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兵-虐囚事件中的女军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勇奋战、不畏艰辛的美国女兵给全世界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她们也因此成为各国女军人的楷模、榜样。但是,女军人并非个个都是好样的,在她们当中,也有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直接挑战人类的伦理和道德底线。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4年爆出的“虐囚门”中的女魔头、年仅21岁的年轻女兵琳迪·英格兰,她因参与美军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而臭名昭著,并让美国女兵蒙上了可耻的恶名。

    一、震惊世界的丑闻

    阿布格莱布监狱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在萨达姆时期是用来关押伊拉克平民的监狱。当年,萨达姆政府曾在这所监狱内关押过因涉嫌与1982年杜贾尔村针对萨达姆的未遂暗杀案有关的平民,并肆意折磨和杀害无辜平民,使这里成为“死亡与摧残”的象征。美军入侵和占领伊拉克后,阿布格莱布监狱又成为驻伊美军关押和审讯囚犯的地方。

    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主要发生在2003年10月到12月间。2004年1月13日,一名美军宪兵队中士向军方调查员报告了虐囚事件,提供了一本记事本来详述他的指控并带有一张刻有虐囚照片的光盘;1月16日,美国军方开始对此展开刑事调查;3月20日,6名士兵因为虐待囚犯面临起诉;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虐囚照片,一时间举世哗然。

    在所公布的虐囚照片中,琳迪·英格兰和男友格拉纳将囚犯当“玩具”取乐的照片最令人发指:在一张照片中,她嘴里叼着雪茄烟站在一群全身赤裸的伊拉克俘虏面前,洋洋得意地竖起大拇指炫耀“成就”;而在另一张照片中,她竟然像牵狗一样用绳索拖着趴在地上的赤裸伊拉克俘虏,一副不可一世的“女魔头”模样。

    研究性别与战争的学者约舒华·高尔斯坦因曾说:“这种虐待,通过性的方式来羞辱人,历史上的主要战争中都曾发生过,但通常都是男人做的。”施暴者性别的变化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以往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类似的丑闻通常难以被外界所知。时至今天,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已经让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成本趋向于零,任何一个消息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遍世界。所以,以往战争中常见、但又非常隐蔽的虐囚行为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一幕幕暴行让善良的人们不忍卒读。

    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影响极大,它很大程度上摧毁了美军当初入侵伊拉克时努力树立的“正义使者”形象,加深了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怨恨,世界人民也开始质疑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及开展行动的合法性。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美军在伊拉克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这座监狱已成为美国残暴的象征,美国将在长时间内为此付出代价。即便是对于普通的士兵而言,虐囚丑闻也是个严重的刺激,因为这是对他们信仰的和正在为之奋斗的美国式民主和人道主义理想的可耻的背叛。至于说事件当中的那些主角们,如英格兰、格拉纳等,虐囚也许会成为他们一生都难以抹去的烙印。

    事情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亡羊补牢的举措,以最大程度降低丑闻对美军的不良影响。2004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为军人的非法野蛮行为向伊拉克人民公开道歉。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期间,美军第800宪兵旅第372宪兵连有9名士兵因虐囚事件被定罪,他们所遭到的处罚从被开除军籍至被判处刑期不等,其中主犯格拉纳下士被判10年监禁,弗雷德里克中士被判8年监禁,英格兰是第9名、也是最后一名受到虐囚指控的士兵。2007年8月20日,前阿布格莱布监狱审讯中心负责人史蒂文·乔丹中校也正式接受军法审判,成为因涉及阿布格莱布虐囚丑闻而面临审判的最高级别军官。美军还于2006年7月关闭了阿布格莱布监狱,将所有犯人都转移至巴格达机场内的新监狱里。美国政府共花费了5500万美元建设这所新监狱,在监狱内配备了一切必要设备,关押条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二、一个“好孩子”的暴行

    作为美军虐囚丑闻中上镜频率最高的士兵之一,琳迪·英格兰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回了她的家乡——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迈纳尔县。当地的人们非常震惊,他们宣称,这位年轻的女孩“非常善良”,“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出格之事”。英格兰一位最好的朋友杰斯基尼·科伊甚至向《华盛顿邮报》称:“我简直觉得这个非常好笑,因为这不是琳迪,她甚至不会用皮带牵着一条狗,何况这是一个人。”但事实胜于雄辩,那个不可一世的女魔头就是这个被乡亲称作是“非常善良”的女孩子。

