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1983年出生,人称混世魔娃,现任Majoy总裁。
14岁自行设计开发软件。两次创业,六七次跳槽,迎接生存与生活的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体悟。2004年创办Majoy,时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运营官。
茅侃侃信奉“生命在于得瑟”,得瑟比运动更有情调、更有意义,得瑟实际是一个真实地展现自己的过程,不管是好还是坏。
奋斗感言:生命在于得瑟。
【主持人简介】
樊登: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以能言善辩着称。
【观察员介绍】
陈书京:《环球企业家》杂志主笔。
马汝庆:花木兰投资基金投资合伙人。
主持人:先听茅侃侃讲讲他现在的这个项目,很多人都很好奇,Majoy到底是干什么的呀?
茅侃侃:大院的孩子常玩打仗的游戏,但是,我想做一个没有枪的角色扮演游戏,类似于LocationBaseGame。结果都做了一半了,我突然发现,当时有两家公司在做这个。有人就告诉我,你应该把打打杀杀的东西加进来,当时网游正火。我后来就把枪加进来。当时为了模拟剧情、模拟用户关系,网游那一套,我干脆照搬,不过,我们增加了很多枪支以外的装备,比如现在美军作战用的PDA——个人数字助理——来记录角色的状态;还加入GPS定位,便于后台对玩家的管理。我可以控制玩家打即时战。
主持人:你怎么控制呢,那可是活人啊?
茅侃侃:设定指挥官就可以全盘控制和管理。他可以模拟后勤部门调度、分配资源。
主持人:指挥官说你堵枪眼,然后这人就堵?
茅侃侃:对,我们还有很多炸弹、空袭等概念,这些听起来很嗨。但运营至今我的感觉是,还真不如满大街打机关枪的真人CS好。
主持人:你们这个和它有什么区别呢?
茅侃侃:区别在于,我会设计剧情,有人物属性关系,然后通过网络记录角色状态,任务可变,实际上就是升级版的LocationBaseGame。
主持人:经营得怎么样?
茅侃侃:北京的店都被关停,反而是上海、广州、杭州的加盟商,比我们在北京做得要好。后来我们干脆把一部分给部队,提供训练系统、战术模拟,另一部分转化成类似于人力资源测评,可以根据它设计心理模型、结构人形,然后卖给培训公司。
主持人:你成了一个培训公司的供应商。
茅侃侃:我成了一个技术供应商,应该叫实景技术供应商。
主持人:利润怎么样茅侃侃:单笔的单子远比真人CS的利润高多了。
可以说,茅侃侃不是个好学生,他经常逃课,地理挂科,中途退学,后来转到四川去上学,也是吊儿郎当地混了一年多。他回到北京后,开始打工生涯。其中也有两次创业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他拒绝了高考,却迎来了生存与生活的大考验。
主持人:听说你上学的时候,地理怎么考都不及格,是吧?
茅侃侃:对。这事挺丢人的,因为育英中学的地理老师是北京第一的。据说他当时一个月头发就白得很厉害。你想他是地理老师,又是北京市地理教研组的组长,然后就我一个挂了。
主持人:你那时候在玩什么?
茅侃侃:计算机和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车。我特能装病。因为我脸色不太好,老师觉得我有黄疸肝炎。我一搭拉眼,老师就说你回去吧,我就玩去了。
主持人:除了玩自行车,还玩电脑?
茅侃侃:电脑玩得很早,小学四、五年级吧。
主持人:电脑玩到什么程度。
茅侃侃:现在有一个做芯片测试的公司,他们用的挖掘和过滤的数据软件,还是我在上初二时候做的。
主持人:我问问投资人,像这人完全没上过大学,在你们投资对象的范畴之内吗?你们有没有硬性指标说,没读过MBA的或者其他条件,就不投?
马汝庆:没有,关键看他的管理能力和他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很重要。一些学院派未必能做好企业,土鳖也未必做不好。
他不停地换工作,从网管到自制节目《网事在说》,那个年龄的他生活并没有清晰的目标,但他重视自己赚钱的能力。最后的失败赔进了他打工六七年的积蓄,但这对茅侃侃来说不算什么,关键是他还有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并且,无意中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体悟,这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你一共换了多少份工作,从16岁到创业之前?
茅侃侃:不是六份就七份吧。第一份是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做网管,然后做开发、市场、公关、PR,然后被同事忽悠,出来开了个公关公司。公关公司失败以后,正好有一个契机,又跑到市科委上班去了,接近于公务员的角色,事业单位,后来被联众挖走了。可是,当时QQ的棋牌游戏上线,我一看,完了,QQ做这个了,联众肯定完蛋。我就辞职,去做电视栏目。我姥姥家是八一厂的,从小摆弄这个长大的,而且我特别爱看电影。电影投不起,攒点钱也能干干电影栏目。
主持人: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多少?
