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ok随身读:女性中医养生小全书-细节保养——细节多一点,健康多一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健康像一个魔咒,如果按它所说的去做,注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你将拥有健康、快乐、幸福。而当你违反它的意志行事的时候,它不但会剥夺你的健康,还会把你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夺走。所以,关注生活细节,健康才能如影随形。

    注重细节保养

    重一功之益,慎一过之害。

    ——《养生论》

    三国时代养生家嵇康认为世间万物皆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平时注意细微之处的保养。他意识到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保养,不使自身为七情六欲所伤,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

    嵇康指出人们在养生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人们都不注意细节的保养,使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因此,嵇康认为要使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细节的保养。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养生亦是如此。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是否合理,与他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例如,如果忽视了细嚼慢咽的细节,每次吃饭都风卷残云一般,结果没多久就吃出了胃病,而吃汤圆、年糕噎死人的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因为忽略了下棋以娱乐为主、不能生气的细节,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执,结果倒在棋盘上;因为刚洗完头就站在门口吹风,得了感冒,没几天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俗话说“小不在意惹大祸”,在健康的问题上,细节是绝对不能小看的。千里之堤尚溃于蚁穴,更何况是血肉之躯呢?

    2003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23时17分,跨越了3个世纪的传奇人物宋美龄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06岁。宋美龄生前的养生之道也因此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观宋美龄的养生美容之道,多数是从平日的生活习惯着手。她在台湾的一位私人医生说,她七十多岁时已出现老态,这时的宋美龄更加注重细节上的保养,始终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她注重饮食质量,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平和的心态,一有焦虑和压力就及时排解,如闲聊、兜风、散步等。对自己健康的高度重视和细心呵护是她长寿的秘诀。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说:“细节是魔鬼。”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决定健康,细节决定生命。重视生活起居中的细节,重一功之益,慎一过之害,是养生中的重要一环。注意细微处的保养,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养生,才能获得长寿。

    中医养生小提示

    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注意搭配,出行注意安全,感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让精神适时地放松,多一分细心,就多一层保护。

    晨起一杯水,健康每一天

    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

    ——刘纯

    明代医学家刘纯说过:“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他的意思是,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

    现代医学认为,晨起先饮水,对机体既是一次及时的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

    清晨,胃内食物已经排空,随着身体的运动,水在胃内如同清洁剂荡涤着胃壁的残渣,病原菌因此无处安身,难以形成致病的群体,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机会。即使有炎症的胃壁,经过每日清晨的洗涤,自然也会减轻症状。水在胃内做短暂的停留,除少量被吸收外,80%以上在小肠内被吸收入血。新饮进的水约经过21秒钟就能到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促进全身的吐故纳新。

    但清晨这杯水喝起来也是需要讲究的,那么这杯水该怎么喝才更健康呢?

    1.要喝什么样的水

    新鲜的白开水是清晨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它里面所含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乐、汽水等饮料,这些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故晨起不宜饮用。另外,也不要喝淡盐水,因为盐水会使人口干,还会使血压升高。

    2.喝多少水为宜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约2.5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饮水量应相应增加。清晨起床时是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此时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3.喝何种温度的水为宜

    有的人喜欢早上起床以后喝冰箱里的冰水,觉得这样最提神,其实这是错误的。早晨,人的胃肠都已排空,过冷或过烫的水都会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早晨起床喝水,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以尽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冬季以煮沸后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为宜,因为这种温度的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

    中医养生小提示

    清晨喝水必须空腹,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则,就起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若饮水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

    大便不通畅,疾病找上身

    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格致余论》

    有位罗老汉,年过九旬,鹤发童颜,思维敏捷,步履灵便,最喜笑谈。人们向他请教长寿之道,他笑而答道:“益寿之功,贵在三通。”

    何谓“三通”呢?就是心通、胃通、肠通。一是心情好,想得通;二是吃得好,胃气通;三是肠道通,大便通。

    元朝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写道:“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我国晋代医家葛洪也指出:“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这都说明如果大便不通畅,体内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在人体内大量囤积,时间久了,人体就会出现慢性中毒、五脏功能紊乱、浊气上升、气血运行失调等异常。时间久了,易患冠心病、肛门病、牙痛、头痛、高血压等病症,不但会给人们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因此,人们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保持肛门和便后卫生

