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宏,1988年出生,音乐唱作人,曾任上海天实网络有限公司CEO。
从小留学海外,生活经历丰富,这让张伯宏比起同龄人来显得更加成熟。他创作的音乐具有浓郁思乡之情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大声传播力求将其专辑打造成“21世纪最具艺术气质的专辑”。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没有任何行业背景,张伯宏以学音乐的资历闯荡IT圈,100万元,聘用张伯宏的天实公司下了不小的赌注,该公司创始人江宇感叹,“我太看重张伯宏的创意了。”
奋斗感言:放大梦想。
【主持人简介】
张晓楠: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以财经见长,曾获第六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铜奖。
【观察员简介】
王璞:北大纵横咨询管理集团创始人。
王朝晖: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主持人:很多人都对张伯宏感到震惊,18岁当CEO。可是,现在他却辞去了这个职位,跟我们说说为什么?
张伯宏:2009年我们跟盛大签署正式的和约,游戏运营权完全交给盛大,我的工作基本上算是完成。我觉得还是应该创造一些自己的生活吧,就从那边出来了。
主持人:今天两位嘉宾都姓王,我想问王老师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一个18岁的CEO坐在这儿,心里在想什么?
王璞:看到伯宏的资料,我有两个疑问。因为CEO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的问题,跟做歌手有很大的差别。我听过伯宏的歌,我觉得给一点时间的话,他还是有可能成为张杰伦的。但事实上,他选择自己出来做一个CEO。大家都知道,不论是从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大学到工作,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你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适应。所以,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伯宏如何完成了从歌手到CEO的软着陆?第二,CEO其实是个瓶子,瓶子里面装什么,可能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一个游戏研发的公司,伯宏CEO的瓶子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研发总监、架构师、品牌总监、公关总监,还是形象代言人?我对此很感兴趣。
主持人:谈谈天实老板江总叫你去做CEO的原因,或者,你感觉他当时为什么选你?
张伯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最早做音乐,我的歌出来被他们听到。他们当时做北京实体的赛车游戏,觉得我那歌蛮适合的,然后看看我的资料,又是学音乐的,就把我拉过去做流行音乐。在我做流行音乐的过程当中,我看到游戏的雏形就产生很多想法,然后我跟江总沟通一下。当时他们的整个模块已经做得很成熟,他想做一个类似于视窗的休闲小游戏。我觉得既然投资蛮大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做成一个多人在线的大型角色扮演游戏?我只是说出自己的一种看法吧。结果机缘巧合,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很有可行性。
背负起创业的光环和炒作的嫌疑,18岁的张伯宏勇敢前行,他希望用自己的成就证明这绝非炒作。他用青春的肩膀实实在在扛起创业的煎熬,他用行动告诉人们80后能够实现创业愿望,虽然创业过程不是那么轻松。不要放弃梦想,但也别轻易放纵自己的野心,接触梦想需要成本,而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张伯宏:可能外界觉得这事蛮诡异。但如果了解真相的话,就会觉得很正常。因为正好当时那个游戏也处于开发的瓶颈,整个游戏模式还没有最后定性。老板选我的一个原因,也是后来他私下跟我说的,他希望有一个尽量跟我们的客户群年龄、思想都相当的人来负责开发这款游戏。我认为这很有道理。因为我现在都很难理解像十三四岁孩子的想法,更何况三十几岁的人?如果我们硬去做一个游戏的话,那谁来买单呢?我觉得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我想问问两位嘉宾,你们觉得江总最后选择他,直接让他当CEO,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璞: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可能跟这个行业有关系。游戏行业是年轻化的产业,它的产品主要针对年轻人,所以,从界面、编程技术、人群特点来讲,选他是有合理性的。
主持人:朝晖呢?我看你应该是比较理性的人,如果当时你是伯宏,你18岁,选你去当CEO,你会接受这个岗位吗?
王朝晖:我可能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源,能不能做好这个位置。不过,即使有一万个理由,或者一万个逻辑出来推论说这个事不成立,但事实上它出现了,就说明它有存在的道理,存在即是合理。
王璞:我觉得这个时代大背景,以及游戏行业这个特点,是允许这个年龄段的人去创业的,创业就是CEO。但这应该是少部分人。遗憾的是这个量还很不够。
张伯宏:在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年龄比我小的员工负责像程序、美工等非常重要的岗位。我觉得游戏行业是很特殊的行业,它不是说你熬到越老,就越有资格。IT行业一定要有最新鲜的血液和最新鲜的思维,才能够有所成就。
主持人:2009年辞职之后,你又做回了音乐。做CEO和做音乐你都经历了,要你选的话,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个,或者哪个更适合你?
