我们说话,而那些男学员则把我们围住,向我们说些不堪入耳的话。他们胡乱猜测我们是怎样度过周末的,给我们起各种不怀好意的绰号。我们难堪极了,但是又不能说话。”
在度过了1440个难挨的白昼和黑夜,经受住了魔鬼般的训练折磨,忍受住了来自男学员的骚扰、孤立和讥笑后,1980年5月,首批西点军校女生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对星条旗庄严宣誓:珍惜校荣,为国效忠。不过,在入学的149名女学员中,顺利毕业的只有62人,其余的人都被以各种理由淘汰了。如此之高的淘汰率(超过58%),既体现了西点军校的严格、女生对此的不适,似乎也隐隐透露出了一丝性别歧视的味道。
说到严格,西点军校在美国素有“魔鬼的炼狱”之称,很多规定和要求几乎已经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女孩子如果稍微娇气一点,就不可能顺利毕业。在这里,二年级学生被称为“马驹”,三年级学生被称为“奶牛”,四年级学生才被称为“小长官”。在西点军校4年的学习期间,女学员们最艰苦、最难熬的日子就是一年级。作为一个新生,无论男女,他(她)们都要像自动木偶般逢人就敬礼,每分钟要走120步,还被禁止与高年级同学交往,否则就要受到处罚。而且,她们随时都有可能被高年级的同学捉弄,或是因为迟到了一分钟,或是因为头发太长了,再不就是皮鞋没擦亮。军校最普通的处罚是星期六在校园里列队走上5个小时,肩上还要扛着枪。
更让一般人难以接受的是,对于摸爬滚打、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西点军校不给女孩子任何优待,实实在在做到了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必须做到。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封闭式的“魔鬼训练”中,男女学员实行同样的训练和考核验收标准,从早晨6时30分起床到晚上11时30分熄灯睡觉,一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对女学员而言,唯一的不同就是用日本柔道和徒手自卫武术代替拳击和摔跤。在学校内的各个训练场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学员们在刻苦训练,一些女学员更是练得气喘吁吁,满脸通红。虽然常常体力不支,可她们的训练量一点儿也不比男生少。哪怕是练得头晕,可只要到一旁稍稍休息一会,她们很快就又回到了训练场上。
每年,西点军校还要组织学生到一个森林演习。学员们在这里要模拟实战,靠指南针和地图前进,风餐露宿。学校规定,女学员要在42分钟内跑完2.41公里,然后进行100多米的武装泅渡;上岸后,背起装备再跑100多米到一个集合地点;然后,徒手攀越湖面上10来米高的钢索,到湖中心跳到水中,泅渡上岸,再做10个俯卧撑,最后跑步到集合地点。每次训练结束,无论多好的体格,女学员们总是累得浑身瘫软。
在日常内务管理上,西点军校的要求也极其严格。每天,女学员们必须把房间擦洗得像舰上的甲板一样干净。小玩物、图画、长毛绒制品、照片等玩意每人只许放3件。房间的布置也有严格规定,对东西摆放位置的要求近乎苛刻:先书本后内衣,下面再放白色和灰褐色的衣服,衣服要扣好、叠好后才能放到抽屉里;鞋子放在床下,要排成一条直线;包裹和枪支分放在架子上。学校每周派人检查一次,如有灰尘绝不宽恕。
说来有趣的是,西点军校虽然有女学员和女厕所,但是没有独门独户的女生宿舍。为培养学员能力和便于管理,也为了让女学员真正体验军校的传统和精神,西点军校学员队实行混编,各年级学员统一编班,男女学员同住一个宿舍楼,同享一个楼道。他们之间唯一的“楚河汉界”,就是每个女学员宿舍的隔壁就是男学员的房间,而男学员的隔壁又是女学员的房间。和男学员一样,女学员的宿舍门上也没有锁,因为西点军校校规绝不容忍偷窃或者使人讨厌的行为。
现在,西点军校的女学员已经占到了学员总数的15%左右,学校里公开敌视女学员、明目张胆羞辱女学员的事情几乎没有了。因为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学校当局会对违纪学员加以处理。同时,女学员们入学时在思想上也都有所准备,退学的人越来越少,绝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西点军校的考验,走上军官岗位。
现在,西点军校每年还会招收一定数量的外籍学员,包括女学员。2001年6月,20岁的阿拉木图姑娘叶琳娜·米柳科考入西点军校,成为第一位考入该校的哈萨克斯坦女性,也是西点军校第一位外籍女学员。2003年,来自我国台湾的姑娘洪琬婷赴西点军校就读,她已于2007年毕业,是亚洲第一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女学员。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西点军校女学员们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和敬重,人们不仅不再认为西点军校招收女性是大逆不道、违背纲常伦理,反而为女学员们的表现骄傲和自豪。2005年6月16日,西点军校第56任校长莱诺克斯中将做客我国国防大学时,曾这样介绍他们的女学员:“我们学校现有600多名女学员,占全体学员的16%左右。她们很坚强,无论是在文化课,还是军事、体能等方面表现都非常好,我为她们感到自豪。”
三、“西点”女生风景线
自1976年招收女生以来,在30多年的时间里,西点军校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学员。1989年,克里斯汀贝克成为西点军校第一位女性第一队长。此后,又有两名女性先后在2004年和2006年被任命为第一队长。1995年,丽贝卡·霍尔斯特德成为西点军校第一位女性告别演说者,并在2004年晋升为准将。2006年,华裔女孩刘洁成为第一位以年级第一名毕业的女学员。在伊拉克战争阵亡的女兵名单中,也有西点军校毕业生的名字。