    琳迪·英格兰,1982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后来才搬到了迈纳尔县。童年时,英格兰比较顽皮,非常喜欢与姐姐、弟弟一起打猎、野营、钓鱼和游泳,在父母的眼中,这个女儿完全就是个“假小子”。英格兰热爱体育运动,而且特别喜欢证明自己坚强勇敢。可真正到打猎时,她却从来没有杀死过任何动物。

    高中时期,英格兰学习成绩不错,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气象学家。据称,她参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挣得上大学的学费,并到“外边世界去看看”。尽管她的父母有足够经济实力来供养女儿上大学,但英格兰仍然坚持要自己挣学费,并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通过参军的方式来获得上学费用。

    在上学的时候,英格兰就自愿加入了美军预备役,并经过初级军事训练。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英格兰加入了美国陆军第372团,之后就去了伊拉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迈纳尔县还一度公开展览了一批“家乡人的荣耀”——从当地参军并前往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军官兵照片,英格兰也在其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好孩子,却在伊拉克战场上成为了美军“虐囚门”的主角。由于不断出现在虐囚照片上,英格兰甚至被视为虐囚的焦点人物和代表,媒体对她在虐囚时的色情表演更是越刻画越细,几乎成了人神共愤的女魔王。许多美国媒体也这样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会变得和纳粹一样凶残?

    英格兰的律师一直试图把她描述成一个受到情人格拉纳操纵的天真少女,是为了讨好格拉纳才会做出虐囚举动。英格兰自己也表示,“是上级官员命令我这么做的,然后他们给我拍下了一张照片。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全部情况。”她认为格拉纳利用了她的爱情和信任。格拉纳在法庭作证时也声称,英格兰的行为只是在遵守上司的命令,当时他把一个狗圈套在了一名伊拉克囚犯的脖子上,并命令英格兰把这名囚犯拖出囚室。英格兰的这一举动最终被拍了下来,成为后来引起轰动的“阿布格莱布虐囚照片”的组成部分。

    法庭审判记录显示,曾任监狱警卫的格拉纳的确魅力十足,但具有虐待狂倾向。英格兰与第一任男友结婚后不到一年,就与格拉纳发生恋情,并随即与丈夫离婚。早在涉案虐囚照片拍摄前几个月,连队军官就曾命令英格兰中断与格拉纳的恋情。英格兰的母亲也曾劝说她不要与格拉纳来往,因为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但英格兰对这些劝说置若罔闻。2003年10月,英格兰随部队进驻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时,她与格拉纳正打得火热。由于格拉纳上夜班,二人晚上时常会在格拉纳监管的区域约会。英格兰回忆说:“我首先注意的一点是,许多囚犯没穿衣服。”她还说,一名领她参观的上尉曾告诉她,这种情景十分正常。初始时,她甚至无法忍受对俘虏的虐待,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爱情会蒙蔽住人的理性和判断力,英格兰作为年仅20岁的小姑娘,因爱而犯下暴行也并非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辩护律师也努力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为英格兰找开脱的理由。据说,英格兰出生时曾一度缺氧,因此后来语言能力受到影响,在阅读方面也存在障碍。当她还在幼儿园时,就表现出了学习方面的问题。她在性格上容易服从别人的指挥,尤其是容易受权威人物的控制,而这正是她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一点,英格兰在西弗吉尼亚州母校的心理医生托马斯·德恩也在法庭上做了证实。

    【|关塔那摩基地|】

    【关塔那摩基地位于古巴东南部的关塔那摩湾,是美国在海外建立最早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国唯一没有规定归还期限的海外军事基地。阿富汗战争后,美军在关塔那摩设立专门关押塔利班战俘和“基地”组织成员的集中营。2002年1月,首批塔利班战俘被押抵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关塔那摩军事法庭自成立以来,因秘密操作、虐囚丑闻和无视被告法律权利而广受批评。2009年1月22日,奥巴马总统下令一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2011年3月7日,奥巴马解除了持续2年的禁令,恢复关塔那摩监狱的使用。】

