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心宽如海,心平气和——淡泊人生平静安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就会生气,一旦生起气来,人就会缺乏理性,容易伤人误己。等到事后平心静气想来,又会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要生气,以至于落得如此尴尬境地。其实,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你心胸不够宽、心气不够平。

    1.潇洒的人生需要一点气度

    有委屈、有不平,才是人生的常态。多一些气度,多一分幸福。

    愤怒不仅仅是情绪上的发泄,更是让人的心灵变得丑恶的罪魁祸首。愤怒不但会让人自乱阵脚,更会让人滋生仇恨。

    有时候,因为愤怒,一切理智都将燃烧殆尽,人们一旦失去了准确而理性的判断,只会走向危机。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克制住情绪不愤怒,那么你就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就会避免一切危机和绝境。

    愤怒于我们百害而无一利,对改变自己的困境和现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还有可能因为愤怒产生的慌乱而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我们唯有保持平和的心,不愤怒,才能进行最客观而理性的思考。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虽然身为君王,却不被自己的母亲喜欢和看重。原来,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差一点儿丢了性命,为此一直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

    郑庄公有一个弟弟叫共叔段,非常受母亲的宠爱,他母亲还试图劝说郑庄公的父亲把王位传给他。最后,虽然她的劝说没能成功,但仍然十分袒护小儿子,想尽办法为小儿子谋权利和地盘,甚至还要求郑庄公把京城一半的土地分给共叔段。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怎么能容忍这样无理的要求呢?但郑庄公没有一点儿愤怒,答应了这个要求。

    在许多人看来,他对此应该愤怒,他也有权愤怒,同是母亲的儿子,自己却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母爱,还受到了母亲这样的排斥;他应该愤怒,愤怒自己的母亲帮着弟弟滋生谋反忤逆之心,但是他保持了自己的理智,决定不动声色。然而,他的处处妥协不但没有换来母亲的不忍,反而使她更加张狂地帮助共叔段扩张权势。

    当朝臣子有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劝郑庄公讨伐共叔段,但郑庄公只说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原来,郑庄公一直在暗中做着准备,他明白,如果自己公然讨伐弟弟,很可能授人话柄,认为自己是不仁不义之人,而讨伐自己的弟弟则必定会涉及自己的母亲,这样他又会成为一个不忠不孝之人。所以他要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终于,在他母亲和弟弟意图谋权篡位的阴谋显现之时,郑庄公一举讨伐,拿下了共叔段。

    愤怒不能改变任何既定的事实,如果这个事实让人愤怒,那么就要学会平复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不能帮你找到任何解决方法。其实只要将心放宽一些,让心态变得平和一些,自然就能解开心结,不会因为愤怒而做出错误的行为。

    西晋司马炎当朝时期,有一名战功显赫的将军叫石苞。历朝历代,手握兵权的将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非常容易招致君主的怀疑,石苞正处于这样的位置。当时天下大乱,还并未统一,吴国也占有一隅之地,经常进犯西晋。石苞作为当朝大将,为了防止吴国进犯,常年驻守边境。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更何况他手握兵权,这就给了小人以可乘之机,那些妒忌石苞的人便开始在他背后污蔑、诋毁他。其中一人就是王琛,他对司马炎说石苞怀有二心,有谋反的意图。恰逢这时,崇信风水的司马炎听到了一名风水师的预测,说边防之地将有大将谋反,如此一来,他便开始怀疑石苞。虽然石苞历来是个靠得住的人,但处在君主的位置上,他不得不防。

    没多久,司马炎收到了吴国将大举进犯的消息,此时石苞派出的探子也给他带回了同样的信息,于是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部署备战上。

    没想到这更增加了司马炎的怀疑,因为敌人来犯的消息还不曾传出,而石苞此时部署备战岂不是为谋反作准备?于是司马炎集合了自己的军队前去征讨,一心为国却遭到君主怀疑的石苞遇到这样的情景当然应当愤怒。但理智战胜了愤怒,他还是平复了自己的心,然后放下武器,独自出城,没有任何反抗,也没有任何辩解。

