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悦纳苦痛,方得甘甜
顺境淡然自如,逆境不屈不挠,人生自然精彩无限。
常言道:“生活百味。”生活中除了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也有让我们感到不幸的事。有时我们无法选择,不过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对困境的惧怕而给我们任何特权。我们乐于接受顺境,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悦纳逆境,因为没有品尝过苦的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甜。只有经历过困境,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阴雨过后才会是晴天。
世人都要经历困苦,因为有苦,才会有甜。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生活,没有任何烦恼。面对困境,我们可以淡然以对,没有不放晴的天,一直抱怨只能让自己时时痛苦,看淡一些,困境对我们的折磨也就小一些。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虽然起早贪黑地工作,但是仍然没有太多的钱。有一次,他到一个庙中祈福,希望自己可以富有起来,祈福之后,他按规矩添了香火钱。回到家后他开始想,为什么和尚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衣食无忧?自己每天都这么辛苦地工作却没有相应的回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抱怨上天的不公。
偶然的一天,一名僧人到商人家去化缘,想到自己起早贪黑只能勉强度日,而和尚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谋生之后,他萌生了出家的想法。没过几天,他就抛弃了家业,做了一名苦行僧,靠化缘生活。
刚开始,商人抱怨着之前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的生活上。化缘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情,此时的他已经无暇抱怨曾经的生活,转而开始抱怨起了做苦行僧的艰难。随着他游走的地方增加,他见识了很多幸福和不幸福的人,渐渐地,他不再抱怨,终于,他变得平静。通过旅程中见到的人们,他悟出了一些道理。
终于,已经成为僧人的商人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用茅草搭建了非常简陋的庙宇,自己伐木雕了佛像。在那里,他为有着像自己曾经一样烦恼的人排疑解惑。虽然生活异常辛苦,但是他不再抱怨。因为庙宇太过简陋,所以每到雨天就会漏水,信徒们抱怨庙宇的简陋,考虑过后,他开始着手募集善款修建庙宇。
随着信徒的增加,人们又自主募集善款雕塑了精美的佛像。后来又开始有信徒在这里出家。在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僧人已经不再注重物质需求了。当他成为一名得道高僧,成为住持之后,才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走出了困惑和不幸。
我们总是抱怨困难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烦恼,所以一直不能忘记自己的不快,觉得困境难以改变,就像故事中的商人一样,他只活在自己的抱怨当中,而当他成为得道高僧,学会悦纳一切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走出困境。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总是抱怨眼前的一切,学会开心接受,畅想一下未来,困难很快便会过去。
从前有一位优雅而美丽的妇人,她丈夫去世之后,她便带着大半生的积蓄离开了那个伤心之地。到了一个美丽的小镇,她停了下来,决定在那里开一间美容院开始新的生活,度过余生。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在她刚下火车的时候,小偷偷走了她的钱。在发现事实之后,她慌了手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这个事实对妇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过她还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没有抱怨一句。她想,我只不过丢了钱,除了钱,我还有很多,我还有朋友,抱怨不但不能找回丢掉的钱,还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怨妇。这样想过之后,她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家人,没多久,她又在这个城镇联系到了曾经的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妇人借到了钱,虽然不足以开美容院,但是足够摆起一个小小的摊位。她开始在街边支起了摊子,卖一些经济实惠的化妆品。她非常努力,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她都笑脸迎人,没有一句抱怨。
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妇人终于开起了自己的美容院。因为她总是笑脸迎人,从不抱怨,所以尽管她已不年轻,但是依然优雅美丽,她成了自己美容院的广告,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她又开了第二家店……最终,她在那个城镇成了名人,有了自己的品牌连锁店。
困境可能会捆绑住我们的手脚,却不能捆绑住我们的心,即使生活有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想到办法。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抱怨,先解放我们的心,才能解放我们的生活。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学会接受。保持平常心,不被困境所束缚,就能够活出自己的幸福。
苦尽才能甘来,我们要秉承这个信念渡过难关,而不是抱怨着挨日子,我们要学习故事中的妇人,在困境面前潇洒一些,用自己宽广的胸怀接受生活带给自己的不圆满,用平和的心去感受生活,那么就一定能够听到幸福的敲门声。
2.大度些、淡定点,生活有光彩
偏执与自私,令人走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大度与宽容,人生才能迎来精彩。
