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躁动的青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卡诺剧团

    时光飞逝,五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此时的查理已经长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20世纪初,伦敦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专演滑稽剧的剧团,卡诺是最有名的的一个,它专为劳动人民表演富有民间传统的喜剧。在之前查理在家养伤的时候,雪尼已经成为卡诺剧团的主要喜剧演员。

    经过雪尼的推荐,卡诺决定让查理跟剧团中最有名的丑角威尔登配戏。威尔登是查理一直都很关注的演员,现在居然有机会能和他一起演出,这令查理颇为兴奋。

    当卡诺先生见到查理时,在交谈中,他发现查理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喜剧气质。于是在1907年,查理被卡诺剧团录用了,每周的薪水为3英镑10先令,但是需要试演才可以签订合同。

    剧团里这时有一出名为《足球赛》的短剧深受欢迎,查理在试用期内配合威尔登先生,如果能够胜任,剧团就会与他正式签订一年合同。

    关于这次演出,查理在自己晚年的自传中写道:

    音乐响起,布幕徐徐上升,当合唱团在台上唱完退出舞台后,台上空无一人,这时候轮到我出场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两种场面,一是怯场;一是从容应付。当我走上舞台时,心情反倒轻松多了,我是背向着观众走上舞台的,这是我自己的主意。因为从背后看来,似乎毫无瑕疵,头戴大礼帽,身着大礼服、手持拐杖,这一身打扮是典型的爱德华时代人物。当我一转身,让观众看到我的红鼻子时,立即爆起一阵哄笑,我知道我已讨好了观众。我很自然地耸耸肩,弹着手指,转换方向走过舞台,却被一个哑铃绊倒,我的手杖则又钩到一个拳击手套,它反弹过来,正好打中我的脸部。我站起来昂首阔步地摇摆前进,用手轻敲着自己的脑袋,观众席上再度响起大声哄笑……

    这一次的表演非常成功,卡诺先生在第三天晚上观看了查理的表演,次日的早上便与他正式签订了合同。卓别林盼望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查理在伦敦演了十四周,然后赴外地巡回演出。

    威尔登的喜剧表现是属于痴呆型,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在英国的北方很受欢迎,南方人可不一样。当在南方演出时,他却不能叫座。在戏里,有很多查理被他踢、打的情节,以往只是象征性的表演一下,但是后来威尔登却对查理真的动了手,借着音响效果,而且出手又是那么重,绝对不是一时大意,而是由于妒忌心理所致。

    一天晚上,查理在舞台上被威尔登打得鼻子出血之后,下台后便警告他说,如果他再敢这样,就要抄起台上的那只哑铃,砸碎他的脑袋。

    从此以后,威尔登再也不敢打查理了。

    在卡诺剧团工作期间,查理刻苦训练,精益求精,他的表演继承了古典幽默的优良传统,然后又融入了杂技、舞蹈等现代舞剧的技巧,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哑剧风格。查理一直没能好好读书,他觉得自己知识太少,于是经常趁着休息的时间,埋头读莎士比亚、狄更斯和尼采等名家的著作。

    虽然查理和哥哥雪尼已经不用再为温饱而发愁,但是他们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且滴酒不沾。

    青涩初恋

    在查理19岁的时候,接到了一出新戏叫《无言鸟》。他在戏中扮演一个喝醉的纨绔子弟。这场戏在伦敦一上演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诺先生为了让这出戏场面更宏大一些,请了一个歌舞团,在戏开演之前先让歌舞团的团员们跳一段舞。

    在一次彩排的时候,一个姑娘摔倒了,其他的姑娘都笑了起来,查理并没觉得好笑,他此刻的神情立即引起了一个姑娘的注意,这个姑娘就是查理的初恋情人凯利·凯利。

    查理19岁了,尽管他表演过很多角色,但他还没尝到过爱情的滋味。后来她下了场,叫查理帮他拿好一面小镜子,以便让她整理头发。查理这才有机会仔细看她的模样,他立即被那双闪着顽皮光芒的棕色大眼睛吸引住了。

    第二天晚上,当凯利下场走过查理身旁时,对他友好地笑了笑。查理鼓起勇气说:“明天休息,下午4点我请你到肯宁顿公园去玩好吗?”。

    她嫣然一笑点了点头,就跑开了。

    这是查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同异性约会,他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合适,于是就穿了一套西装,系上一条黑领带,拿着一根黑檀木手杖,十足的绅士模样。查理的这个样子简直让人发笑。

    查理提前10分钟来到肯宁顿公园的门口,他焦急地等待着。不大一会功夫,凯利出现在了查理的身边。凯利今天戴了一顶水手帽,穿的是带铜纽扣的蓝色上衣,两只手插在外套的口袋里。她没化妆,但比以前更美,她轻启樱唇,对查理说了一声:“我来啦。”

    一看见她来到,查理慌乱得连话都说不上来了。凯利见查理愣愣地看着自己,脸一下就红了起来,然后对查理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我叫凯利·凯利,你叫什么?”