    司马炎并不是一个昏君,他在得知此事后进行了一番思考,原本石苞谋反就只是一个传言,但如果他真的要谋反,又怎会不战而降呢?而且直到最后,吴国的援军也没有赶到。如此思考过后,司马炎终于解除了对石苞的误解。

    其实,石苞当时手握重兵,一旦愤怒,完全是有能力将误解变成现实,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及时平息了心中的愤怒,所以才能进行理智的思考,最终也证实了自己的清白。

    愤怒足以燃烧一切,愤怒是一把自我毁灭的大火。只有看清了形势,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要想做到不怒不乱,就要平复心中的怒火,心宽一点儿,便能平和一点儿,便能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愤怒,让头脑一直保持清醒。

    2.排除杂念,给心灵一份纯净

    心灵的空间往往充斥着许多纷扰,放空心灵,换自己一片纯净。

    房间没有定时清扫容易变得肮脏凌乱,草坪不去打理很容易杂草丛生,失去本来的面目,心,也是如此。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无用的旧物清理扔掉,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草坪也要及时修剪才不至于荒芜。在整理我们心灵的时候,就要及时修剪那些疯长的杂草,抛弃无用的东西,这样才能让我们有一颗纯净而美好的心灵。

    愤怒,便是我们心中需要修剪的杂草。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让人愤怒的事情,如果放任这种情绪在我们心中蔓延,那么愤怒最终会变成仇恨,寄生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使我们原本纯净的心灵受到污染。

    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不仅仅是外表,她还有着美好的心灵。这个女孩因为温柔善良、平易近人而受到了很多小伙子的爱慕。其中,有一名优秀的男孩终于勇敢地向她表白了,被打动的女孩接受了他的示爱,两个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爱情甜蜜而幸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通过交往,男孩发现了问题:女孩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很刚强,遇到问题也总是想办法自己背负。男孩希望能够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他认为女孩子应该是小鸟依人的。找到了问题所在的男孩发现,也许他们两个人并不合适。

    终于有一天,男孩提出了分手,女孩很坚强,没有哭,但这并不代表她可以接受,她非常喜欢男孩,甚至有些疯狂,对于男孩提出的分手,她无论怎样都不肯点头答应。为了挽回爱情,她不管男孩怎么想,一直纠缠男孩,甚至还指责男孩不负责任。对于这样的女孩,男孩产生了厌恶。有一天,女孩发现男孩和另一个女孩走在了一起,此时的她才明白两个人已经没有可能了。

    女孩的心中升起了难以熄灭的怒火,在这种情绪蔓延的过程中,愤怒转为了仇恨。她开始想一切能够报复男孩的方法,最终决定以死报复,这样就能让男孩终生都活在悔恨当中。此时的她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温柔善良的女孩了。

    决心自杀的女孩来到了桥头,跳江的她被一个好心的船夫救上了岸,船夫问她为什么要轻生,她说:“我男友背叛了我,他曾经说爱我,现在却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没有了他,我的生活再没有任何的希望,我死了,他就会愧疚,永远对我感到愧疚!”

    船夫笑了,说:“你还爱他吗?”

    女孩答道:“我很爱他,但他还是背叛了我。”

    于是船夫又说:“既然你爱他,为什么要报复他?孩子,你已经被愤怒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原来的自己了啊。”听了船夫的话,女孩沉默了。

    原本善良、温柔的女孩由于放任自己的不良情绪蔓延,最终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有时难免会有一时的愤怒,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放任它蔓延,不去整理的话,最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像杂草一样疯长的不良情绪所吞没,失去原来的自我。

    在美国,有一条跨越20年的新闻。

    20年前,建筑界的巨头凯迪和飞机大王克拉奇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凯迪有一个女儿,克拉奇有一个儿子。两个孩子年纪相当,所以他们两人决定促成子女的婚事,让他们的关系亲上加亲。

    虽然凯迪和克拉奇的愿望非常美好,但事实却并不如他们的心意,他们的孩子并没能像他们两人一样关系和谐,相反地,还经常争吵,时常出现不和。凯迪和克拉奇虽然尽力撮合,但也没能缓和两个孩子的关系。

