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自然村里,如果有两个人起了摩擦争执,远远看到吴康孟走来,立马各自散开了,“让我评理很公正的,两边都要批评,所以他们犯错误看到我很怕”。就这样,几十年来在村里帮着调解纷争,助人为乐,他说,可能是性格问题,自己就喜欢帮人。
“大约10年前,有个记者来我们乡里暗访,周围的老百姓都和他说‘有困难找康孟’。”这话既是对他的肯定,却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之后每天来找他帮忙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细钙业就是一家福利企业,为当地许多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
年轻时就勤奋、思路活
对创业有魄力有热情
吴康孟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可惜18岁那年没能如愿,加入到了集体养蜂队。养蜂人很辛苦,要追着花期全国各地到处跑。他的思路很活,几年后,“傻子瓜子”在国内市场卖得特别火时,他赶上潮流,就去陕西等地办起了五香瓜子厂,之后还做过木材生意。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各地鼓励经济发展,乡镇领导方面希望他能回当地发展。
那回乡办什么厂呢?
钦堂乡当地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吴康孟筹借了30万元做创业启动资金,办起了石粉厂。“当时办厂不但缺钱,还找不到市场,我就自己带着产品大着胆子,直接登门拜访。”吴康孟还记得,自己第一单生意是跑到了宁波白纸板厂,凭着产品质量,打开了销路。
“1982年的时候,在我之前办企业的只有1个,后来陆陆续续多了起来,但我们同一批创业的是4个人。”一直到2000年以前,厂里的生产设备只有5台,“在这之后,我们增加了设备,还注册了公司,把石粉厂变成了现在的钦堂精细钙业有限公司。”
从最初的粗粉加工,到后来精细母料的生产,再到现在橡胶等碳酸钙下游终端产品的开发,精细钙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随之也成倍增长。
这10多年来的打拼仿佛一瞬间,吴康孟不但成了产值上亿的规模型企业、纳税大户,还是钦堂乡当地企业的领跑人。
既要赚钱又要环保
升级设备,投入科研
石粉厂的生产主要是个物理过程,就是把开采下来的矿石,进行精细化研磨,看似没有什么含金量,但在进厂区时,就能看到一个与大学合作的研究基地。这些专家教授究竟在研究什么,吴康孟特地科普了一番:“石粉是一种填充料,例如富阳的造纸、塑料产业都离不开它,主要作用是增强产品强度,就连一些无纺布里也会添加石粉。但是这当中的融合比例很重要,我们就是通过实验研究提高石粉可融合比例,以帮助产品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
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但要有独到精明的商业眼光,还要能关注到产业生态长久的发展契机。
从2008年开始,钦堂乡的碳酸钙产业就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要知道,全乡不过8000人,但生产这些碳酸钙石粉的企业大大小小有50多家。“在村里走一走,路边随便就能看到一个小作坊,散乱脏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整个乡镇灰尘特别多,环境太糟糕。”于是当地政府鼓励小厂集中,行业抱团,近一半的企业通过重组,联手成立了股份公司。
吴康孟还与上海申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进申通的资金,投入到“占地50余亩、投资5000余万元”的二期工程,还从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地购买了超细设备生产线,为企业集中转向生产碳酸钙下游产品、就近原料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奠定基础。
现在的石粉厂也走上了环保路线,新造的标准厂房,污水全部沉淀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吴康孟说,今年可能将再次进行产业并组。
有了钱就该回报社会
盖房修路助学都是他
20年前,正在办企业的吴康孟因为组织工作需要,又多了一个身份,就是村党委书记。
这么多年,创业致富的吴康孟始终没忘记身边的乡亲,乡亲们也一直念叨着他的好。
村里房子破旧,没有规划,造新房子村民们又没钱,吴康孟就帮忙给村民担保,同时私人借款。当时,溪西村90%以上的农户都盖上了新房,吴康孟共借给村里农户200多万元。
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缺乏资金周转,跑到他这里来,肯定或多或少能借到一些钱;有的企业产品销售不出去,创业艰难,他同样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这么多年借出去多少钱,吴康孟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整个钦堂乡加起来估摸着也有800多万元。
在吴康孟看来,这是作为老书记的本分,也是他为人性格使然,“企业发展了就应该回报社会”,每年他都会抽一部分时间、精力和资金,用于爱心公益事业。他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在钦堂乡中心学校建造教学楼和修路的项目中,他带头捐款10余万元,之后公司又出资50余万元建设钦堂至宦塘联村公路。他说,一条条崭新大道的开通,在方便企业自身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各村的交通环境,方便了当地百姓出行。
在溪西自然村,村民老远看见他,就热情地打招呼,大伙也都不叫他吴总,而是亲切地喊上一声“康孟大哥”,不分老少。
2016年3月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