因为我们有时过于在意得失,因此产生抱怨,因为我们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我们抱怨的话题总是源源不断。我们的私欲和偏情衍生出了抱怨。事实上,没有人喜欢爱抱怨的人,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又不自知地产生抱怨。想要消除抱怨,就要找到抱怨的源头,知道了原因,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只要舍弃掉自己的私欲和偏情,抱怨自然就会消失。
有的时候,如果能够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够有效抑制住自己的抱怨,冷静下来的自己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卡耐基是一位很有名的人际关系交往家。有一次,他为了一个系列的讲座租用了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准备在那里展开他的课程。
正当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时,问题出现了,酒店的经理给卡耐基发了一个要将租金涨到原来价钱3倍的通知。当时在这个酒店办讲座的入场券已经印好并且发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换地点。在这个时候收到这样的通知,简直让人抓狂。尽管是经理见财起意,非常不道德,但是他更清楚抱怨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而且饭店的普通员工也没有权力改变经理的决定。考虑过后,他决定找到酒店经理重新商讨一下。
这天,卡耐基找到了酒店经理,首先,他对经理为酒店创收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然后他拿出了一张纸。经理见卡耐基通情达理,没有责怪他的意思,非常高兴,正当他准备开口说一些感谢的话的时候,卡耐基开口了,他对经理说:“现在请允许我为您算一笔账。”之后他在纸上画上了一条中线,然后在一边写上了“利”,另一边写上了“弊”。
在经理疑惑的目光中,卡耐基说:“如果宴会厅用来办舞会,您能够收益更多,因为讲座的收入比较少,如果我占用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开办讲座,那么您的收益会比开舞会少很多。从这点来看,增加3倍租金是明智的选择。”说完,他将这点写在了“利”字的下面。接着他又说:“现在可以考虑,假如为了保证您的收益不变而坚持增加3倍租金的话,那么您的收益将大大降低,因为我无法负担这么昂贵的租金,所以只能另寻其他地方。”
说着,卡耐基将这点写在了“弊”字的下面。写完了这一切之后,他说:“虽然您的收益不能瞬间增长,但是我的讲座也会为您吸引到很多潜在的客源,这比广告宣传要有用得多,从长远来考虑的话,这样利益最大,不是吗?”酒店经理考虑了一会儿,将租金降了下来。
现实生活当中,难免遇到像故事中那样的变故,即使错不在自己,抱怨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在抱怨的过程中,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抱怨无法协商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就要站在同一个立场,这也就是说,要先抛开私欲和偏情,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有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年轻人准备到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应聘。那家公司的待遇很好,工作环境好,发展潜力也很大。为了这些,他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先前的工作。先前的公司所给的工资并不高,至少没有达到他理想的水平,中午的工作餐也让他觉得难以下咽。有时甚至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明明自己富有才华,却一直没有升职,他觉得自己的上司忌妒自己的才华。因为这些,所以他对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没有任何留恋。
因为年轻人的高学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超群的工作能力,所以他对新公司的面试很自信。笔试结束后,面试官和他谈了话,在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辞去先前的工作时,他就像找到了知音一般,将自己一肚子的苦水全部倒了出来。
面试官问年轻人:“那么请问您觉得您给您上一个公司带去的价值是多少呢?”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他却被问住了,因为他平时除了埋头工作之外,就只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并不清楚。
最后的面试结果让年轻人失望了,因为他没能成为佼佼者脱颖而出。
面试官对年轻人说:“您的专业水平确实很高,但是面试时发现您比较喜欢抱怨,抱怨着公司给您的一切都不是您想要的,对比过后,我们发现其实我们两家公司的体制很相似,所以我想您即使换了环境也会有相同的想法。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为我们公司创造利益的人,而不是仅仅考虑我们公司能够给他些什么待遇的人。”
我们时常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因为抱怨着别人对自己的不公,而忽略了自己正在走的路,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偏离了方向。由私欲衍生出来的抱怨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如此,我们就只会跟着抱怨走,迷失了自己真正的方向和进度。不要总是抱怨他人带给我们的不公,偶尔客观地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就能够放下不必要的抱怨。
消除抱怨,只需抛弃一时的私欲和偏情,不要总是去计较得失。因为我们心胸狭隘,才会只看到自己。所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心胸宽广一些,我们自然能够摆脱烦恼。
3.窄与宽,一念之差,谬之千里
宽看事物,事物宽;窄看事物,事物窄。宽广胸怀,包容天下。