    终于有一天,悲剧发生了,凯迪的女儿被人毒死了,经过警方的调查,证实了凶手就是克拉奇的儿子。瞬间,凯迪处在了崩溃的边缘,两家的友好关系也到此为止了。

    虽然克拉奇感到愧疚,但还是尽全力希望保释儿子,而他的儿子也坚决否认杀人的事实。本就处在崩溃边缘的凯迪因为这样的情况更加愤怒了,他用尽一切手段来证明克拉奇的儿子有罪,克拉奇则尽全力想要减轻儿子的罪行,然而最终克拉奇的儿子仍然被判处了终身监禁。

    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减刑,克拉奇争取凯迪的原谅,以便能够为儿子求情,他总是通过生意给凯迪便利。陷在愤怒和仇恨中的凯迪并不好过,他感受着曾经老友的痛苦,却也放不下心中的仇恨,就这样,他度过了漫长的20年。

    凯迪和克拉奇虽然身为美国上流社会的风云人物,但是自从事情发生后,笑容就从他们脸上消失了。20年过去了,经过翻案和调查,发现凯迪女儿的死和克拉奇的儿子毫无关系。命运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知道事实真相之后,面对媒体,凯迪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我永远无法弥补这20年里所受到的心灵上的折磨。”

    凯迪因为放任自己的愤怒发展,积淀了自己的仇恨,而让自己的内心遭受了20年的折磨。其实,很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而变淡,愤怒和仇恨也是一样,如果你不能将自己心中的愤怒放到时间的流水中,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愤怒只能堆砌成仇恨。仇恨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遭受折磨。与其这样,不如早些放下。

    宽容一些,平和一点儿,学会试着接受一些事实,及时整理心中的杂草,才能避免我们的心向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及时清扫心里的各个角落,才能让我们远离自我折磨,过上恬淡而幸福的生活。

    3.放宽心,莫计较

    斤斤计较,累人累己。放他人一条生路,也给自己一条出路。

    有的时候,人们难免会在消极的情绪中迷失,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很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理性,最终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心灵也就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迷失了方向。于是,我们伤心、愤怒,以至于找不到心灵的路标,感到疲惫不堪,无所适从。其实,一切皆因我们不能将心放宽。

    有一条美丽的小鱼,在它很小的时候就被渔人捕到了。渔人看它长得很可爱,便将它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邻居家的小女孩。小女孩从此有了玩伴,她小心翼翼地把小鱼放在一个精致的鱼缸里养了起来,整天与小鱼朝夕相处。然而,小鱼并不快乐,因为这个鱼缸太小了,游起来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这时小鱼就会十分不悦地甩一甩尾巴躲开。

    小鱼越长越大,也变得越来越漂亮,小女孩就更喜欢它了,可是这个鱼缸对它来说就显得更小了,甚至连转个身都很困难,小鱼就更加烦闷了,甚至连动一下身子都不愿意。小女孩似乎看出了小鱼的心事,有一天,将它从水里捞出来,放到了一个更大的鱼缸里。

    小鱼终于能游动身体了,可没过几天,它发现自己仍然游不了几下就能碰到内壁。当它碰到内壁的时候,又会心情不爽。它实在讨厌极了这种转圈圈的生活,索性悬浮在水中,一动不动,也不进食,一心求死。

    女孩看到小鱼这个样子心里非常着急,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可心中依然快乐不起来。一天,它游碰到了另外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样子,难道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生活得不够自由吗?”它叹了口气说:“唉,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边上了!”

    就像在鱼缸里待久了的小鱼一样,它的心变得跟鱼缸一样小,因此不敢有所突破。等到有一天,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其实,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壁垒,即使身在海洋,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心灵需要一个港湾,需要一个家,唯有心平如水,才能够帮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港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太在意那些外在因素,往往就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价值。如果能够让心态平和一些,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才能让迷失的心灵找到归途。

    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人们会自寻烦恼,常常无法面对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或是自己的弱点缺陷,并为此沉浸在消极颓废的情绪中。殊不知,这样一来,往往也就忽略了自己本身的优点。心情也是一样,如果总把眼睛盯在那些消极和不完满的方面,那么你就永远无法快乐起来,这并不是因为没有能让你快乐的东西,而是你把快乐忽略了。

