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说话:看懂疾病的讯号-腰背不适的警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腰痛、腰酸

    腰酸、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症状,多发生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很多人都会有腰痛的经历,长期、慢性的腰酸、腰痛是某种疾病的提示,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等,下面就列举几种常见的腰部疾病。

    1.腰肌劳损

    主讯号:腰背酸痛或涨痛,劳累加重,休息则轻

    其他讯号: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腰肌劳损是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因素之一。长时间体位不正、弯腰工作或经常腰部负重者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发病原因主要是急性扭伤、慢性积累性损伤、长期过度的腰部运动及负重,以及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的气候等。腰肌劳损急性发作时,腰痛明显加重,性质多为钝痛,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转腰困难等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腰部酸胀,劳累时加重,休息、适当活动或改变体位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伸腰或击打腰部以缓解疼痛。按压腰部时发现有明显的痛点。

    临床上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均可起到作用。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腰肌劳损的发生。这里介绍几个小方法,首先坐姿要正确,坐下时,腰椎要挺直,两足平放,两肩下垂,挺胸,腹肌臀肌收缩,椅子的高度要合适,眼睛与电脑屏幕的中点保持向下约15°角。避免久坐,固定一个姿势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鞋子是否合适对该病的形成也很重要,过高的鞋跟会让身体向前倾,容易造成腰痛,应该多穿平底鞋。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有舒筋活络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红糖、山楂等。也可以用桑寄生煲糖水,有去风湿固肾的作用。

    2.腰椎间盘突出

    主讯号: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下肢放射痛

    其他讯号: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感,患肢温度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退行性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该病青壮年人多见,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男女之比约为2∶1。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腰部扭伤或外伤后突发的腰腿痛,咳嗽、打喷嚏时加重;二是有伸直腿抬高时疼痛加重的特点,伴有脚麻、伸踝、伸拇趾无力等;腰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此外,患者在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需用手扶腰疼的一侧。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自己做功能锻炼,这对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腰背部的肌肉锻炼,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正确的劳动姿势、防止受寒均可减少对腰背肌肉的刺激。游泳运动对加强腰部功能有好处,但要注意适度。饮食调理要注意少食寒凉生冷之物,多食用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作用的药膳,如茴香煨猪腰,具体做法是:茴香15g,猪腰1个,将猪腰对边切开,剔去筋膜,然后与茴香共置锅内加水煨熟,用黄酒送服。

    3.腰椎骨折

    主讯号:腰椎局部肿胀、疼痛

    其他讯号:骨折处两侧肌肉紧张,不能站立,翻身困难,运动障碍

    腰椎骨折是指由于外力造成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在青壮年病人中,高能量损伤是其主要致伤因素,如车祸、高处坠落伤等。老年病人由于本身存在骨质疏松,致伤因素多为低暴力损伤,如滑倒、跌倒等。患者在外伤后,局部有剧烈的疼痛,伴有损伤部位的压痛,骨折处两侧肌肉紧张,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此外,躯干以及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或有刀割样疼痛,无法自行排便或二便失禁等。除了腰部和下肢不适之外,其他部位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如腹痛、腹胀、便秘、呼吸困难等。

    日常护理和适当的饮食可以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多睡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翻身时,挺直腰背部后再翻动,不要上身和下身分别翻转。侧卧时,背后应用枕头将全背顶住;在床上做扩胸运动,增加胸部的活动及肺的功能锻炼;练习不可过于劳累,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每日定时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及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将赤小豆适量煎水,加红糖少许温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4.腰椎退行性变

    主讯号:腰痛以及腰椎支撑功能下降

    其他讯号: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腰椎退行性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过程,它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的一部分,从16岁起就可开始,大部分退变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只有小部分严重的退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腰痛以及腰椎支撑功能下降,特征是站立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由椎间盘的退变、腰椎小关节磨损增生、腰椎侧弯、腰椎滑脱等原因引起。当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时,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弯腰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此外,有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如排便排尿无力、便不尽、阳痿、异常勃起等。绝大多数腰椎退行性病变没有引起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不必过度担心,不必纠结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问题。出现上述相应症状,应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腰椎退变主要是随年龄改变的一种生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无法预防的,但因为很多因素可以加快腰椎退行性变的进程,引起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因此可以在下列方面加以注意:一是避免腰部外伤与过度劳累;二是戒烟;三是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四是尽可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5.腰肌纤维组织炎

