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法则:给杰出孩子的成人礼-先下手为强,成者是王侯——是头狼,莽撞一点又何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头狼之所以成为头狼,就是因为它先下手为强,确定好目标之后,一有机会就下手,果断地行动。只有先下手,才能掌握住机遇。先下手,就要一直把握主动权,让事情跟随你的想法来走,这需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并时时应付可能突发的相关事件。

    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头狼,就必须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凡事都要走在前面,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机遇,把握时间,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要犹豫,必须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领袖的气质,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头狼。

    【身手敏捷,猎物就难以逃脱】

    头狼之所以能很快捕捉到猎物,就是因为它身手敏捷。一旦发现了猎物,就选好时机迅速行动,将猎物捕获。只要反应迅速,身手敏捷,猎物就难以脱逃了。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头狼,一定要有敏捷的身手,这包括孩子身体上的敏捷和做事敏捷利索的习惯。

    下面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被欺负的故事。

    妈妈从幼儿园接回丹丹,发现她的手上有一块青紫,还依稀可辨出是两排小牙印。妈妈问:“丹丹,这是怎么回事?”丹丹说:“壮壮咬的。”“他为什么咬你?”“他跟我抢玩具,我不给他,他就咬我了。”妈妈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宝贝,从来一个手指头都没动过,可到幼儿园,就被小朋友咬了,还这么厉害。妈妈继续问:“那你打他了吗?”“没有。”“那你怎么办了?”“我就哭了!”

    小雨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当妈妈去幼儿园接他时,看到他的脸有一条划痕,老师抱歉地解释说:“小朋友上午自由活动时,他本来和豆豆玩得挺好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抓起来了,豆豆把他的脸抓破了。我们赶紧给他用凉毛巾敷了一下,但还是有印,真是对不起。我们以后注意。”听了这些,小雨妈妈也没再说别的,但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

    这两个故事启发了我们,一定要教孩子身手敏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身手敏捷呢?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游戏,比如妈妈和宝宝追打着玩,打宝宝身体时,看看他是否能迅速躲避,假装要打他的脸时,看看他是否能扭过头。从和家长的游戏中,孩子就逐渐能学会躲避危险。同时,也允许孩子和要好的小伙伴之间打闹,这是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游戏,他们也能学会躲避危险。

    培养孩子敏捷利索的习惯,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同时,也可指出倘若做事马马虎虎,慢慢腾腾,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要想做事专心,提高效率,必须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做一些事,那么,宝贵的光阴就会悄悄溜走。

    小威特生于德国一个小乡村。他的父亲是一个乡村牧师,是一个有着独特见解的人。尤其是他的教育理论。用他的话来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习惯培养同时开始。他确信,只要这样做,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

    小威特出生时是个白痴,但父亲并没失望,依然耐心对他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在学习中,即便妻子和女仆人问事,他都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可见,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威特的父亲尤其注意培养威特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他们坐下来不磨蹭一小时不开始工作,这正是因为他们自幼形成了一种很坏的习惯所致。他们白白地虚度和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牛顿七八岁时,他就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器械。老祖母十分注意保护和发展他的这种爱好,从不因为他把客厅弄得一团糟而生气,或者因为他把菜刀当斧子用而训斥他。只接受过一点点学校教育的老祖母经常欣喜地瞧着这小家伙十分投入地忙活,感觉到这男孩子具有其他儿童没有的一种敏捷思维和创造天赋。十多岁时,祖母开始给些钱让他去买工具。他最先买回的是一把小锤子。他用这把小锤子把一只旧水果箱改成带软垫的凳子。随后,他向外祖母提出了新的要求:“姥姥,我想买一把锯子,我要把这把椅子的腿锯短一些,它太高了。”“锯这把椅子?”老祖母十分惊讶,因为这椅子一套四把,还是她与丈夫结婚时购置的呢。她有些犹豫,但她马上看到小外孙子恳切的神情,想到他那闷闷不响的钻劲,为了不伤害他的创造积极性,她决定不惜这套家具的残损,“你会用锯子吗?千万不要伤了手啊!”她亲亲小外孙,给了他零钱。

    在外祖母的帮助下,小牛顿买了许多手工制作必需的工具,然后便动手制作他喜欢的物件。有一天,牛顿推着自己制作的四轮车到家附近的维萨姆河边玩耍。他来到一座磨房前,看到水车随着溪水的冲击而转动,他陷入了沉思,像傻子一样在水车前站了半个小时后,他毅然决定制造出一个水车模型。

