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邵力子-邵力子先生的道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浩生

    去国三十多年,我怀着寻“根”的感情不断回来。“根”的寓意很多,生命的、感情的、文化的……在这盘根错节的无尽端绪中,一个决定我出国前选择做新闻记者的根源,就是新闻界前辈邵力子先生。

    单单说我敬佩邵先生的道德文章,那太笼统了。使我感到敬佩的是他所独具的眼光远大、是非分明的那种政治家、政论家的风度、气派。

    邵先生是国民党的元老,国民党中派系复杂,而邵先生却代表着国民党中的“无党无派”。他不属于任何小集团,他能看到那个政治小圈子以外的国家、人民的崇高利益。

    这里有段旧事,是我目睹的史实,可以证明。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为缓和国内外的压力,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的有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民社党以及无党派的社会贤达。当时,我在重庆是采访政协新闻的记者。

    一天下午,讨论团结问题时,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先生起立发言,他刚说了几句,降旗的时间到了,响起“哒——哒——滴”的“立正”号音,全场循声起立,一片寂静,接着是降落国旗的礼号声。礼毕坐下,周先生继续说下去,他在发言前先感慨万千地长叹一声,然后以动人的感情说出下面的一段话:

    “在刚才一刹那的沉默中,我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也是在座各位的朋友。今天我们讨论团结问题,这个人在促成团结方面贡献最大,却因为促成团结(西安事变)而失去了自由。这个人就是张汉卿(学良)先生……”

    周恩来先生发言时,声色俱厉,理直气壮,以炯炯的目光逼视着在场的国民党代表。当时,国民党代表一个个闭目合睛,噤若寒蝉,全场一片死寂。

    这时,作为国民党代表之一的邵力子先生站了起来。他的突然起立,使那些感到无地自容的国民党代表大吃一惊;而以周恩来先生为首的中共代表都以敬佩的眼光注视着这位挺身而出的和平老人,看他如何应付这个正义的挑战。

    邵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浙江口音首先表示:“正像周先生所说,汉卿先生是我们大家的朋友。”接着,他以昂扬坚决的声调指出:“在促成团结上,汉卿先生确实有很大的贡献。”这句话,在国民党听来,简直是一声爆炸,粉碎了他们对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的一切宣传,他们说西安事变是“共党阴谋”,说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抗日是“劫持领袖”;而作为国民党元老的邵力子先生却能看到国民党私利之上的国家民族利益,不畏强暴,是非分明,这正是邵先生独具的政治家风骨,也就是这种风度和气派,使他终于在全国解放前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

    今天在台湾的国民党,又面对着同样的抉择。在叶剑英委员长提出九项和平统一的建议之后,台湾当局始则噤若寒蝉,继则又说是“统战阴谋”。但国民党人中像邵力子先生一样眼光远大,能看到国民党私利之上的国家民族利益的人一定还有,他们知道邵力子先生的道路是对的,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走爱国统一的道路。

    (原载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团结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