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法则:给杰出孩子的成人礼-沉着控全势,冷静赏千秋——是头狼,晚成一点又何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都知道,冷静地对待周遭的事物,会令我们收获丰富的成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从容淡定其实也很重要,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嘛,任何事情都可以接受,任何事情都可以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最积极的态度去完成。

    要想做头狼,就要能看清全局,再去冷静地行事,保全自己的基础上再去争取更多的成果。如果还没开始做事就开始自乱阵脚,肯定会失败的。所以要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审时度势,做事一定要谨慎,以防受骗上当。

    【谋大局者得天下】

    只有谋大局才能得到头狼的地位,如果一只狼不会冷静行事,不会为大局着想,又怎么会成为头狼。我们要培养孩子有大局的观念,将来才能为集体、社会、国家多着想。这也是要成为领袖所必需的素质。

    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也有这样的优秀代表。很多少年朋友都听说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1964年2月9日的事,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新宝力格,有一对小姐妹,姐姐叫龙梅,11岁,妹妹妹叫玉荣,9岁。那天,她们帮助爸爸去放羊。没想到,刚走出不远,就遇到了暴风雪。羊群被风雪吹得四处奔跑,这可急坏了姐妹俩。羊群是公社的财产,绝不能丢失一只!她们紧紧地追赶着羊群。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37摄氏度。龙梅、玉荣寸步不离羊群,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她们奔跑了70多里地,一直跑到白云鄂博火车站附近,才被人发现送到医院。当时,她们身上的雪全冻成冰,成了冰人。玉荣下半条腿被冻成了黑色。经过医生两个多小时的抢救,龙梅、玉荣才苏醒过来。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力保护国家财产的高尚行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古往今来,善战者,善治国者莫不以大局为重、为要、为上、为本。为兵者,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对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从而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为政者,善于从整体出发,从长远计量,抓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着,全力以图之,遂使整个局面大为改观,这在中外政治史、军事史上,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大局之所以重要,其哲理在于,任何复杂事物所包含的矛盾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诸多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所谓大局,正是反映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次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

    禧禧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有时候不会顾全大局。下面来看看禧禧的表现和她妈妈对她的教育。下面是禧禧妈妈的自述。昨天晚上我带禧禧去看从美国迪斯尼来的儿童剧表演,演出的主持是禧禧熟悉的米老鼠、唐老鸭;演出的内容是禧禧特别喜欢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爱丽丝”、“海的女儿”、“小红帽”……所以禧禧的高兴程度可想而知。演出开始了,大幕拉开,绚丽的灯光和活泼的音乐声中,唐老鸭和米老鼠蹦蹦跳跳的出来了,全场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和掌声……突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尖叫声,这声音来之禧禧,她是用尖叫表达自己兴奋的心情。(在家里突然高兴的时候她也是用这种表达方式)我急忙捂住她的嘴,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禧禧在公共场合大声尖叫,全然不顾别人的感觉引起了我的反思。(最近看了昆妈的育儿反思对我很有启发)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我觉得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而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我们长辈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禧禧有善心,但同情人表现为一种心态,关心人才表现为一种行动。这两天我一直在和禧禧进行一种交流,教禧禧运用“角色互换”,弱化“自我中心”心理。“角色互换”就是转换与他人的位置,实际体会别人的需求、感受与悲欢苦愁。昨天我们带禧禧和雅雅拍照片,禧禧很想去看雅雅怎么拍的,我却自顾自地看影集不去理她,等禧禧急得嗷嗷叫时我再告诉她:外婆是只考虑了自己的需要,没有考虑到禧禧特别想去看雅雅拍照,这就是没有为禧禧着想,同样啊,禧禧晚上看戏的时候高兴了就乱叫,影响了别人看戏,就是没有为别人着想,如果禧禧在很认真地看戏,边上的小朋友叫得让禧禧看不下去,禧禧会有什么感觉呢?……应该说两天下来,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在禧禧的脑子里有了一点印象……虽然这样的教育不会一蹴而就,但我希望多次的“角色互换”能逐渐地起到弱化禧禧“自我中心”的作用,帮助禧禧从自己角度出发转为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和禧禧一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娇生惯养的,多数都比较自私,为自己想得多,但是,孩子今后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会顾全大局,学会为他人和集体着想。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为他意识和大局意识。