曾有人说,人的胸怀比大海更加宽广。一个有着宽广胸怀的人,必定能够包容一切。相反,如果一个人喜欢抱怨,那么一定连琐碎小事都会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心胸必定狭隘。容不下,也就谈不上拥有,一切也只能成为虚无,只有容得下,才能感受生命的充实。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也会遇到和自己有过节的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报复或是躲避和我们有过节的人,结果往往躲之不及。其实,敌人未必就是永远的敌人,我们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包容敌人,化敌为友。
在春秋时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曾为了争夺齐国王位而站在对立的位置。管仲和鲍叔牙虽然都是有才之士,但站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各事其主。管仲在公子纠旗下,而鲍叔牙在公子小白的阵营之中。
在双方交战的时候,管仲险些要了公子小白的性命,所幸只是射中了小白衣带上面的钩子,使得小白幸免于难。不久之后,战争结束,公子小白获胜,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因为辅佐有功,齐桓公有意立他为相国。然而鲍叔牙认为曾经和他们敌对的管仲比自己更适合担任相国,虽然曾经是敌人,但却是一个可用之才。为了国家社稷,鲍叔牙力荐管仲。
鲍叔牙心胸宽广,如实对齐桓公说:“虽然我辅佐您登基,但是管仲比我更适合担任相国这个重要的职位,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更强大。他能够收拢民心,做到安民,我做不到。他对治理国家也比我更有见地,能够保证国家的利益。他能够制定礼仪法度,我却做不来,战争的时候,他能够鼓励引导人们,而且还能指挥战争,我也不如他。所以他比我更适合做相国。”
齐桓公也是一位心胸宽广之人,考虑过后,他觉得鲍叔牙说得有道理,便让管仲做了相国,完全不去计较曾经的一箭之仇。因为齐桓公和鲍叔牙的爱才,管仲也尽心尽力辅佐,最终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使得当时齐国的实力强盛一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知人善任,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更重要的是齐桓公有着宽广的胸怀,所以才能成为有着丰功伟绩的明君。四处树敌只能使得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广结善缘,才能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学会宽容,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
宽容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有着悦纳百川的胸怀,那么烦恼也好,忧愁也好,什么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而幸福、美好也会进入我们的心中。反过来说,如果什么都容不下,那么最终将一无所有。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将军,曾经率领魏军北拔邯郸,西围定阳,横行一时,甚至险些将赵国的一部分领土也收归魏国,除此之外,他还收复了魏国全部的失地。
庞涓的实力非常强大,但同时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的心胸非常狭隘,容不得其他有才能的人。即使是曾经的同窗,他也一样不能容忍。他梦想成为历史上继吴起之后的第二个优秀的军事家,为此,他不惜残害同窗孙膑。
庞涓虽然身为大将,却容不得其他有才之士,也因为这样,所以难以成就大事。曾遭庞涓残害的孙膑加入了与之敌对的阵营,最终庞涓败于孙膑之手,魏国的强盛也随着他的消亡而衰落,曾经的一切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孙膑是有才之士,如果庞涓有着宽广的胸怀,懂得招贤纳士,那么历史也许会被改写。没有人能够仅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只有宽容才能为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帮助,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用平和的心态去容忍,自然能够获取成功的人生。
4.烦恼面前,一笑而过
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次,忘掉烦恼,开始新的征程。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有时难免会有烦恼,也许是工作上的,也许是生活上的。如何应对烦恼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选择一笑而过,因为烦恼没有什么大不了,和曾经所经历的大风大浪相比,烦恼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为一些烦恼而抱怨,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烦躁,通常情况下,小小的烦恼并不足以影响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不妨乐观一点儿,一笑而过,这样烦恼也能很快被我们遗忘。我们可以将烦恼看作是生活的一款调味剂,在我们感到麻木、疲惫的时候,烦恼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生活当中的幸福。
曾经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窃,丢失了很多贵重的物品。照常理来看,他至少应该烦恼抱怨一阵子,毕竟无缘无故就让自己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罗斯福的朋友在得知情况后写信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在意这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收到朋友的安慰信后,罗斯福给朋友回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并没有任何抱怨的话,显得非常从容,就像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罗斯福在信中提到,他很感谢朋友,他很好,也很幸福。虽然失窃了,但是好在他们家人身体健康,贼只是窃取了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虽然贼偷走的东西有很多,但那并不是他财产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做贼的是那个人而不是自己。