    也许,这些都是促使英格兰参与虐囚的诱因,但所有的诱因都是在伊拉克战争的大环境下才被激活和放大的。当被记者问及那些虐囚照片上的她是否反映了她的真实自我时,英格兰停顿良久后说:“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做”,“那不是我。我想,军队部署改变了我。”美国军方的最终报告(即“施勒津格报告”)也证实,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的虐囚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关塔那摩有更多的虐囚事件记录在案。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多数青年人的行为受到周围的社会习俗和压力的强烈影响。

    战争是残酷的,每一个战场上的军人都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孤独、无助、厌倦、恐惧时刻伴随着他们。当时,伊拉克武装分子晚上会发动迫击炮攻击,狙击手们白天会对监狱看守们发动袭击,经常造成人员伤亡。而犯人们则威胁要发动暴乱,高喊示威口号。这种“危险”的感觉使得看守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美军宪兵们内心孤立无助的感觉更加严重。因无助而产生挫败感,使得这些宪兵在能发挥威力的某个区域——即囚犯身上——实施暴力的可能性更大。

    英格兰正是在伊拉克处于激战的时候来到巴格达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前指挥官卡尔平斯基回忆说:“她和其他二十名士兵坐车来到阿布格莱布监狱。他们在前往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路上遭到了简易炸弹的袭击,尽管没有人在那起袭击事件中受伤,但这使他们感到很震惊。我握了英格兰的手,她的手很小。你知道,她的个子很小。她一点没有进攻性。说老实话,她很年轻而且很无辜,我知道这些词可能不适合在照片中出现的她。但是当我握她的手时,我感觉到了恐惧。”就是在这样的安全形势下,英格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求一个保护者,并对她的保护者——男友格拉纳言听计从。

    我们有理由相信,环境有时候的确让人身不由己,它复活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潜伏的那个魔鬼,正如当年的“文革”也曾出现过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并且始终让今天的人们无法释怀、难以理解。所以,作为目击者而出庭作证的社会心理学家梅什特罗维奇说,英格兰应该被从轻量刑,因为她当时身处阿布格莱布那样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环境”之中,“她和其他人一样被那样混乱的环境紧紧抓住了”。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伊拉克的那种环境和氛围下,虐囚事件的出现、英格兰由好孩子变成一个女魔头多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施暴者,英格兰自己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在军事法庭上,检察官最终对英格兰提起7项指控,包括2项同谋虐待囚犯罪、4项虐待囚犯罪和1项举止猥亵罪。2005年9月26日,美国军事法庭裁定英格兰7项虐囚罪名中有6项成立,判处3年监禁,同时被勒令退伍。在法庭宣判前的数小时,琳迪·英格兰对自己的虐囚行为表示了诚挚的歉意。她说,“我对多国部队与所有的家庭道歉,也对囚犯、他们的家庭,美国以及所有的士兵道歉。”2007年3月,服完一半刑期的英格兰被释放。目前,她和儿子卡特居住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莱格堡市她父母的家里,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三、被解职的女准将

    【|宪兵|】

    【宪兵制度起源于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为确保参战部队内部的秩序,隶属于陆军总司令的两个元帅任命了一名宪兵队长,领导一支由几个骑兵中士组成的队伍,专门负责处理违犯军纪的军人和雇佣兵,人们称之为“元帅的宪兵队长”,开了法国宪兵在军队中执法的先河。随着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宪兵制度也传到了全世界。当前有的国家“以宪代警”,宪兵不但在部队执行警察职能还可行使地方警察职能,还有些国家的宪兵编有特种部队。】

    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案中,直接涉案人员是美军第800宪兵旅第372宪兵连的宪兵。巧的是,这个旅的旅长也是女性——贾尼斯·卡尔平斯基准将。受“虐囚门”事件的牵连,卡尔平斯基最终受到了解职、降衔的处理。

    所谓宪兵又称军事警察,与装甲兵、航空兵一样,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军队的正规常设兵种,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组织军事法庭,是名副其实的军队中的警察。