【|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
【法国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又称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是法国陆军的一所军事专科学校。该军校由拿破仑始创于1803年,早年建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官附近的圣西尔,并因此而得名;是法国最早的培养步兵和骑兵军官的职业军事教育院校,现在则成为整个法国陆军的任命前教育机构。两个多世纪以来,这所军校为法国陆军培养了近6万名优秀军官,几乎所有的法国陆军高级将领都出自这里。知名校友有法国前总统戴高乐、马克西姆·魏刚将军、菲利普·贝当元帅、廖耀湘中将等。】
艾美莉·皮亚斯,首位在伊拉克阵亡的西点军校女毕业生。在西点军校俯视哈德逊河的一个沙坡上,埋葬着军校两个世纪以来在战斗中阵亡的毕业生。美国陆军少尉、23岁的艾美莉·皮亚斯就葬在这里。2006年9月12日,皮亚斯率领她的排在巴格达南部乘车巡逻时,遭遇路边炸弹袭击身亡。
西点军校2005年毕业生被称为“9·11”届学员,因为他们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两周入学的。艾美莉·皮亚斯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是这个群体中首位在战斗中阵亡的毕业生,也是首位在伊拉克阵亡的西点军校女毕业生。
她的阵亡让人们追忆,这曾是一位多么出色的西点军校女生。虽然学校里人才济济,但皮亚斯在学员中依然表现得非常出众。她在高年级时曾是学员中军阶第二高的学员,当时是学员旅的指挥军士长,她因此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女学员中军阶最高的学员。皮亚斯多才多艺,她曾刷新学校短跑纪录,主持过学校教堂的合唱班,她甚至还为学校的橄榄球队和篮球队组织了一个舞蹈拉拉队。在西点军校学习的日子里,皮亚斯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教授们希望她出现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官们希望她来领导学员,而低年级的学员则试图努力赶上她。
西点军校的社会学教授恩德尔说:“人们总是说死者的好话,但有关皮亚斯的评价没有半点夸张。她是一位令人感到惊喜的学员。”皮亚斯的同班同学贝尔克说:“她是明星中的明星。你从未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她身上。”
刘洁,第一位以年级第一名毕业的女学员。2006年5月27日,西点军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共有861名毕业生得到毕业证,占该届入学人数的72%,其中包括65名亚太裔学生。
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西点军校校长把一枚枚校徽授予毕业生们。校徽上镌刻着一只目光炯炯的山鹰,一顶闪闪发亮的钢盔,一炳寒光逼人的短剑。还有一行醒目的大字,那就是闻名于世的西点军校校训——国家·荣誉·责任。此时,激动的学员们以传统的抛帽方式庆祝自己学业的完成,庆祝自己从此走上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刘峙|】
【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0年病逝。刘峙军事生涯早年颇有战功,在北伐及中原大战时皆有胜果,因而甚得蒋介石器重。但到抗战以后则屡战屡败。有人称刘峙为蒋介石之“福将”,暗指他其实庸碌无能。刘峙在抗战初期之表现,更令他被讥为“长腿将军、常败将军”。】
毕业典礼上的明星是一位21岁的华裔女生——刘洁。她以各门学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并代表全体毕业生从美国总统布什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成为西点军校建校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状元。
刘洁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她出生于美国,父母是20世纪70年代来美的中国台湾留学生。刘家可以说是军事世家,刘洁的祖父刘峙曾参与北伐与抗日,外曾祖父也是将军。她有两个哥哥,但他们对军事都不感兴趣,继承军人血脉的反而是这个小姑娘。刘洁从小就舞枪弄棒,五六岁时,别的小女孩都吵着要芭比娃娃,她要的玩具却是——“武器”。2002年,刘洁以优异的成绩从弗吉尼亚州重点中学毕业,进入西点军校就读。
经过西点军校4年的艰苦努力,刘洁共获得7个学业成绩优异、表现杰出的奖项。作为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刘洁将成为一名军事情报官员,被授少尉军衔。不过,由于已经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刘洁于8月带职前往剑桥大学政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学成之后再返回美国军队服务。
