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挥师入缅 扬威异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41年秋,日本军国主义者紧张地策划和酝酿着太平洋战争。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东南亚地区。越南、泰国和缅甸都面临着战争前夕的狂风激荡。缅甸与我国云南省毗连,是我国大西南防线的外围。日军对缅甸虎视眈眈,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戴安澜率领200师先后驻守在贵州安顺、云南曲靖一带,一边整训,一边待命。早在1941年年初,军内就传闻将有出国远征的使命,戴安澜喜出望外,求之若渴,对人说:“如得远征异域,始偿男儿志愿!”10月,贵阳《中央日报》的记者卜少夫采访他,请他谈谈对于出国作战的感想。他高兴地说:“假如将来有这样的命令,那我很荣幸,因为最高当局能将这样重大的责任派交我和我的部队,我会很兴奋。”顿了一下以后,他又很严肃地说:“另一方面,也有一种履冰临渊的戒慎恐惧的心理,因为这一项工作的关系和影响实在太大了!”此后,他一直等待着出国远征命令的下达。

    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从而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在迅速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广大地区以后,积极准备占领缅甸,以保障其进攻南洋的日军右翼之安全,夺取缅甸资源,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再由缅甸入侵我国云南,逼使国民政府屈服,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12月下旬,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政府应英国之请求,决定以杜聿明的第5军、甘丽初的第6军、张轸的第66军组成远征军,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职),第5军军长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司令长官未到任以前,由杜聿明暂时代理。1942年4月2日,又改派罗卓英为司令长官。

    早在1941年12月16日,蒋介石就已经命令第5军调到云南进行战前动员,准备协同英军作战。200师和友师遂将昆明的防守任务移交给了71军。200师在接到入缅动员令后,戴安澜表示,一定要痛击倭寇,扬威海外。

    1942年元旦前,200师到达保山附近,忽然接到由第5军转达的蒋介石的命令:“暂时毋庸入缅。”于是,不得不停止前进,在板桥附近整训待命。元旦一过,戴安澜决定将司令部迁往保山城外的板桥镇。600团的驻地是金鸡村,当年曾是诸葛武侯点将台,戴安澜在军事训练之余,专程到金鸡村拜谒武侯点将台。游览此地,不禁思绪低徊,想到今已抗战4年多尚不能打败日寇,真愧对武侯。他对随行的部属们说,武侯是穷不馁志、富不淫心、危不乱计、忠不怀私的先古圣贤,这次远征要学习武侯的这些品格,完成战斗任务。他给大家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思想情操,勉励部属扬威国外,英勇杀敌,为国争光。

    在保山期间,戴安澜加紧军队训练,加强纪律教育,组织军官队伍集训。在军官学习毕业时,他对大家说:“人生如运动,运动场上决无不公平之事实,亦决无侥幸之成功,凡能表现身手者,均有其特长表现。我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充实自己着手,此为成功之大道也。”鼓励军官们在提高自身的素质上下功夫。

    1942年2月,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统帅的身份,从印度飞返昆明,与驻缅英军参谋长商定中英军队在缅甸守备地区和作战区域的划分问题。1942年2月16日,英方代表报告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5军入缅。当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根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5军入缅。”第二天,戴安澜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率领200师官兵离开昆明,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

    2月底,英方见日寇的攻击日甚,不得不请求中国军队入缅,但由于美英政府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未解决好,在军事部署上则表现为踌躇不定,坐失良机,为时已晚,丧失战机。但是中国还是以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编成远征军入缅作战,由罗卓英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司令长官。

