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一副情绪低沉,郁郁寡欢的样子,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顾影自怜,这是自卑者的典型特征。其实自卑是一种另类抱怨,是在心里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怀疑。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必须相信自己,才能成功跨越前进路上的障碍,到达人生的巅峰。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迷在自卑的阴影中,那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但是如果能够认清了自己,懂得换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自怨自艾,自信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所以生活中,我们只有比别人更相信并且珍爱自己,我们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我们遭到冷遇时,当我们受到侮辱时,一定要自尊自爱,把羞辱作为奋发的动力,激励自己去战胜一个个难关。
有一天,著名的成功学专家安东尼·罗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一个走投无路、风尘仆仆的流浪者。
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安东尼许多年前写的。
安东尼微笑着示意流浪者坐下。流浪者激动地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绝望,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没有人能够接纳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帮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安东尼从头到脚打量了流浪者许久,发现他眼神茫然、满脸皱纹、神态紧张,一切都在向安东尼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安东尼不忍心对他这样说。
听完流浪者的故事,安东尼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重新赢回原本属于你的一切。”安东尼刚说完,流浪者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他的手,说道:“看在上帝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他会为了“上帝的分上”而做此要求,显示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安东尼拉着他的手,引导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安东尼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流浪者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安东尼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学会信任他,并且觉得他能够做成任何事情。否则,你只能跳进密西根湖里,因为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不会再有人相信你,你也就不能再做成任何事情。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于你自己还是这个世界,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流浪者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安东尼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
几天后,安东尼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已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不安、紧张的神态已经消失不见。他说,他感谢安东尼先生,是安东尼让他找回了自信,让他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并且很快找到了工作。
后来,他果然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一个大富翁。由此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信念。《成功心理》的作者丹尼斯·华特利在书中写道:“成功者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他们的自信表现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被失败的心理摧垮。”没错的,世界上伟大的创造性天才们都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就没办法取得别人的信任。
自信的态度,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美国形象设计大师鲍尔说:“成功男人的风格反映在外表,而优雅来自内在,它是你的自信及对自己的满意,它通过你的外表、举止、微笑展示。”如果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自信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的。因为自信,你的神态、语气、仪态等等,都在无声无息地、由里向外地散发着魅力。而这种魅力的力量,就会让你更具吸引力,结交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同事的追随,得到上司的青睐,并最终问鼎成功。
不抱怨的磁场,为自己赢得独特的吸引力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人身上具备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人,并且给予对方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甚至可使人受益终身。拥有这种吸引力的人,往往也是社会中最具成功素质的人士。他们是拒绝抱怨,懂得感恩的人。
当我们整天抱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我们将会使抱怨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当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以感恩充斥我们的心灵,阳光生活将会永远相伴自己,同时也会为我们赢得独特的吸引力。
感恩的人不仅使自己活在快乐的氛围中,还会对周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同于能力,更不同于智力,影响力就好像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甚至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终身。
程伟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现在这家公司的生意相当火爆,公司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和骄傲。