    大便之后,应该用干净、柔软的纸擦拭肛门,不要使用废弃的纸,也不要用石头、木块等其他替代品,以免造成感染,导致肛门处患病。每次睡觉之前清洗肛门。

    2.最好早饭后排便

    早饭之后的时间,是胃黏膜感受刺激最强烈的时刻,人容易产生便意,因此,此时是排便的最佳时机。另外,睡觉之前也可以排便。只要是规律排便,早饭之后和睡觉之前都可以。

    3.有了便意之后就排便

    有便意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们只有有了便意之后才能正常排便,从产生便意到排便是一个正常的排便过程。因此,有了便意之后,就应该顺其自然,进行排便。

    最好每天都要排便,及时将体内的食物残渣排泄出去。不要抑制便意,经常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在人体内堆积,很容易导致便秘。

    4.饮食清淡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多吃,吃八分饱即可,每天喝够八杯水。

    中医养生小提示

    八种食物可以吃掉体内垃圾:绿叶蔬菜、粗粮、葡萄酒、豆豉、水果或果汁、绿茶、紫菜、黑木耳。这几种食物可以将体内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居室养生中的“七损八益”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黄帝内经》

    古代房室养生学家认为,在房事生活中,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有七种做法能损伤人的精气,如果不能运用八种补益精气的方法,避免七种损伤精气的方法,那么人到了40岁性机能就会减半,50岁生活起居能力就明显衰弱。如避免七损,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救治疾病能使老年人恢复健壮,壮年人不致衰老。

    房室养生中应该避免的七损是指:

    1.行房时产生性器官疼痛,为闭。

    2.行房时大汗淋漓不止,为泄。

    3.恣情纵欲,行房无度,耗绝精气,为竭。

    4.欲行房时,因阳痿而不能进行,为怫。

    5.行房时心慌意乱,呼吸喘促,为烦。

    6.女方没有性欲,男方强行,汗泄气少,心热目冥,如陷绝境,为绝。

    7.行房过于急速,既不愉悦情志,于身体又无补益,耗费精力,为费。

    八益,实际上是房室养生中八个阶段的保健方法,是指:

    1.早晨起床,先盘膝而坐,同时挺胸直腰,放松臀部的肛门肌肉,连续做提肛运动,并用意念使内气下行,为治气。

    2.吞咽口中津液,臀部下垂,挺直脊背,继续进行提肛运动,用意念引内气直达前阴,为致沫。

    3.行房前男女互相嬉戏,以激发性兴奋,等双方性欲亢奋时,开始性交,为知时。

    4.行房过程中,放松背部肌肉,提肛敛气,导气下行,为蓄气。

    5.行房过程中不要急躁,不要图快,不要频繁过快地抽动阴茎,阴茎抽送时要轻柔舒缓,以激发女方的性兴奋,为和沫。

    6.行房过程中可在适当时候中断片刻,静卧或起床,平息一下精神,为积气。

    7.行房接近结束时,不要再抽动阴茎,放松脊背,深呼吸,吸入清气,用意念引内气下行,平静地等待女方性高潮的到来,为持赢。

    8.性高潮出现时射出精液,在阴茎还没有完全萎软时就抽出阴茎离开女方,为定倾。

    中医养生小提示

    古人所谓的“七损八益”的房室养生法,首先强调事前嬉戏,使双方性兴奋都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行房,如有一方尚未激起性兴奋,则不可强行其事。其次强调房事生活要适度,不可恣情纵欲,滥施泄泻,过度消耗精力。

    正常的性生活是人类天性之需,是生理和生活情趣上不可或缺的,如果人为地抑制这种功能,会带来许多疾病,所以不要禁欲。

    女性吸烟损害健康与美丽

    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令人忽吐黄水而死。

    ——《本草纲目拾遗》

    古人认为烟草是一种辛温有害之物,对人体有害无益,能耗血损寿。

    明代《淇南本草》指出:“烟草辛热,有大毒。”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明确阐述了烟草的危害:“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令人忽吐黄水而死。”清代养生专著《老老恒言·食物》说:“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便昏昏如醉矣。”还认为:“其气入口,不循常度,顷刻而周一身,令通体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终身不厌……”

    古人认为烟草吸入后能“令通体俱快”而“终身不厌”。所以它对人体危害也就更大,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即受其害。