茅侃侃:800块。算是净利润。
主持人:挣800块钱,是什么感觉?够花吗?
茅侃侃:够,北京小孩嘛,大不了回家找爹妈去,一样有吃有喝,有地方住。
主持人:这就是崔健唱那歌——混子,其中有一句话叫“实在没地儿住,就跟父母一起住。”
茅侃侃:我觉得这是典型的北京小孩心态。
主持人:你凑钱做电视栏目的时候,多大?
茅侃侃:20。
主持人:打拼了这么久,才20岁,这个叫做资本,对吧?
茅侃侃:对。其实钱真的不是靠工资挣出来的。
主持人:你制作的节目叫什么名字?
茅侃侃:《网事在说》,实际上就是做了一期类似这样的谈话节目。从写脚本到编导,我都掺和,我是出品人。
主持人:做完以后你得发行啊,发行得怎么样?
茅侃侃:这个挺有意思。跟湖北卫视协议,约定占频费多少钱。广告费我想自己全拿,占频费给卫视。拿的时段是5月1日。结果签约的时候,我去找领导,发现他已经不在了,调走了。新领导对之前的承诺不看好,所以就拜拜了。但说实话,到现在,有足够闲钱的时候,我还想做这种事情,我依然认为它比较有创造性。
主持人:两位嘉宾评价一下,这个孩子发展到现在了,21岁,我觉得算一个阶段,第一次创业失败,你们觉得他的发展是一种正向的积累,还是觉得他做了很多浑事?
陈书京:其实说白了,这是生活的艺术和生存的艺术。这些年来,他学到的都是这些东西,我觉得他挺专注的,每一件事干得都不错。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会在意,这个人失败过,他知道生存的艺术,他也得到了生存、生活给他的意见。
马汝庆: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士一定要经历坎坷。成功的因素往往不好找,但是失败一定能找到原因,所以作为一个投资机构,作为一个投资人,我很看重这一点,他有失败的经验,这些都是他未来做企业需要规避的,早出现比晚出现对于我们来说风险小得多。
主持人:你从《网事在说》失败那件事上,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茅侃侃: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小子,哥们儿技术这么好,大不了我回IT公司,我接着做程序员,打工呗,我照样揽私活,还能把钱挣回来。
主持人:当时你真的没有心疼吗?我看过一篇报道上边说,那是你心底永远的痛。
茅侃侃:那是因为记者说,你一定要有特惨的事,我说那就这件事了。
创业的失败并没有将茅侃侃打倒,他以游戏的态度面对失败,表面的浮躁下隐藏着他细致的内心。做什么事都要专注,哪怕是打CS,这种认真,加之成熟稳固的关系网,让茅侃侃成功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主持人:从做电视节目以后,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该朝哪发展。
茅侃侃:我就在家待了两个月。那段时间是我唯一没有工作的时候。
主持人:后来你怎么突然决定不能再这么过了?
茅侃侃:我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你整天闲得慌,钱有花光的时候。他刚去了一家新的广告公司,主要负责带活动什么的。他说你要不要过来一块做,反正我的部门缺人,咱俩就好商量了。我闲着也是闲着,就过去了。然后开始带活动,后来接触一些大客户。我原来在科委,资源挺好,很多IT公司我也比较熟。我就想自己弄一广告公司,也不耽误给这打工。因为我始终坚信,别人三个小时干完的活,只要我决定去干了,绝对比一般人快,这个把握我有。
主持人:所以你就分身了,一边打工,一边做自己的公司。
茅侃侃:对,自己的公司也不需要干什么,客户都是关系型客户,我就着眼公司执行。
主持人:这次挣钱了?
茅侃侃:赚了。
主持人:为什么这次就会赚钱,这不跟上次的业务差不多吗?