    牛顿回家后便动手,一干就是半夜。外祖母悄悄地摸上二楼,从门缝里静静地看着小牛顿在灯影下忙碌,然后心满意足地下楼去睡觉去了。一周过去了,有一天早上,牛顿从楼上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架水车模型走下来。“姥姥,水车做好了!”他兴奋地说。

    “好极了!像真的一样,真漂亮!”老祖母围着这架水车不停地赞叹,最后,她又吻了吻外孙。小外孙为做这架水车用了她两块上好的木板,那叮叮当当的响声还使她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但这些她都毫不在意。

    在老祖母的鼓励和帮助之下,牛顿的制作技艺不断提高,探索精神越来越强。在20岁之前,他先后制作了能把灯笼带上天的风筝,水车、风车、日影计时器、滴漏(即漏壶,一种水力计时器)等精巧的器具,其中有些物件已成为私人和博物馆的收藏品。然而,重要的不是这些器物具有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而是牛顿在外祖母的保护与培养下制作这些器物所形成的敏捷利索的习惯和探索精神。这种习惯和精神为牛顿日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敏捷利索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让孩子手脑并用。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手脑并用,有利于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创造空间,让孩子自己动手。要注意孩子敏捷的思维,克服古怪和刻板,努力使思想服从于具体情况。反之,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将会一事无成。

    抓住感兴趣的及时表扬。对于动作慢的孩子批评与训斥是没有用的,而且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指责他们动作慢,就会使孩子渐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什么都慢的人,即使想快也不可能,继而认同了这一事实,无论父母怎样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尝试提高速度了。父母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做哪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因速度稍快,抓住其中几件好好夸夸他,从而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并且还可引申到其他活动中:在表扬之余略表一丝遗憾——要是某某事也能做得这样好就太棒了。

    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可进行一些训练、评比。例如:看谁起床快又好;比比谁先洗完手绢和袜子;一分钟口算争霸赛等,训练的项目可根据孩子的情况任意选择,但要注意与孩子进行比赛时要制造一点紧张感,还要做到既有一定难度又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这样才能使孩子乐于参加,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在孩子房间的墙上可以贴上一张精心设计的评比表,每天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评比,如果达到了要求就在表上贴上一个漂亮的“红苹果”,一朵鲜艳的“七色花”或者是一面小红旗等等。在训练与评比阶段孩子的行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反复,这是正常情况,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而又重回老路——简单的训斥与指责,那样做很可能会前功尽弃。只要坚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训练,最终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做事敏捷利索的好处,并让孩子养成身手敏捷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备头狼的素质。

    【最快的判断才能带来最果断的行动】

    迅速地判断是头狼能捕捉到猎物的首要条件,只有最快的判断才能带来最果断的行动。头狼的反应力和判断力是超强的,它能够最快地判断出狼群所处的处境并做出果断的决定,带领狼群取得胜利。孩子要想成为头狼,必须加强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做出最快的判断。

    那么什么是反应呢?所谓反应,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本能的条件反射所引起的意识的回答刺激的行为。任何反应都要由神经反射做中间媒介,因此,可以说这种神经反射行为的速度快慢,决定你的反应能力。

    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进行锻炼:一般来讲,参加一些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等,可以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

    一位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反应能力慢,以下是她的自述:老师跟我说,她比别人总是慢半拍。比如老师说:“去搬小椅子!”她总是最后反应过来的一个,总是要愣一会,才去做。但是她语言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能描述经历的事情,记忆力也好,往往出语惊人,比如昨天看电视,电视上有个人说:“本排长……”她笑嘻嘻地说:“本·拉登!”所以我相信这个孩子智力应该没有问题。

    要知道,儿童的反应能力或反应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他的性格有关,只要不是智力低下(她不会是智力低下的,因为你介绍她语言能力是比较好的),慢一点没有什么关系。

    她介绍说老师让她做什么事,她总是慢半拍。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很可能他对老师的话不太懂、或者没有注意、或者老师让做的事不感兴趣等等,都会影响她的反应速度。

    这一阶段家长在家也可以试试,让她做一些事情时,把命令说清楚、在她注意时说、做的事她感兴趣,看看她有没有“愣一会”的现象(是在组织信息),但还是做了,那也不算有什么问题。

    如果希望孩子反应快一点,也可以做些训练,或想些办法。可以在家作个记录,凡是你认为她做了一件事不算慢时,就在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让她贴个小红花或小红旗,三个小红花或小红旗就可换一个奖品,这对她改进动作慢也有作用。

