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公司就是你的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原本是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1997年6月,当他接管这只军舰的时候,这艘舰艇拥有当时美国海军最为先进的装备,但其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都很差。船上的士兵士气消沉,他们很多人都不想待在这艘军舰上,甚至有人想提前退役离开。
两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阿伯拉肖夫舰长为美国海军造就了一支充满自信、干劲十足的团队,全舰上下官兵一心,同舟共济,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是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一句话:这是你的船。
一次,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对水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那以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全体船员的口号,所有水兵都觉得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本福尔德号”后来之所以被公认为美国海军的典范,这与全体船员的改变分不开的,因为每个船员都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认为自己是与船一体的,船上的一切,他们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几乎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会很用心地顾及和照料。
在职场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富有责任感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地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并且会在公司有困难的时候主动补位,因为他知道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就会收获更多,于是他们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让能力展现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也易获得成功。
乔治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渣中还残留没有被冶炼好的铁。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说明现在没有问题。”乔治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看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乔治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
乔治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乔治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
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乔治,而且还晋升乔治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而且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HT]
乔治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可以说实现了一个飞跃,他能获得工作之后的第一步成功就是来自于他的责任感。正如他的总经理所说的那样,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并不缺少能力出色的人才,但缺乏负责任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他的责任感让他的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感。对于每一个在职者来说,工作就是责任的体现,一份工作承担着一份责任,把这种责任真正地当做发自内心的动力,而不是可以推却的包袱,才会促使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好,做到尽心尽责,不断前进。对于每位员工来说,这种充满责任的气氛才能使他们拥有归属感,责任能够发掘出职工工作的热情,从而走向成功。
跳槽时代,不当“背叛的水手”
在当今这个盛行“跳槽“的时代,“跳槽”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话题。虽然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但频繁跳槽并不一定是“往高处走”的表现,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那是一种不负责任、逃避现实、高估自我的表现。
跳槽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必须经历的,有些人通过跳槽进入了更好的企业,获得更高的薪水,也获得了职业的提升。也可以说跳槽是获得职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求自己最合适的工作以及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但这的确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有些人为了某些利益,到竞争对手那里工作,还带走了原公司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会影响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王月提起自己的一次跳槽就后悔不已。
王月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当总经理助理,一做就是三年,她产生了换工作想法。正好这时有一家同类公司急招项目经理,王月马上去进行了面试。初试、笔试、面试,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老板对她的工作能力很肯定,也明显表现出了录用的意向。
这时,王月料定新工作肯定没问题,就匆忙向原单位递上了辞呈。由于,王月手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领导没有要求好完成这个项目再离开。但王月认为新工作更利于自己发展,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她强制离职了。
就在王月在家等待到新单位去上班时,却被告知没被录用。她觉得纳闷极了。为何在几天时间里就山河巨变了呢?后来,她才得知,在准备与她签协议的最后关头,用人方给原单位发了一纸商函,用以调查她以往的工作表现。由于在离职时没有做好收尾工作,原单位以“不够敬业”等字眼评定了她过去的表现,相应的用人方也在最终以“职业操守有问题”的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良好的口碑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尤其是在跳槽这件事上,通常被一些公司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种表现。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不能自私地为个人发展,而丧失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这样频繁‘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到的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比较多。”
不要小视忠诚,没有忠诚,一个人真的寸步难行。忠诚会让一个人得到朋友甚至敌人的尊敬,因为忠诚是人性的亮点。
有一位长相俊朗、才华出众的海归博士,按照常人的理解,他理应工作顺利,事业飞黄腾达,可是,他的经历却不是如此。他最后还登上了多家企业的黑名单,成为这些企业永不录用的对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博士毕业后,先去了一家研究所,凭借自己的才华,研发了一项重要技术。但他觉得自己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工作环境也不理想,没多久便跳槽到一家私企,并以出让那项技术为交换条件做了这家公司的副总。不到三年,他又感觉企业提供的待遇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又跳槽了。就这样,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先后换了不下五家公司,以致许多大公司看到他的简历,发现他每次都只在一个企业待很短的时间,都不敢录用他。
事实已经非常明显,他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过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受损失最严重的正是他自己,因为他被贴上了“不忠诚”的标签,被多个行业列入了黑名单,几乎每一个了解他情况的老板都不敢录用他。
频繁跳槽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不良的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像这位海归博士的跳槽,非常不可取。每跳一次槽,就等于放弃一段宝贵的学习经验,它不但会让你无形中损失巨大,还可能损毁自己的名誉,甚至毁掉你的职业前途!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盲目跳槽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目标往往不清晰,期望值却很高,然而随之失望也越高。失望越大,对周围的环境或人的不满情绪就越强烈,从而恶化情绪,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最终形成恶性的循环。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中,知识只占了20%,技能占了40%,态度也占了40%,而一个人最重要的工作态度之一就是忠诚。忠诚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从古至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的人。
员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他的人生将变得更加充实,事业也会更有成就,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
站在公司立场去思考,你在为自己打工
盖蒂石油公司的总裁保罗·盖蒂以高薪聘请一位叫乔治·米勒的管理者,为了考察米勒的真正本领,保罗·盖蒂在米勒到岗后一个星期到洛杉矶郊外油田去视察,结果发现那里的面貌没有多大变化,不少浪费现象及管理不善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员工和机器有闲置现象、工作进度慢。另外,他还了解到米勒下工地时间很少,整天待在办公室。因此,该油田费用高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利润上不去。
针对这些状况,盖蒂对米勒十分不满意。他说:“我每次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总发现这里有许多地方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产量和增加利润,而您整天在这里竟没有发现出来。”
米勒也不隐藏他的看法,说:“盖蒂先生,因为那是您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跟您有切身的关系,这才使您眼光锐利,看出一切问题。”
米勒的回答使盖蒂大为震动,他希望米勒能够以老板的心态来为自己打工,于是他告诉米勒:“我打算把这片油田交给您,从今天起我不付给您工薪,而付给您油田利润的百分比。这正如您所明白的,油田愈有效率,利润当然愈高,那么您的收入也愈多。您看这个做法怎么样?”