    首先要培养孩子帮助和体贴家人的良好品行。可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让孩子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目的是培养孩子在享受父母关怀的同时,也细心关心父母。但有不少家庭,当孩子愿为辛劳一天满脸倦意的父母做些家务时,父母总是说:“去做功课吧,好好学习就是帮妈妈最大的忙。”他们这是片面地培养孩子,把孩子变成了“小学者”,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应该帮助和关心孩子,而孩子的任务仅仅是学习。这样的孩子很快习惯于家庭给予的一切。他们在家里没有任何义务,而有的仅仅是特权。因此,他们很容易滋长起自私、冷漠,无视他人的快乐与痛苦的思想。

    当你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时,应从细节着眼,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幼和抱婴者;在商场推开弹簧门时应注意身后有没有人,有人时应当等后面的人撑到门时才走开;乘电梯时要站在右边,不要妨碍有急事的人从左边超过;进影剧院不应迟到,观看时不应交谈,以免影响他人观看;出入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既影响环境卫生,也妨碍他人健康。

    还要让孩子与邻居友好往来,创造一种亲切、和睦、互相关心的邻里关系。这对孩子十分重要。目前,我们所居住的大多是单元楼房,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把顾全大局的道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顾全大局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处理好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将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赏和认可,才能成为头狼。

    【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自乱阵脚】

    一只狼如果遇到事情不冷静,甚至自乱阵脚,在作战时也就不可能把握大局,冷静行事,怎么可能成为头狼呢?因此,头狼一定是需要有冷静的头脑的,做任何事都能沉着冷静,把握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孩子从小也就应该培养沉着冷静的性格。如果遇事急躁,就成为以下这个故事中的小兔子了。

    一只急性子的小兔子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它请憨厚的小马帮忙搬回家。他们俩高高兴兴地打开电视,准备好好地欣赏一下自己喜欢的节目,可是荧屏上出现的却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小兔子着急地上前又拍又撞,想把电视机弄好,但屏幕上还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小兔子急了,高声宣布:“真倒霉,刚买的电视就是坏的。送给你了!”小马高兴地跳起来,连声说谢谢。这时,荧屏上出现了一位主持人,欣喜地说:“各位观众,好大的一场雪啊!……”

    看完这个笑话,我们不禁为小兔子担心,虽说性急只是人的一种个性而已,但到如此盲目地步,会严重影响到它的生活和事业发展的。首先来说,小兔子性急,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雪花,想到去敲敲打打,调整调整修好电视也是对的,但是它性急得太盲目了,以至于都失掉了应有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其实电视机出现问题出现的雪花和电视里下雪出现的雪花是根本不同的,有一点常识的人稍加观察就能辨识出来,小兔子就完全没有去辨别的意识。它遇事太不冷静了。

    小兔子觉得电视机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就宣布自认了“倒霉”,把东西送给了别人,这也太不够从容了。我们做事哪能每件事都一如所愿呢,稍稍不如愿就大呼倒霉、不爽,而不去积极地想办法看清本质,或扭转残局,只是自认了倒霉或失败,这样的做法必定也只能倒霉和失败了。古话说三思而行,那也正是对自己负责任,并且也是从容淡定的前提和表现。

    我们遇事需要冷静,这个自不必说。我们都知道,冷静地对待周遭的事物,会令我们收获丰富的成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从容淡定其实也很重要。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嘛,任何事情都可以接受,任何事情都可以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最积极地态度去完成。当然完成了,结果不一定就一定是令人满意的,但是积极的态度、从从容容很重要,这个就是我们的收获。淡定也是一种态度。我们努力过了,只是要接受一个结果而已了,有什么计较的呢?即便结果是我们本不想要的,那么又如何呢?即便你从此恨天恨地、郁郁寡欢,事情也不会有转机,所以还是欣然接受为好。不管多小多苦的果子,也是我们辛苦的成果,想要更好的,就下次努力争取吧。

    遇事沉着冷静,做人淡定从容,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信我们就不会再出现急急火火、心浮气躁、寝食不安、六神无主的样子了。

    头狼在面对那些虎、豹、狮的侵犯,它会保持着一种出奇般的冷静,以此显示了它领袖的魅力和敢领天下先的气魄。

    学习头狼心态,首先必须沉着冷静地克服自己的言行。我们经常说,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指的是能够沉着冷静的克制自己的言行举动。一个人不论他多么的伟大,都不可能有像动物一样的自由。人类受到的束缚要比动物多得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很受尊重的人,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受不受他人的尊重,不是他多么的自由,而是他有没有足够的克制力。