    家长要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情况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当然这个规定是灵活的,可以随着孩子的进步而做相应的更改。例如你们和孩子一起吃饭用多长时间吃完。又如让孩子看电视看多长时间。又如孩子做作业给孩子规定多长时间。这些时间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并且相互监督,坚持执行。

    除了以上介绍的反应能力以外,应急能力也是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呈现日新月异,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能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来训练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而应注意从小培养,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其水平。

    从家庭指导的角度来看,应着重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指导孩子正确认识应急事件。应急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事件一旦发生对人的精神刺激较大。家长要告诉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应急事件是不足为怪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发事件后沉着不慌。比如在陌生的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这时就需要认真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该惊慌失措,哭喊奔跑,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第二,教给孩子处理应急的必要技能。应急的处理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超出孩子体力和认识能力的应急举措,即使在道德上是有意义的,也不值得大力提倡,因为那样会给孩子造成人身伤害。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处理应急的必要训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以便在遇到危险的应急情境时,能够采取机敏妥当的应对措施。如偶然碰到坏人殴打行凶事件,凭孩子的体力见义勇为上前制止是无济于事的,这时应采取电话报警或寻求保安人员帮助等机敏措施。这样做既符合公德的要求,又能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家长应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指导。

    此外,勤能补拙,让孩子多和身边的人沟通交流,学的开朗点,平时也适当地进行锻炼反应能力的活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环境的观察能力,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增强大脑积极思考的兴奋程度。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进行锻炼:一般来讲,参加一些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等,可以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

    要记住,家长不要去埋怨孩子慢,而是要主动去让孩子快。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努力完成。同时为你的孩子树立好榜样,家长做事情也要讲时间效率,长期给孩子一种这样的积极暗示,孩子也会进步的。所谓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希望对你教育你的孩子有所启示和帮助!

    总之,一定让孩子调整好心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自卑,给自己信心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情绪状态不佳(这会由不同情况而引起),会致使反应迟缓。因此,实战中树立必胜信念很重要。既要小心谨慎,不盲目轻敌,又要充满自信,抖擞精神。而精神过于紧张,把主要精力放在当前的信号上,而不是即将发生的变动上,造成准确预测不够,反应失误。

    【只有占据主动,才能控制局势】

    头狼总是能控制局势,就是因为它总能占据主动的地位。它以敏捷的洞察力和身手主动防御或主动进攻,使得局面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带领整个狼群获得胜利。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头狼,就必须从小培养主动的精神,懂得主动的必要性,处处主动为先。

    对于孩子来说,接受什么东西,要看自己的喜欢程度。如果是自己喜欢接受的,那就容易接受很多。换个侧面,如果不是自己喜欢接受的,那就很不容易装进自己的大脑里面。这个喜欢,有的朋友说是兴趣,有的说是爱好。其实,这是说个体生命对该东西有主动接受的精神。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主动接受,这四个字其实可以换一种说法:主动学习。说学习,并不是专门针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就可能造就很多东西:第一,至少自己知道找事情做;第二,自己也有事情做;第三,具有主动追求的精神。

    其实,不是主动追求这样,就是主动追求那样,没什么奇怪的。有了主动追求的精神,其自然就可以训练出一些习惯:比如,紧张精神于一件事情。这样,人的精神面貌就好很多。至少,比什么都不追求,或者干脆处于被动状态下的人要好很多。

    有了主动追求一种东西的精神,实在不用讲多少道理。比如,大多是不用讲量变促质变。人家知道在自己主动追求的这种东西上面做探索,做思考,逐渐就有很多的进步。这样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什么学习不深入,也不用强烈要求学习者需要什么兴趣之类的。也就是说,我们实在不需要把这个思考探索过程说的那么神秘。

    关键是现在在孩子当中有一种风气,什么都没价值,什么都没用,面对什么都没精神,更没有主动追求的精神:这就相当恶劣。我们务必改变孩子们这样的风气。对什么都持全面否定态度,是相当不对的。

    一如说创作。有的朋友对诗歌创作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什么都没有精神:其创作过程也弥漫着无精打采的思绪。这样的创作过程所产生出来的作品,也弥漫着散乱昏聩的气息,根本不能够体现出生命活力。

    换个侧面,如果生命个体,具有主动追求创作的精神,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其对创作前的准备以及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成品,都明显地蕴涵着主动追求的思维:思考一些元素,不只是对具体的作品创作,对整个语言文学艺术的进步和发展,都很价值的。