    查理这才回过神来,握住凯利的手说:“我叫查理·卓别林。”他觉得握着她手的感觉好极了,一时间竟不想松开。

    由于年纪都还不大,他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查理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当时并没想到男女之爱,想得更多的是能和她久久待在一起就好,简直纯洁得透明……”

    后来他们又进行了三次约会,每一次查理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初恋总是给人美好而又难忘的感觉,两个年纪轻轻的孩子都还没有褪去应有的稚气,但是彼此之间的友爱值得他们久久回味。

    当他们第四次约会时,查理鼓足勇气问凯利:“你爱我吗?”那时的凯利刚刚15岁,情窦初开的年纪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所以她回答说:“你真是想入非非。”查理听了这话一时间感到很失望。

    他跟在凯利后面,又补上一句:“意思就是说,你并不爱我,是不是?”

    “我不知道。”她淡淡地回答。

    “假如你被迫结婚的话,你愿意嫁给我,还是嫁给别人?”查理向前逼进一步。

    她的回答令查理很失望,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你,但是……她欲言又止。”

    查理根本没有听懂凯利的话,不知道凯利其实是很爱他,只是一时心慌意乱说不清楚。于是查理绝望地说:“我们还是分手吧,再也不要见面了。”

    她听了这话,显得很严肃,使劲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伸出手来和查理握别,满带歉意地说:“再见了,我很对不起你。”

    于是两个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凯利回到家哭了整整一宿,而查理那几天也跟丢了魂似的,忍受着思念的煎熬,但他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向凯利倾诉。

    邂逅无言

    查理失恋后不久,剧团就派他前往法国演出去了。离开伦敦,查理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那时,查理随剧团到外地巡回演出,时常在外奔波,一年之中只有很少的时间待在伦敦。

    1909年春,查理·卓别林在巴黎的演出引起了法国观众的注意,一位著名的作曲家是这样评价他的:查理·卓别林简直就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查理是第一次来到巴黎,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喜爱。当他们在法国登岸后,车子通过荒凉的乡村,一路向前奔驰,当他们看到远方的一点光亮时,同行的法国人告诉他们,那就是巴黎的灯光。巴黎的空气中弥漫着脂粉的香气和马粪的臭味。人们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自由气氛,比起英国随意很多。妇女们穿着也很潇洒,高贵而又平易。

    查理随剧团从法国回来后,又随剧团去省外巡回演出。回伦敦后不久就患了咽炎,嗓音沙哑。于是卡诺先生就让查理在家休养。

    在家休养中的查理很是想念凯利,他不知道凯利现在怎么样了。一天当他漫步到她家住的那条大街,看到房子已经被搬空,徒然感到了失望。

    他正要踱步往回走,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查理转身一看是凯利,一年多没见,凯利更加漂亮了。查理很想跟凯利多说几句话,一时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凯利说她要去美国了,因为她的姐姐嫁给了一个美国的百万富翁。在得知这些后,查理感到他们已经彻底结束了,于是没再多说什么就回家去了。

    美国之行

    查理病好之后,更加刻苦训练,演技上日益完善,不久就主演了《溜冰》。恰在此时,卡诺剧团的美国经理阿尔夫·里夫斯回到英国,他希望找一个杰出演员带到美国去。

    很凑巧,查理在伯明翰演出的《溜冰》短剧颇为成功。里夫斯前往观赏时,对他大加赞扬。他发电报给卡诺,说是已经物色到他所需要的人选,可是卡诺先生得知是查理·卓别林后没有答应。直到里夫斯同意将卡诺先生的另一喜剧《银猿》拿到美国演出后,才改变了主意。

    1910年9月,查理·卓别林启程去了美国。年少气盛的查理在纽约第一次看见自由女神像时,不由得对着雕像喊道:“美国,我来了!”