罗斯福明白丢了的东西无法找回,所以干脆不去想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在遇到让我们烦恼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为自己消除烦恼,而不是时时抱怨让它们日益膨胀起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选择从乐观的视角来看待,笑一笑就能过去,无须为了一点儿烦恼而给自己的幸福平添瑕疵。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同样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烦恼。虽然出现的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但是在烦恼面前,我们能够抱持相同的态度,不管是怎样的烦恼,我们都选择乐观面对,不去抱怨才能让我们脱离烦恼的苦海,才能让我们不至于被一时的烦恼扰乱了步调。
5.远离抱怨,还心灵一份自由
抱怨,生活处处是烦恼;少些抱怨,带着正能量向前。
我们的心灵是一片广阔的地域,能够容纳很多,然而,有时我们却为我们的心灵上了一把锁,将幸福拒之门外,将自己困在门内,每天和各种痛苦、不幸纠结在一起。抱怨就是束缚了我们心灵的那把锁,只有打开这道枷锁,我们才能得到解脱。
打开抱怨枷锁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是我们总试图绕远路通过,而没有想到去打开枷锁。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琐碎成了我们抱怨的素材,总是在意这些,只能让我们看不到幸福,甚至忘记了曾经的美好。
有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女人的父母担心男人给不了女儿优越的物质生活,怕孩子受苦,而男人的父母则嫌弃女人十指不沾阳春水,担心自己的儿子在婚后会受苦,所以两家的父母都坚决反对。但是两颗年轻的心却日益靠拢,最终他们凭借他们忠贞的爱情而走到了一起。
他们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刚开始的日子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们过得非常甜蜜。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女人和男人仍然感觉到了幸福,女人为了心爱的男人开始学习做家务。男人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女人操持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他们的婚姻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危机。
因为工作原因,男人时常回家很晚,女人对此的不满越来越深,于是开始抱怨。本来在外面工作压力就很大,回家后还要遭到妻子的抱怨,男人感到非常疲惫。见自己的抱怨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女人开始指责男人,拿朋友的老公来和男人作比较,又拿养尊处优的朋友和自己作比较。面对时时抱怨的妻子,男人越来越不满,于是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女人的抱怨也越来越频繁,两个人当初的幸福早已不见了踪影。
故事中的女人因为喜欢抱怨,无法享受奋斗出来的幸福,反而陷入了不幸之中。生活当中,我们也难免会因为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的遭受事而产生各种不满,但是抱怨除了让自己感到更加烦闷之外,对自己的境遇改变并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让境况越来越糟。没有人会抱怨自己的未来,人们所抱怨的只是眼下和过去,既然不能对自己的明天产生任何影响,那就应该释然一些,这样才能把握住幸福。
从前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年轻人,实力超群,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在他上学的时候,就为自己做了人生的规划,等着进入社会大展宏图。
年轻人终于等到毕业实现自己远大理想抱负的时候了,但是现实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职业生涯并不顺利,没有一个公司能让他满意,他反复地换工作环境,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能让他安顿3个月。他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却很难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方面尤其明显,无论是在哪里,他都会抱怨同事、抱怨老板,心情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状态,喜欢的工作也不再有乐趣可言,甚至连完成都很勉强。在这样的状况下,他感到自己的未来非常渺茫,对未来也感到绝望。
终于,年轻人不能忍受身边的一切,抱怨着离开了公司,选择外出散心,在路上,他还是抱怨着公司的一切,没有心思欣赏风景。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在他等了几站后,终于发现一个座位,正当他想上前的时候,边上的一个人抢先了一步,他非常气愤,开始习惯性地抱怨。
这时,年轻人身边的一位老者对他说:“小伙子,你看,今天的天真蓝。”他看向窗外,发现天空非常漂亮,万里无云。他忘记了抱怨,忘记了愤怒,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因为抱怨,自己放走了许多身边的小幸福。
有时候,我们会对周遭的一些事物感到不适应,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然而,抱怨并不能让我们尽快适应一切,反而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躁,没有一颗平常心就难以感知生活当中出现的幸福。其实,生活当中的美好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美。试去着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让自己尽早挣脱抱怨的枷锁。
生活当中,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面对让我们不满的事情要学会淡然以对,摈弃抱怨,找到生活当中快乐的源头,才能解开抱怨的枷锁,将我们从不幸当中解脱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