2010年5月22日,又是西点军校毕业典礼的日子,1002名毕业生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草坪上,聆听美国总统、三军总司令奥巴马的演讲。奥巴马笑着宣布,今年获得西点军校毕业生最高荣誉的两名学员都是女生,“这在西点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反映了女性在军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罗森博格与贝特培德先后走上台,从奥巴马手里接过了毕业文凭。
22岁的罗森博格来自纽约,她记忆犹新的是西点军校的“格言”:一年级必须学会服从,二、三、四年级必须学会领导。服从意味着无条件的付出。毕竟,军队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团体必须层次分明,等级森严。想当指挥员,第一步要学会的是如何听从上级的领导和指挥。在西点军校最初6个星期的“野兽营”训练期间,罗森博格每天都要和同伴背着10多公斤重的背包在烈日下跑步,跑得大汗淋漓,虚脱了也没人理睬,被带队的高年级学员训斥是家常便饭。吃饭时,她只能坐一半椅子,背部挺得笔直,双脚平放地面,两眼注视餐盘的前缘。把食物放入口中后,她必须先把叉子放回餐盘,双手放在腿上,然后开始咀嚼。刚开始,由于太过注重形式,平常吃饭就慢的罗森博格根本吃不饱,一个多月就瘦了好几公斤。
“合作”是西点军校的军规之一,而合作离不开团队。为了养成团队意识,西点军校新生一入校就有一大堆的东西要记,如会议厅有几盏灯,每天的日程表是什么,都要记得一字不差。新生还要轮流站在走廊的时钟下面,大声地清楚报时:“距离晚餐集合还有5分钟,穿上课制服。”要是报错了一点,就会受到处罚,而处罚的内容还是背诵:要背出当天所有的相关信息,比如日期、值日官的姓名、重要的活动、当天放映的电影,甚至当天距离毕业典礼还有多少天,这些都要报得丝毫不差。按规定,西点军校新生在第一年必须记住1300多名新学员的名字。在这方面,贝特培德不愧是一名优秀毕业生,到毕业时,她对全校4000多名学员的名字和基本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
西点军校从不接受失败者。自入校之日起,西点军校的学员们就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筛选,实行优化与淘汰制。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10%,最终能学完4年顺利毕业的学员占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女生淘汰率更高。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给我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一个优秀的人才。”经过4年的艰苦磨砺与考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成功走出西点军校校门的女生,都有着过人之处。她们认真负责、顽强坚毅、目光远大,都是能在艰苦条件下承担重任的人。
四、海军学院和空军学院的女生
和西点军校一样,在美国海军学院和空军学院,女学员们也必须闯过艰难的“新生夏天”,经历苦不堪言的“新生结束礼”,接受和男学员一样的学术和专业训练。当然,女学员不必像男生那样强制剃光头,这似乎是唯一的破例。
美国海军学院创办于1845年,在5所联邦初级军官学校中,建校历史仅次于西点军校。由于它位于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因此又称为“安纳波利斯军校”。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二战时期美国海军舰队的总司令和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五星上将,指挥太平洋海战的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五星上将,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五星上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艾伦·谢波德,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切尔森,《海权论》的作者、著名战略理论家马汉……,这些在美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这所海军学院的毕业生。2010年6月,打破美国海军最后一道性别樊篱、首次获准进入潜艇服役的24名美国女兵也是在这里接受相关训练,其中11名还是这所学院当年的毕业生。
和其他军事院校一样,服从是美国海军学院新学员的必修课。按照学院规定,新学员主要听从于四年级学员的领导,高年级学员把他们称为“庶民”。一进军校的大门,自由就暂时离他们而去——必须始终身着军装,无权迈出校园半步;无论何时出现在公共场合,必须列队行进;禁止出入各类娱乐场所;工作时间房间的门必须打开;军官及每一位高级生都有权对他们进行训导:检查他们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房间是否整洁。
包括女学员在内,美国海军学院的学员在一年级要做学会服从的“受气包”,进入二年级要做反观自省的“观察员”,三年级时成为释疑解惑的“辅导员”,到四年级才能苦尽甘来,成为迈向军营的“领导者”。而且,从二年级开始,学员每年都要进行夏季训练,走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海军军舰,去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检验能力培养的结果。
