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改变人生-仲满,后来居上的奥运剑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物小传】

    仲满,1983年出生,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冠军。

    16岁之前,仲满从事田径训练,16岁时由于身高被借调到篮球队参加比赛,被击剑教练意外发现,从此走上击剑之路。

    长期以来,中国击剑队一直被“欧洲列强”压制,只有女剑客栾菊杰在1984年为中国队获得了第一枚花剑个人金牌。2008年的北京,小将仲满夺得了男子佩剑的金牌,弥补了中国男子在击剑赛场的遗憾,改变了中国的击剑历史。

    奋斗感言:坚持、坚持、再坚持。

    【主持人简介】

    阿丘: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主持风格亦庄亦邪。

    【观察员简介】

    罗宏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主持人。

    包盈盈:2010年国际剑联佩剑大奖赛莫斯科站的女子冠军。

    主持人:今天一上场,我们就看到各种武器。这跟我们小时候玩的那种剑不一样,这有个知识点。仲满肯定是专家,罗宏涛也在行。罗宏涛你分别跟我们说一下,都是什么剑?

    罗宏涛(拿起其中一把剑):这是佩剑,就是佐罗使的那个剑。这把看起来比较小,这是一把花剑。

    主持人:花剑和佩剑从重量和功能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罗宏涛:花剑和佩剑的重量差不多,一般都是500克。

    主持人:那为什么一个叫花剑,一个叫佩剑呢?

    罗宏涛:这其实是一个翻译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击剑源自欧洲,它们各有自己的英文名字、法文名字。我们翻过来以后,叫做佩剑、重剑和花剑。重剑确实最重,750克,而且和花剑相比,护手盘大。另外,重剑的护手盘像一个碗,而花剑的像一个小碟子。它们的柄是差不多的,都是枪柄。它们的技术动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以刺为主,攻击到有效部位以后,就可以得分。

    主持人:说了那么多了,算是抛砖引玉吧。我们来问仲满,仲满的净身高是一米九?

    仲满:190厘米多一点点。

    主持人:是不是击剑运动员的选材,身高必须得高?

    仲满:有一定的优势吧,因为身高臂长,他的攻击距离会比对手长一点。这样的话,优势更大一些。但是你太长了,可能也不行。因为万一你被打,回来距离长,速度也会很慢。

    包盈盈:所以你看,我练了那么长时间,可是打不了奥运会,就因为个子上吃亏。

    主持人:这个子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仲满:对。不光是个子,还有身体的协调性。击剑运动员必须灵活,中心必须得稳。腰是一个人的核心部位,稳定性一定要强。因为我们是一个丁字步的姿势,一直要保持上身是一个平稳的状态,才能去击打对手。如果你身体晃晃悠悠的,可能动作出去以后很难回来。

    主持人:你肯定从小就得练剑,是吧?

    仲满:没有,我练剑其实很晚,16岁才开始接触到击剑。当时我已经练了4年的田径。

    仲满进入击剑领域,背后有很大的偶然性,或者叫做机缘。他是从田径领域跳到击剑领域的。12岁的时候曾面临过田径还是击剑的选择,但因年龄太小而选择田径。虽然12岁的仲满还只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在田径运动上已经初露头角。

    主持人:16岁之前,你没有接触过击剑吗?

    仲满:我12岁的时候,有两个机会摆在我面前,就是击剑和田径。当时我父亲跟体育老师带我去南通见击剑教练,但是教练看过以后,一直没给我通知。而田径教练的通知已经发过来了。我父亲最终没有等到击剑那边的通知,没办法,就送我去训练田径了。

    主持人:父亲这么殷切希望你去练击剑的目的是什么,他懂吗?

    仲满:其实他也不懂击剑。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击剑是个什么运动,只知道江苏击剑队在全国来说比较厉害,可以说“半壁江山”都在江苏。他认为如果我训练击剑的话,可能会拿个全国冠军。练田径的话又苦又不一定能出成绩。我父亲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想让我去练击剑。但击剑教练因为我太小,才12岁嘛,个子也比较矮,觉得担不了这个责任,最后事没成。

    主持人:仲满在我们的眼里,高挑,健壮,温文尔雅,看起来就是特别内敛、知性,我不知道你12岁的时候是这样吗?还是特别怕事,或者特别调皮?