但是,以前并不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公司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员工们都厌倦了自己的工作,公司里没有一点生气。但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程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程伟对待工作充满了激情,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充满了热情,他说要用自己的微笑开创每一天,他的这种精神状态带动了其他员工。很快,抱怨之声逐渐消退,大家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司的业绩出现了飞跃,公司内部每天都充满活力。
身为名牌大学的硕士,怎么能屈尊来到这样的小公司?在这个小公司里干得有声有色?人们不禁有这样的疑惑,在一次和同事们交心聊天的过程中,程伟透漏了他的想法:公司虽然小,但是为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同事虽然学历低一些,但是每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所有的烦恼都已经成为过去,我感谢所有的一切。以感谢为动力,我认为自己必须用努力工作来回报所有的一切。
程伟也因为工作出色,不久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位置。
一个有吸引力的员工,不仅使自己活在快乐的氛围中,还会对周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力,能带动其他员工共同进步,这也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个拥有感恩之心并能负责工作的杰出员工,必定是企业中的“领头雁”,会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当时面对物资和技术的匮乏,中国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一个普通的钻井工人——王进喜,在这场会战中成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王进喜出生在苦难的年代,贫困的家庭。他五岁时就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到处要饭,受尽凌辱。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他知恩感恩,把对新生活的热爱化做生产动力,在平凡的油田钻井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日夜兼程赶奔大庆。到萨尔图以后,王进喜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首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得知井位在马家窑附近,他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小时来到井场。第二天来到火车站,本队钻机没到,就帮助别的队卸车,一连卸了7天,被评为“干劲第一”的有名的义务装卸队。
1960年4月2日,从玉门发出的钻机运抵萨尔图。可当时吊车、汽车,拖拉机非常少,一半会儿轮不到他们用,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对大家说:“遇见困难怎么办?这就像打仗一样,不能退下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能上,不能等;只准干,不准拖!”他带领全队把钻机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连续苦干三天三夜,王进喜没离开车站和井场。行李放在老乡家,一次都没去睡过。
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指挥放架时,被滚堆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醒来时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站起来继续指挥放架子、搬家。领导知道后,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出来,回到第二口 (2589井)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就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王进喜面对困难和问题从不抱怨,而是处处以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正由于对新生活的感恩,激发了王进喜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在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魅力吸引、感染了身边的人们。
无疑,拒绝抱怨和懂得感恩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吸引力,是所有人青睐的对象。不抱怨的磁场,可以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和谐的音符,感恩的人会凭着负责为自己争得发展的空间。
因此无论是老板还是同事,都喜欢感恩和负责的人。让我们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因为懂得感恩和负责的人是最具有魅力的人!
远离抱怨,进取的脚步不该止于抱怨
一个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他人充满抱怨的人一定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缺乏激情的人。他们总是对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总是觉得什么事情对于他们而言都没有意思。由于没有激情,他们也就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于是,他们便开始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工作、抱怨环境,有的甚至是牢骚满腹,喋喋不休,好像这个世界上谁都对不住他。
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充满了抱怨,带着一种抵触、强迫的情绪去工作是无法做好工作的,更会在关键时刻给公司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而这样的员工也将必然会是老板下个月解雇名单中的一个。
罗杰斯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著名公司,他的同学和朋友都很羡慕他,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就等着看吧,公司将会因我而改变,总有一天公司将会以我为荣。”他以为公司将会将他安排在管理岗位上,却没想到他被安排到车间做维修工。维修工作很脏,很累,很不体面,干了几天罗杰斯就开始抱怨:
“让我干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于是开始藏奸耍滑,懈怠工作。3个月后,跟罗杰斯一同进入公司的同学被提拔到了管理岗位,罗杰斯得知后大惑不解,又开始抱怨:“老板为什么不重视我?我什么时候才能脱掉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后来他工作起来更加消极,以前偷懒还躲着主管,后来竟然当着主管的面开起了小差。