从那一天起,米勒把自己当成了这片油田的主人,对这里的一切运作都精打细算,对员工严加管理。他把把闲置的机械工具发挥最大的效用,把整个油田的作业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安排和调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他自己也改进了工作方法,几乎每天走到工地检查和督促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长期坐在办公室看报表的管理办法。他的才华不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他的收入也得到了惊人的提高。
公司是员工的生存平台,它为我们提供的工作环境、办公设备、各种福利等,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成就了我们的价值和人生。只有对公司感恩,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才能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才能让自己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中。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立场就是自己立场。“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替老板想着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替公司想着自己的利益。
这使我们想起了战国时代蔺相如陪同赵王出使秦国的谈判,始终维护着国家和国王的尊严,未使强大的对手占到任何便宜。
只要你是公司里的一员,你就应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倘若如此,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助你成为公司的支柱。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日本经济发展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能源。
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输出国实行石油禁运,日本遭受重大损失。1973年至1974年间,日本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25%,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
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很多企业停产或破产,企业员工无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暂时回家。那时,日本基本上全部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回家等于休假或待岗。
但是,几乎所有回到家的员工都没有心思待在家里,他们又陆续回到企业,清理车间,剪除杂草,或者干点别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里闲着踏实。而且,他们并不是受他人指派才这么干的,而是自发的,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是出于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他们认为企业出现困难,自己有义务尽力帮助企业。有一位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回到家时,妻子训了他一顿:“公司遇到如此大的困难,你怎能安心待在家里呢?”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之所以能够拥有索尼、松下、本田这样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他们这种与公司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是分不开的。
站在公司的立场着想,是每一个员工心中的弦。你只要是公司的一员,公司的利益同你个人的利益直接相联系。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为对员工来说,只有公司效益好了,你才能够发达,只有公司效益提高了,你的薪水才有可能提高,你的才能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发挥。
作为公司或企业的一员,员工应该心怀感恩之心,主动工作、积极做事,努力维护、建设和发展好公司这个平台。作为一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年轻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工作。“即便认为自己是打工的,也首先是给自己打工”。这样,不仅能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干好,而且对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与企业同舟共济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仅仅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一个企业中,除了每个员工要各自完成的职责外,总是还有一些没有人做或者有些人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尽管大家都各有分工,但总有些工作的空白地带没有具体到哪一个人。而这些工作就需要员工主动自发地去做。
可以说,工作是无“疆界”的,不分分内分外。大家一起工作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优秀的员工总是与企业同舟共济,,竭尽所能地做好工作中每一件事,而不去计较是否是分外分内的事,不会把“不关我的事”挂在嘴上。
李芬担任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李芬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听了这话,李芬一下就愤怒了,但她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那个员工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若在一个公司里,人人都抱着“这不是我职责范围里面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用操心”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去工作,那么,公司事务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将如何进行?公司内部的协调合作又该怎样开展?公司的共同目标又该如何得以实现?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扩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所以不要总以“这不关我的事”为由推脱责任,要知道,抱着“不关我的事”这样想法的员工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只会给公司带来时间以及金钱等资源的浪费,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李航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到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定位为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非常大。李航便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回绝了他。
李航没有任何办法,只好走了。
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但他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小姐,不仅面容姣好,惹人怜爱,工作也特别热情。当得知李航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时,她立即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员工应有的素质,马上倒了一杯水给李航,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李航向她说明了来意,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给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在老板不在的时候,由于那位女员工的热情接待,为公司促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只有该公司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为老板净赚了6万多元。
一句“不关我的事”可能会使公司失去一次赢利的机会。其实,“不关我的事”不仅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这些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浪费。只有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员工才能拥有美好的前景,因为在自己取得进步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利益。