    仲满:其实我小时候特别调皮,可能就是因为调皮,家长才让我选择体育道路。在体校的时候,翻墙去偷水果、打架闹事、扒个拖拉机这种很危险的动作,我小时候都干过。

    主持人:据我听说,你在田径学校的时候,还曾经偷过东西,是吧?

    仲满:我们刚开始去的时候,借住在一所艺校里面。旁边隔一堵墙就是一个烈士陵园,里面种了很多果树。到了成熟季节,就跟旁边一个学校比,看谁更快地把果子偷回来。小的时候就是贪玩。

    主持人:当时你成绩怎么样?

    仲满:我练田径的时候,已经拿过市里面的冠军,在队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

    主持人:哪个项目?短跑还是中长跑?

    仲满:中长跑,800米和1500米。

    从年纪上看,16岁开始练习击剑,已经是非常晚了,对于一个击剑选手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仲满吃过很多苦。但他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流多少汗吃多少苦都不算什么。

    主持人:既然你拿过冠军,成绩也不错,后来怎么又到击剑来了呢?

    仲满:后来是因为一次篮球比赛,应该是市里的篮球比赛。当时地方上的比赛规则跟正规篮球比赛不一样。如果场上有两个人身高达到一米八二的话,就会加2分。当时篮球教练手上没有两个,只有一个,就到田径队来找符合身高又会打篮球的。我从小就练过篮球,身高也合格,就被选上场了。最多两三分钟吧,一分没得。唯一收获就是被击剑教练看上了。然后就问我,800米跑多少。我一说成绩,他惊呆了,说击剑运动员要是有这么快的速度的话,就非常好了。正好他手上又缺人,然后问我愿不愿意去击剑队。后来我就去了击剑队。

    主持人:一米八二的个头,有田径的基础,爆发力好,是你入选击剑队的条件吗?

    仲满:其实最主要还是缺人,当然不是说缺人了谁都可以去。他肯定也看我够不够条件。虽然我的年龄已经超了,但是我的身高、练过田径的那个爆发力、各方面的速度,可能都适合练击剑。

    主持人:包盈盈,我们知道以前国球、足球、篮球怎么选材,但击剑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两位从事击剑这么长时间了,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个基本的条件和准则?

    包盈盈:一般的话是以身高为主。身高高一点的话,占优势多一点,然后再加上你的灵敏性,反应速度,还有瞬间的爆发力。

    罗宏涛:我想补充一点,刚才说到身高,其实是一个误区。世界上很多有名的选手都是矮个子,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重剑冠军科博科夫只有1米7。之所以咱们习惯选高一点的,的确是胳膊长会占一点便宜。另外,毕竟中国击剑的群众基础不像欧洲那么普及,相对来说为了效果,可能就强调高个。

    主持人:照这样的理论,身高不是一个很硬的标准。

    罗宏涛:不是决定性因素。

    仲满:但佩剑跟花剑还是不一样的。其实练花剑的人可以矮一点。因为它很快,是一个近距离的搏杀。佩剑矮的话就可能不行。

    主持人:身高如果不是一个硬性标准的话,那么这样一项运动,能不能够像那个乒乓球、篮球,包括田径这样普及呢?