    美国宪兵的前身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大陆军”设立的骑警队。1917年,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战场上的美国远征军以“骑警队”为基础,正式将部队定名为“宪兵”。1950年6月28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国会通过第581号法案,正式把宪兵确认为美军的永久编制。

    目前,美国宪兵分为陆军宪兵、海军陆战队宪兵和空军安全部队。美国陆军宪兵最大的单位为宪兵旅,共有6个,每个旅人数约3000人。海军陆战队约有3200名宪兵与210名犯罪调查员,分布在全球海军陆战队的驻地。空军安全部队总人数约6000人,分驻在全世界共102个美军基地。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宪兵有三项职能:处理后方地区威胁、支持战斗任务和支持战斗勤务任务。另外,美国宪兵还负责看管和监审战俘。近年来,随着美军对外干涉任务的增多,“警察性”逐渐成为美国在海外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宪兵也成为美国政府对外运用武力的重要选择。宪兵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战场的对敌作战,而在于维持部队军纪、维护战场秩序、建立区域安全措施、收容与管理战俘、保护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权利之保障等。海湾战争期间,共有2万名美国宪兵在战场上服役。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大批美国宪兵被派往伊拉克执行维和任务。

    虐囚事件发生时,时年51岁的卡尔平斯基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唯一的一名女性指挥官,可谓是风光无限。卡尔平斯基来自新泽西州,5岁时就想当兵,因为她认为在军队里能做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1977年大学毕业后,卡尔平斯基参加了美国陆军,曾先后在美国国内及当时的西德服役。1987年,卡尔平斯基转为后备役,但海湾战争爆发后又很快应召转入现役,并在战争中获得青铜勋章。20世纪90年代,卡尔平斯基接受美国军方派遣,到阿联酋担任了5年军事顾问,负责为海湾地区的妇女进行军训。伊拉克战争打响以后,卡尔平斯基被任命为第800宪兵旅旅长,统帅驻扎在从波斯湾到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的3400名士兵。在伊拉克,卡尔平斯基具体负责由美军控制的16所监狱的保卫和管理,包括阿布格莱布监狱。她工作极其认真,一上任就带领官兵对在战争期间被洗劫一空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且至少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管辖的所有伊拉克监狱巡视一遍。

    卡尔平斯基热爱自己的职业,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她与同在美国陆军服役的丈夫常常天各一方,有时一年中也见不上几次面,两人一直没有子女。

    虐囚事件被揭露后,由美国陆军监察长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先后对发生在伊拉克以及其他国家的353起美军虐囚事件和美军指挥官在虐囚事件中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调查。该委员会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认定,后备役准将卡尔平斯基没有直接虐囚或参与虐囚事件,也没有任何行为直接导致了虐囚事件的发生,但她玩忽职守,对看守阿布格莱布监狱的宪兵领导不力,对虐囚事件的发生存在严重渎职行为,故作出将其陆军准将军衔降为陆军上校的建议。2005年5月5日,布什总统批准陆军提出的建议,免去卡尔平斯基的旅长职务,同时将她的军衔从准将降为上校。在美国军队,军官要么不断升迁,要么退役走人。从准将被降为上校,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卡尔平斯基的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

    四、女人是最合适的“替罪羊”吗

    作为美军中少有的女将军,卡尔平斯基本已格外引人注目,虐囚丑闻与她扯上干系后,她更是一下子成了公众人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卡尔平斯基称,对于虐待囚犯使其屈服的做法,她曾向上级表示过不赞成的意见;虐囚事件发生时,军队负责审讯俘虏的第205军事情报旅已经进驻该监狱,她属下的宪兵已退居次要地位,只负责监狱管理和保卫,并不负责审讯俘虏;而且,为什么别的监狱没有发生虐囚事件,偏偏是有负责审讯的军队情报部门进驻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发生了这样的事呢?但她同时也说,“我相信我是最合适的替罪羊”。

    在回忆录《一个女人的军队》中,卡尔平斯基对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的经过做了详尽的描述,她这样写道:

    我指挥的第800宪兵旅是用预备役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任务是到伊拉克看守战俘。但现在我们被派到巴格达帮助重建伊拉克的监狱系统,这是一项该旅从来没有执行过的任务。我们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充足的设施,监狱里关的都是些偷盗犯、抢劫犯、杀人犯和恐怖分子嫌犯。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所以只有做下去。

    我们是在里卡多·桑切斯指挥的特遣部队领导下工作。一些指挥官,不管他们的长相如何,都能透出领导才气。但不擅言谈的桑切斯中将不是这样的人。我第一次见他时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一定在心里说:除非我死了,否则决不会让这个女人负责这个国家的警察行动。最后证明,同时桑切斯已经相中了另一位女将军,她只有一颗星,替桑切斯主管情报参谋。而我那时正在战区指挥部队。对于作战将领来说,这可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那里开始接收战俘一个月后,监狱的军事情报旅的领导、陆军上校托马斯·帕帕斯来看我。他的军事情报专家们正在审问囚犯。他的手下们大声地喝斥战俘,桑切斯中将又大声地训他。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准的情报信息。

    由军事情报旅接管阿布格莱布监狱的在11月到达顶峰。那时,桑切斯中将下令让帕帕斯指挥的第205军事情报旅接管阿布格莱布监狱的控制权,而我仍然负责宪兵卫队,但从那时起,这个情报与审计中心便由帕帕斯一手控制了。

    【|波黑共和国|】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一起组成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波黑独立。1992年4月,波黑三个主要民族——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爆发战争。1995年12月波黑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起由欧盟的力量所取代。】

    至今仍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到一个月,第372宪兵连的这些曾被部署到波斯尼亚的经验丰富的士兵,竟然肆无忌惮地虐待关在阿布格莱布监狱里的囚犯。这一丑闻被揭露后震动了整个世界,也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东的声誉。

    我只能推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第372宪兵连的宪兵发现自己原来要负责看管重要犯人。这些士兵此前从来没有同这种犯人打过交道,但军事情报人员在这方面经验却非常丰富,而且已接到对嫌犯予以严厉惩处的命令。他们找了一些宪兵帮助,这是来自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的审判技巧。那些一直以来受训要人道对待囚犯的士兵此刻听到了“软化”审问对象的暗示。最好的办法就是整晚开着灯,一刻不停地放音乐。

    宪兵事先对情报专家们所使用的那些更为复杂的审判技巧一无所知。这些技巧主要针对中东的穆斯林犯人:强迫犯人赤身裸体,让女人看他们赤裸裸的一幕,强迫他们穿女性内裤,用狗来恫吓他们,因为对穆斯林而言,这些都是奇耻大辱。只有有经验的情报人员才可能告诉宪兵们使用这种技术。不幸的是,他们发现查尔斯·格拉纳对此很感兴趣。

    格拉纳让女友英格兰加入对犯人进行侮辱的审判当中来,他知道英格兰会欣然答应。格拉纳的上司伊凡·弗雷德里克上士也加入进来,但该连级别更高的军士和军官没有,他们可能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我自己一直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异样。士兵和囚犯都没有报告他们受到任何侵害。

    在这段回忆录中,卡尔平斯基为自己进行了辩解,并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身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她认为,美国军方让她来承担虐囚事件的责任是在找替罪羊,纯粹是因为她是一个后备役女军官,认为她软弱可欺。她说:

    “我气愤难平,我对事业没什么苛求,只是想当一名军人,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然而,我的名字却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但不是因为我是一位有发展前途的军官,而是因为我是女人。虽然我清楚必须有高级官员被拉出来当替罪羊,但为什么偏偏是我呢?在塔古巴少将对虐囚事件调查完毕后,我被正式解除了宪兵旅旅长的职务。但这还没有结束,布什总统随后又给了我重重一击——将我的军衔从准将降为上校,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对于我而言,政府和军队给予我的这些定论实在是难以接受,因为我心知自己只是做了别人的替罪羊。即便如此,我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我一生终将在军营中度过,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少能对那些准备参军入伍的女性起到一些帮助。”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军方调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还写道,卡尔平斯基隐瞒了曾在一家空军机场的商店偷化妆品而被短暂拘留的事情。然而,卡尔平斯基从不使用任何化妆品,平时喜欢穿沙漠迷彩服和作战靴。与人说话的时候,她的眼睛会坚定地盯着对方。也许正是由于其个性和工作的性质,有人在网上评价她是一个“可怕的女人,有着铁一般的手腕”。卡尔平斯基认为,“他们并没有指控我的证据,因此只好将所谓的商店行窃的事实写进最终报告中”,使一切决定看起来与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有关。但军方则宣称,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得出最终结论的。