张伯宏:从我个人来讲,当然选择音乐。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音乐要难很多。无论是理性地分析市场,还是分析行业的前景,音乐都不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因为我看到在游戏行业,很多企业一两年就成长为市值上亿,甚至上几十亿的公司,这在音乐界是不可能的事情。做音乐要耐得住贫穷与寂寞。
张伯宏把那段百万年薪的CEO经历看作漫长人生当中的一段插曲。可以想见,总裁的职位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能说,张伯宏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好在他都挺过来了,而且处理得很好。两年出离音乐的总裁生涯让他收获颇丰,尤其是关于人生、职场、理想,他现在更加坚定了信念。用他的话说,坚持音乐的梦想,相信音乐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并且值得为之拼搏。
主持人:伯宏之前在美国的时候,需要自己在那儿待着。有文章说,你就看着窗外的天空思考。是不是在这种环境下,让你写出了像《北京土着》这样的歌?
张伯宏:那个时候没有写《北京土着》,而是另外一首歌,也是中国风的一些东西,但那一段时间给我的影响,就是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从小在北京长大,不觉得这些文化有那么可贵,司空见惯了,比如四合院、牌楼、路边有人拉二胡、弹三弦,不会觉得这个东西有多么珍贵。但当你到纯粹异乡的文化环境,别人看你的眼光,不再是看一个人,而是看一个民族,你会发现,这些传统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那段时间,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音乐、我们民族的文化,对我帮助很大。
主持人:出过国的人经常说一句话,出了国才知道自己多么爱国。这首《北京土着》刚出来就在各大榜单上,攀升到第一名的位置,成了伯宏的成名曲。歌词最后一句“北京的土着有一点点感伤”。我想问问你,这个歌词能不能代表你选择离开CEO岗位的时候有一点无奈?
张伯宏:其实当时考虑了蛮长的时间,大概是两年。我从音乐圈脱离出来,其中有快乐也有辛苦,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外界一说18岁CEO,觉得很了不起,这样很容易自我膨胀。这只是很偶然的机会,人生还很长,现在20岁,不可能再过10年以后还自称当年18岁的CEO,我觉得那个就二了。我觉得还是走我自己喜欢的路,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可能会有困难,但这是我的选择。
主持人:过程中有没有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或者别人让你觉得不太实际的一些判断?
张伯宏:有啊,什么18岁不靠谱,老板脑子秀逗,等等。大家是在一个和平年代,集体被软化了。像战争年代,十五六岁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或者带几十人的部队,是很常见的事情。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更多的家长不太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
主持人:当时你爸妈对于你去做CEO,是什么反应?
张伯宏:我父母很开明。因为我们经常不在一起,父母已经习惯了给我一个自己判断事情的空间。
主持人:我听说你好像小时候就上过什么少年总裁班。
张伯宏:学不到什么东西。
主持人:后来好像又去进修过关于管理的这种班,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总裁梦?
张伯宏:还好。在其位谋其政,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学音乐,你不可能懂一些金融方面,或者VC方面的事情。这个需要进修。
2009年,20岁的张伯宏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辞去天实公司CEO职务“回归”到音乐创作领域。希望“在音乐中,能找回到一个真实的自我”。两年的CEO生涯,让这个当初腼腆与羞涩的年轻人多了几分成熟和随意,思维也更加敏捷和缜密。
主持人:在这两年过程中,你肯定要带着团队做一些决策,或者做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如果让你重新做选择的话,有没有可能会跟当时的决定不太一样?
张伯宏:我觉得我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了,因为事情都过去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觉得我应该关注的是,今天我应该干什么,未来我应该干什么。这是需要我花时间和精力去想的事情。
主持人:两位嘉宾都是职场老将,肯定给很多人做过这方面的设计、咨询、建议,你们觉得通过他刚才的描述,如果说18岁的年轻人去做CEO的话,机会有了,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注意?