    罗宏涛:我觉得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做到像乒乓球、羽毛球那么普及,我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击剑还是有一点门槛。首先场地,不像乒乓球,在地上或者家里的桌子上、课桌上都可以玩;另外,击剑需要装备,比如击剑服。

    仲满:其实击剑设备很便宜的,一点都不贵。

    罗宏涛:这些装备其实不贵,你知道现在打羽毛球,或者打网球,一把好一点的羽毛球拍,那也要好几百。但是,你如果买国产的击剑服,一千以内你可以买到一整套,包括护面,很帅的一套。

    主持人:包括一把剑。

    仲满:包括剑、衣服、裤子、袜子、鞋,还有你说的那条长长的线,全加在一起,国产的一千以内你可以全买下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剑遭遇了源自欧洲的击剑运动,两者如何交锋?仲满看来,中国传统剑术观瞻性强,美学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西洋剑术是一种剑道,是一种格斗的艺术。

    主持人:击剑应该是西洋剑,是源自欧洲的。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我们有武术,有很多着名的剑客。中国是一个击剑大国,我们的剑跟西洋剑不一样。中国剑可能更宽一些,除了刺,可能还能砍。今天我们现场来了一位江湖中的剑客,我们来认识一下,韩磊,太极剑专家。

    韩磊(抱拳):中国古剑法向西洋剑法讨教。

    主持人:韩磊,练了几年了太极剑?

    韩磊:练了一年。

    主持人:才一年啊,功底已经相当深厚了。一年之间,除了这么舞,有没有拿过剑跟别人打架?

    韩磊:不打架。

    主持人:不打架,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拿着剑做一个招式,仲满拿着佩剑摆一个POSE,刚才不说了吗,中国古剑法挑战西洋剑法,咱们给一个招式。这两种剑,估计是关公战秦琼,没有机会挑战。

    主持人:再次感谢韩先生。中国古代剑术和西洋剑的区别,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剑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中国的太极剑能不能也进奥运会?

    仲满:其实古代的时候,剑也是一种格斗的方式,这种西洋剑也是一样,互相格斗,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剑其实是相通的。现在看来,中国武术更注重的是一种表演,比如一个花式、一个招式。击剑,是一种格斗,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格斗。我们是一个剑道,而武术那种剑现在没有对打,成了表演项目,所以它不能进奥运会。

    罗宏涛:说到奥运会项目,我觉得没有必要苛求中国剑术进奥运。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奥运会只有28个项目而已。世界上很多运动项目,很有魅力,但不必非得进奥运会,比如南亚风行的卡巴迪。

    主持人:老鹰抓小鸡?

    罗宏涛:对,有点像,或者叫攻城。运动项目的重要意义就是玩它的人获得快乐。同样像太极剑,我觉得韩先生肯定不在乎它是不是进奥运会,因为他自己在练的时候,自得其乐,收获了很多,也就没有必要去探讨它什么时候进奥运,或者说能不能进。这毕竟性质非常不一样,从刚才韩先生和仲满在这儿一亮相,就能看出来。仲满是一个攻击姿态,代表西洋剑。而韩先生是一个金鸡独立的感觉,很内敛。

    韩磊:我觉得中国传统武术,练它的初衷,应该是强身健体,我们并不是为了要攻击别人。作为一门技艺,它应该也有防身的功能,但强身健体是最主要的。另外,刚才罗老师说修身养性,这是太极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可喜的一面,中国人把武术升格为哲学范畴的一项运动。但是,把本能之间的一种自卫、防身和格斗演化成半舞蹈形态、艺术范畴的一个形式,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遗憾的。

    进了省体工队,仲满多了一份自豪,那是一种自力更生的满足感。他也多了一份自信,那是击剑运动员特有的气质,这种自信伴着他走上赛场。尽管有着满满的自豪与自信,但在现实中,仲满逃脱了不了体育的残酷,他只能从五号位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然而,铸就辉煌就必须这样。

    主持人:仲满进了省队,应该有工资领了吧?

    仲满:进了省体工队就有工资。

    主持人:一个月工资大概多少钱呢?

    仲满:四五百块钱吧。

    主持人:第一次领工资什么感觉?

    仲满:心里面挺自豪的那种感觉,最起码比同龄人要自豪,他们还在用父母的钱呢,我不但不花父母的钱了,还能拿到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感觉挺开心的。

    主持人:自己挣来的钱是往家里寄呢,还是存到私房钱?

    仲满:才四五百块钱,一般都被自己花掉。朋友、同学来了,我招待吃住,这样我会觉得很开心。好像感觉比人家高一截似的——我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请你们的。

    主持人:做击剑运动员一般都很自豪,很骄傲,如果没有这样的气质和内心素质,在比赛场上就会输一截,对吧?