    除了卡尔平斯基外,其他26名涉嫌虐囚事件的美军军官接受了军事法庭的审判或者受到了军内训斥。独立调查委员会还对美军伊战最高指挥官桑切斯的副手沃伊达科斯基少将和在伊最高军情长官法斯特少将等人的虐囚责任问题进行了审查,最后认定他们3人没有责任。卡尔平斯基成为在虐囚事件中受处分的职位最高的军官,也是唯一因虐囚事件受到处分的美军将军。

    卡尔平斯基真的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是个“替罪羊”吗?偷窃的指控是真还是假?对于局外人来说,真相也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有一点则有目共睹:卡尔平斯基与虐囚事件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曾负责阿布格莱布监狱情报搜集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托马斯·帕帕斯上校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案发后,帕帕斯继续作为美军第205军事情报旅旅长指挥部队,而卡尔平斯基则受到撤职和降级处分,被取消军事指挥权。在命运迥异的背后,我们是不是依然可以嗅到性别歧视的影子呢?

    虐囚事件已经过去了8年了,当事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但美国陆军不应将这一不光彩的一页轻易翻过。事实上,虐囚事件恰恰透露出了美军的很多陋习和潜规则,这些不为人所知的阴暗面因虐囚丑闻的曝光而浮出水面。其实,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暴行并非是一个孤立事件,由于“缺乏管教和纵容”,美国宪兵在海外执行任务时干下过很多丑事,虐待战俘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宪兵的传统。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将领巴里·麦卡弗莱领导的宪兵部队曾多次大规模屠杀被俘伊拉克人。2003年,英国媒体刊登了一些被关押在关塔那摩基地的受虐待的塔利班和基地战俘的照片。而从这些事件中还可以看出,美国宪兵的确从中央情报局等部门学到很多审讯俘虏和犯人的手法,其中当然不乏“摧残人身心的惊人之举”。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说,这样做可以让犯人早日开口,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据《纽约人》杂志称,美军实施的许多虐待行为都带有强烈的性侮辱意味,譬如裸体、被迫模仿性交——甚至被迫来真的。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拉克人而言,这些绝对是“奇耻大辱”,而美军情报人员就是期望用这些方式迫使他们屈从。涉案的伊凡·弗雷德里克中士也称这些方式很有效。他在2003年12月18日给叔叔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用我们的方式……他们会在几小时内就开口”。另据参与虐囚事件的女宪兵哈尔曼透露,阿布格莱布监狱毫无法纪可言,宪兵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折磨囚犯,击垮他们的精神防线,以便从他们口中套出有用情报。琳迪·英格兰也曾告诉媒体,拍摄虐囚照片是遵照长官指示,以此对俘虏施加心理压力。

    【|伊斯兰禁忌|】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饰、卫生与性生活、婚姻、人际交往、丧葬等方面有诸多禁忌。如在婚姻与性生活方面,伊斯兰教积极提倡男女健康合法的婚姻,禁止非法的同居和私通等性关系;禁止和月经期或产妇发生性行为;禁止通奸;禁止同性恋;严禁与有相近血缘、亲缘、婚缘和乳缘关系的人结婚;严禁与外教人结婚;严禁娶有夫之妇;严禁把离婚当作儿戏等。】

    事实上,除了套取情报,虐囚还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强者对弱者、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傲慢、残暴与趾高气扬。从这个意义上说,虐囚代表了一种占领军的心态,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美国是一个对外用兵非常频繁的国家,如果对宪兵在审讯战俘方面不做出明确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督,如果不改变军队中存在的种种陈规陋习,那么,谁也不敢担保,这些无法无天的美国大兵会不会再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丑事来。或者我们可以预言,假如目前的状态持续下去,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一定会有新的续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