    吸烟几乎损害人体全部的重要器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而最令人忧虑的是致癌,这些损害男女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妇女具有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孕育后代的生理特点,因此吸烟妇女会受到一些特殊的危害。

    1.影响美容

    吸烟女性的皮肤比不吸烟女性要显得衰老,皱纹多,色泽带灰。尤其是两眼角、上下唇部及口角处皱纹明显增多。

    2.易引起流产

    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孕妇,其流产率比不吸烟孕妇高一倍以上;吸烟妇女早产发生率是不吸烟妇女的两倍。

    3.月经不调

    妇女吸烟会使月经初潮推迟,经期紊乱,痛经,绝经期提前。

    4.生育率下降

    一项调查认为,吸烟妇女与不吸烟的女性相比,患不孕症的可能性高2.7倍;如果夫妻双方都吸烟,则不孕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夫妻高5.3倍。

    5.患肿瘤的危险增加

    吸烟妇女比不吸烟者患宫颈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的机会高50%,吸烟妇女患乳腺瘤的几率也比不吸烟者高。

    6.易患盆腔感染

    美国妇产科专家调查发现,无论是目前仍在吸烟还是已经戒烟的妇女,都因吸烟增加了患盆腔炎症的危险,吸烟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70%。

    7.影响体重,加速早衰

    专家调查表明,吸烟对妇女皮下脂肪层的厚度有影响,因此多数吸烟妇女身体不丰满,皮肤不滋润,缺乏营养而加快皮肤皱纹的出现。由于尼古丁刺激微血管发生收缩痉挛,皮肤供氧、供血不足,加速衰老。

    中医养生小提示

    妇女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殃及后代。因此,奉劝每一位女士最好不要染上吸烟陋习,已经有吸烟习惯的,最好早日戒除。

    痛下决心、增强毅力是彻底戒烟的关键,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以下有助于戒烟的办法:一是避开,避开会诱发吸烟欲望的场所;二是分神,想要吸烟时,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三是取代,想吸烟时,吃一颗糖,喝几口茶。

    常梳头可荣发固发、防病延年

    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

    ——《诸病原候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度头发脱落严重,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早晚坚持梳头,不久即愈。对于梳头促进睡眠他有深切体会,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南宋大诗人陆游,每日晨起坚持梳头,在白发上梳了再梳,终于梳出胎发茸茸的黑发,便吟道:“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潇潇起自梳。”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活了150岁。他一生注重养生,所著《修龄要旨》一类书,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发宜常梳”。

    明代学者焦在“焦氏类林”中写道:冬至子夜时,梳头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为“神仙梳头法”。

    清朝慈禧太后,每日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以上一个个生动的史实不得不让女性惊叹,原来梳头对一个人的健康和美丽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现代研究表明,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梳头能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正确的梳头方法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滑光整为止。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易圆滑。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侧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如此反复数十次,以头皮有微热感为度。

    中医养生小提示

    梳头和按摩,虽说是举手之劳,人人皆可为之,但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天天实践,就可以获得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效。

    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而如今有很多人都自己准备一些药,一碰到头疼就吃止疼片,遇到感冒就吃白加黑、感冒通,殊不知乱吃药不仅不能起到期待的作用,反而可能危害到健康,甚至是生命。

    ——金世元

    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金世元认为生病不能乱吃药。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因用药失误而致死的人数多达19万。

    小李夫妇年过三十才生下一个大胖儿子,这让早就想抱孙子的李奶奶看在眼里,喜上心头,每天都宝贝似的把孙子抱在怀里。孩子快到一岁的时候,李奶奶不知从哪里听说鱼肝油可以预防佝偻病,便买了两瓶回家,每天喂给孙子吃。李奶奶对小李夫妇说:“每天都要多喂几滴,这样孩子将来才不会患佝偻病。”小两口连连点头称是。

    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起烧来,这可急坏了李奶奶,连忙和小李夫妇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医生仔细地给孩子做了检查,又询问了孩子最近的饮食情况,最后下结论说:这是鱼肝油中毒。

    由此,我们应该警醒:是药三分毒,药不可乱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自己不可凭着“经验”随意用药。

    有位姓张的老先生,为了能尽快治好自己的老年性关节炎,就将芬必得等几种药物与常服的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不到半月,关节果然不痛了。可没过几天,他就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上腹部胀满,肝区疼痛,小便发黄。惊恐万分的张先生急忙前往医院求诊。

    经抽血化验,肝功能及病原学检测报告显示: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医生诊断他得了药源性肝炎。王大爷糊涂了:“吃药怎么吃出了肝炎呢?”