    仲满:必须要自信。

    主持人:其实以前我是写戏的,在话剧圈、电影圈,都有那么个习惯,就是说这部戏,我挑仲满做男主角,但只是男一号,A角,同时我有B角,C角。万一A生病了,B顶上去,B再不行,C顶上去。我不知道在你们击剑界,运动员是不是也分一号二号三号,以备不测。

    仲满:有。我一直以来,不管是江苏队,还国家队,我都是充当五号角色。

    主持人:什么叫五号角色?

    仲满:五号角色就是团体赛有四个人,第四个人是替补。我这第五号就等于是替补的替补。谁真的不行了,我再上去。我要一个一个打,从第五号位打到第四号位,才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主持人:五号从省队就开始了?

    仲满:对。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代表国家的话是奥运会。

    主持人:说说全运会。

    仲满:十届全运会的时候,我是在五号位。之前有两个老运动员是撼不动的,还有两个资格也比我老。虽然我排在第五号位,但有希望参加全运会。我们是三选二参加全运会。当时要经过两年的选拔,才有机会代表江苏参加全运会。选拔比较严格,第一年,我被放在第五号位,打算从省里面出线,跟着国家队打比赛,结果被PASS了;第二年,我才慢慢从底下一层,等于把第一年代表江苏队出去打比赛的那人拉下来,到了第四号位。最后我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已经到了四号位了。

    主持人:一个一个超越,上进一位,淘汰一位,是吧?

    仲满:这就是体育的残酷,没办法。

    主持人:你在省队获得过什么样的成绩?

    仲满:全国锦标赛冠军,全运会个人第三,世界比赛拿过第三名,就是代表国家队出去打比赛,拿过第三名。

    主持人:你详细说一下,怎么得来这个第三名?

    仲满:当时,在全运会上出成绩的运动员有出国锻炼的机会。江苏只派了两个人,我跟我的一名队友,跟着国家队,一共八个人出去打比赛。然后我是进前四了,最后半决赛的时候我拿了个第三名。

    主持人:第三名,成绩那么好的话,是不是够入选国家队了呢?

    仲满:我就是从那次拿完第三名以后,回来拿了个全国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又拿了个人第三,有了成绩才能进入国家队。

    主持人:厉害,那是哪一年?

    仲满:2005年。

    在洋教练包艾尔的执教下,仲满无论是技术层次还是心态层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包艾尔给仲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人谨慎,非常敬业,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教仲满,助推他上一个台阶。在包艾尔的指引下,仲满夺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但仲满并不想从此止步,他要把梦想延续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国家队的教练机制跟地方是不一样的,地方基本没有洋教练,就我们本土教练。进了国家队,不但有咱们的本土教练,还有洋教练,好像是两个教练带队员,你适应不适应?

    仲满:我们那个洋教练应该是2006年才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中国教练带,我自己的一套打法不是特别正规,洋教练来了以后,看我就感觉不顺眼,觉得我动作很不规范,从最基本的抓剑都不规范。其实抓剑大家都能抓,但真正抓剑以后,能让剑运用自如就不容易了,当时教练光教我改这个动作就改了很长时间,包括出弓步,很多细节上面的东西,我都要改。我的技术动作很粗糙,洋教练基本上是不带我的。

    主持人:后来你的什么特质吸引他带你?

    仲满:我当时是五号位,本来是可以参加世锦赛的,而且当时国家队定的是我参加全运会、世锦赛。洋教练把我动作一改,等于改了一个四不像,自己的特点也没了,击剑的感觉也没了,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水平特别差。本来我在国家队还能站得住脚,后来一下子掉到最底下,然后世锦赛也没有让我参加。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当然,运动员不可能遇到挫折就放弃。后面的训练,他虽然不带我,但还会指点。因为击剑的教练有个别课是互代的,他不带你的话,也可以用嘴去说,教别人的时候也会演示,然后你就在旁边学。经过差不多一年多时间,到2007年的下半年,我才开始慢慢进入他的视野,他才开始带我,一个星期会带我两堂课,最后,一星期差不多是三堂课,甚至是五堂课。从2008年刚开始,全是他在带。

    主持人:我很感兴趣,他带和中国教练带,个人感觉不一样在哪里?

