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一生如此短暂,找到活着的意义至关重要(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毕业之后他选择赋闲在家,整日呼朋引伴,玩乐享受。姨夫托人将他安排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工作,他却不以为意,每天迟到早退,不愿吃苦不服管教,不到一个月就受不了条条框框的规矩自己辞职,还埋怨着:“我又不缺钱,为什么要为别人做事?”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开着名车,用着昂贵奢侈品,一个月的零花钱甚至比一个普通白领的工资还多,他们大多生活优越,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精通吃喝玩乐。

    “他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大姨为此苦恼不已,她试图理解自家少年的行为方式,却不知哪里出了错。

    关键是,当事人并不觉得自己出了错。看着他整天在朋友圈“晒生活”,过着自己认为肆意精彩的人生,别人的劝说反而会被认为“专制”“迂腐”。

    直到不久前,他突然打电话宣布:“姐,我注册了一家公司。我想好好干,以后就不太用社交软件了,如果有需要就电话联系我吧。”

    “那我怎么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我下意识问道,毕竟我对他所有生活动态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就连这次他胃出血住院也不例外。

    “你觉得你能通过社交网站了解我过得好不好吗?”他反问道,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不知道。”的确,看着他不是在国外旅游,就是在酒吧狂欢,不是跟朋友畅饮,就是跟女友秀恩爱……外人觉得他应该过得很好。可是,他也提起过那些热闹是为了驱赶空虚,那些醉酒是为了避开现实,那些丰富的生活是为了美化种种问题……图片背后的他过得并不一定好。

    表弟是一个极其聪慧的人,懂得很多,却不时陷入自己也无法解释和摆脱的迷茫中,年近三十,却始终无法投入到特定的工作或爱情当中。更严重的是,当直面现实社会,他很容易因为缺乏有力的自我控制,无法避免不必要的恶果。这次住院就是因为生活方式糟糕,喝酒熬夜过多。

    “我过得不好。我也曾充满雄心壮志,后来我发现,既然能不付出就得到一切,为什么还要努力呢?而当我什么都不做时,我就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打发时间,然后再在网上炫耀,以此满足我的虚荣心。”他说道,“不过,我发现我还是很空虚,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也许,当我能够放下网络里的虚拟快感,能够放下聚会里的一时热闹,才证明我过得足够好。好到我做的事足够让我快乐,好到不必再自欺欺人掩盖自身的匮乏,好到不需要再用旁人的眼光来证明我的存在。”

    寻常日子中,很多人都很焦虑,为人生漫长不知何去何从。生活并不能带给他任何成就感,便需要找点可以支配的东西让自己充实起来,又因为不愿付出,转而投身到放肆的享乐之中,香烟和白酒就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不劳而获就是心底最执著的渴望。

    可是,这种不加辨别、不加克制的享乐,恰恰以一种有悖于幸福和充实生活的方式去追逐一时的快感。你以为将日子打发在吃喝玩乐上就可以远离现实的纠缠和疲惫?假象总会幻灭,日子就这样毫不留情地过去,却激不起一丝浪花,就好像从未真正的活过一样。

    谁都希望活得轻松,有一个强势的家庭背景、足够漂亮聪明、同时有用不完的好运气。可是,如果现在的有利条件一夕化为乌有,你能凭借自身重新过上期待的生活吗?

    时间经不起挥霍。你现在想过得舒服,未来只会更加艰难;你越不想忍耐生活中考验的一面,你就越面临现实的挑战。

    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身心的增进呢?认真读一本好书,或者坚持锻炼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本质的不同,关键在自己如何经营。凡事“求诸己”。

    我始终觉得,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很少的。与其把精力消耗在外在事物上,不如把时间用在自我提升上。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完整的人格、良好的智力、温柔的性情、适宜的教养和强壮的体魄,即“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

    而要保持这种全面的健康,就要尽可能避免一切堕落放纵的行为、令人无法承受的剧烈情绪波动,以及长时间、高强度的精神劳累;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去学习,去体验,去思考,去爱,去锻炼,去完善自我,去追求“真善美”!真正过上生气勃勃的生活,从而与忧虑和焦虑绝缘。

    同时,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情并全力以赴。如果一个人无法确定自己最强烈的渴望,那么便很容易陷入外界的影响和自身的软弱中,被自己的坏习惯和旧模式所控制。我们要清楚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么,将其高亮地放置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再过问前路漫长,不再纠结过往艰难,只管将自己狠狠地投入其中,遇见期待的未来。

    接受内心的渴望,让它指引自己不断努力和奋斗,不必为内心的蠢蠢欲动而慌张,也不必为现实的压力而纠结,更不必为他人的状态耿耿于怀。处在什么境况,就过与之匹配的生活,把日子过好是一种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将内心的渴望实现于现实的要求上。

