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说话:看懂疾病的讯号-乳房不适的警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乳房疼痛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主要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乳房也是疾病的多发部位,对于女性更为常见,常见的症状有疼痛、肿块和乳头溢液等。很多女性都有过乳房疼痛的经历,有些是生理性的,有些只发生在月经前,有些则是长期性的,不同的疼痛特点也表明了不同的疾病。

    1.乳痛症

    主讯号:乳房疼痛、胀满下坠

    其他讯号:触摸乳房外上方有肥厚感或颗粒感,疼痛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乳痛症是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其主要症状为疼痛,经过一段时间,不用治疗,也能自己痊愈。患者起初感觉到乳房一阵阵的隐隐作痛,有胀满下坠之感,有时涨痛剧烈,如针刺样或刀割样。这种疼痛部位不固定、两侧轻重不等,可反射到腋窝、肩膀和上臂,症状时轻时重,严重者不敢碰触衣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常在月经来潮前加重,月经后期则减轻或消失。触摸乳房外上方时有肥厚感或颗粒感,有轻微压痛,但并不能摸到肿块。这种带有明显周期性特点的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年龄、婚育状况和哺乳状况有关,处在生育旺盛期的中青年女性多发生该病,未婚、未育或未哺乳者多见,在青春期前或绝经后少见,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使乳腺实质增生所致,其实质是生理性的增生,可以不治而愈。

    可以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两方面来预防乳痛症。生活习惯方面,可以定时按摩乳房,不必每天,但至少每周做两次按摩,这对乳房的血液流通很有帮助;洗热水澡;穿松紧适当的内衣,过紧或过松都不正确,在睡觉时最好使乳房放松下来;最后还要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选择低脂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选择低盐饮食。

    2.乳腺增生症

    主讯号:乳房疼痛、乳房肿块

    其他讯号:乳头溢液、情绪压抑或暴躁等

    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当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时,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为乳房刺痛或涨痛,甚至不能碰触,一侧多见,疼痛可向腋窝和肩背部放射,常在经前出现或加重,并与不良情绪有密切关系。除了疼痛,还可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发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部,质地较硬、边界不明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有触痛,常为片状的形态。肿块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经前肿块变大变硬,经后减轻。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淡黄色或淡白色的乳头溢液。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有几种:一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二是不良情绪;三是熬夜、高能量饮食、长期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品、长期服用避孕药、烟酒刺激、胸罩过紧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四是高龄、未哺乳、流产、性生活失调等。

    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把快乐的、愉悦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远离那些悲伤的情绪。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豆制品、白菜、胡萝卜、玉米、海藻、西红柿、山药、龙眼、荔枝、橘子、大枣、海带等;忌蛋黄、奶酪、柿子、油炸类食物、腌制品及烟酒、咖啡等。

    3.乳腺炎

    主讯号:乳房红肿热痛、有触痛

    其他讯号:腋窝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患者发热、怕冷、头痛、乏力、白细胞升高等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初期最为常见。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为乳房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并出现明显的硬块,碰触时更加疼痛,腋窝处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同时患者可有高热、怕冷、头痛头晕、乏力、不思饮食、口渴、脉搏加快等表现。各种因素造成的乳汁瘀积是该病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包括乳汁分泌过多、排空不完全、乳头内陷、乳管不通、小儿含乳睡眠造成的细菌入侵乳头等。

    将乳汁排空以免造成瘀积,避免小儿含乳睡眠,都可帮助预防该病。饮食与前面的乳房疾病类似,可以参考。

    二、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在女性的乳房疾病中颇为常见,是由于乳房组织的构成不同而使内部长有肿块的一种症状,在这些肿块中,有些仅仅是单纯性的包块,如乳腺增生等;有些则是肿瘤的表现。肿瘤的性质有良性和恶性的分别,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脂肪坏死等产生的肿块属于良性肿块,恶性肿块有乳腺癌、乳房恶性淋巴瘤、乳房肉瘤等。其中,乳腺增生在第一节中有过具体的介绍,本节便不再赘述。

    1.乳腺囊肿

    主讯号:乳房囊性肿块

    其他讯号:肿块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可以推动,单侧或双侧均可出现,包块内为液体

    乳腺囊肿是长在乳房上的良性包块,包块内的物质是液态的,分为单纯性囊肿、积乳性囊肿等,其中单纯性囊肿最多见,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使导管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坏死,从而形成囊肿。囊肿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在囊肿壁周围出现“透亮晕”,以两侧多见。积乳性囊肿是指乳腺的一个腺叶或小叶导管堵塞,使乳汁积聚在导管内而形成。造成这种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如哺乳时未将乳汁排空,使得乳汁瘀积于导管内,造成导管扩张,形成囊肿;或是婴儿含乳头而睡,增加细菌入侵乳头的机会。其他的乳房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炎或肿瘤,也可以造成乳腺堵塞,进而形成囊肿。多数为一侧出现、单发,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触之可有囊性感,可以推动,有轻微压痛。早期囊肿内为稀薄的乳汁,后期为乳白色黏稠物,或凝为乳块。

    母乳喂养时,要排空乳汁,尽量避免小儿含乳而眠。含有雌激素的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会增加患乳腺囊肿的风险,如速成鸡、避孕药、化妆品等;少吃过油的食物;尽量不吃生冷坚硬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海带、橘子等;控制体重亦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缓解。