    仲满:他能让你信服。运动员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对击剑也有一定的理解。中国教练会教你练这个东西,但他不会跟你讲,为什么会练这个动作,练这个动作好处在哪边,对于对手来说,他的威胁在哪……而这些方面,洋教练都会给你解释,解释清楚以后,运动员就特别想钻研,特别想去跟他练。他跟你的距离感,两人之间的衔接,他都会把握得很好。他是一个专业的教练,他的经验确实跟中国教练员不一样。

    主持人:那现在他还是你的教练吗?

    仲满:对,还是我的教练。

    主持人:是不是这个教练带你之后,从此上了一个台阶,上了一个境界,推开了一扇窗。是吧?

    仲满:可以这么说,如果说当初中心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去请一个洋教练回来的话,那我也不会成为一个奥运冠军,今天肯定也不会坐在这边。他具备这个实力,有这个技术,他把欧洲人的先进技术带来中国,不光是把佩剑带动起来,把整个击剑都带动起来了。他的很多训练方法,现在中国教练员都在学习,不光是佩剑,我们花剑、重剑也去学习他先进的理念。

    包盈盈:对。教练是个比较严谨的人。我记忆最深的是他上课,运动员抓剑的方式不太正确,他会一堂课40分钟就教你一个动作,最后你都已经感觉承受不住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教你。

    主持人:罗宏涛呢,你眼中的包艾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宏涛:我跟包艾尔接触没有他们多。我更多是从体育记者的角度旁观,有一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2006年,多哈亚运会,他带着他们去打亚运会。当时比赛是这样,上午淘汰赛完了,下一场比赛要到晚上,中间会有几个小时的空。他就让进入前四名的队员回去休息。但在训练场上,周围摆满了运动员的剑袋,里边放了所有的装备。为了帮这些运动员看剑袋,包艾尔一个人留下来,他没有离开,后来他很累,他睡着了。当时我们跑击剑的记者,专门拍了一幅画面,我现在印象非常深,周围全是贴满了中国国旗的剑袋,包艾尔在剑袋丛中睡着了。所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非常为运动员着想。

    一直以来,中国击剑队最为擅长的项目是男子花剑和女子佩剑,男子佩剑对中国击剑队来说并不是夺金热门项目。在中国男子击剑队中,也出过三剑客,但即使是在他们最辉煌的时候,最好的表现也就是银牌。这样一来不仅让别的对手对仲满的实力没有印象或者有所低估,也在无形中降低了他身上的来自国内的压力。仲满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这次比赛。

    主持人:其实认识仲满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他获得了一枚本来不在规划当中的金牌。好像我听说,当时对女子佩剑寄希望更高一些吧。

    包盈盈:对。好像是佩剑,她们后来获得银牌,也很棒。

    主持人:说一说仲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成功点到底在哪儿,怎么就会拿到这枚金牌了呢?

    仲满:只有包艾尔一个人说过这种话,他说“你可以,你行”,就是你只要按照他说的去打,你就能成功。当时确实自己在世界上也就拿过一次冠军,而且也是2008年拿的。所以,我有信心,不过有所保留的。包括各方面领导、中方的教练,他们都没有看好我,觉得能进前八就完成任务了吧。

    主持人:包盈盈,他拿到金牌,当时你意外吗?

    包盈盈:进了决赛以后不是很意外,之前的话没想。因为进了决赛以后,他整个控制了场上的那种节奏。

    主持人:有没有说很多人挺仲满?