    主讯号:腰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其他讯号: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腰肌纤维组织炎是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该病的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保持衣服的干爽;有腰部扭伤时要积极治疗,多休息;运动前做好热身、纠正不良的坐姿及站姿、防止过度疲劳、控制体重等。

    6.脊髓压迫症

    主讯号:瘫痪、感觉障碍、神经根痛及放射痛、肌无力及萎缩

    其他讯号:直立性低血压、尿潴留、二便失禁等

    脊髓压迫症是指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它是一组由肿瘤、炎症、脊柱损伤、脊髓血管畸形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椎管内病变。临床表现有截瘫或四肢瘫痪,持续性神经根痛及放射痛,肢体痛觉及温度觉感觉障碍、肌肉无力和萎缩、直立时发生低血压、便秘或二便失禁等症状。但是不同病因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

    患者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褥疮及纠正卧位姿势,不要压迫患侧肢体,给患肢各关节作简单的被动运动等。另外,还要做早期的康复治疗和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

    二、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由于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薄弱、松弛无力所致。驼背是脊柱变形的外在表现,多为某种疾病的症状,如强直性脊柱炎、维生素D缺乏病、青年性驼背、脊柱结核等。

    1.强直性脊柱炎

    主讯号:腰背疼痛、脊柱强直、驼背变形

    其他讯号:疼痛随活动可减轻,但休息后不能缓解,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三个方向运动均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该病10~40岁多发,男性较女性多见,有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该病起病隐袭,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的疼痛、僵硬,夜间久卧或坐久时加重,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活动后可以减轻。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着病情的进展,病变上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变形。少数患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等表现。

    发生症状后,患者应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以便尽早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日常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睡硬板床,枕头不可过高。

    2.脊柱结核

    主讯号:驼背,脊柱局限性钝痛

    其他讯号:潮热、汗出、消瘦等

    脊柱结核是由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引起的椎体病变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现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腰椎最多见,胸椎次之。脊柱结核为慢性骨关节病变,起病缓,进展慢。临床表现为患者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受累脊柱有局限性钝痛、压痛、叩击痛,脊柱活动异常,脊柱畸形及患者姿势的异常,如斜颈、挺胸凸腹等。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为了尽早治愈全身和局部结核,应积极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使矛盾向有利于机体的方面转化。

    3.维生素D缺乏病

    主讯号:方颅、鸡胸、“O”形或“X”形腿、驼背、肌无力、鸭步

    其他讯号:肌肉痉挛、骨痛、骨压痛等

    维生素D缺乏病是由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及日光照射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好发人群为婴幼儿、家庭妇女和老年人。佝偻病和骨软化病是维生素D缺乏在临床特有的表现。佝偻病发生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及儿童,临床表现有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枕后脱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肌肉软弱、蛙状腹。患儿动作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全身免疫力较低,易患腹泻、肺炎,且易反复。面部及手足肌肉抽搐或易发生惊厥。严重佝偻病胸骨前突形成鸡胸、驼背、“O”形或“X”形腿。早期轻型佝偻病如能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下骨骼畸形。重型至恢复期可遗留轻重不等的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形或“X”形腿,大多见于3岁以后。骨软化症发生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为骨痛、肌无力、肌痉挛和骨压痛。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常见背部及腰腿疼痛,活动时加剧,肌无力是维生素D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开始患者上楼梯或从座位起立时很吃力,骨痛与肌无力同时存在。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最后走路困难,病人卧床不起。患者胸骨、肋骨、骨盆及大关节处往往有明显压痛。骨骼畸形有颈部缩短、头下沉、驼背。

    该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孕妇应有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供应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亦应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骨软化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

    主讯号:驼背,胸椎部位疼痛

    其他讯号:脊柱运动受限,轻度肌痉挛

    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是由于椎体的原发骨化中心发生无菌坏死,继而在脊柱纵向压力作用下,使病椎变扁,骨质致密甚至碎裂。发病年龄为13~17岁,男性略多于女性,下胸椎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胸椎部位疼痛、驼背,受累椎体有深部触痛,脊柱活动受限,可能伴有轻度肌痉挛,X线可协助诊断。先天性发育异常是引起该病的病因之一,故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须注意的是,该病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活动期约2年,但如果已有驼背畸形,就不可能完全纠正,成年后早期还会继发骨关节炎,因此一旦确诊为该病,则必须积极治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