    可以说,语言文学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不是请一些被动精神突出的所谓专家学者来做就可以有大的改观的。相反,往往是需要具有主动追求精神的生命来推动,才有成效的。许多朋友在讨论所谓的语言文学艺术的出路,其实,这才是关键点。找到这一关键点,也就确实地找到了出路。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思想。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到处摆架子,实在没什么价值。只顾面子上的装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是一个张扬人性和私人权利的时代,不要服从、谋求自我实现天经地义。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绝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的人走向工作岗位时,他们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职责,对公司报以嘲讽,频繁跳槽,久之,可能就会堕落为老板稍加疏忽就偷懒懈怠的人。他们推诿塞责、故步自封、吊儿郎当,有这样员工的企业简直是灾难!而他们自己则空耗了年华,我想,无论是跳槽到哪家公司,结果不会两样——一事无成!

    他们觉得在别人的企业中自己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视之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伎俩,对能偷懒沾沾自喜,消极懒惰,自毁前程。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行为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给自己定位,不能让孩子们成为这种人的。

    下面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把信送给加西亚”。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尽快联系到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而后者藏身在古巴山区的密林。总统听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只有他能找到加西亚。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如何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等等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对罗文而言,促成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充满智慧、勇敢、忠诚、责任心强、有胆有识等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主动。

    主动,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精神、理性上,积极地抢先行动,从而达到如期效果的一种精神倾向。在故事中,总统将任务交给罗文时,罗文并没有问太多的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是他主动精神的第一次体现。

    送信成功返回途中,在西班牙人控制的考托河口,正值海上暴风雨降临,乌云满天,浪涛汹涌,这时下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等待云雾散去,就有可能被敌人发现,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罗文再一次主动出击,决定马上起航。事实证明,罗文的主动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罗文的主动,就有可能被西班牙人发现,也就有可能导致此次任务功亏一篑。因此,主动是罗文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

    在后面的过程中,罗文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是在每一次困难面前,罗文都能主动地采取行动,最终化险为夷。

    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都曾人手一册,以期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

    我国古代战争中,也有一句话叫做“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的说法,可以看出,古人就意识到了主动的重要性;而另一句谚语“恶人先告状,恶狗先下口”也从反面说明了寻求主动出击的机会是制胜的关键。

    家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奠基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主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忠诚带来信任,你将被委以重任,获得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

    【该出手时就出手,错过一秒后悔一生】

    狼的战争都是残酷的,无论是争夺头狼的战争,还是当上头狼以后带领狼群的战争,如果不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错过一秒,也许就会后悔一生。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头狼,就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果断行事。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机遇只给准备好的人。

    A是某合资公司的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便也在这个时候去做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打个招呼。而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在详细了解了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了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系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吃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再来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拿破仑大家都知道吧,那是什么让他走向成功呢?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派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派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童年时就爱好探问事情的究竟,一次他跟母亲去医院探望一位病人,他见到医生就问一连串的问题,医生看他聪明伶俐,便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最后说道:“孩子,人们还没有详细研究过的病症多得很呢?”这句话给费莱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当医学家,专门对付那些没有研究过的病症。费莱明长大后,果然攻读医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圣玛丽医院从事疫苗的治疗研究。“还没有详细研究过的病症”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想着。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症,期望能找到一种杀灭病原菌的方法。他在实验观察中偶然发现青霉素的分泌能杀葡萄球菌。从此人类的传染病症有药可救。费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非常偶然的,但都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除了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遇外,还要有勇气和决心参加实践去抓住机遇。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他从小就对航海有浓厚的兴趣,20多岁时已成为一个很有经验的水手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读到了一本《东方见闻录》,从此,他一直想到东方寻找财富,后来,他带着87名水手,乘着三艘帆船,向西远航了。人们都觉得非常新奇,有些人怀疑,他们能到东方吗?哥伦布真是异想天开!他们顶着狂风巨浪,历尽艰难险阻,在茫茫的大西洋海面上度过了70多个白天黑夜,终于在一块陆地上着落了。哥伦布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功绩是多么伟大。因此,一个人如果缺乏敢冒风险的勇气,就不会有成功的良机。在哥伦布之前,任何人都有发现新大陆的可能,然而他们之所以终究没有发现新大陆,就在于没有去实践。哥伦布这样做了,他成功了。事实证明机遇不是那么容易被抓住,并不是所有人见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都能想到万有引力。

    以上是几个名人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家长可以讲给孩子听。以下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不珍惜机会的代价。

    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开始做事情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中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不错过身边的任何一次时机,达到成功。

    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要靠我们自己去抓,去把握。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来临吧!