    罗宏涛:没有。无论是从世界排名,还是以往在世界杯、世锦赛取得的成绩来看,焦点无论如何不在仲满身上。他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奥运会一上来就是淘汰赛,他心里可能琢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对手是什么样的情况。我记得他进了前八,整个就换了一个人。他就全打开了,给人的感觉,无人能挡。真的忘我以后,你就无敌了。

    仲满:因为我排名比较靠前,当时第一场碰到的对手不是很强,是泰国的对手,当然他也是奥运会第三名。但是他年龄大了,所以我第一场打得比较轻松。我主要的转折点是第二场,跟西班牙一个很强的对手。我最后一剑险胜,以后完全扭转过来了。各方面的压力一下子释放出来。

    罗宏涛:释放了,打开了。

    仲满:完全释放了,就在下面进前八的时候,我又赢了世界一号。赢了塔提诺以后,下面的半决赛跟决赛,我完全地释放自己。

    主持人:成功的诀窍就是在于忘我,除了这个呢?

    仲满:信心等各方面提升了以后,打起剑来明显有一种预判,感觉我的对手会出什么剑,他在我的压迫式的进攻下,下一剑会怎么做,这也是我取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主持人:我们身边很多人之前对仲满没有期待,觉得他是个昙花一现的人物,以为他肯定就是运气好,心态最好,仅此而已。但是,仲满并不是这样。2009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个人第三名,全运会个人前八,团体冠军,连续的荣誉证明了他的实力。接下来,自己有什么打算?

    仲满:打算征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主持人:还要打?

    仲满:还要打。伦敦奥运会肯定要争取参加。不管怎么说,我肯定会打完2013年全运会,然后到底会不会继续这个运动员的身份,还是说转型做教练,或者开个击剑俱乐部,这些都没有刻意去想。我现在最主要的想法,还是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这个目标去规划。

    主持人:你觉得自己状态怎么样呢?跟以前比起来。

    仲满:2009年我的状态不好。奥运会以后,有一个短期的休息,我也是轻松一点,没有特别在意参加训练。从今年的一系列比赛来看,状态已经慢慢在恢复。自己感觉已经处在一个回升的过程,而且信心方面也找回了。

    主持人:不管怎么样,2012年奥运会离我们已经很近了,衷心希望能够再次在伦敦奥运会上,看到仲满的身影,更希望他能够蝉联冠军。

    采访仲满之前,我仔细回顾了他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素材资料。击剑台上,仲满剑锋犀利、气势逼人。而当我面对面采访他时,却发现他如邻家大男孩一般,言语不多,在黝黑皮肤的映衬下,时而会有爽朗的笑。

    仲满,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普通的家庭,最早从事田径训练,在简陋的环境下,进行艰苦的训练。而命运的转折,那么简单而轻易。1997年夏天,仲满被临时借调去打一场校内篮球比赛。当地的击剑教练黄保华恰好经过,她对这个满场飞奔的小伙子格外青睐。这个平淡无奇的小插曲将他神奇地引上了专业击剑生涯。

    在击剑队里,仲满训练刻苦,对距离的判断有种天生的敏感,他很快上调到江苏省队,并成为绝对的主力。而这种天赋和勤奋使仲满成为教练日常训练中的标尺。时光演进到2008年,厚积薄发的仲满开始绽放光芒。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日复一日的训练简单而枯燥。然而,在他平静的述说中,我发现每当他提到“击剑”这项注定陪伴他一生的体育项目时,他的眼中都会焕发出激昂和快乐的神采。

    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剑客,在生活中却是温顺而内敛。仲满和他的妻子相遇偶然而浪漫,但是之后,两人却聚少离多。他每次出去比赛,都要给妻子带礼物,但却因为缺乏浪漫细胞,总会被妻子猜中礼物是什么。

    仲满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孩子,每当他取得成绩,走下赛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电话向家里报喜。获得奥运会冠军后,仲满获得了巨额奖励,他拿出奖金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他们老了,应该住好点的房子”。

    仲满说,2013年之后,他会选择一种更加平淡朴实的生活,成为一名击剑教练,抑或开一个击剑俱乐部。到那时,他会和已经为他默默付出许多的妻子,自由而快乐地回顾他职业生涯中的每个起伏成败。

    编导    姜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