    因为是第一次来到美国,所以查理特别兴奋。当他走到纽约广场时,发现这里显得很杂乱,马路上报纸乱飞,街角上,人们坐在高椅上让人擦皮鞋,有些人漫无目的地站在人行道上就像等车似的在那儿消磨时间。然而,这就是纽约,这就是富有冒险情绪,令人茫然失措、使人感到有点儿害怕的纽约。

    卡诺在美国的名气很大,所以它的演出极受人们关注。报纸上,每天都以大篇幅报导有关戏剧方面的消息。他们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排演《银猿》,可是第一场演出就失败了,结果非常令人失望。

    卡诺剧团在纽约演出失败,但查理个人却获得好评,《剧艺报》的剧评家发表评论说:“卡诺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使美国为他倾倒的。”

    在纽约演完后,接着前往美国中西部进行为期20周的巡回演出。美国中西部的气氛较为罗曼蒂克,颇富魅力,生活费用不高。卡诺剧团一路向西,在巡回演出中上演了全部戏码,深受美国西部观众的欢迎。

    西部巡演结束后,查理一行又到达纽约,里夫斯决定让他们演出除《银猿》外的所有节目。这次在纽约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人们都争相去观看卡诺剧团的演出。在这期间,查理还结识了著名导演孙纳特,这为他以后第二次来到美国以及留在美国做了铺垫。

    雪尼结婚了

    美国演出结束后,在回英国之前,查理给哥哥雪尼写了一封信,并且询问了母亲的一些情况,可一直没收到回信。回国的路途非常顺利,当查理抵达伦敦车站时,雪尼早已等候在那里。

    走出车站后,雪尼告诉查理他们原来的房子已经退了,所以没有及时收到回信。另外,雪尼向他解释说他结婚了,另租了一个房子,只是还没来得及告诉查理。

    虽然查理因哥哥没有将结婚的消息及时告诉自己而感到被冷落,从而产生了一些不愉快,但哥哥结婚毕竟是好事。回到家后,查理很友好地和大嫂打了招呼,大嫂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没过多久,查理便新租了一套房子,搬了出去。

    星期天,查理和哥哥一起去看望母亲。在看到母亲的状态没有一点好转后,兄弟二人便把母亲转送进了一家较好的私人医院。

    初入电影界

    1912年,卡诺剧团在美国又进行巡回演出,于是查理第二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这一次他们是乘“奥林匹克号”的二等舱前往纽约,查理喜欢纽约,而且渴望到西部去,重新会见那些从前邂逅的朋友。演出期间,查理仍然像以往一样单独寄宿在外面,这样他可以有机会多学一些知识。

    一天晚上,查理在街上散步,当他走到大都会歌剧院时,听见里面正在上演德国著名歌剧《唐豪舍》,于是就买了一张票进去观看。在当晚回去的路上,查理遇见了凯利的哥哥,他就是凯利参加演出的那个歌舞团的经理。从他口中得知凯利已经结婚,这令查理感到特别失落。

    剧团到费城演出时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查理决定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可是这时里夫斯却交给他一封电报,上面的电文是:查理·卓别林先生,请您与百老汇大街隆加克大厦24号凯塞与鲍曼事务所联系。

    第二天查理赶到了这家事务所,办事员把查理带到了凯塞先生的办公室。凯塞先生是基斯顿影片公司的股东之一,看到查理后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查理先生,你在第42街的美国音乐厅演过戏吗?”

    “演过,”查理接着说,“在《无言鸟》中扮演那个酒徒。”

    “这就对了。”凯塞先生高兴地说,“我们公司的一位演员向我推荐了你,说你是个了不起的表演天才,我想邀请你来我们公司拍电影,不知你是否愿意?”

    现在的查理·卓别林与以前的查理已大不相同,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冷静地回答道:“可以试试。”

    查理在卡诺剧团的合同即将到期,于是在1913年12月和基斯顿制片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同,合同规定查理需要参演三部影片,前三个月的周薪是150美元,其余九个月是周薪175美元,等他们巡回演出结束后,这份合同就开始生效。就这样,查理·卓别林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巡回演出合同到期后,卡诺剧团的人就要回英国了。查理在送走卡诺剧团后,立即前往制片公司的所在地洛杉矶。

    20世纪初,电影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那个时候的电影拍摄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脚本,施行的是“导演制”。导演在拍摄之前向制片人提出个大纲,他们在拍片过程中边想边拍,想到什么笑料就随着故事的自然发展演下去,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孙纳特此时负责这个制片厂的工作,所以查理到达制片厂后,工作都由他来安排。孙纳特带着查理进入基斯顿电影公司的摄影场区参观了一下,这是查理第一次观看电影拍摄的全过程。

    因为查理是新进的演员,正式开始工作后,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在演出中偶尔插入的富有自我个性的幽默滑稽的表演,在制成片子时都被删除了。导演凭借自己在电影界的经验经常训斥查理,有时还向孙纳特诋毁查理。

    无奈之下,查理只好顺从他们,将自己的表演才华搁置在了一旁。

    查理·卓别林刚开始进入电影行业的时候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不久查理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经典“流浪汉”的诞生

    这天,查理站在场地外观看3个班子同时拍戏,孙纳特和其女友玛丽也在场外。孙纳特在和玛丽闲聊中,玛丽觉得看到查理的表演很逗人,建议让他扮演一个丑角试试。

    将查理叫到身边说:“查理,你扮演几个丑角让我们看看,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随意表演。”