    每天,我们身边都在演绎着一个个关于机遇的故事!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这东西往往是捉弄人的,真正的陷阱通常会伪装成机遇,而真正的机遇往往会伪装成陷阱!只有真正需要机遇并懂得抓住机遇的人,才能从社会这一装满了诱人蜂蜜的蜂窝里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佼佼者!

    别去等待机遇,因为人的一生永远不可能在等待中虚度。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寻找机遇,否则只会在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迷茫的心灵像划不亮的火柴,机遇不会停留于懒惰者手中。也绝不会永驻在勤劳者身边,机遇每个人都拥有过,只是不曾抓住。当机遇来到受宠若惊的你身边时你却不懂珍惜,白白浪费掉,此时再来痛心疾首也晚了……别去惋惜已经逝去的东西!世上一切都是如此,拥有的时候不曾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头狼对待自己的狼群是宽容的,仁慈的,对待同伙也是友好的,但是对敌人是不能仁慈的,如果对敌人仁慈,自己的领地或者食物可能就是别人的了,甚至有可能在战争中失去自己或亲人、朋友的生命。因此,作为头狼,应该明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对别人要仁慈,但是真正遇到敌人的时候,孩子们会应对吗?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对敌人如果仁慈的话,该出手时没出手,等敌人缓过劲来就可能会反攻倒算,农夫和蛇的故事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听说过,农夫救了蛇,蛇不思报恩反而咬死农夫,恩将仇报,社会上这种人比比皆是。

    儒家思想在我们中国统治了太长的时间!正印了那个成语——养虎为患。儒家思想里的天地君亲师和仁就是根源所在!秦汉时期还好!可是到了汉末就开始了!外国是优抚政策,对你只要送了降表我就不打你不骂你还给你吃的喝的。你吃饱了喝足了就对朝廷不满了!你给我女人给我钱我都不满足。每年还要去抢你一些女人。你生气了我就再送个降表了事。多轻松啊。等你老了体弱了再收拾你!

    对内呢!一个黄巾就杀了几百万人!原因是你外国人不懂,所以不知者无罪。而华夏人那就不一样了!你是知法犯法。就要杀头就要灭族了。

    抗日时期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日本战俘都是优待!凭什么要优待它们!抗美援朝时也是这样!战俘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可爱的战士要好!看着老照片我都想哭。都什么事啊!战士吃炒面喝雪水。战俘吃馒头还有猪肉呢!!这就是我们儒家所谓的仁!以为敌人会被我们感化。跟东郭先生有什么区别啊!都忘了老祖宗的遗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那就是汉武帝。如果他当年不独尊儒术现在的中国绝对会比现在强得多!虽然他也是挂着儒家的名用法家的实。但是他用儒家的仁把人民的血性给抹平了。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何况是全民灌输呢!看看后来的中国人里出了多少败类和酸儒!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好的!但是什么都不读只读儒家的书,偏科偏到过激。对内用儒对外用法的话绝对不会出现100多年的屈辱史。

    看看历史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只有冷兵器和极其少的火器,对抗意大利几十万拥有飞机大炮战车加毒气的军队。为什么能赢?就是因为他们的凝聚力,全体人民凝聚在一起对抗入侵者。而我们的呢!!糟糕之及。儒家把人民分成好了几个阶级!而且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为地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给打破了!农夫就是农夫!看到当官的要让要磕头。见到读书的秀才要让称先生。见到地主富商要称老爷。那些手工者也和农夫一个待遇。读书的看不起地主富商。看到当官的就要自称学生。前倨后恭,把知识分子的尊严践踏的一无是处。

    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知识分子的心理扭曲裂变,才出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才出什么汉奸。连一个国家的副元首都叛逃,才会出现几十万军队当不住不到十万日军的入侵,才会出来三个日军占一个2——3万人的县城。汉武帝应该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把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从人们的思想中去除!中华民族应该对外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虽然不一定要打谁或灭谁!但是也应该得到大国起码的尊严。要让那些越南之流的三流小国知道睡着的狮子也不是它们能嬉耍得起的。