公司接到了一份很大的订单,只有开足马力生产才能完成。为此公司要求维修工对设备进行检修,并严阵以待,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罗杰斯敷衍了事地应付,留下了隐患,导致在生产最忙碌的时候设备出了故障。经过全体维修工抢修,还是耽误了生产,延误了交货日期,公司为此遭受了损失。罗杰斯却抱怨说:“都是设备老化,谁也无能为力。”
年底公司裁员,罗杰斯被裁掉了。罗杰斯还在抱怨:“为什么是我?”却没人再搭理他了。
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都是绝对容忍不了一个成天只知道抱怨这抱怨那而不将心思放在工作上的员工。一个员工一旦开始抱怨,自然会分散工作的精力,甚至对工作产生排斥、敌对的心理,并随意对待工作来宣泄内心对工作的不满。
把不满和抱怨当成阻碍进步的借口的人,每天只能被一些琐碎的事情牵绊住前进的脚步,而不会看到未来的希望。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放下不满和抱怨的情绪,积极努力,那么就算你从事着平凡琐碎的职业,过最默默无闻的生活,你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自己想要的荣誉。即使没有实现梦想和获得荣誉,你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遗恨终生。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她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按理说,众多的不幸应该让她有很多对生活不满的情绪,她应该是整天都在跟别人发牢骚,诉说命运对她的不公平的。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拒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
小时候,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跳房子,可是她看不见地上所画的线,所以在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以后,她就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线上瞄过去瞄过来。她把她的朋友所玩的那块地方的每一点都牢记在心,不久就成为玩游戏的好手了。她在家里看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本上。她得到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再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硕士学位。
她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里,然后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也在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在电台主持谈书和作者的节目。她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她52岁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提高了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她的眼前。
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她写道:“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当我们去审视和扪问自己的心灵,能否也像彼纪儿·戴尔那样在生活的不如意中看到彩虹?生活中的阴云和不测、不知会使多少人活在自怨自艾的边缘,许多人早已习惯了用抱怨和悲伤去迎接生命的各种遭遇,由于自身内心世界的阴晦,使得原本明朗的生活变得泥泞而毫无希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理想的生活,可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这种联系有时候不仅仅是相互满足,也有一种相互伤害,所以没有人能够完全的抛开不满和抱怨的情绪。适当的倾诉你的不满,也是一种情绪发泄的出口。可是,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停止了进步的脚步。
牢骚满腹不如干劲冲天,用功劳代替苦劳
工作中,有些员工认为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就应该算成绩。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执行到位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还总是牢骚满腹,抱怨不止,觉得管理者应该谅解自己的难处,考虑自己的努力因素。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苦劳”也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方面。源于这些思想的泛滥,才出现了一些看似是在努力工作,最终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的现象,事实上这些人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无用功。
现在的职场上,老板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员工,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成绩的员工。企业里最重视的是员工有没有“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员工,我们改变传统观念,明白牢骚满腹不如干劲冲天的道理,学会用功劳代替苦劳。
王玉是某家企业的员工,一天领导让她去买几本企业急用的参考书。王玉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她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李梅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王玉只好回企业,见到领导后,王玉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李梅,满脸不悦……
李梅在接到老板的任务后,折腾了一个上午,花费了她大量精力,但是却没有完成任务。当她在抱怨老板对自己不重视时,不知道是否反思过自己究竟对企业创造了什么“功劳”。
职场上,很多员工和王玉一样,工作时没有方向,只是一味地盲目蛮干,不注重功劳,使很多本可以办成的事情没有办成,白白浪费了公司的资源,以至于老板总是很不满意。
付出的努力固然使人感动,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只有不断创造业绩的人,才有更好的发展!因为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实际上是在“白折腾”,创造有价值的功劳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优秀的员工往往都很在意“功劳”的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将创造最优秀的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才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伊·吉拉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1963年1月份之前,吉拉德是一个建筑师,盖房子。到1963年1月为止,他盖了13年房子,他赔得一无所有,银行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还没收了他的车。吉拉德彻底破产了。