    2.乳房结石

    主讯号:乳房肿块、质地较硬

    其他讯号:肿块表面光滑,可以推动,不与周围皮肤粘连,其内已成结石

    乳房结石和乳腺囊肿有密切的关系,结石是由囊肿发展而来的,当乳腺囊肿存在的时间过长时,其内乳汁中的水分会逐渐被吸收、凝结为块,钙质逐渐沉积,就形成了乳房结石。与囊肿不同的是,包块内容物不是液体而是结石,摸上去较硬,其他的特点与囊肿类似。

    治疗囊肿是预防结石的前提,预防囊肿的方法在前面已有论述,可以参考。

    3.乳腺纤维腺瘤

    主讯号:乳房肿块

    其他讯号:不痛,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一般为单发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以18~25岁青年女性多见。一般来说,乳房肿块是该病唯一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部,患者不感觉疼痛,也无触摸痛,不会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者为多见,边界清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可以推动。肿瘤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与遗传和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时,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形成肿瘤。另外,过度肥胖、高脂饮食、避孕药、肝功能异常等都是诱发该病的不良因素。

    生活中对乳房的保健是预防该病的首要措施,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穿紧身的衣服是对乳房的直接保护;适度地按摩乳房有助于促进乳腺的血液循环,减少乳房疾病的发生,但不可过长时间和过度频繁地刺激;性生活要适度;控制体重。饮食的选择以低热量、低脂肪为主,如谷类和各种蔬菜、水果;避免油炸食品和碳酸类饮料;避免服用避孕药。

    4.乳腺脂肪瘤

    主讯号:乳房皮下出现较小肿块

    其他讯号:肿块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

    乳腺脂肪瘤是乳腺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位于乳房皮下,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多单侧发病,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呈分叶状,外层有完整的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质软,活动度好。肿瘤生长缓慢,直径为3~5cm,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有何不适,此类肿瘤极少发生恶变。内分泌紊乱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饮食调理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多吃富含纤维素和低脂的食物,如谷类、木耳、香菇、海带、水果等;少吃动物油、海鲜、肥肉、动物内脏、羊肉、狗肉、牛肉、辣椒等;少饮酒、少吸烟;不可过饱;饭后适度散步有助于消化。

    5.乳腺癌

    主讯号: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橘皮样改变

    其他讯号:淋巴结肿大、乳头内陷或偏位,晚期可出现疼痛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四五十岁是高发年龄,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也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肿块大多为单个,极少数为多个,早期的癌肿患者并不会感到疼痛,到了晚期肿块固定并侵犯神经,则出现疼痛。单侧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另外一个表现,性质为血性或浆液性。乳腺癌患者往往有皮肤的改变,皮肤水肿,呈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凹陷似酒窝;癌肿晚期,肿块部位的皮肤可出现溃疡。同侧淋巴结肿大也是乳腺癌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乳头可出现内陷或偏位现象。并且,乳头乳晕的皮肤出现反复的脱屑糜烂、结痂和渗液渗血。乳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雌激素,尤其是雌激素中的雌二醇、雌酮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乳腺癌有遗传特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多愁善感、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性格孤僻会对健康构成威胁;高脂饮食可以改变机体的内分泌环境,加强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射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尽量远离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如射线、不良情绪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疾病的法宝。乳腺癌患者的饮食与乳房其他疾病患者一样,选择低脂食物,远离高脂饮食。

    三、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除疼痛和肿块之外的又一常见症状,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妊娠和哺乳期出现的乳头溢液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表现,服用避孕药或镇静剂等可以引起暂时的乳头溢液,停止服药后,即可恢复正常。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乳房一侧或双侧出现持续性、长期性的溢液,就是病理性的,它可能与某种疾病有关。

    1.乳腺导管扩张症

    主讯号:乳头溢液

    其他讯号:乳晕区出现肿块、疼痛、腋窝下淋巴结肿大等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乳腺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冗长,中老年女性多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可以分为三期:一是急性期,二是亚急性期,三是慢性期。急性期时,开始可有自发性乳头溢液,挤压乳头时,有分泌物溢出,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乳晕区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在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压之疼痛。并有高热、怕冷的症状出现。但很快,这种症状就会消退。亚急性期时,乳晕区内形成多个肿块,边缘不清,大小不一,触之疼痛,患者也会感觉到轻微疼痛,肿物可以自然溃破,形成瘘管,愈合后又有新的小脓肿形成,反反复复,经久不愈。慢性期的特点是,病情反复发作,乳晕范围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与周围组织粘连,若是与皮肤粘连则会出现局部皮肤橘皮样的改变,乳头回缩内陷,溢液为浆液性或血性,且能在腋窝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这种表现与乳腺癌极为相似,很难辨别。引起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等堵塞乳孔。或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造成管壁松弛,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使管腔扩张。此外,激素水平异常和感染也可以诱发此病。

    保持乳头的清洁、防止乳孔堵塞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根本。饮食的注意事项同乳房其他疾病。

    2.乳管内乳头状瘤

    主讯号:乳头溢血

    其他讯号:有时可有乳房肿块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房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四五十岁的经产妇,瘤体有很多壁薄的血管,容易出血。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乳头溢血,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够触及肿块。该病没有其他的自觉症状,患者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就医,乳头溢出的液体多为血性,或呈褐色或黄色。不易扪及肿块,有时可在乳晕区扪及圆形小结节,质地柔软,可以推动,挤压肿块,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液体。一般没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出现。

    关于该病的预防保健,与乳房其他疾病类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