    所以,只有对敌人像冬天一样的残酷无情,才能保证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武警官兵的艰苦训练,正是为了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将作恶分子绳之以法。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军队对敌人毫不仁慈,他们用英雄的举动告诉人们,他们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下面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2001年8月,队长刘宏在探亲途中,仅凭一根扁担就将6名持刀抢劫的车匪扫翻在地,并将群匪擒获。1993年的大年夜,一蓄谋已久的犯人趁劳动之机偷偷翻越猪圈后墙逃走,中队官兵接到协助追捕的命令后,迅速组织人员展开了抓捕行动。战士吴清瑞和王灵生在班长杨志江的带领下,不顾手脚多处被刮伤的伤痛,全力以赴展开追击。他们不怕危险、穷追猛赶,终于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将逃犯抓获。这样的英雄故事在中队有很多,解救人质、打黑除恶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好钢用在刀刃上,官兵们以他们过硬的军事素质、顽强的意志,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集体。这些年轻、活跃、勇敢、智慧的官兵组成了坚强的金色盾牌。他们尽其所能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他们苦练功夫保卫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动。同时,他们告诉我们,对敌人一定不能仁慈。

    但是,我们的孩子还小,在遇到坏人时如果不加考虑,一味和坏人作斗争,受伤的肯定是自己。少年儿童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有时会成为坏人侵害的目标。如拐卖、绑架、抢劫、教唆犯罪、性侵犯等。因此,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让孩子怎么应对坏人呢?

    首先要分什么类型的坏人。如果他只是想要钱,一定要把财物给他,切不可将他激怒,否则他不想害人也会害了,然后尽量多的记住他的特征。在给他财物时,一定要往出口的反方向扔,随后趁机逃跑,然后报警。如果是绑架,在没有被蒙眼睛的情况下,一定要偷偷注意窗外景色,但不要让歹徒发现,最好是有特点的建筑、标志,这样有助于营救。如果你被人丢到车的后备箱,这时一定要用脚将后车灯踢破,然后伸出手来挥舞,这样后面的人会注意到你,但歹徒不会。还有当晚上时,尽量不要走夜路,就算走,也要走大路。如果走了小路,而且身后有人跟着你,一定要走向人多的地方,实在不行就向有车的地方走。一般有车的地方都会装防盗系统,而且深夜在小巷子里停车一般都不是打算住下,所以可能会出来查看,而且这样也会吓跑歹徒。

    如果有手机的话,掏出手机,拨打110。让我们的警察叔叔来解决坏人。如果来不及就大声求救,如果没人理,那就是考察是身体素质的时候了,撒腿就跑。千万别漫无目的地跑,要往人多的地方跑,最好是跑到警察局。但这些的前提是你一定不要慌。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即使是坏人也不好对你下手。坏人自己或许还会有点儿慌。

    一旦遇到坏人的侵害,最重要的是不能惊慌失措,而要冷静地根据当时的情况,设法保护自己。首先要想到寻找机会摆脱,如果逃不了,就要设法把对自己的伤害减到最低限度。若附近的人较多,应勇敢地大声呼救,吓跑坏人,若坏人的目的是获得钱财,可假装服从,并记下坏人的长相和特征,以便到公安机关及时报案。

    总之,对待敌人和坏人,我们绝对不能留情,但是也不能不加考虑去和敌人拼命。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做头狼,既要有胆量,又要有智慧。

    【冲破权威枷锁,别被中庸之道困住】

    头狼懂得生存的道理,明白如何才能成为头狼,如何牢固自己的地位。但是,在头狼的心里,永远都没有绝对的权威。那些所谓的权威,在头狼的眼中,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对于头狼来说,任何事情它都会用自己的大脑考虑清楚的。我们的孩子也许受了太多的权威教育,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冲破权威的枷锁,否则是做不了头狼的。

    人的权威型思维枷锁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它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一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专业权威”。不论来自教育还是来自专家,归根结底,思维领域的权威定式根源于个人的有限性。个人知识上的有限,使我们崇奉博学者为权威;个人力量上的有限,使我们崇奉强力者为权威。

    “人是教育的产物”,在由儿童走向成人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地向孩子灌输各种生活中的条条框框,用一系列的“必须做”、“应该做”、“不能做”来教育孩子。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不可抗拒的权威。服从这些权威,就会从中获得好处。反抗这些权威,就会受到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本质上与马戏团训练动物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采用两种手段:奖励其正确的行为,惩罚其错误的行为。而划分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则是由成年人或训练员确定的。

    在有些场合,当后天教育与孩子的自然天性发生冲突时,孩子也会以各种方式加以反抗,但反抗的结果往往是以孩子的失败而告终,这从反面又教育了孩子:权威的力量是不能逾越的,只能无条件地遵从。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从反抗——不敢反抗——不愿反抗——根本不想反抗的过程,在孩子的思维模式中,由教育所造成的思维定式便最终确定下来了。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这种过程,从来没有例外。

    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权威,权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人们对权威普遍怀有尊崇之情,这本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尊崇常常演变成为神化和迷信。特别是在学术领域,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假思索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是思维的枷锁之一——权威型枷锁。

