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故事Ⅲ-周意——沿着运河追逐创业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杭州第三届大运河庙会上,一场主题为“运河南端话手作”的活动赚足了人气,18个城市40多个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展示了各种精致的传统手工艺术,让市民充分领略了古运河沿岸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这场活动的“操盘手”周意,是一位在运河边长大的杭州女孩,也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

    在一次创业大赛上,周意用一个《运河南端有个我》的故事,讲述了藏在内心深处的“运河梦”,也让投资人和观众都记住了“运河女孩”的名字;而在经历了创业温饱期后,她又把挖掘和传播运河文化作为公司转型的策略。

    对于周意来说,做事业是一个逐梦的旅程,更是一种回报故乡的情怀。

    大学课程作业“卖”了6万元

    如果把创业看成是一次远航,那么周意在大学时期就已扬帆。

    她大学在中国美术学院学平面设计专业。大二那年,在结束了一门课程之后,周意根据老师的要求,设计了一件作品,作为课程成果的展示。

    恰巧那时,一位校友领着一位从英国归来的建筑项目负责人找到了她。对方表示,最近在杭州开发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希望她为这个项目设计一张推广海报。

    周意在笔记本电脑上一一点开以往的作品给对方看。当她打开那件课程展示作品时,对方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个VI(视觉设计)的调性和风格非常适合我们在北京的一个项目,你能不能帮我们修改一下,我们可以付费。”对方似乎忘记了设计海报的事情。

    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一下子让周意有些不知所措:“这本是一个课程作业,老师能够给一个高分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哪会想到还可以卖钱?”

    那时,周意对于设计作品市场价值、交易方式几乎毫无概念。但那位负责人却对这套VI情有独钟,主动出了6万元。

    周意花了大约两个月的课余时间完成了修改,对方非常爽快地就把钱给付了。这也让周意意外地成为班上第一个卖出作业的学生。

    “回想起这段经历,其实可以算是一次与客户沟通的过程,怎么去谈判,怎么去领会对方的要求,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这次“商业启蒙”,也让周意悟出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从失败到成功掘得创业第一桶金

    大学生创业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周意也不例外。

    2010年从中国美院毕业之后,周意有过一段短暂的上班经历。不过,朝九晚五的工作,终究不是生性自由的她所向往的状态。

    仅过了半年多,她就辞掉了工作,约上两个好友,当起了自由职业者。“杭州是个闲适安逸的地方,我们拿着笔记本电脑,随便找个有Wi-Fi的咖啡馆或者茶室一坐,就可以开工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周意接下了一个投资规模达7.6亿元的视觉设计大项目。那段时间,三个年轻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到了这个项目上,在电脑前过起了昼夜颠倒的日子。

    半年多过去了,身上的积蓄所剩无几,周意只能把工作室从咖啡馆搬到了家中。但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无法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

    继续或是放弃?周意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纠结。最后她鼓起勇气坦诚地与客户沟通,放弃了这个项目。“话说出口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次失败的经历,让周意心态平和了,也更加务实了。很快,她又得到了一个机会:“2012年时,海宁市公安局想要做一套警营文化的VI,找了好几家公司设计,都不是很满意,我得到这个消息,就毛遂自荐去了。”

    一位负责人领着周意参观了海宁市公安局,随后把她带到一个会议室。一进门,场面就给她怔住了,“里面坐了20多个人,包括一把手、二把手在内的领导全在,让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不过,她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外公和爸爸都当过兵,我小时候经常去军营,对军队的文化有非常深的感受。我觉得,军营和警营有很多相通之处。于是,我把对于警营文化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毫无保留地和他们讲了。”

    周意的阐述打动了海宁市公安局的领导,他们决定让她一试。临走时,接待她的负责人再三叮嘱:这个项目是作为全省的示范点来做的,务必要做好。

    周意答道:“任何大公司也都是小公司通过一个个案例壮大起来的,既然你们信任我,把任务交给我,我一定竭尽所能。如果做不到你们满意,我可以不收一分钱。”

    一个多月后,她如期交出了设计方案。结果,得到了海宁市公安局的高度认可。通过这次“闯关”,周意不仅掘到了毕业之后的“第一桶金”,还收获了海宁市公安局下属10个派出所警营文化VI设计的业务。

    输出运河文化作为公司转型动力

    2012年,在有了稳定的业务之后,周意成立了意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公司地址选在了运河边的杭丝联166创意产业园。

    周意说:“杭丝联的这片工业遗存我再熟悉不过了,把公司放到这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借助高质量作品和客户的口碑营销,周意的公司几乎未经历波折,就度过了创业温饱期。

    而她并不急于扩张,总是把一件事情、一项业务保质保量做完,让客户满意了,才去承接下一件。

    “我创业的初衷不是成为一个传统的商人,而是希望做一家有情怀的企业,这样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持久。做文化本来就不像互联网产业那样迅速爆发,需要的是沉淀和积累。”周意说。

    出于对家乡和运河的念想,2015年开始,周意承接了一年一度的运河庙会中手工艺展示活动的运作。为了办好这场活动,周意整合了公司几年之中所有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资源,征集到了运河沿线十多个城市几十位各具绝活的手工艺人。

    “我觉得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散落在运河沿线的那些传统的手工艺是最有温度的,将它们串联起来,是对运河地理特色和文化底蕴最好的展示。游客现场将手工艺人用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去,比任何旅游纪念品都要有价值。”

    周意说,这场活动推出之后,成为运河庙会中人气最旺的板块之一,受到了市民和手工艺人的广泛好评。做完这场活动之后,也让她在公司的转型上找到了一条好的思路:以前,公司的业务重点在于做视觉设计,而现在,除了设计,她更多地考虑把运河的文化资源挖掘好,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通过输出运河文化,把品牌打造成运河南端的一张文创名片。

    “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全案执行‘运河南端话手作’活动,还承接了第三届运河庙会整体视觉的设计。我们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对整个运河庙会视觉形象的包装上,通过庙会这个大平台将杭州的运河文化传递给世人,让世界听见、看见、遇见大运河。”

    2016年11月2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