    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就非常冷静,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去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从容不迫,略作思考,举石砸缸,于是水泄人出,一个生命因此得救。这个故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故事虽小,意义却大,它让我们明白沉着冷静地面对一些事,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使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才会对指导实践有用处。冷静的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一般来说,人们只要不是处在激怒或疯狂的状态下,都能保持自制并做出正确的决定。健康正常的情绪,不仅能给平时的生活带来幸福稳定和畅快,而且还能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帮助你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一位有27年飞行经验的美国老驾驶员,在一次采访中介绍过他飞行史上一段最不平常的经历,梗概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是F6型飞机的飞行员。一天,他们接到战斗命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后,来到东京湾。他按要求把飞机升到距离海面300英尺的高度做俯冲轰炸,300英尺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是个很高的高度。正当他以极快的速度下降并开始做水平飞行的时候,他的飞机的左翼突然被击中,整架飞机翻了过来。人在飞机中,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特别在天和海都是蓝色的时候。飞机中弹后,他需要马上判断他的位置,以便决定他应该向上还是向下操纵他的飞机。在他飞机中弹的最初一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去碰驾驶舱里的任何控制开关,他只是强迫自己冷静,思考,绝不能激动。于是,他发现蓝色的海面在他的头顶上,他知道了自己确切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飞机是翻转的。这时,他迅速的推动操纵杆,把他的位置调整过来。在那一瞬间里,如果他冲动地依靠他的本能,一定会把大海当成蓝天,一头撞进海里葬身鱼腹。这位老飞行员在回忆过后,语重心长地对记者感慨道:“是我的冷静挽救了我的性命。”

    现实生活中,只有冷静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至较高品位。冷静处事,是情感的睿智反映,也是为人的素质体现。生活中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在理智面前,偶然总会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虽然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一定可在冷静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所以就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得”字,才是对高品位生活的享受。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以冷静的态度去面对社会,有利于在顺境与逆境中反思,既有利社会又有利自己;以冷静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筛选,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冷静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亲君子而远小人;以冷静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练,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冷静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果保康宁。冷静,使我们理智、大度、无私和聪颖。冷静,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性、大度的深刻感悟。面对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就算是成功送到我们的面前,还是有可能在毛糙中去相遇失败。

    【审时度势,切莫虎口夺食】

    狼群在袭击羊群时,还要顾忌到牧羊犬的数量。牧羊犬相当凶猛,如果狼与之进行一对一的较量,虽然能够获胜,自己也会受伤,所以它们一般都会避免与牧羊犬进行正面交锋。在行动之前,狼群一般通过号叫来试探牧羊犬的数量,如果回应的狗吠声音庞大,就证明了牧羊犬数量众多。这时,狼群一般都会放弃袭击计划或者想方设法将牧羊犬引出去,然后才开始攻击羊群。

    狼一般很少攻击比自己强壮的动物,因为在和这样的对手战斗时,它们即使能够取胜,也会付出一些代价。狼群绝对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出现,它们总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为行动准则的。但狼群也时常袭击马群、麝牛群等这些在形体上比自己强大的动物。虽然对手比自己强壮,但狼群却很少受伤,这正是源于它们的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的作战风格。

    在袭击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时,狼群一般都要跟踪观察好几天,等到这些食草动物们吃了足够多的食物时,它们才开始袭击,因为这时候这些动物根本跑不快,抵抗能力也下降了许多。狼群一般采取驱赶的策略,一旦狼群出现,这些动物立刻四散奔逃,这时狼群就会各自追赶已经盯上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它们在观察时确定的。目标都是对手当中的老弱病残或者有某种比较明显的缺陷的,这样狼群就可以避免捕杀那些强大的对手带来危险。而且狼群一般都采取几只狼围追一个对手的策略,这就更确保了成功和自身的安全。

    以上狼群的作战方式告诉了我们,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时”者,是指各种时机;“势”者,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要分析研究。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不做违背实际情况、逆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事。《孙子兵法》中也十分重视这一点,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有利形势,去造就最佳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再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做的是收购糖的买卖。每天向村民们收购完糖后,他总是在家将糖装进箩筐或者麻袋里,然后再运到镇子上或外地去卖掉。就在他集中或者分装糖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掉下一些糖,而他却从来不在乎,觉得损失那点儿糖算不了什么。

    不过,商人的妻子却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每次丈夫分装完糖以后,地上都会洒些糖,觉得很可惜,就偷偷把那些糖重新收起来,装进麻袋里。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攒了四大麻袋糖。

    后来,有一段时间蔗糖突然短缺,商人很长时间收不到糖,生意一时间没办法做了,几乎蚀了本。妻子想起自己平时存下的糖,就拿了出来,化解了商人的燃眉之急,还小挣了一笔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镇子上。镇子上有对夫妻开了一家文具店,妻子听说这件事,先是感动,后来又觉得很受启发,心里也很想在关键时刻帮助丈夫。于是,她开始趁丈夫不注意时把报纸、记事本、日历等货物偷偷收藏起来,以备货物紧缺时用。过了大约两年时间,妻子觉得到了给丈夫一个惊喜的时候了,就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后房去看。丈夫不看还好,一看险些昏过去。那些妻子收藏起的东西不是过时了,就是发霉了,还有谁会要呢?