    为了进行创造性思考,必须打破以权威为准的思维枷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削弱头脑中的权威定式,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自我思维训练。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所涉及的权威理论和权威观点进行一番严格的审查:

    是不是本专业的权威?一位发明家就能参政议政吗?一位名演员对某项政策的评价就会更有价值吗?面对社会上这类权威漫天“泛化”的奇怪现象,我们进行创新思考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他本来是哪个专业的权威?他对这个题目有深入的研究吗?他那些不假思索、顺口而出的话对于这个题目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经过这样一番思考,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貌似“权威”的言论,其实不过是一些没经过深入思考的、不着边际的泛泛之谈。

    是不是本地域的权威?日本企业管理的专家,不一定能管理好中国企业;沿海地区的规划专家不一定能规划好内地的城市。不少的“权威性结论”仅仅适用于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其“权威性”就丧失或不具大的参考作用。

    是不是当今最新的权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权威的“折旧率”也在不断加速,曾经的权威在不断被新权威所取代,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也许会大大减弱我们对各类权威的敬畏心理。

    是不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权威?如果某位权威是凭借非学术力量而成为权威的,那么他言论的“权威性”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言论是否与权威自身利益有关?如果看到某位权威在卖力地推荐某种产品或某种观念,就有必要想一想:他的言论与他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关系。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为了打破权威思维定式,保持头脑和思维的创造性,我们必须将进入思考范围内的权威来一番彻底的审查,然后才能确定应不应该尊重他(它)。当然,打破权威型思维枷锁绝不是仅仅局限于打破对某位专家的迷信,而是为了树立一种不受思维束缚、独立思考问题的社会观念,并使社会成员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权威都只是一时的权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权威不断让位于新权威,今天的权威取代了昨天的权威,而明天的权威又将取代今天的权威。牛顿曾被看做是科学的最高权威,是“物理学的顶峰”,但是自从难从严19世纪发现原子放射现象以来,牛顿的权威性便黯然失色,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在面对权威时,还要审查一下他的时间性,如果他只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权威,他的言论也许只有具有历史价值而不在具有权威价值。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后人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最博学的人”。他曾经断言:越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越快。这一论断被人们当成真理,传播了一千多年。直到1589年,22岁的伽利略拿着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登上比萨斜塔,在观众的注视下,把它们扔了下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推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一定的利益集团。因此,即使是一位真正的权威,而且是在他的专业领域内发表意见,我们也需要审查一下,看看他的诊断是否与他的自身利益有关。如某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营养品,那么他自己对这种营养品的评价就失去了权威性,因为他与这种营养品这间有一种割不断的利益关系。

    总之,在各种权威面前,我们必须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我们尊重权威,但绝不迷信权威。而且为了保持创新思维的活力,还必须时刻警惕权威定势,不能让权威的结论成为束缚我们思维的枷锁。对此,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有过精彩的论述:

    查拉图士特拉决心独自远行。在分手的时刻,他对自己的弟子和崇拜者们说:你们忠心地追随我,数十年如一日。我的学说你们都已经烂熟于胸、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扯碎我头上的花冠呢?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羞耻呢?为什么不骂我是骗子呢?只有当你们扯碎我的花冠、以我为羞耻并且骂我是骗子的时候,你们才真正掌握了我的学说。

    总之,我们的孩子应该知道,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权威,要靠自己去探索真理,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头狼,你必须用最好来要求自己】