美国海军学院号称“勇敢者的圣地”,以其严明的校规和苛刻的训练课程闻名于世,位列全美念得最辛苦的10所大学之一。女学员在课程和训练上不能享受任何优待,和男生一视同仁。只有经受住4年的艰苦磨练,意志、品质、体质、学识全方位过硬的学员才能从学院毕业。
艰苦而苛刻的训练并没有影响到美国女性到这所学院学习的热情。到2004年时,美国海军学院新生队伍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原先的13%增长到20%,2012年又增长到2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不爱红装爱武装!用毛泽东主席当年的诗句来形容现在的美国女性也是十分恰当的。这些年轻的美国姑娘一个个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军校新生训练,为着自己的军营理想而努力奋斗。
美国空军学院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是美国5所初级军事院校中最年轻的一所,1959年第一届学员毕业。虽然历史不长,但自建校以来,空军学院已为美军输送了数万名飞行员和军官。
1976年6月26日,美国空军学院迎来了首批157名女学员。当时,由于没有高年级女学员,学院采用了早期的空军训练官模式,15名女性军官进入学院以帮助这些女学员融入军校。开始的时候,女学员们与学员联队的男学员分开,不过在第一个学期之后她们就被编入了指定的中队。对男女学员实行混编已成为美国军校的惯例。1980年5月28日,97名女学员完成学业从学院毕业,仅占空军学院当年毕业学员的10%。而现在,女学员越来越多,这个比例已超过20%。
【|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俄军一所合成军队指挥学院,校址在俄联邦首都莫斯科。该学院创建于1918年,是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现已并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但俄国人还是习惯称之为伏龙芝军事学院。该学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培养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如赫赫有名的朱可夫元帅、科涅夫元帅、崔可夫元帅等都是该院的毕业生,我军中有些高级将领也毕业于此,如刘伯承元帅、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和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等。】
尽管空军学院对男女学员一视同仁,但一些心存偏见的男学员仍认为女学员得到了特殊照顾,女学员的出现弱化了军校生活的严格程度。甚至有一位评论家说,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及8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学院毕业生中有大约10%的学员要求得到陆军军官委任,一部分原因就源于这个问题让他们觉得理想破灭。而空军学院最后一个全部为男学员的年级——1979届,甚至极端地给自己贴上了“LCWB”的标签,即“有睾丸的最后一届”(有时也被解读为“没有泼妇的最后一届”)。直到今天,空军学院那些极端的1979届的毕业生们仍在一些自己年级的聚会、体育赛事以及其他校友会上宣泄着他们对军校招收女学员的不满。由此可见,要想让整个社会真正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有多么困难,军队中性别公平的实现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从目前来看,美国空军学院早几届的女毕业生大多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成功、最受人关注的是伍尔芬博格四星上将。但这些成功的例子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长期以来,空军学院女学员的淘汰率比男学员高,离开空军的人数也较男性为多。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恐怕还是有性别歧视的成分。
五、军校走出的女将军
从1980年以来,美国军校已经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女毕业生,其中有些人已经迈入了将军的行列。2012年,美国空军学院第一批女学员中走出了美国空军历史上首位四星女上将——伍尔芬博格。在此之前的2007年,非洲裔女军官米歇尔·霍德成为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的第一位女少将,并于2009年领导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多国部队。这些军校走出的女将军中,来自西点军校的首位女将军丽贝卡·霍尔斯特德的人生际遇更具代表性。
霍尔斯特德1959年出生于纽约,197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西点军校,那是西点开始招收女生的第二年。1981年,她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并进入美军后勤单位服役,负责军方衣、食、住和武器供应。