    据专家介绍: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重要的代谢场所。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损害更严重,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情况。这在临床上被称为药源性肝炎。例子中的张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中医养生小提示

    如果长期服用酵母片、胰岛素会使人肥胖,长期使用雄激素,会导致乳房发育不良、松弛,所以以上三种药女性应慎用。

    打坐可以使女人精力充沛

    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

    ——《李时珍传》

    提起打坐,人们往往想起放松或内心的平静。据某杂志介绍,打坐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还能发掘出我们固有的源源不断的潜能,促进身体健康并改善大脑结构。

    有打坐习惯的人说自己因为打坐而精力充沛,所需睡眠减少。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有一种方法用来检测人是否清醒,及对事件的反应灵敏程度。10名自愿者参与了测试。他们分别在睡觉前后、打坐前后、阅读前后、或与人交谈前后进行了测试。

    人们已经知道有40分钟或一个小时的睡眠能使人精力充沛,然而即使如此也需要一段时间从刚睡醒时“迷迷糊糊”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令科学家们吃惊的是,在这些众多方法中,打坐是唯一能够立刻看到好效果的,而且这些测试对象以前从没有尝试过打坐。

    31岁的曼哈顿网络服务公司的商业发展副主席得威·加库保斯基在面对每季度销售额要达到800万美元的巨大工作压力时,新近开始了练习打坐。他说:“太神奇了!在这种安静的状态下我能够比以前更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并且出错少多了。”

    药王李时珍每晚也打坐,以神仙自命,他认为打坐能增加大脑的活动,增强直觉力,更集中精力,减少人体的各种痛苦等等。

    打坐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该怎样打坐呢?

    我们要先调身,接着调息,然后调心。

    首先是调身。

    就是先把自己的坐姿坐好,可以散盘、单盘、双盘。

    左右脚不拘。两掌相迭,拇指衔接,形成一个椭圆形,左右食指上下相迭,左右手食指的第2节相迭,这样子差不多就会形成一个椭圆形,这等于一种“太极”手印。然后肩膀放松,颈部打直放松。用头顶的正上方,也就是两耳顶端联机的正中间,来做调整姿势的基准点,可以想象那一点有一条线往上拉,用那一条线来调整身体的正中线,然后用头的正上方那一点,也就是两耳上方联机的中点,吊一根线往上拉,这里面的要领是: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与肩膀来支撑头。头部中空,颈部中空,颈部放松,肩膀放松,用骨架打坐,不用肌肉打坐。所谓不用肌肉打坐,就是我们尽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尽量让身体重心形成一个三角点。

    接着是调息。

    一上座,轻轻松松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再放轻松,念头跟着呼吸,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整个呼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呼,整个吸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吸。

    最后是调心。

    这个阶段,呼吸以外的念头我们称之为杂念,我们对杂念没有抗拒,没有不要,任何对杂念的抗拒和不要,我们称之为大杂念。杂念来,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息。不管是什么样的杂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让我们的身心放轻松,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单纯地回来出入息,这样子叫做调心。

    中医养生小提示

    调身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脊柱来支撑头,我们打坐是头顶青天,简称为:顶天立地。

    用骨架平衡身体的姿势,尽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来平衡,不是用来支撑的。感觉上,肌肉完全没用到力。

    中医养生箴言

    ◎嵇康认为,养生要注重细节保养。他说人们常存在一个误区,“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不注意细节的保养,使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明代医学家刘纯说:“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认为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

    ◎我国晋代医家葛洪指出:“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中医认为,人们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明代《淇南本草》指出:“烟草辛热,有大毒。”

    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明确阐述了烟草的危害:“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令人忽吐黄水而死。”

    ◎中医认为:发宜常梳。《诸病原候论》中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

    ◎金世元说:“药补不如食补。而如今有很多人都自己准备一些药,一碰到头疼就吃止疼片,遇到感冒就吃白加黑、感冒通,殊不知乱吃药不仅不能起到期待的作用,反而可能危害到健康,甚至是生命。”

    ◎打坐可使人精力充沛。《李时珍传》中写道:“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