    4.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攀比促人成长,同时也令人虚浮。做自己,做个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人们对于攀比似乎总是乐此不疲,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倒是可以慷慨地拿出同情心和爱心,但是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却不能平和以待,就会出现妒忌、愤怒等各种消极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气、烦闷、不幸福,往往是因为眼睛只盯着他人过得如何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苦楚,他人风光的背后说不定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而我们又何必盯住不放,乱了自己的步调呢?他人强,就把他当成风拂山岗一样,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明智之举。

    众所周知,佛陀历经了无数次的轮回,最终才修成正果。一次,他十分好奇世上的众生对于自己此世的修行是否满意,于是他就问了天下苍生一个问题,如果给他们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他们将如何选择,结果众说纷纭,答案也出乎佛陀的预料。

    猪说:“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头牛,虽然每天辛苦劳作,起早贪黑,但是却能获得勤劳的美名,而猪却被人们认为是愚蠢的象征。虽然我们不用劳动,但是每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就被送到屠刀下。”

    牛说:“如果能重新活过,我选择做一头猪,我们每天都累死累活地工作,才能换得食物,而猪每天只需要吃了睡,睡了吃。”

    猫说:“如果有来生,我选择做老鼠,虽然主人供养我们,但是如果没能逮到老鼠,也会面临着被遗弃的危险,如果我们偷吃了东西,就会被教训。哪有老鼠那样自由自在?”

    老鼠却说:“如果能重新活过,我就做猫,每天游戏一般地欺负老鼠,有主人供养,哪里像我这样,为了一口吃的都要冒着死的危险。”听了动物们的话,佛陀又问了人,没想到,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佛陀听完之后,只是叹了口气,说道:“芸芸众生为什么总以他人之长比自己之短?如果这样,来世又怎能丰富充实?”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上面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自己并非是一无是处的。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人强是他人的事,自己还要走自己的路。要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要将心态放得平和一些,这样才能够不去过于关注他人的强项,于是忌妒、羡慕等令人烦恼的种种就像是微风吹过一般,并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引起惊涛骇浪。

    过于关注他人的“强”,自然就会在意自己的“弱”,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弱,这一点,只有等你不再在意他人的强时,大概才会领悟。

    从前,有3个女孩,她们志趣相投,非常合得来。她们喜欢一样的衣服,都爱好画画,甚至连喜欢的颜色都相同。就是这样彼此默契的3个女孩,升入高中以后,陷入了友情危机。原来3个姑娘喜欢上了同一个男孩,男孩长得帅气,开朗又阳光,她们都被他迷住了。

    于是3个女孩约定,从那时候开始,各尽自己的所能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有一个女孩成功了,那么另外两个女孩就要祝福她。约定达成,她们便开始了各自的努力。

    男孩恰巧也喜欢画画,于是她们都决心和男孩考入同一所大学。激烈的竞争开始了,但是竞争似乎只发生在其中两个女孩之间,而第三个女孩表现得非常从容,她还像往常一样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不去关注另外两个女孩的举动。另一方面,开始激烈角逐的两个女孩甚至因为对方穿的裙子让男孩多看一眼,就会在心中产生愤怒甚至是忌妒,然后伺机报复……

    日子很快过去了,3年后,两名互相竞争的女孩因为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高考失利,最终目送第三个女孩和心爱的男孩进入同一所大学。回头看,两个互相竞争的女孩已经再没有了友谊,从前的美好再也回不来了。

    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做出相应的努力本身没有错,只不过前两个女孩太在意别人的言行而忽略了自己。第三个女孩就做得很好,她从不去看别人做了什么,只注意自己的步调,所以才能按计划向着目标前行,最终实现了愿望。

    他人强,就由着他人强,自己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行未必不能超越他。只要将心态放平和一些,自然就不会被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扰乱了心智。心态平和一点儿,心宽一点儿,自然就不会太计较其他了。这时,当你遇到任何事情,也都能像清风拂面一般,不会影响自己前行的步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