【|越南战争|】
【简称越战,又被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1961年~1973年,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最终,美军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撤出越南,越南共和国被推翻,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境。对美国而言,越战是其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尽管军事上并未失败,但十多年的越战耗费了美国至少2500亿美元,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并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战还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开始积极寻求同中国合作。】
作为一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女军官,霍尔斯特德的权威总是受到男性士兵的挑战。在意大利维琴察的美军基地时,一个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就总是和她过不去。才待了一个月,实在气不过的霍尔斯特德将他拉到一边,直言不讳地替他说出了他对自己的三点不满:她是长官;她来自西点;而至于最后一点,身材不高的霍尔斯特德站到石头上看着那名下士的眼睛,然后告诉他:就是因为我太矮了。“听完这些之后他哈哈大笑,因为他以为我要说‘因为我是个女人’,而或许那才是真正的原因”,霍尔斯特德说。
众所周知,美军军官任命和淘汰标准十分严格。正规军事院校和军官培养基地的学员淘汰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军官任命后,如因成绩平平而两次不能正常晋升或体重超过标准,除极少数经特许可继续服役一定时间外,多数将被淘汰;如达不到军官行为准则要求或违法乱纪,则不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均予以公开曝光、罚款,甚至受到军法审判乃至开除军籍。对于优秀人才,则按规定重点提拔。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霍尔斯特德曾先后4次提前晋职晋衔。随着军队重要职位对女性的日益开放,霍尔斯特德的才能在军队中得以充分施展,并先后获得了杰出服务勋章、防守优异服务勋章、军团功绩奖、铜星勋章、陆军嘉奖奖章和陆军成就奖章等诸多荣誉。
2004年9月1日,霍尔斯特德由上校晋升为准将,成为西点军校第一个获得将军军衔的女毕业生,并由原来的第21战区支援司令部副司令提升为第3军团支援司令部司令,掌管驻伊拉克美军的后勤事务。为此,驻德美军在德国潘扎卡塞尼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第529宪兵连举行了阅兵式,并用一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鸣礼炮11发以示庆贺;退役的德威特·伊尔比少将和霍尔斯特德的父亲理查得亲自为她佩戴了将星、徽章。美驻德第37运输司令部司令苏珊·苏娃上校称,丽贝卡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女军官;对于女军人来说,能够晋升为将军是一件不容易、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霍尔斯特德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她的职责就是确保驻伊美军获得从子弹到水等军需物资的充足补给,培训伊拉克士兵,令其最终具备保障自身补给线的能力。作为当时在伊拉克服役的最高女性指挥官,忘记自己的性别是霍尔斯特德的一大成功之道。她说:“性别这东西,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问题,但我总是试着将它遗忘”;“你可以拿着问题对男人开战,但也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好好表现,让对方没话说。”2008年6月,霍尔斯特德退役。
作为唯一一个出身西点军校的女将军,霍尔斯特德经常会成为聚光灯的焦点。2011年,西点军校酒店有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房间,她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西点军校女毕业生。
总的来看,美国初级军官学校的招生要求高,选拔严格,不仅需要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健康的体格,还需要国会议员的推荐,新生录取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而且,能够成功被录取只是第一步,美国军校的淘汰率之高也是众所周知,一直保持在20%~30%左右。那些有幸进入军校并最终毕业的女学员们自尊自强,不强调自己女性的身份,不要求特殊的优待,她们只把自己当作一名没有性别的普通战士,历经4年地狱般的训练,最终获得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成为美国军队的中流砥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