王璞:18岁做CEO,确实比较特殊。第一,我不主张这么小就去当总裁;第二,如果真的18岁就工作了,有特别好的机会,有天分,我觉得还是要坚持学习。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上学无所谓,从父母那儿学,从身边朋友那儿学,从实践中学,遇到问题学,学习的方法和视角太多了,看书学,尤其你们设计软件游戏,视频上面各种社会知识、管理知识,无穷无尽。总之,坚持学习。
王朝晖: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伯宏能走到这一步,自有他的道理。从我的角度来看,CEO和歌手的差别蛮大的。一个CEO的话,外在看像一个鹰,要飞得高看得远。应该跳出自己的行业圈来看自己的行业,然后跳出自己的公司来看自己的公司。这样才能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没有问题、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有没有问题;CEO的内在表现,应该像水泥,能把公司各种各样的人,融合到一块去,不论是沙子、石子、钢筋……都融合到一块去。所以,对伯宏而言,有一点东西特别重要,就是偷。因为他已经是CEO了,他没有办法现学现卖,只能去观察,去学习,去反思,然后从周围人身上得到一些他想要的东西。其实,伯宏能在这个位置上做两年,就已经说明他是成功的。
主持人:之前一开始的时候,朝晖也问了一个问题,你怎么实现从做音乐到做CEO的这样的一个软着陆?
张伯宏:其实很难。最早的时候很天真,觉得可以一边做CEO,一边做音乐,但后来发现完全不可能。因为要花太多的精力在公司、游戏,在一些新的创意上面。为什么两年之后会选择出来,因为我觉得离我自己喜欢的生活越来越远,我自己也越来越不真实。我觉得可能在音乐中,我能找回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吧。
主持人:你要放弃这个东西,去追求你真正更喜欢的东西,但是我们经常说,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实的生活。说到底,是钱的问题。
张伯宏:我的经纪公司有工资给我。
主持人:有工资。肯定比年薪百万少了,心理上还是挺平衡?
张伯宏:对啊,就是自由了嘛,可以有别的时间再去赚钱。
主持人:现在你除了写歌以外,还主要做什么?
张伯宏:写歌,然后也做一些电影音乐,给别人写一些东西。这样也算是放松自己一段时间,可能不会长,但是我觉得让自己沉淀一下,过一段时间再去想别的事情。
主持人:目前有没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
张伯宏:长时间,我觉得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走,现在做音乐虽然说难,但我觉得还是有希望,因为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包括听众,开始理性地去审视音乐,这是好事情。我刚回来那些年,人家问我中国跟外国音乐市场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外国摇滚归摇滚,RNB归RNB,流行归流行,各有各的受众群。中国完全是拧到一起。所有人专辑里,各种风格都有,歌迷也是各种风格全喜欢。我觉得这种现象现在慢慢在改观,比如说开始会有小的演出,然后慢慢壮大。其实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只有20年的生命而已。我觉得20年能做到目前这个地步,已经不错。再过几年,大家慢慢会更理性,给予音乐更高的地位。
CEO的经验让张伯宏学会了很多东西,从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到对团队合作的认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本不善于与别人沟通,而现在面对交流他不再害怕,这不只是一个交流的技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他自叹这将对他一生都有好处。
主持人:你做CEO,说了很多你不喜欢的部分,除了熬以外,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具体的,比方你遇到的一些困难、面对了一些挑战,以及你曾经没预料到的一些问题?
张伯宏:有啊,员工跳槽就是。当时有3个月的空白期。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当时程序部好像跳了一半以上,最后只剩三五个在帮我维护东西。
主持人:跳走的原因是工作安排不当,还是他们对你没信心?
张伯宏:有猎头公司来挖了,这是很悲剧的事情,后来花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主持人:你当时在心情上怎么调整的?是不是特别有挫败感?
张伯宏:主要是对自我的一种怀疑,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是干这个的料。我很感谢我老板,他在高层帮我做了很多工作,要求大家配合我的想法。最后结果出来,大家都挺满意。我们整个游戏优化以后,基本上能达到欧美游戏工业2007、2008年的水平。这已经是中国很领先的技术。后来,游戏在盛大正式上线,连续开了三个服务器,全部爆满。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肯定吧。那次也不是坏事,因为后来我会更多地注重跟团队配合。之前是你们要配合我工作,但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合作是在互相的理解与沟通中进行的。
主持人:那时候你跟别人沟通有没有障碍?
张伯宏:毕竟都是年轻人,倒没有什么障碍。记得当时搞了一个很搞笑的管理方法,每个员工都会有类似于游戏当中的那种数值。你完成工作,会给你加一些攻击力。最后员工之间会互相PK,输的扣工资。
主持人:年轻人做CEO,肯定跟年纪大一点的人不一样,除了这种游戏的方式,还有没有一些年轻人所特有的管理方式?