    文具商人的妻子是一个精明人却不是聪明人,她只有小聪明,而没有灵活思维的大智慧,因此,有时会干出蠢事。想赚大钱仅仅精明是不够的,要学会聪明,懂得重长远,趋大利,还要善于审时度势。

    那么,要想成为头狼,怎样才能掌握审时度势的决策艺术呢?

    1.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

    形势和趋势是经理审时度势、进行正确指挥的出发点。在每一项决策之前,都要对当前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事态的发展趋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搞清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现有诸因素中哪些是必然因素,哪些是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哪些来自内部,哪些来自外部,它们将向何种状态发展等等。只有把这些因素分析透彻,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策略。在这方面,古今都有不少事例可借鉴。诸葛亮就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物,他的《隆中对》根据当时的形势,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和人事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而精辟的分析,特别透彻地研究了当时各种集团势力的消长情况,在反复比较权衡的基础上,为刘备提出了一整套战略计划和具体的策略步骤。在赤壁大战前,他又根据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决策,对孙权阐明了天下大势和敌我双方的长短,终于以孙、刘联军的5万兵马大破曹军20多万,初步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2.要善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在战场上,时机对指挥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指挥员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就常常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反之,如果不善于捕捉战机,即使是我强敌弱,也容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企业的生产指挥也是如此。如果厂长能抓住生产和销售的有利时机,就会一步主动,步步主动,否则,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想及时抓住有利时机,首先必须目光敏锐,思想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真知灼见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善于由此及彼,见人所未见,及时发现“苗头”,从而捷足先登,掌握主动权。其次,在大好时机面前,要当机立断。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利用历史性的机会,做出有利的果断抉择。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是非常难得的。所谓“时势造英雄”,是说时势给英雄提供了叱咤风云的机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取得成功,还要看他是否能当机立断。当稍纵即逝的时机到来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果断地抓住它的,犹豫迟疑,当断不断,成功就会属于别人。

    3.要机动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孙子兵法》中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水因地势的高低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根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方针。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就叫做用兵如神。孙子在这里强调的正是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艺术。他告诉我们,不善于抓战机不行,但有了战机而不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同样不会成功。

    4.勇于创新,出奇制胜

    仅仅停留在以变应变还是不够的。以变应变是被动的变,要主动应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动应变就是善于改革创新,《孙子兵法》上说:“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意思是,每次胜利都不是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不同新情况而变化无穷。许多事实证明,把应变创新运用自如、高度升华,就能做到善发奇兵,出奇制胜。《孙子兵法》指出:“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意思是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如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孩子应当学习这套本领。

    总之,作为家长,要交给孩子审时度势的道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叫审时度势,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为以后成为领袖做好铺垫。

    【头狼,一定要会坐山观虎斗】

    头狼,从来都不鲁莽行事,在遇到危险时,一般都会用自己的智慧,有一招就叫坐山观虎斗。让自己的敌人去打架,去自相残杀,然后趁敌人之虚去征服对手。这是一种智慧,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以智取胜。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领导,成为头狼,也一定要会坐山观虎斗,找好时机再行事。有的孩子就是很少和别的孩子吵架,但是却经常看着别人吵架,趁别人筋疲力尽的时候再达到自己的目的。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互相攻伐,打了整整一年,还没有停止。秦惠王想要使他们停止战争。招来群臣问道:“我想使韩魏两国停火,和平共处。诸位以为如何?”

    一个文官说:“对!我们应该去解救他们。”

    一个武将说:“他们打他们的,关我们什么事?”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叫陈轸,他说:“大王想统一天下吗?”

    秦王说:“当然想统一天下,您有妙计吗?”

    陈轸说:“妙计谈不上有,不过我不妨讲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也许对您有所启发。”

    秦王颇感兴趣,说:“很好,你讲吧。”

    陈轸于是讲了起来——春秋时期,鲁国(现在山东一带)有个武艺高强的人叫卞庄子。一天,他到一个地方住宿,听说当地有两只老虎,经常出来伤害家禽,甚至咬伤、咬死人。卞庄子决定为民除害,带了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铜剑,就要出去刺虎。

    旅店里有个小伙计也要同去。

    两人走到一个山谷里,忽然看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正在争着吃一头牛。

    卞庄子拔剑就要冲上去。小伙计说:“大哥,不要性急,你看它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牛,吃到后来,它们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必定会互相撕咬起来,小的一定会被咬死,大的一定会被咬伤。这时,你再冲上去,对付一只受伤的老虎,不就比同时对付两只健壮的老虎省力得多吗?”

