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一生如此短暂,找到活着的意义至关重要(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在懂得很多道理的我,回望最初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女孩,却心酸得想哭。

    那些离开的人,就像从未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过一般,彻底消失,而生活一切照旧。我们不得不承认,原来对方没有那么重要,原来事情不会天长地久,原来我们不是无坚不摧。时间啊,它短暂停留,然后将一切带走。

    哪怕是我们自己,也总会遗忘自己的历史,把过去抛在身后,继续生活。

    人们对一直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对总归会失去的东西投注太多,好比我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总是缺乏探索的欲望,见证随时可以开始却从来没有开始过。似乎,事情总要有一些代价才有价值。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想要的和能得到的严重不对等,人才需要学会知足常乐,才懂得全力以赴。人生就像旅行,当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后总要离开,便会竭尽所能的去了解它、欣赏它,走过每一处可能走过的地方。

    就像乔布斯说的:“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我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或者,想一想现在的自己想遇见十年后怎样的一个自己吧!

    谁还没点事,有人比你更惨

    你说你很惨,这我相信。但是,亲爱的,你真的不是最惨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悲伤和痛苦。你觉得自己很惨,但说实在,我完全可以找到比你惨千倍万倍的人,这远比你以为的容易的多。毕竟,你还这么年轻,生活的考验还未结束,你现在面临的只是稀松平常的小打小闹;毕竟,你的成绩有限,所谓瓶颈是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才会经历的东西,你现在面临的不过是大同小异的挑战。

    你遇到的这些真的不算事!

    想一想,有多少次你都觉得现在最惨了,谁知以后还会遇到更惨的;有多少次你都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却发现还有比自己更悲惨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悲伤惊天动地,以为自己的苦难独一无二,实际上,这真的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每一秒钟,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在面临着或者已经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问题。

    但是,问题只是问题而已。如果我们想,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去做,就能将它解决。虽然问题永远不会消失,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我们依然有喘息的机会不是吗?我们依然有取胜的能力不是吗?我们依然还领受着很多的“真善美”和充满幸福感的时刻不是吗?

    亲爱的,收起你的自怨自艾吧,更别搞得梨花带雨,你不是林黛玉,就别得林黛玉的病。

    与其将时间耗费在不断的自我颠覆和建设中,不如早早接受事实:我遇到的真的不算事!从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改变现状、创造价值和获取成就上。况且,生活只是某一个部分比较惨,生活本身仍然充满希望,而改变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中,只需要我们找到门,插进去,用点力气打开它。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比惨大赛”中,没有人是胜者。

    如果我们真的想做成点什么,最好保持一种“不在乎”的姿态。不在乎那些障碍阻扰,不在乎那些故意陷害,不在乎那些不如人意,不在乎那些孤独难过,不在乎全世界的刁难,不在乎人们的流言蜚语,我们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拼出一条生路,获得喜悦。

    在我刚刚毕业进入职场的第一年,各种变故在我完全没有准备和招架之力的时候接踵而至。工作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没有成交一笔业务,微薄的收入甚至不足以让我有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我不买新衣服,不参加聚会,不进行远游,住在一个狭小的十平米的出租屋。更糟糕的是,我已经处在被辞退的边缘,这是对自信心的极大打击。

    生活上,最好的几个朋友全都远在他乡,语言上的慰藉也因为距离的拉长而被大大削弱;亲人突然的重病让我措手不及,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现实:长辈们都老了,却又无能为力。不断上演的生离死别,独自面对的人情冷暖,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残酷。更别提各种莫名的情绪、人际的压力和突发的麻烦,都让人心力交瘁。

    但是,所有这些,我从未说与别人听。在面对他人时,我依然保持最美丽向上的状态;在面对父母的询问时,我依然只报喜不报忧;在面对朋友的电话时,我依然发着无关紧要的牢骚却分享最好的成绩。

    因为我知道,这些都不算事儿,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在乎。没有人在乎我们深夜的痛哭,没有人在乎我们身处崩溃的边缘,没有在乎我们正发着40℃的高烧,正经历着怎样的天灾人祸。所有这些,都只能我们独自承担。