张伯宏:有。比如说“打倒他”管理法。
主持人:怎么讲?
张伯宏:就是经常组织员工下班以后打游戏。
主持人:我觉得虽然你中间经历了这些困难和挫折,你好像还一直对自己比较自信,有没有对自己特不自信的时候?
张伯宏:有是有,但是我不会表现出来。因为我觉得不管作为公司的CEO,还是一个很小的领导,都不能表现得那么不自信。古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面对所有的困难,哪怕已经到绝望的边缘,你的信念也不能倒。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素质。
主持人:你从音乐到CEO,从CEO又回到音乐的这一过程中,你觉得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伯宏:在公司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怎么去跟人接触。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二十几年里头很少去跟别人做那么密切的沟通。在公司当中,我学到很多,我不会再害怕去跟任何种类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这对我一生都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王璞:这恰恰是他们80后、90后面临的问题。50年代的人,兄弟姐妹一大堆,出生就在一个团队。60、70年代的人,他虽然是一个人了,但毕竟有叔叔、姑姑,或者说有姨、舅舅,还能这一大家子人。而80、90年代的人,受到的团队熏陶越来越少。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一大挑战,就是去适应团队生活。
主持人:你刚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些调整不过来?因为都是各管各,没有这种群居的生活,还要你去管理别人。当时你是不是觉得有一些沟通不顺畅,具体的例子还记不记得?
张伯宏:这个例子很难举。但从实际的工作效率能看出来。比如你要求事情一个月完成,结果他半年才完成,最后他在跟你交代的时候,还一脸无辜地看着你,这不是你的意思吗?我说这真的不是我的意思。
主持人:之前没交流明白?
张伯宏:不是。不是没有交流明白,而是没有说服,其实等于他装糊涂。总之是没有威信吧,我毕竟是一个空降的CEO,谁服你一个小孩?比如现在派一个十五六岁的人过来管我,我也不服。对不对?还是要沟通,让人理解,不是管理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在张伯宏的心中,梦想比什么都重要。正如他说,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要把梦想放到无限大,哪怕是你想当总统,那你就做好一个当总统的计划,没有不可能。“放大梦想,坚持地走下去。”年轻人什么都不用怕,因为年轻是人生最雄厚丰大的资本。
主持人:很多同行看了你说,他18岁都能当CEO啊,我为什么不行呢?我也想去试试。可能你给了他们一种动力,觉得我可以尝试不同的事。你对他们有没有一些建议?
王璞:我觉得作为一个在校的学生,可以有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就是说,我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做无穷多可能的事情,也可以是用我们的智慧寻求一个特别鲜活的商业想法,最后把它变成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运转一个公司。如果看到伯宏18岁当上CEO,大家都出来创业的话,我就特别担心。我们不能因为看到某人走路捡了钱包,从此就把在路上捡钱包看成一个产业、一种潮流。伯宏是个例外,他身上带有一定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不能看成一种流行。
张伯宏:但是我想倡导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机会很好,但最关键的是我能不能把握好,我敢不敢有这样的梦想,我觉得这很重要。就像我认识的包括李想、茅侃侃,他们最早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梦想,开始他们的征途,前途未卜。而且李想最早开始办网站的时候,甚至连电脑都没有,那他怎么最后能做那么大呢?其实梦想非常重要。我觉得特别是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要把梦想放到无限大,哪怕是你想当总统,那你就做好一个当总统的计划,没有不可能。
王朝晖:这种思想其实没错,但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我们可以有创业精神,比如在学校里面,我们多去做一些尝试,去有一些实践,来锻炼自己。
王璞:其实现在就在于理性和感性怎么去结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当然,我们也都知道,上完本科上研究生,基本读到二十几岁再去工作,工作以后积累经验,去创业,这是个主流。我们同意。只是在中国呢,现在也特别希望多一些像伯宏这样的人出来,这样的人还是太少,哪怕当做一个少数派,二十几岁创业,当CEO,这是一个角度,还是要有一定的量。如果大家都去做了,就不要做,也不要鼓励,更不要鼓吹。但如果现在很罕见,他是个怪物,那就不正常,至少应该达到10%的量。
张伯宏:至少当珍稀动物,不要浪费。
王璞:对。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尽管我希望读研究生以后,或者说工作一段时间再创业,但是我还是希望伯宏这样的人多出来一些。他们这样创业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无所谓,我输了两年,我20岁再去上大学,没什么了不起。而且这两年的创业经验,再去读大学,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方法就会更有目的性。
主持人:带着目的性去学习。创业还有这样的一个好处,输得起。40岁创业还输得起吗?30多岁在公司成熟了,当上了部门经理,有经验了,可是这时你要拖家带口,父母也要病了,你要照顾一切,你还敢创业吗?这里头很多东西都是交织在一起的。
王朝晖:年轻是好事。但我们不能无限扩大到说两岁的孩子比40岁的人力量还要大。所以,度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究竟我们准备到什么样的状态,然后该怎么样出来接触社会,开始自己的第一步。我同意伯宏的观点,并不是非要等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才可以迈出这一步去。
主持人:刚才说了,有一个很重要,梦想。你有没有给大家说,千万别犯我当时曾经的一些错误,你可以有梦想,但是得注意什么?