    卞庄子连连点头,两人就在树丛里隐蔽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又是剪,又是扑,又是抓,又是咬,斗得旁边的石头乱滚,尘土飞扬。渐渐地,小老虎支持不住了,咽喉处被大老虎咬破,血流干后,便死去了。大老虎也遍体鳞伤,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这时候,卞庄子猛扑过去,一剑就刺中老虎的要害部位,那老虎长啸一声就断气了。

    陈轸讲完故事后又说:“如今,韩国和魏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还不停止,这样,他们之间必定互有损伤。您如果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只有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到他们伤亡惨重的时候,再用重兵去征讨他们,这样就能一举两得,就像卞庄子刺虎那样。大王觉得如何?”

    秦惠王于是决定不解救他们。最后,魏国受了损伤,韩国被打得破败不堪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像潮水般地涌去,一下子就夺了两国的好几个城池。

    隔岸观火是出自《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也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当年赵国长平之战失利后,为了除白起报仇,使用此计,送礼给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此人曾献远交近攻之计),并以种种好处与白起胜后将功过于他,范雎心眼小,好妒忌,因而劝秦王接受赵国投降,招回白起。范雎又用计将白起贬为庶民,使白起死于还乡的路上。赵国使用此计,除掉白起,解除了心中的大患。

    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事一定不能冲动,要有耐心,有理智。从我们人类的语言中,可以轻易地就找到许多词汇来描绘狼的这种耐性,例如耐心、仔细、观察事物的本质、退守、等待、正确的时机等等。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同样轻易地从我们的大脑中找出这样的词汇呢?人类从远古时代的猿进化到人,直到拥有了现在的科学与文明,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做不到的。因此,我们人类身上肯定也具有所有动物的优点,即使不具有,聪明的人类也会使用工具来弥补。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正在失去某些曾经具有的精神素质,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耐性。

    在现在的企业和公司中,许多人都是为了金钱和职位而工作,而丝毫不看中事业和作为。诚然,在商品社会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人们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耐心。一旦个人待遇没有如他们预期的高,一旦身边的某个同事得到提升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就会抱怨不已,甚至愤然辞职。

    难道离开就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仅仅换一家公司就能得到你所期望的待遇和职位吗?显然,这只能使问题变得更糟。回过头去重新看看威尔金斯教授的话,答案就在其中,就在我们曾经惧怕和厌恶的狼身上。

    我们的确太需要耐性了。只有有了耐心,我们才能去重视那些更为长远、更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眼前的薪水。一个优秀的员工,定会耐住寂寞,在等待中磨炼自己的技能,等待最好的战机爆发。要取得自己所希望的成功,就必须要忍受寂寞,忍受等待的痛苦。而所有的企业和公司老板,都在期待着像狼一样的员工,有狼的眼神和狼的耐性。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一般父母都会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就从小造就了孩子没有耐心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平时,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要帮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诸如穿衣、吃饭、戴帽子等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动手,不要越俎代庖。平时还可以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加以教育。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种花,就可以让他自己尝试。让他明白:无论你怎样着急,种子发芽长大,总是有一个过程的,要经过发芽、长叶、开花,不会明天就长大。要想有收获,就必须耐心的等待,给它浇水,有时还要松土,并让它享受充分的阳光。做每件事都要求孩子有始有终,耐心会慢慢地培养出来的。

    有心让孩子“等一等”。孩子往往心急,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必要时让孩子等一等。比如,鸡蛋刚煮熟,孩子就急着要吃。这时可以告诉他鸡蛋太烫,要用凉水冰一冰,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摸一摸,让他相信刚煮好的鸡蛋是不可以马上剥开吃的。有些事,孩子一下做不好的,可以“放一放”再做,这也是培养孩子耐心的一种方法。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的一些生存的法则,要想当头狼,有领袖的精神,不能与很多人为敌,但是可以利用他人之间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一些自私的成分,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要想当头狼,就要有坐山观虎斗的精神,遇事一定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去等机会,看准时机再行事。

    【争口“气”不如争口“食”】

    对于狼来说,生存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食物,事物都是他们自己争取的,如果没有得到食物,就会威胁到生存。对于它们来说,争取到食物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为了食物,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定要争口气,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有时候,争口气还不如争口食重要。

    我们过去总是关注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从学校得来的共产主义到西方基督的教训,从孔子、老子到庄子,再去迷恋易经,最后是释迦牟尼的学说,整体上古今中外兜了一个大圈,但总是说不服自己去进行所谓的信仰,依然我行我素,该干啥就干啥,全然没有半点的顾忌。