    况且,我们还不是最惨的。那些伤疤还是留给自己处理吧,一旦拿给别人看,多少总带着一些不知感恩和小题大做的意味。伤而不言,笑而不语,何必让那些苦和伤,占据梦想的空间,和快乐的余地。

    “哀莫大于心死”,事情变糟往往是从拒绝开始,因为双方处在对抗的位置。所以,我们输什么,都不能输态度;丢什么,都不能丢信心。

    生活,是一种选择。在任何环境下,哪怕这个环境很复杂,充满变数,我们也要保持一个基本的准则:“把每一件我所做的事情都当做是我想要去做的,把每一件我想要去做的事都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因为,当我们决定投身现实、踏入眼下的环境时,我们其实应该已经做好了适应的准备,就不会因为生活带给我们的任何东西而绝望。

    我不怕困难,真的。只要是在我能力范围以内可以解决的,哪怕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也不怕,我反而会保持一种愉悦感。没错,愉悦感不仅来自于高兴顺利的事,也可以产生于困难伤心的时候。因为,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一点困难和波折,他的人生便是不完整的,你的愉悦也是不纯粹的。酸甜苦辣咸,这也是一种滋味和经历。

    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自己感到骄傲,不仅因为我们过去的成绩,还有我们将会成就的大业。那些疤痕只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过去,但无法指示或决定未来的路。每个人都握着很多改变的机会,只是一些人选择放弃这个权利,人生就此戛然而止,再无奔头。

    我们已经过了整天自我否认、需要他人肯定的年纪了。很多自己以为惊天动地或者了不得的事在别人那里,也只是默默感慨一下而已,便转身不理会了。与其将时间用在沮丧、忧愁和犹豫上,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擦干眼泪、收拾心情,把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上。

    当有一天,你发现,无论生活给予你什么,都无法让你彻底绝望;当有一天,你发现,无论处境有多么艰难,都无法让你停止脚步;当有一天,你发现,无论遭受了怎样严重的打击,都无法让你终止正常的生活,这一天,你才真正长大了。

    因为你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不再轻信一帆风顺的鬼话;因为你明白“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而不再为一点震荡而大惊小怪。你开始变得理性,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不再轻易浪费时间,不再屈从于心性的软弱,不再受制情绪的波动,这样的你,足以配得上任何好的生活。

    而那些曾经觉得天大的事,再回首,才真正确定: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过去总会过去,未来总会到来。

    一旦离开了故乡,就再也回不去

    “我计划留在这里,已经找到实习了。”李希,我的发小,在上一次通话时谈到以后的打算。她正在美国读研,如果顺利,明年毕业。

    “不论是学术环境还是生活环境,美国的确更好一些。”我向来支持她的决定,只是想到她和我一样是独生女,还是问道,“你家里同意了?”

    她一下子沉默下来,好一会儿才低沉地说:“同意了。”

    顿了顿,又道:“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和难过,那一刻我甚至希望他们强硬地要求我回国。但是他们没有。他们装作不在乎,只是为了让我心安理得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你既然知道他们的假装和伤心,怎么没有改变主意呢?”

    “我也得为自己活着吧。” 她从来不是一个会委屈自己的人。

    “你真自私。”我笑着说。

    “是啊,我很自私。”她居然承认了,“你知道吗?经过母亲的住院,我心里的确有了阴影。因为生活中让我不舍的东西太多了,这种不舍在某种情况下便会成为害怕的根源,情人的哭泣、朋友的厄运、父母的衰老、自我的丧失,以及生命里留不住想留的人、找不到想找的人……每每想到这些,都让我心惊又胆颤。有天晚上梦到这些依次发生,我在梦中流泪满面,醒来就订了回国的机票,只是最后还是取消了。与其成为守在父母身边的人,我更想成为一个让他们骄傲的人。比起他们的不舍,我更怕面对他们的失望。”

    其实,谁不自私呢?对于父母的种种情绪,为了安心,我们只能当作不知道。我没有立场指责,也无意探究或者干涉她的生活和想法。所谓大惊小怪,不过是自我偏见和经历匮乏的另一种表现。