吉拉德的妻子说:“乔治,我们没钱了,也没吃的了。我们该怎么办?”所以第二天,吉拉德就必须出去找工作,这样就可以给家里买吃的了。那天,非常冷,雪很厚,他无意间去了汽车经销店,他跟老板说:“只要给我一部电话、一张桌子。我不会让任何一个跨进门来的客户流失,并且我还会带来自己的客户,我会在两个月内成为你们这里最棒的推销员。”
老板被吉拉德的自信感染了,他答应了吉拉德的要求,给了电话和桌子。就这样,吉拉德打了一天的电话。最后,那天晚上他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50分。他兑现了承诺,没有漏掉一个跨进门的客户。
那年,吉拉德已经35岁。从此,他的新生活又重新开始了。过了3年,他就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由于吉拉德干劲冲天的工作状态,他将全副身心投入“卖汽车”的事业中,结果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样一个真理,牢骚满腹不如干劲冲天,只要努力工作,一定会得到相应的业绩回报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没有结果我也没办法”,那么组织靠什么生存?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的业绩才得以体现,人生的境界也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在行动中赢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才能向大家证明自己能的力,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员工,抱怨不能为自己换来上司的青睐。能创造业绩的组织必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有“功劳”的员工才被老板视为组织中最宝贵的财产。因此,我们不要“苦劳”,必须多做出令人欣喜的“功劳”,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不管在行业或组织中的地位如何,不管现今的发展程度如何,只有做出功劳才能作为发展的保证。如果你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你一定会创造别人所不能及的功劳,当“功劳盖世”时,你也就为自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凡事不再抱怨,打造不可替代的个人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将领麦克阿瑟,2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先是被安排到一个偏远的矿井做管理工作,但他却认为这项工作索然无味……因而他情绪低落,牢骚满腹,总是抱怨离家太远。由此他便获得上司的如下鉴定:“麦克阿瑟中尉在执行任务时,没有表现出推荐之中所列出的优点,他除了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以外,所履行的职责均无法令人满意。”闻听此事后,麦克阿瑟很是不满,并当即加以反驳。
那么,后来麦克阿瑟又是如何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呢?原来是他以后彻底认识并改变了爱抱怨的缺点。假设他一直我行我素,继续没完没了地抱怨,肯定不会有什么显赫的功绩、辉煌的事业,我们恐怕连麦克阿瑟是谁也不会知晓了。
其实,转变对生活的抱怨的态度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常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便一定能从抱怨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燃烧起生活的激情。
时下,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些人不是因无突出技能而失掉饭碗,重寻工作,就是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环境的恶劣,老板的苛刻。实际上,“不抱怨”能使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区别开来,“不抱怨”会成为优秀员工的个人品牌。
当不抱怨的意识深植于人们的脑海里时,他们做起事来就会积极主动,带着思考努力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快乐,获得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纽约万德毕尔饭店有一名叫珍妮的女侍者,凡是她服务过的顾客,都会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珍妮只是在饭店的更衣室工作,她负责保管顾客在就餐前存在更衣室的外衣、围巾或是帽子之类的东西。
许多顾客都对她的工作方式表示惊讶,因为珍妮从来不像别的保管物件的侍者那样,发给她的顾客一个小小的号码牌——个小小的麻烦和累赘之物。当客人奇怪地问她时,她总是笑容可掬地说,她不需要发牌子,因为她记得她服务的每一位客人。
珍妮经常要同时照看200多位客人的衣帽,当客人就餐完毕,走进更衣室领取衣帽时,珍妮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拿出那个人的衣帽,恭敬地还给他。假如有人曾经介绍过自己的姓名,珍妮也能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人的名字,而且,当她下次见到他时,她依然能轻松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曾经有好奇的顾客问过饭店经理,饭店经理证明,珍妮在更衣间工作的15年里,没有发生过一次失误。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
如果你永远对现状不满,以抱怨的态度去做事,请你看看下面这些句子:
一味地抱怨,会让人态度消极,只知道消极怠世,不懂得积极改变,大多任凭命运的宰割,而不是与命运抗争。
一味地抱怨,会让人意志薄弱,害怕吃苦,害怕困难,总是希望享受别人所带来的一切,而不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味地抱怨,会让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学习别人的长处,滋生了一颗嫉妒的心,总是与同事攀比荣誉,却看不到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总是心存抱怨,只拿工作和别人开拓罪责,却从不正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员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在“怨”字上做文章,刻意为己自树立抱怨的对象、处处树立工作的“敌人”。像这样怨天尤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不如立志实干,将自己的怨气转化为提升工作的动力。在职场上,想做个让公司和同事的尊重的优秀员工,就一定要驱逐心中抱怨的心理,用不断提升本领的方式,来打造自己不可替代的品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