    于是查理走进化妆室,在衣橱里取出松松的长裤、一双大鞋、一根手杖和一顶礼帽。他要使每件东西都成对比,譬如裤子是松松的,鞋子大而帽子小,外套绷紧在身上。孙纳特认为查理太年轻,希望看起来年龄大一点,于是他又加上一撮小胡子,这样显得更加老成,且又不致遮住表情。

    查理以这身打扮走向场地,挥舞着手杖,迈着鸭子步,开始了他的表演。查理的这身打扮以及他的动作立刻吸引了场内所有人的目光,孙纳特先生尤其开怀,几乎笑得全身都在抖动。这下,查理信心倍增、勇气十足。他向孙纳特解释说:“我认为这样一个角色具有多重性格,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你可以相信他是个科学家、音乐家,甚至是个公爵或马球选手。然而,他也只会在马路上捡香烟头或是抢夺孩子们手上的糖果,当然,在他生气的时候,说不定会踢女人的臀部。”

    这个形象就是人们现在在银幕上见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原型,从此之后,查理·卓别林就带着这身行头开始了他的辉煌生涯。

    孙纳特决定先以这样的形象拍一部片子试试,于是就拍了有十分钟。可是导演在看到查理的表演之后与孙纳特争执了起来,但孙纳特却说,这十分钟的表演一点也不许剪掉。镜头就这样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被命名为《玛蓓尔奇遇记》。

    孙纳特导演的《玛蓓尔奇遇记》正式上演了,查理怀着紧张的心情坐在观众席上欣赏。主角福特·斯特林的表演固然引起一阵骚动和笑声,但是查理在旅馆休息室的表演却引发观众爆出了几次大笑,观众们并不歧视新人。演员的表演水平决定一切。

    虽然最初观众不熟悉这样的角色和表演,但当查理·卓别林的独创一旦被认同,流浪汉的形象也就开始进入电影经典形象行列。

    查理一直很想撰写一部喜剧由自己导演,于是一天他去跟孙纳特谈论这件事。可是孙纳特不仅不加理会,反把查理分派到刚做导演不久的玛蓓尔·瑙尔芒导演的戏里去。马蓓尔才20岁,虽然标致、迷人,但查理并不认为她能胜任导演工作。因此在拍片过程中,有过不少次的争吵,且引起了孙纳特的不满,甚至想过开除查理。当然,查理一点也不甘示弱,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事出意料,后来孙纳特居然妥协了,而且一反过去的态度,变得十分友善而客气。原来,孙纳特接到纽约来的电报,叫他赶快多拍卓别林的电影,因为市场上非常需要这类影片。通常“基斯顿公司”的影片只拷贝二十部左右,如能达到三十部就很了不起了。可是最后的一部,也就是他们拍摄的第四部,竟然发行四十五部之多,甚至还要求继续增加。这就是他态度转变的原因。

    就这样,查理·卓别林正式开始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生涯。

    才华全显

    在20世纪初期,导演技术可说是相当简单,只要为演员的出场和下场辨清了左右方向就行了。可是,经验一多,查理便发现摄影机的位置远近问题十分重要,常常会影响画面的美感。查理初当导演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信,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当孙纳特看过第一天拍的影片后,他才放下心来。

    查理·卓别林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名叫《遇雨》,虽没有轰动世界,但很有趣,相当的成功。从那时候开始,他所有的喜剧片都是自编自导。孙纳特为了鼓励他,每部片子给他25美元的作为奖励。

    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基斯顿公司”喜剧影片问世,还未上演就先轰动,查理已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以收入来说,薪水加上红利,每周有200美元的收入,真该满足了。

    1915年出现了弧光灯,可是“基斯顿公司”从未用过,因为它摇晃不定,不像阳光那么清楚。“基斯顿公司”制作一部影片很少超过一星期,预算一般是1000美元。查理曾经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完成了一部《二十分钟的爱情》的喜剧,从头到尾让人笑个不停。此外,他也曾费时9天,花了1800美元拍了一部《面包和炸药》,虽然也很成功,但因超出预算,所以没能分红。

    查理已拥有好几部成功的作品,包括《二十分钟的爱情》、《面包和炸药》、《牙医师》和《谋生》。他曾经向孙纳特推荐他的哥哥雪尼,因为“卓别林”这个姓氏已经拥有相当的号召力了。孙纳特慷慨地答应了,并与雪尼签订了一年合同,周薪是200美元。当他们夫妇前来美国时,查理迫不及待地询问他的影片在英国的评价如何,可以想象得到,雪尼夫妇的回答令查理听后十分兴奋,而兄弟把晤,更是令人欣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