    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那就是个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个人是一切,一切是个人!也就是庄子说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或者如释氏说的知一切智,一切种智。或者如圣经说的让主进入自己心中。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主题,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自己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生活。

    其实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在经济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欲望极度膨胀的今天,十三亿人要生活下去已经非常不容易。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是个解决生存问题都很难的社会!所以说,无论哪一个行当,只要有生存机会,大家都会拼命去挤,拼命去搏,甚至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恶性竞争异常惨烈。因此今天的社会首先是一个生存为中心的社会,然后才是一个寻求发展的社会。

    也许可以这样说,人在这个社会上真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整天如一只无头苍蝇却在不停地寻找永远也不能找不到的方向,整天累得像头牛却要为自己的付出去寻找某种崇高的理由,整天连身边的人都关照不好却梦想着去拯救整个世界,整天在虚拟世界交朋结友却不愿意和陌生人说上半句。

    人是什么东西?人不就是茫茫宇宙中一种会思想的动物而已。人本身就是动物,只是因为人有了思想,人能够表现思想,所以人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动物本性而已。

    因为有了文化,所以人给自己塑造了太多虚假的形式;因为有了民族,所以人与人有了不同的特质;因为有了国家,所以人有了不同的归属;因为有了团体,所以人不得不受到某种制约;因为有了利益,所以人与人之间有了很多阻隔。

    生存是人的本能,文化是人生存的负产品。当一个人连生存都不能解决的时候,他如果不愿意去死,他可能就会撕下文化的外衣,去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

    生存最核心的就是解决肚子问题。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说:一个人要先解决肚子问题,才能解决穿衣问题,解决了穿衣问题,才能解决住房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才能解决野心问题,然后才是安全的问题,然后才能爱的问题,然后才是尊重问题,然后才是自我实现问题。

    生存和尊严,有时候是不能兼得的,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以生存为先,自己有饭吃是一切的保障。请看下面的一个跨国公司训练员工的例子。

    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每人6本书,在陌生的城市里生存15小时。换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方法很简单,不让职员身上带除了身份证件以外的任何东西,不带分文,让他们外出推销公司发给的六本书。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考察和生存。卖出去的可以坐车回来,卖不出去的只有自己走回来。

    成果是结算出来的,并进行财富排名。如果财富值不能排在前三名,每个队10个左右成员,靠某一个人是不行的。排名前三的吃肉,排到后面的只能吃馒头,连水都没有。甚至连总裁也要跟着吃馒头。

    也许,真正经过艰苦的磨炼和打击,才会明白。但我们为什么要傻等那一天到来呢?跟陌生人要1元都很难,遭白眼和唾骂。很多人哭了……是生存重要还是尊严重要?哭过之后的你是否会明白?

    生存最重要。假如今天我们一无所有,那么情况就是这么惨……

    有的孩子一味追求自己的兴趣,可是以后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维持生存的工作不一定就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为了生存,有时候必须放弃自己的兴趣。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扮演各种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舞台上一名演员。那些幸运者成为制定规则的人,而大部分人成为服从规则的人。服从规则的人生存的难度最大。因为这些人一旦触动了这些规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有的甚至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所以为了逃避这种惩罚,一部分人不惜一切代价挤进制定规则的圈子内。于是由此产生了投机、钻营、取巧。尤其在法律是权利的奴仆的大气候下,更加强化了人们这种意识。对于社会而言,不可以没有规则,但往往出现悲剧结果是制定规则的人可以不遵守规则,或受到的惩罚很轻。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平等的生存权利,就是能建立起这样一种社会机制,服从规则的人能够有效监督制定规则人的行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只有互相监督才能真正体现平等。

    生存高于一切,没有生存,哪来的尊严?有了生存才会想到要尊严,因为生存的难题解决了,人的生活水平诉求也会随之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有了尊严。

    有人常常引以为自豪地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此话的理解是让人家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无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就能完成所有的一切,而此话常挂嘴边我认为毫无意义。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原则是自力更生,不要随便言人,但这个社会是个大团体,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时你想不到你要求什么。然而人生变幻莫测,谁又得知前路没有阻碍呢。而当你陷入困境时你可曾想过?其中滋味相信你就不会随便言不求人吧。

    生存是一切生命的意义。不努力生存下来,其他的一切只能是空想。生存大于一切,只有选择了生存,抛开其他,你才能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你要做的。生存重要,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嘛。