    我周围每天都有人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想当初毕业时,我不顾父母的不舍和挽留,义无反顾地留在广州奋斗。当时其实非常纠结,作为独生子女,是自私地“为自己活一次”,还是留在父母身边避免可能的遗憾,怎么选,都很难。但是,每当念及自己在外奔波那么久,却还是不得不回到起点,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对任何人开口的羞耻感。

    难怪总有人说一旦离开了故乡,就再也回不去。

    不论父母如何爱我们,我们终究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对我们自己而言,我的生活却是我的全部。说到底,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因为我的人生是由我自己买单。

    现在很多人都很在乎形象,不过,在乎的是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很在意道德,不过,在意的都是别人口中的道德;很注重生活,不过,注重的都是别人指定的生活,自己的,却从不关心,手指和眼睛都对着别人。

    至于被说自私、不孝顺,孝顺是一回事,人生是另一回事,根本没办法相互替代。何况,这世界,一个人做什么都会有人有话要说;退一步说,每个人对孝顺的定义都不一样,按照他们的标准,我是不孝顺,但当事人未必如此觉得。难道,别人的想法比自己和家人的感受更重要吗?生活是自己的,当然要依照自己的心做抉择。

    我们永远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进而理解生活。站的位置不同,拥有的视角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获得的体验当然不同。

    想一想,人一生的轨迹,有多少是由自己决定的,有多少是由周围的人决定的,有多少是由陌生人决定的,又有多少是由不可抗的力量决定的?唯独我的决定能让自己过想过的生活。

    为了别人,终究是做不好的,凡事要发自内心。父母的心愿是父母的心愿,我的人生是我的人生,把我的人生方向当作是自己的心愿是父母的自由,用我的人生去完成父母的心愿却不是我的责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为了避免伤害而违背内心采取的行动,反而会对自己和对方造成更大、更深、更难愈合的伤害。

    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就像买衣服,要么买自己特别喜欢的,要么买大部分人都喜欢的;要么自己穿得舒服,要么得到很多赞美;但二者也不是不可兼得的,哪怕真的做不到,别人也不是真的接受不了,顶多过程不会太过顺利而已。

    我们要自己决定,是圆满他人的人生还是去圆满自己的人生。这个“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爱人,也可能是子女。各有各的代价,关键是把所选择的做好。就像之前看到的一句话:“若要圆满自己,就把自己过到最好;要成全他人,就把他们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千万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既落不了好,又让自己变成怨妇。

    与其花心思在伪装、谎言和遮遮掩掩上,倒不如坦然真诚地沟通。关系很重要,但它本身不应该被物理距离所左右,更不应该被假象和面具所牵制,它是心灵的牵挂,是灵魂的共鸣,是融入到日常一点一滴中的苦心经营,是关乎生活每时每刻的纯粹感受。它是馈赠,不应该成为负累;它是力量,不应该让人软弱。

    纵然我们再也回不到故乡,那也不过是因为那里已经没有我们在乎的人,或者说,我们的在乎并不在于是否住在一个地方、是否整日在一起吃饭。那些“啃老族”“巨婴”离的不够近吗?你觉得他们孝顺吗?你觉得他们是榜样吗?所以说,不能为亲人支撑起一方天空的陪伴是一种懒惰,无法为爱人建造一方疆土的讨好是一种软弱。

    守护,是需要力量的,是要能落到实处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份安全感。关键在于,我们要从人格上彼此独立,以对等和坦诚的姿态对话、倾听,以爱和理解为出发点,拒绝所有的妥协和束缚,以期达成共识,不论结果是悲是喜,未来是好是坏,依然能够相持着走下去。

    我们离开故乡,是为了将心靠近;我们抛弃过往,是为了迎接未来。所有为了更好生活的努力,都应该令自己欢欣鼓舞。

    外在的繁华掩饰不了内在的寂寞

    表弟一家一直以来都是众人羡慕的对象,父母受人尊敬,收入丰厚,家庭美满,他自己也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在本地办过几次颇受好评的画展,毕业于国内排名前10的高校,就连长相都属于上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