张伯宏:我觉得就是千万别害怕,我是后来害怕。我觉得如果我没害怕,我会做得更大。梦想要无限放大。
主持人:你害怕什么了,当时?
张伯宏:心里觉得怕,表现出来就是很保守。当时SS刚刚进中国的时候,我觉得facebook可能会占主流,但如果我们切入到里面的话会有风险。其实当时我们如果真的去做的话,可能现在就不是开心网,不是人人网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主持人:就是你在年轻的时候都不敢去做。
张伯宏:对,年轻的时候不敢去做,你还能期待年龄大的时候还敢去做?
选择职业时梦想是最重要的,张伯宏不避讳钱的重要性,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喜欢。音乐是他的梦想,是他的灵魂的归宿。他非常感激能支持他追逐自己梦想的父母。
主持人:希望大家在勇于去做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接下来进入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或许大家能够听到伯宏刚才没跟我们交流的一些心里话,我们有几个快问快答的问题。
张伯宏:好。
主持人:必须非常快,完全不假思索,立刻说出来。
张伯宏:好的。
主持人:你每个月支出是多少?
张伯宏:两三千。
主持人:花钱最多的是在什么方面?
张伯宏:加油。
主持人:加油,开的什么车?
张伯宏:开的Volkswagen大众。
主持人:好,你理想的老婆是什么样的?
张伯宏:是女的就行。
主持人:你希望60岁以后,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张伯宏:退休生活,自由自在的,有无数的钱。
主持人:有无数的钱,多少算无数?
张伯宏:有几亿吧。
主持人: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张伯宏:比尔·盖茨。
主持人:为什么?
张伯宏:因为他不光赚了那么多钱,最后还把他赚的钱用到了应该用的地方。我觉得他并没有挥霍掉他全部的钱,这是很伟大的事情。
主持人:钱会是你现在做职业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吗?
张伯宏:也许将来会是吧。
主持人:目前最重要的呢?
张伯宏: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喜欢。
主持人:伯宏最大的理念是“放大梦想”。如果你在年轻时候不敢去想、不敢去追,可能到老的时候,你就会后悔。
张伯宏身上有一系列标签:80后、音乐人、海归、CEO、年薪百万。第一眼见到他,我很难将这个目光清澈、神态憨实,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的大男孩和印象中的CEO联系起来。
“做一个CEO真不容易,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年仅18岁的年轻人。”他语气平静。因为年轻,他在公司主持的游戏改版遭遇到层层阻力。然而8个月的艰苦努力之后,张伯宏开始收获团队的认可。自此,19岁的张伯宏完成了网络游戏领域一个令人侧目的传奇。
面对“最年轻的80后CEO”这一耀眼光环,张伯宏却选择了优雅转身。对于辞职的理由,这个憨实的男孩调皮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使命,还不走,难道等着人家赶走我么?”两年的CEO生涯,让这个当初腼腆与羞涩的年轻人多了几分成熟和沉稳。然而,一直不变的,是他对音乐的执着。
音乐是他最初的梦。
张伯宏从北京人大附中初中毕业后,远赴美国洛杉矶学习音乐制作。17岁那年回到国内,开始音乐创作的尝试。他别出心裁,将其在美国留学时掌握的R&;B、HIP-HOP唱法与三弦、京胡、京味吆喝、京韵大鼓和京剧唱腔相融合。如果说《北京土着》是张伯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那么《好青年》就是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承诺和对未来的思考。歌如其人,能写出如此诙谐幽默,又充满励志色彩的歌曲,相信张伯宏的内心世界一如赤子般真诚。
如今,张伯宏“回归”到一个比较悠哉的生活中,写写歌,做做电影音乐。
编导 周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