茅侃侃:之前我没有资源关系,根本意识不到这个行业的特征,而且第一次还小,才18岁。
2004年底,茅侃侃碰到一个国有企业老板,讲起自己筹划了一年的真人实景游戏项目Majoy,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最终,Majoy落户石景山雕塑公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茅侃侃以首席架构师、运营官的身份占有20%的股份。
主持人:广告公司之后是不是就到Majoy了茅侃侃:对。做广告公司的时候,有一次我跟我的大老板聊天,我说国有企业在改制,需要项目。我爱看电影,那两天刚看完《黑鹰坠落》,又在网上刚刚了解到定位游戏的事。我说咱做这个很有前途,那会儿石景山区刚刚成为北京市的数据娱乐产业基地。
主持人:这大老板跟你有关系吧。
茅侃侃:对。关系真的很重要。然后他就说好啊,因为他知道我在科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在这种机关工作,比较了解一个产业的高度,而且有政策敏感度。我去做政府立项一定会得到支持,当时石景山数字娱乐产地基地审批的时候,我参与了。
主持人:你知道他们的定位,知道他们要什么项目,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茅侃侃:包括他们还剩多少块地没卖出去,我都知道。
主持人:投了多少钱给你?
茅侃侃:累计下来不到5千万吧。
主持人:我们拿到的数字都是3个亿什么的。
茅侃侃:那是有一次我在节目里说了一句,说这事要给我3个亿,就能踏踏实实干好了,我记忆犹新。
主持人:谣言就是这么产生的。
茅侃侃:对,还说我有15个亿呢。
主持人:这就是虚拟语态。那就是累计大概有5千万的一个投资。
茅侃侃:当时我真想有3个亿,因为我看好这个概念。现在那块地已经被奥运停车场占用了。
主持人:就想做一个实景游戏,背后有IT支持的这个东西。
茅侃侃:对,当时我并不在乎游戏有没有人玩,大家是不是放得开。我在乎的是这个概念。那个地正好在长安街延长线的南侧,在那周围盖点住宅,类似华侨城那个模式,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楼好卖啊。
主持人:你又想做房地产。
茅侃侃:因为我的大老板公司改制完了以后,已经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了。如果我们把这个项目包装好了,置业公司也可以参与进来。我觉得这样的项目对于国企来讲,才是一个稳妥的项目。
主持人:曝了这么多的内幕,听他这么调侃地讲自己融资的过程,你们说这孩子是靠谱还是不靠谱。
马汝庆:我觉得评判一个项目靠谱不靠谱,要看它未来的收益,以及它的商业模式、管理团队、行业未来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的竞争壁垒,关注这样的行业,如果能做到双保险,那是最好的。
主持人:他现在是双保险吗?
马汝庆:如果用地作为第二道防线,应该可以。
主持人:但是他这个地,后来没弄成,是吧?
茅侃侃:只能说做生意有运气的成分。我们协议都签了,包括我们集团的老板已经考察过很多次了。但是,有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不能这么说。我要说,这是一个游戏。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产业,就不太合适了。
主持人:陈先生的印象呢,对他了解越来越深,是越来越放心,还是越来越不放心?
陈书京:有两点挺放心的,因为他之前曾经说过一个词,叫净利润。作为投资人来讲,我们怕的是他不关心钱,他只关心理想,至少现在听他说关心净利润,我觉得这个词特别重要。很多创业人拿商业计划书去找投资的时候,你发现中间的财务预测,其实是相当简陋的,或者经不起推敲。但他刚才说到净利润,那是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他这个,我觉得他在关注钱。对于投资人来讲,没有什么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创业者,他不关注钱,他天天跟我讲理想,我就会害怕,因为钱是我的,理想是他的,最后他实现了他的理想,我没了我的钱。所以听到“净利润”这个词,我挺放心的,但有一点我也觉得不放心。
主持人:那个地的问题?
陈书京:对。我担心他万一给挪了怎么办,当然了,他当时要挪了就好了,这地现在可值大钱了。他的所有的经历,还有如果在生意上或者生意类型上选择得越来越不专注,可能都会让投资人有些担心,因为我是投资人,可能感触更深一点。
茅侃侃就是老想跟别人不一样,他的满足是通过和别人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幸运的是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可以真的靠能力实现自己想法的人。
主持人:你糟蹋过投资人的钱吗?