    人生就像一场表演,如何演绎全凭自己。即使我们不是一个有趣的人,至少可以过有趣的生活。请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时刻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益的。

    选择自己的模式,坚守自己的自由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

    在打牌或者游戏时,有一个技巧就是观察并发现其他人的模式是什么。一般人拿到某张特定的牌时,会有特定的动作,比如他会反复摩挲,或者他的眼睛会四处乱飘,比如他会下意识地转动戒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很多时候,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模式,甚至可以预测他接下来的反应和行为。比如有的人只要出汗就会洗澡,只要听到某个特定的声音就会亢奋,或者他只去固定的地方吃饭,只要到某个节日就会伤心……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途径。甚至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自己知道或者未知的习惯,紧张的时候会快速眨眼,不喜欢一个话题的时候会双手环抱……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透露很多自己的信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模式,他所有的行为都受到这个模式的制约。在这个模式之内,人所做的一切都带有共同的特点。这些模式形成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一个人的过去,他的童年,他的家庭包袱,他的个人生活,他的失败……他任何情绪的遗产都会决定他的行为。当人突破自身模式时,熟悉他的人就会感到惊讶和意外,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像自己了。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分享她的一个“怪习惯”,她说她确定一个东西不是通过看,而是通过摸。比如,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用看一下钥匙钱包好好的躺在自己的包里,就可以确认没问题了,她不行,她必须亲手摸到钥匙钱包才能确认,否则她就会很焦躁,觉得整个人都不对劲,觉得没有安全感。

    模式一旦形成,打破就很难。我们必须跟从自己的本能,才能让心安定下来。

    不仅我们的行为有固定的模式,我们的心灵也有自己的模式。

    让自己满足的前提之一,就是遵从自己的心。我们经历的每一刻,都会在大脑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决定了我们之后感知人、事、物的模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小心,我们能信任谁?我们什么时候是安全的?我们能做到什么?我们想做什么?

    比如说,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有人说家庭,有人说“事业有成就行,孤独点也没关系”。哪个对哪个错?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心灵期待,很多时候,不同的选择不会有太大的优劣之分。真正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选择是否跟从了本心。这也是为什么一旦我们违背自己的心意行为做事,便会觉得很不安、很别扭。因为打破了自己的心灵模式,会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

    我们每天都面各种抉择,其结果往往非此即彼,不是皆大欢喜,便是一塌糊涂。还记得童年那些可以允许重新来过的日子吗?如果我不喜欢某件事的结果,比如下围棋时,我可以要求重新来过,当作之前的输赢从未发生过。不幸的是,现实生活要严峻得多,我们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要决定自己要走的路,同时,要承担遇到的一切挫折磨难。

    但是有一种选择的危险,源于我们的偏见,导致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从新闻资讯到茶水间八卦,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却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充分的能力分辨真伪。

    有时,我们的选择并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外物的干扰会迷惑我们的心。比如我们对权威几乎盲目的信任,比如自我的一时冲动,比如外界的突然刺激,都会让我们产生偏见,并舍弃自己内心的期待。

    当时看起来貌似很好的选择,现在的自己却感到后悔。这时我们才会承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理智判断,找到内心的声音,就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抉择,避免铭心刻骨的痛苦悔恨,避免错失人生的美好。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我要如何识别我的内心呢?

    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我们要有分辨和选择的智慧,而不是被欲望和外界的压力驱使。我们要有摆脱那些所谓权威言论影响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够肯定地对着各种东西说:我才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认同,这件事本身就能为我带来快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去做的事情,就会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我们会因为喜欢一件事情的本质去做,这是我们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你想不想做,而在于你要不要做。也就是说,自由不体现在你做了什么,而体现在你的选择。不是“因为你让我做我做了”,而是“我自己选择这样做”。

    一旦选择去做,就让自己去享受它,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它。承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这是我们同其他人、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一旦承诺做一件事,哪怕当时很累,哪怕处境不够好,我们也应该做到能做到的最好,把它完成。

    我觉得人可以选择不去做一件事,但是一旦选择做了,它便成为了自己的责任,便要认真对待,做到最好。这是基本的教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既然认定了,就遵循心底最初的渴望,走下去。

    在《冰与火之歌》中,兰尼斯特有一句台词:“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你要化阻力为助力,如此一来才没有弱点。用它来武装自己,就没有人可以用它来伤害你。”如果我要做什么事,我能选择对待它的态度,开开心心去做;如果我产生过多的念头,我也能选择它对我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决定。

    另外,坚持自己的原则,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去做决定,因为当我们使用自己一贯的模式,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自我的对抗和冲突。同时,做决定之前,在脑海里描绘出事情的发展脉络,做一个自问自答,你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们都能够好好生存

    2012年12月21日,玛雅历法中的世界末日。有人不置可否,有人惶恐不安,有人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也有人已经开始最后的告白和告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