    高中政治中有个观点叫做: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孟子都承认“此一时,彼一时”,他的学说和孔子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因为他不尊重他的祖师爷,而是时代变化的需要。生命只有一次,尊严还可以再找回来的。

    四川的大地震已经家喻户晓,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里面的大熊猫的生存精神呢?据悉,本次受灾殃及四川卧龙的大熊猫的繁育基地,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交通的不便,大熊猫的主食——竹子严重短缺,为了生存,大熊猫居然开始学着喝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往示人一直和竹子相伴,但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形下,活着最重要,喝粥也是眼下唯一的选择。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就如同哈姆雷特王子所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其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生活阅历的人肯定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生存是最重要的。人只有先活着,能挣钱养家糊口,让家人和自己能衣食无忧地生活,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能谈到尊严问题。

    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生存是一切生命的意义。不努力生存下来,其他的一切只能是空想。生存大于一切,只有选择了生存,抛开其他,你才能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你要做的。生存重要,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嘛。

    【欲擒故纵,让猎物自己上钩】

    头狼在捕猎的时候是有策略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时候,不能一味地用猛劲去追杀,而要先放松一下,等敌人放松警惕了再去追杀,这样往往效果比较好。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这种叫做欲擒故纵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欲擒故纵呢?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先来看看几个著名的军事例子。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诸葛亮,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诸葛亮七擒七纵,绝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

    还有一个典故。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再来看看一个小的典故。民国初年,有位商人在外闯荡了大半辈子,积聚了许多金银财宝。他想回老家享受天伦之乐,于是除了留一小部分作为盘缠外,把其他财宝都换成了宝玉,装在一把雨伞的竹柄中,穿上普通人的衣服踏上了回家的归途。一个雨天,他在一家小店吃完午饭,打了个盹。等他醒来时,却发现那把伞却不知去向。这可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啊!但这时他并没有惊慌失措,看看身边的包裹纹丝不动,心里明白了几分。第二天,小镇上开出了一家修伞的小店,其用意不言而喻。可是,那把令他夜不能寐的雨伞始终没有出现。一天,一个顾客说了句“修不好就算了,反正不值几个钱”。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心想:“对呀,谁会愿意花钱修一把不值钱的破伞呢?”第二天,小店打出了雨伞以旧换新的幌子。前来换伞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若干天后,那把令他朝思暮想的雨伞终于出现了,察看伞柄封口,完好无损。看了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很有感触吧。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变故,这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沉着、机智。

    将欲擒故纵这个成语用到现在的生意场上的例子也很多。人们在接受一项崭新的事物时,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谈生意也是这样,双方在开始的时候,往往都会怀着一些不大实际的想法,抱着各种固有的己见,希望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是,磋商的过程常常是会使双方突然地醒悟过来,买方所希望的价格竟然成了不可能的事,卖方所期待的迅速成交也成了泡影。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倾销商品,而是采取“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先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量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你的胃口,使你乐于生产和推销美国的可乐,而一旦市场打开,再要进口设备和原料,他就要根据你的需要情况来调整价格,抬价收钱了。

    10年来,美国的可口可乐风行中国,生产企业由一家发展到8家,销量、价格也成倍增长。美国商人赚足了钱,无偿给中国设备的投资早已不知收回几倍,这就是先让你尝到些甜头割舍不掉,然后再实施自己的计划,这种欲擒故纵之术,在商场中比比皆是。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欲擒故纵的好处。我们的孩子要尽早明白欲擒故纵的道理,并且以后用到竞争中去,才能成为头狼。

    【冷静辨别真伪,警惕对方诱惑】

    头狼辨别真伪的能力很强。有时候,敌人会用诱饵来诱惑狼群。这时候,头狼就必须迅速判断形势,看这是不是敌人的诱惑,如果不能聪明地识破敌人的伎俩,就有可能危及整个狼群。因此,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头狼,必须从小培养辨别能力。

    人际交往中,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家长,在实际生活中也应增强孩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比如,教会孩子分辨好人,向孩子说明这个社会除了真善美,本来就还有假丑恶存在,有时候越是坏人,越会摆出一副友好的态度,使你上当受骗等等;应教会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情况,比如熟记一些必要的号码,或者训练孩子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取舍,并详细地分析为何如此;在日常生活里不妨多多进行“情景教育”,比如报纸报道一群小学生去扑森林大火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告诉孩子,这种做法不应提倡,并说明原因。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可以让他们知道真善美与假丑恶是并存的,而在具体的分析引导中,也要努力唤醒他们的理性,启迪他们的判断力。