    3月1日夜,戴安澜接英方电话,英方告诉他,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已经到了腊戍,要召见戴安澜,请迅速赶往。而此时正值戴安澜的恩师、叔祖父戴昌斌逝世,戴安澜心中极为悲痛。他因公务在身,强忍悲痛,星夜向腊戍奔驰,3月2日黎明戴安澜抵达腊戍。一日之内,蒋介石在腊戍3次召见戴安澜,问情况,交待任务,说明要保住滇缅公路这条运输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期望戴安澜能够完成作战计划。蒋介石命令他:当日开一个团到腊戍,接着把其余部队开到平满纳、东瓜(即同古)占领阵地。3月3日,蒋介石再一次召见戴安澜,面授作战机宜,鼓励他夺取重大胜利,以振奋民族精神,为祖国增添荣誉。戴安澜对所负责任之艰巨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决心努力完成这次作战任务。

    接见结束后,戴安澜即打电话回师部,要部队立即作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命令598团作为先头部队于当日下午出发。

    200师官兵在保山板桥就要开拔了,他们个个穿着草黄色单军服,脚穿草鞋,背挂斗笠,戴着特别少有的树胶眼镜,肩挎各式武器,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军用卡车“一”字形排列着长队,每辆车头上插着小旗,车身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写的标语:“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军车徐徐开动了,200师官兵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背负着缅甸人民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远征异域、抗击日军,支援友邦、拯救中华的雄伟大道。

    200师的车队行驶在滇缅公路上,翻越横断山脉,飞渡了澜沧江和怒江天险。

    200师各团官兵,经过几天日夜兼程的紧张急行军,胜利抵达腊戍、东瓜。这时,后续部队依然在中国境内。蒋介石对200师孤军深入尤为关心,召见戴安澜的时候,问他是否可以坚守。戴安澜坚定地回答:“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誉,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599团、600团于于3月8日到达东瓜,10日,598团及师直属部队完全推进至东瓜集结。

    东瓜是从缅甸首都仰光向北到全国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也称瓦城)铁路线上的第一大城,在军事上,位置极其重要。它距曼德勒320多公里,城东有西汤河从北向南流淌,河上架设大桥一座。200师官兵来到这里后,就以高昂的战斗姿态,准备和敌人决战到底。东瓜四周地势平坦不易设防,戴安澜亲自指挥在各交通要道修筑坚固的堡垒,将轻重武器配置成交叉火力。他还告诫部属一定做好在敌人重兵包围下独立作战的思想准备。

    戴安澜白天率团、营长在东瓜侦察阵地,选择指挥所及预备队位置,晚上有时与团营长研究阵地配备,有时与英方会谈。随着部队的陆续到达,各级部队先后进入指定的位置开始修筑工事。

    东瓜地处平地,东有色当河,南有皮尤河,防守起来没有起伏的地形可以利用,一切工事都需要在平地构筑。为了有效地抵御日军攻击,工事必须构筑为半地下的,要求足够坚固,因此工作量很大。戴安澜每天到各处检查、督促构筑工事进度,了解工事构筑的情况,向官兵们讲话动员,抽查部队的军纪,还要与幕僚们研究作战方案。在这些紧张工作中,不时有侨胞来反映印兵抢劫他们的财物,对他们体罚、侮辱、罚跪之事,戴安澜听了之后,极为气愤,有时连夜与英方交涉,追查肇事者,并要求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日军侵占泰国、马来西亚以后,派第五十五、第三十三、第十八等3个师团重兵进攻缅甸。他们从泰国经摩尔门进犯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以后,第五十五师团为中路,从仰光沿公路向曼德勒推进;第三十三师团为西路,从仰光向西北对普罗美的英军进攻;第十八师团为东路,沿萨尔温江北进。他们计划在雨季到来之前会师曼德勒。3月8日,英国政府任命亚历山大替代胡敦为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一上任,就命令英军放弃仰光,日军占领了中国补充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的桥头堡,形势发生了突变,东瓜就成了两军将要争夺的战略要点。