茅侃侃:我不知道糟蹋的定义是什么,是我完全用于交涉营业的这种消费,还是说我在公司正常业务的花销上,这些我觉得还没有。我从来不关注成本的,但如果投资失败也算一种糟蹋的话,那肯定糟蹋过。
主持人:Majoy这个项目,你觉得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茅侃侃:说实话还真不好说。就像当时我们为了包装那个概念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它说得很好,因为我的注意力在地上。但在2007年的时候,那是大转弯,奥运压倒一切,整个规划都变了,市政规划都变了。2007年我们开始做产地运营,就是赶紧建雕塑公园的北区,事情总是要继续下去。其实我接触风投并不多,投资失败就终止掉,后续的钱进不来,但是对于国企的理想来讲,投和停都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定了规划就一定要做。
茅侃侃:对。我还是要把这个项目换一种方式,继续下去。
主持人:我其实特别想听听你说的那种给人说理想、忽悠的那种说法,我想看看你怎么把这个项目说得特别棒,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就说Majoy项目,多么有前途,让我们大家开开眼。
茅侃侃:其实真的不用我多说。你去搜索一下当年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数字娱乐产业的火爆情形、网络游戏有多么的火。那我告诉你,我们数字技术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当你把它们结合起来的时候,那么,我确实能够告诉你,这个项目是多么有前途,我怎么实现这个产品,实现路径是什么样的,当时的政策是什么样的。我的老板虽然知道我比较浮躁,但他也知道我可能在产品的制作设计上和哪些政策上有独到的地方。他是了解我确实能够做到的。基于这种信念来做这样的项目,我觉得更适合国有企业改制。
主持人:他说问题的时候思路很清晰、很精准。这很难得的,这也是他能够打动投资人的地方。不过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媒体除了捧你,把你吹到亿万富翁,媒体也在讨论说你的Majoy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你听到这些评论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不开心。
茅侃侃:这就像当时我高考没考上。嘴长人家身上,人家爱怎么说怎么说。
主持人:就是说你的抗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茅侃侃:我觉得我的抗压能力特别强,抗压能力其实就是脸皮厚嘛。
主持人:你有什么缓解压力的办法。
茅侃侃:唱歌,看电影。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茅侃侃现场唱起了郑中基的《怪胎》。他自嘲记不住歌词,但他认为这是郑中基自我写真的歌曲,特别适合发泄内心的压力。做为财富新贵,他的压力来自何处?来自内心,责任心,他认为他拿了别人投资的钱,就要对此负责。在他嬉皮士的表象下,是一颗认真的心。
主持人:那你的压力会来自于哪呢?
茅侃侃:别人说我不好听的话,我可能看不到,但是看到了,我不可能开心。
主持人:公司的压力呢?
茅侃侃:肯定有。既然拿了国有企业的钱,我就要负责。出于某些不太方便说的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我又不可能站出来解释,但我一定要尽可能地给我的老板一个新的方向,让事情继续下去。之前技术上的开发投入怎么办,我怎么转换,这些问题,当时挺挠头的。
主持人:现在他们是一个国企背景的企业,是吧?
茅侃侃:国有控股。
主持人:你有股份,是吧?
茅侃侃:有。
主持人:你有自己的创业股份,然后,最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吧?就是他们开始租用给军队,让他们做训练。
茅侃侃:我们卖给他们。
主持人:是直接销售的,就等于一个地方的,比如集团军,你就可以卖他一套。利润怎么样?
茅侃侃:不错,我只能说是不错。
主持人:你有哪些盈利点?
茅侃侃:泛泛来说,我们就是一个典型的做技术产品输出的销售公司,就跟卖软件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会掺杂定制化开发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海军陆战队和武警特种部队,在战术训练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这个进行调整。培训公司用的任务编辑器和部队所需要的数据模型、计算模型肯定也不一样。我们算是定制开发。
主持人:就是客户一方面是军队,一方面是培训公司,帮他们做内训,做人力资源的模式测评,这个市场其实很大。
茅侃侃:对。但是这个概念,跟职业生涯规划一样,概念都很火,大家都会提,有些公司会象征性地采购,会使用,这是面子上的事情。他并不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买,更多的是我有这个东西了才像那么回事,而不是我真的需要。
主持人:我现在听起来,有一点担心。好像对这个事情你是出于一种责任在做,就是已经没有兴趣了,但是我得把它挺下去。
茅侃侃:事情我觉得分好几个阶段,我觉得做到这个阶段,一定是责任最大,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理想梦想。
主持人:它已经不是你最大的理想的地方了?
茅侃侃:就像刚才那位老师说的,我花的是您的钱,我天天想着我的梦想跟理想,我觉得这很不负责任。
主持人:如果从这里边体会不到乐趣,体会不到那种快乐和冲动的话,你能够持续做下去吗,你能挺到30岁吗?
茅侃侃:痛并快乐着,实际上是最爽的状态。
谈到未来,茅侃侃有自己的想法。他既要稳固已有的领域,为Majoy寻找商业模式,还要开疆拓土,向未知领域进发。他信奉生命在于得瑟,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尽情呈现自己的优点。他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真实展示自己的全部。
主持人:你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茅侃侃:首先,就是为Majoy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力求稳定下来。稳定下来虽然不是它的本质需求,但是只要存在采购,就有需求存在。我们需要把这东西摸透。其次,我要利用业余时间,做一做大学生就业的事。
主持人:OK,两位现在把他的故事都听完了,有什么印象?