    培养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判断力,基本的原则是: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到的或者看到的那么简单。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判断一个人是困难的,不是因为看错了,而是因为了解得还不够,有效的信息没有收集完整,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我们要让孩子举一反三,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加以总结,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谨慎而不妄下结论。提高孩子对类似事情的判断力的方法,正是在于循循善诱,多接触不同的事情,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孩子因为年龄小,在社会上的好多经验都没有,所以容易上当受骗,我们用心去教他们,他们也不容易理解,教多了就更理解不了了,而且还只能教简单的,容易懂的。虽然有的道理孩子不懂,但是你和他说了,在他的心里就会有一个印象,如果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许能用得上。要是孩子够聪明的话,估计能想办法,或找个机会摆脱。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不能摆脱坏人的情况下,要想尽办法保护好自己,尽量拖延时间,这也是为自己争得机会呢,这样得到救援的机会就会更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辨别是非善恶呢?

    1.以扬善避恶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

    我们的祖国是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国人民除具有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外,扬善避恶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古代文化遗产中,记载扬善避恶的真实的故事,而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少。如《唐国史补》上就记载着《刘颇偿瓮直》的故事:在狭窄险要的山路上,一辆满载陶制瓮头的车子被冰雪封冻住了,挡住了几千辆车马前进的道路。天气寒冷,天色又将晚大家焦虑不安,可又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在这十分紧急的时候,刘颇拿出自己的钱,将一车子值七、八千铜钱的瓮头买下,然后让仆人将全部瓮头推到山崖下去。装瓮的车被拉动了,山路上几千辆被挡住的车畅通无阻了。刘颇为大家做了好事,被人们称颂,所以记载下来,流传至今。古代颂扬好人好事的尚且不少,何况今天呢?我们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扬善。古代“避恶”的故事流传就更多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孟母这样做,就是为了避恶,不让孟子学坏。《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一块儿在园中锄菜。发现土里有一片黄金,管宁照样挥锄,视黄金如瓦片和石头,华歆拾起黄金看看,又把它扔掉了。两个人同桌读书,一个乘轿的大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观看。管宁就割分坐席,分开座位,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2.“放”与“导”结合,提高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教育方式不是“封闭”,而是“开放”。如让孩子看电视、电影,广泛阅读文艺作品,还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等。在“放”的同时,家长要从下面几方面积极引导:

    孩子看了电影、电视,家长要和他们平等交谈讨论,启发和帮助孩子分析电视、电影的思想性,正确认识电视、电影的主题,引导孩子学习正面人物的好品德;对反面人物要指出其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危害,使孩子对其产生憎恶感。经常这样,孩子就会从电视、电影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孩子看课外书,家长也要关心孩子读的是什么课外书。有些武打、言情小说,因孩子年龄小,应劝说孩子不要看,晓之以理,但不要简单生硬地下禁令。对有些中外作品,要适当给孩予以辅导,让孩子了解写作背景,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不要错误理解内容,不要断章取义。

    有一个堕落成杀人犯的青年,在他的日记里摘录了这样一段所谓的警句:“倘使你有什么真情,必须像宝贝一样藏起来,永远别给人家猜到,要不就完啦,你不但做不成刽子手,反过来要给人家开刀了。”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高老头》。那个青年没有很好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说这句话和这话句的真正含义,却盲目抄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结果成了他犯罪的思想渊源之一。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必须关心,对孩子读什么,怎样读,进行指导,有多么重要。

    3.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激发爱憎情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以英雄人物为楷摸,树立榜样,是最生动、最实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们生活在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为了革命事业,国家利益,为了和坏人坏事作斗争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不计其数。

    少年英雄赖宁,为抢救国家森林资源而壮烈牺牲在烈火之中。因为他懂得抢救国家财产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美好的、善良的心灵。赖宁牺牲后,全国少年儿童掀起了学习赖宁的热潮。无锡的青年英雄钱劲松也是千万个英雄中的一个。1990年5月12日凌晨,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的钱劲松同学在追捕一个潜入学校抢劫流窜犯时,面对持刀凶犯,挺身而出,进行搏斗,同学生命、学校财产得到了保护,钱劲松却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钱劲松用他短暂的生命、美丽的心灵谱写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家长就是要用这样感人的英雄事迹,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孩子学英雄,首先就要学习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鲜明,学习他们在善与恶的斗争中意志坚定。家长经常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习这些英雄人物,孩子就会以英雄为榜样,学习英雄的高尚品格,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激发自己的爱憎感情。

    4.与学校加强联系,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在学校表现出较充分,老师对孩子了解比较全面,因此加强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切实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这是提高孩子是非善恶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道德行为的形成,关键是对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认识、辨别。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辨别能力,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有了基础。家长们应把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放在首位,请记住但丁的话:“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