    仰光失守后,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16日起开始对东瓜连日轰炸。其间,英方参谋团传送不确切的情报,使得在东瓜的200师整夜忙碌,戴安澜深为气恼。3月17日午后,杜聿明军长到达东瓜,恰在此时,英军通报戴安澜,英军第1师将于当夜撤走。在一切部署尚未完成,攻守大计尚未决定之时,英军这一着,使杜、戴二人深感为难。巡视阵地,看到东瓜城内被炸得创痍满目,而英军不与我军合作,还要在我军部署尚未完成前就撤走,今后200师孤军在此,压力将更大。

    深夜,戴安澜赶到皮尤河视察,指示骑兵团:英军撤出后,接管英军阵地,以阻滞敌军前进。中国远征军200师附第5军摩托化骑兵团和工兵团一部,到达东瓜的第二天便接替了英军的防守任务。

    东瓜以南30多公里处,有一条皮尤河。皮尤河前哨战在这里拉开了序幕。3月11日,戴安澜派军部的摩托化骑兵团和598团步兵第1连,由骑兵团副团长黄先宪指挥,到皮尤河畔及其以南12公里处担任警戒任务,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英军撤退。这些部队进入皮尤河阵地以后,根据日军骄横狂妄的特点,估计他们在追击英军时,可能轻敌冒进,因而在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阻击阵地,在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在200米长的皮尤河大桥下装好炸药,做好爆破准备。所有这些,都伪装得十分巧妙,敌人不易发现。

    3月18日,英军完全撤退至皮尤河以北,阵地由骑兵团接防,与日军开始作战。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派出步兵第一一二联队约200人的搜索队,3月19日来到皮尤河南岸。当夜,敌人进行偷袭,当他们的摩托车队快速驶上大桥时候,200师埋伏的战士迅即用电器引爆炸药,“轰”的一声,大桥上猛烈爆炸、塌陷,敌人连人带车一个一个摔到桥下,霎时间后续车辆一起拥塞在河南岸的公路上,敌人乱作一团。顿时,枪声四起,埋伏在阵地上的200师官兵用机枪和各种武器猛烈扫射敌人,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纷纷向公路两侧逃窜。敌人后援不济,大部分被歼灭,仅有少数逃进森林内躲藏。

    3月19日,敌我双方在皮尤河两岸对峙。白天,日军数次来攻,均被击退,不能得逞。经过交战,判明敌先头部队约六七百人,并附有炮两三门及装甲车数辆,在战斗中被我军击毁1辆。日军先头部队遭此打击,其后续部队仍猛烈攻击骑兵团,被我军极力阻击,日军不得前进。傍晚,日军又以骑兵及便衣队袭击,扰乱我军阵地,但都未能得逞。这次前哨战斗,击毙敌人甚多,还缴获了敌人的汽车、摩托车、枪支、弹药和望远镜等物资。日军见正面强攻不下,当夜9时左右,日军大部从皮尤河下游渡河,迂回至该团后方,骑兵团发现这一情况后,即于午夜12时,向北撤退到良赤道克附近,继续阻止敌人前进。

    3月22日黎明,日军先头部队的大部分兵力沿公路北上进犯良赤道克,其先头部队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我前哨部队598团第1连中尉排长王若坤,率部在公路两侧隐蔽,当日军进入伏击区内,他与全排战士猛烈开火,予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敌军伤亡惨重,余下的日寇向后逃窜,王若坤跳出战壕,向狼狈逃窜的日军射击,又打死日军官兵数人,击毙日军中、少尉各1人。对于王排长的英勇事迹,戴安澜十分高兴,给予嘉奖。

    从一名被击毙的中尉联络军官身上,搜出日军作战部署图等很多文件、地图及作战日记,以及手枪、望远镜等战利品。从缴获的日军文件证实,200师将要迎战之敌是五十五师团,其司令官为饭田祥二郎。皮尤河前哨战斗,使日军遭到了在长驱直入缅境以来第一次重大损失,成功地掩护了英国驻缅甸军队的安全撤退,原来称中国军队为“草鞋兵”的英军以后见到中国军队,不再是傲气十足,英缅军官既感激又佩服200师官兵,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你们打得好!你们打得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