优秀的员工应该彻底摒除“这不关我的事”的思想,养成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每一名员工都能做到这点,那么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为公司减少了生产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且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员工自己也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多问我能做什么,而非能得到什么
在职场中,有的员工只想着“将来我能拿多少钱、能接受什么培训、能享受哪些福利”,而不是先考虑“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创造什么价值”。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所有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靠大家轻松地谈谈天,喝喝咖啡之类的。如果你每月还能按时领到一定的薪水,一定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因为你完成了这个岗位规定的任务。
凯琳受聘于一家做玩具出口生意的公司,到公司上班后,她迅速地投入工作中。在几位老同事的指导下,凯琳处理起事情来让老板满意。但两星期后,凯琳工作起来就没有刚来时那么有激情了,因为她发现,企业里她学历最高,工资却是最低的,她感觉很不平衡。
老板发现凯琳的情绪低落,马上找她谈话,告诉她只要她工作做得好,公司绝对不会亏待她。谈话时,凯琳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凯琳找到老板,要求老板要么提高她的月薪,要么就当月给她拿提成。而老板认为,凯琳的薪酬是他们经过测算的,不是随便给的,而且凯琳是新人,刚进公司,好多地方需要老员工指导,在凯琳没给企业创造出效益之前,不能提高薪酬。
老板将相关道理和凯琳讲了,凯琳当时表示理解。但凯琳并没因此努力工作,她每天除完成其部门经理分派的任务外,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就坐在那里发短信。进公司一个月之后,老板便将她解雇了。
“我能为公司做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员工从进公司那一刻就该明白的事情。你要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把属于你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然后你将获得“公司能给我什么”的报酬。
优秀的员工总是积极想办法为企业创造财富。哪怕你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一个,但并不能表明你是最有价值的员工。只有那些有长远目标,有想法,有创意,能为公司在业绩上做出贡献的员工才是最棒的。
有的员工爱抱怨工作繁重,薪水太少,却很少能真正地反省一下自己。他们认识不到丰厚的报酬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业绩上的,更认识不到利用工作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实力,为自己日后谋取更好的待遇增加砝码。
汤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广告公司的业务都清楚吗?对于公司运营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没有!”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建议你先冷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经营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事务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汤姆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又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现在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工作不认真,又不肯努力学习,没问自己能做什么,却总想着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后来,你痛下苦功,能力增强了,也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当然会令老板刮目相看了。”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像起初的汤姆那样,因为薪酬不高而满腹牢骚,却忘了先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一旦发现自己的薪酬和职位不如当初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并且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开脱:“拿得多干得多,拿得少就干得少,这很公平!”
我们要知道,老板是根据我们做了什么才决定给我们发多少工资的,而不是我们看老板给了我们多少工资,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同样,面对手头的工作,我们也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你的贡献是什么?
在一个聪明的员工看来,先问付出,再问回报才是正确的顺序,否则所付出的对不起所拿的薪酬与职位,自己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干不长久的。员工只盯着自己的薪酬和职位,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自己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
跟企业一起成长,当好企业的主人翁
以紫色承诺为使命的联邦快递宣称每个联邦快递人身上都流淌着“紫色的血液”,这种“血统”将每位员工都视为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这无疑加强了每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每个联邦快递人都以主人的心态为公司这个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公司创建早期,每一个联邦快递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克拉克是公司的货车司机,他在公司已经工作30年了。在他进入公司时,联邦快递刚开始运营,由于每年都在亏本,公司资金运转不畅已成为家常便饭。有一次,出车送货前,克拉克发现油箱中的汽油不多了,便提着油桶去后勤部提油。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告诉他,公司的库存油3天前就已经耗尽了,但由于资金一直拨不下来,至今仍一滴油也没有。“嘿,伙计,”他说,“你还是自己想想办法吧。”
与联邦快递的困境一样,克拉克当时的生活也很窘迫,身上也只有几美分。他低头看着手中空荡荡的油桶,突然看到了腕上的手表,立刻有了主意。
克拉克当掉了手表,凑够了油钱,在加油站加满油后,他开着货车又忙着去送货了。
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并为达成使命全力以赴。正是在众多像克拉克这样充满主人翁意识的员工的积极主动工作下,联邦快递才走出了窘境,最终得以稳步发展。
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互惠共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公司的发展与辉煌无非是场黄粱美梦。作为一个员工,如果不能主动与公司同步,不但会导致公司的发展受到制约,而且最终难逃被企业淘汰的命运。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只有那些致力于成长,并善长成长的员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员工。公司的发展与你的前途息息相关,你为公司服务,公司为你创造发展的机遇,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你与公司的成长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公司发展了,而你却没有进步,那就意味着你要掉队,如果你只顾着自己成长损害了公司发展,那你会很快游离于公司之外。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对企业要有一个主人翁的态度。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开创的事业一样,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愿意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事情。这样你终究会成为自己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想到的是,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精神就会在公司中得到最大的进步。只要你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公司就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