    如果不是最好,怎么能成为头狼?如果不用最好来要求自己,怎么能做到最好呢?头狼,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让自己成为狼群里最好的,以自己的实力争得头狼的地位。我们的孩子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以最好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浙江僧人,立志锐意求进,发誓坚苦,修道成佛,坚持坐禅修炼许多年丝毫不曾懈怠,从未躺下休息片刻。一天夜里,忽然来了个美丽的女子在门前窥探,要求开门进来。僧人心里清楚这是邪魔前来扰乱,便坚定意志,不看、不听、也不理,任凭美女在门前娇声娇气、搔首弄姿,只是毫不理会,美女始终不能进到禅床前。从此,那个美女每天夜里都来纠缠不止,僧人仍然心志坚如磐石,毫不动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女在直接引诱施展完所有手段不能成功时,就改变腔调装出诚恳的样子说:大师您的禅力如此坚定,道业这样深厚,我本来不应该再来扰乱您了。但大师您已经是天堂中的人,怎么还像初学修道者那样害怕我如同害怕虎狼,将我拒之门外不敢接近呢?才俢道的人,一接近我就会因迷恋美色而放弃修道,可您已经修炼到“无色无相,无离不离,自在神通不可思议”的地步,美色已经迷惑不住您。如果大师能开门让我接近您已经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真空不染法体,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从此一定会像您那样一心一意虔诚修道成佛,永不再来骚扰。僧人听了美女这番话信以为真,便毫无顾虑地答应了,让其进来任意偎倚抚摩,结果竟然被这个披上美女外皮的恶魔拉下了水。事后,僧人一直为自己放宽了要求、丧失了警惕、思虑不周、相信甜言、开门揖盗、请魔入室,致使千辛万苦的修道业绩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而懊恼沮丧不已,悔恨失意,精神恍惚至死。(附原文:吴僧慧贞言,有浙僧立志精进,誓愿坚苦,胁未尝至席。一夜,有艳女窥户,心知魔至,如不见闻。女蛊惑万状,终不能近禅榻,后夜夜必至,亦终不能使起一念。女技穷,遥语曰:师定力如斯,我固宜断绝妄想。虽然,师忉利天中人也,知近我则必败道,故畏我如虎狼。即努力得到非非想天,亦不过柔肌著体,如抱冰雪,媚姿到眼,如见尘矹,不能离乎色相也;如心到四禅天,则花自照镜,镜不知花,月自映水,水不知月,乃离色相矣;再到诸菩萨天,则花亦无花,镜亦无镜,月亦无月,水亦无水,乃无色无相,无离不离,为自在神通不可思议。师如敢容我一近,而真空不染,则摩登伽一意皈依,不复再扰阿难矣。僧自揣道力,足以胜魔,坦然许之,偎倚抚摩,竟毁戒体,懊丧失志,侘傺以终。夫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唯圣人能之,大贤以下弗能也。此僧中于一激,遂开门揖盗,天下自恃可为,遂为人所不敢为,卒至溃败决裂者,皆此僧也哉。)这真是“始为一念之差,遂至终身莫赎”;“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

    浙僧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一旦确立了正确、高尚、伟大的信仰和志向,就应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一心一意排除各种干扰、排除私心杂念,高标准严要求地朝着既定目标精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如果像那个浙江僧人那样,看不清敌人、恶魔仇视正义、敌视人民的反动本质,在敌人、恶魔变换花样实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新一轮进攻下,不是采取“道始终还在魔的头顶上”、“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完全必胜之计,而是采取妥协退让的开门揖盗、请敌入室、自毁长城、自乱阵脚的方法,结果只能是失败。这就是说,平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莫行心上过不去的事,莫萌事上行不去的心”,才能使自己无大错。

    人修身、修道、做官为民是这个道理,应借鉴古时故事,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存半点马虎侥幸,才能免除祸灾、保证成功;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更应借鉴历史,遵照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不存丝毫马虎与侥幸,采取万全必胜之计,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社稷稳如泰山方为上策。

    我们都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其实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好强、自尊,很多时候他没能做得你想要的那么好,其实不是他不想做好,而是他的能力还不够,好的习惯还没养成。所以家长的肯定和引导,显得多么重要。

    不要总拿理想的目标来要求孩子。这样你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那么多的不足,让你觉得失去信心,这种心态会通过你的言行传达给孩子。

    不要总拿孩子跟最优秀的孩子去比。他有他自己的优缺点,优秀的孩子当然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这只能说他的家长很幸运,可以比较轻松地管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么优秀,那么也不要着急,只能说作为他的家长,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自己的孩子,会比别人累点。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像蔡笑晚那样,把自己的5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博士、硕士,但所有的父亲都应该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做到自己的最好。

    怎样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家长要想孩子做事精益求精,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再去严格要求孩子。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诱导孩子深入地理解知识,例如,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想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为了和家长比个高低,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父母要想孩子做事精益求精,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再去严格要求孩子。

    其次,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提出问题,督促和引导孩子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父母要教育孩子无论对于学习还是爱好,都要讲究一个“精”字。事实证明,对自己要求严的孩子,做事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反之,凡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就容易出现差错。

    此外,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事无大小,每做一事,总要竭尽心力,求其完美,精益求精。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凡是有所作为的,都是那些做事不肯自安于“尚可”或“近似”,而必求尽善尽美的人。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做得更好。父母在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只要他能比一般普通的孩子做得更为良好、更为敏捷、更为精确、更为可靠、更为整齐些,更能不断创新、运用自如些,自然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了。

    总之,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才会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只有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才会严格。作为家长,一定要以精益求精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将来一定会做好大事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