马汝庆:我提个问题,现在有没有做到盈亏平衡呢?
茅侃侃:我只能说今年的上半年开始可以做到,去年是亏损的。
马汝庆:那你的投资人对你有没有压力呢?
茅侃侃:风险投资的压力跟传统上的压力不太一样,我觉得国企要讲政治,这个压力是很大的。这种问责制和传统的商业不太一样,所以,老板有压力。但他并没有在我面前展现太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信任,他可能不想让我太为难。
主持人:您问这问题想知道什么呢?想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者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
马汝庆:一个初创的项目,它在未找到盈利模式之前,很容易引起失败。投资人对盈利预期过高,而且时间估计提前,这容易引起失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坚持。通常我们都有一个估值调整保险,有些时候是无形的压力压倒创业者。
陈书京:我觉得这事挺好玩。尤其这种IT技术的植入,使它跟普通的真人CS有了更多的不同。说白了,它未来进展到某一天,可能演变成虚拟现实的东西,就像《黑客帝国》一样。那就非常好玩了。每个人其实都想体验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类似于战争或者其他的游戏都能体验,又不让自己受伤害,它一旦变为一个消费品,市场会非常巨大。如果能通过跟部队或者公安系统,去交流沟通,进而找到一种过渡的方式,一定能让你的公司盈利。
主持人:你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
茅侃侃:最好多去经历一些失败,多看看我们当时那么惨的案例。
主持人:见到18岁时候的自己,你会跟他说什么。
茅侃侃:你还应该上大学。
主持人: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茅侃侃:我自己。
主持人:你跟我们已有的信息资料不一样,资料上说你最佩服的人是乔布斯。
茅侃侃:这个人不错,风格特别,我觉得我要是那样就更好。
主持人:人生绝不是短跑,人生永远是长跑。所以我们更期待看到茅侃侃在今后赛道上的表现。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茅侃侃:我信奉:生命在于得瑟。
主持人:为什么生命在于得瑟?
茅侃侃:我觉得,得瑟比运动更有情调、更有意义,得瑟实际上是一个展现自己的过程。就我这样,比如说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我从来不掩饰我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能不能挺过来,实话实说,我跟我的团队也这么说。愿意跟我熬着的,熬;熬不住的可以先闪。我不会忌讳这个,我也不会避讳说我的优点。生命在于你能够去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全部,不管是好还是坏,对吧?这么说,90后理解起来可能容易点。
主持人:无论如何,我们今天明白了,茅侃侃并不是传说中的亿万富翁,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为80后偶像级的企业家,这一点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在采访茅侃侃之前,虽对他有所了解,但我依旧满怀好奇,因为这位“玩”出来的亿万富翁被誉为“混世魔王”。
在和他闲聊的过程中,他调侃、闲侃、侃侃而谈,恰如其名“侃侃”。
他不仅能侃,而且能玩、爱玩、会玩。
他爱玩,唱歌、看电影、泡吧一个不落。
他能玩,为此他高中地理不及格,补考再次不及格,最终放弃学业。
他会玩,凭借一份有关“玩”的商业策划书,他赢得了巨额投资,至今身价过亿。
不错,他就是爱玩的毛头小子,玩出来的亿万富翁。但也正因此,媒体和公众对他本身“靠谱还是不靠谱”的争论似乎没有定论。毫无疑问,他是80后亿万富翁中最受争议的一位。
他的不靠谱源自他的肆无忌惮和无所顾忌。
正如他所爱唱的《怪胎》——“老犯错太沉默,老是学不乖,才开始就想逃跑,从来不问未来,像个贪玩的小孩。”
他的不靠谱源自他的性格毛躁和不够专注。
在16岁辍学到创业的短暂时间里,他从事过网管、公关、公诉员、游戏开发、电视人等六七份工作。
然而,在16岁辍学到如今成为80后偶像级企业家,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成人社会中游刃有余。也许,他是靠谱的。
他靠谱,因为当他侃侃而谈时,他总能思路精准地剖析产品设计与政策结合方面的问题,并把你的思索引向深入。
他靠谱,在种种质疑声中,他历练出极强的抗压能力,拥有越来越浓重的责任意识。
似乎对于这位80后创业新秀了解得越深,就越不能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位。因为每当和他闲谈,我总会在怀疑之后,又不得不深深感叹……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茅侃侃,不管是好还是坏,他总是最真实的自己。
编导 周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