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爹娘-江岸的修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读系列小小说“黄泥湾风情”

    安勇

    我一直觉得,读江岸的系列小小说“黄泥湾风情”之前,你一定要准备下足够的耐心。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不仅仅是要读到一篇篇小说,而是要展读一片厚重的土地。稍不留意,就可能漏掉土地上一幅美丽的风景。我仔细读了两遍,一直试图找到一条走进黄泥湾的道路,最后,我发现有一条路,终于把我带到了江岸的王国里。这条路的名字叫:人性善。

    当我站在远处打量那座叫黄泥湾的豫南小村时,我看到从这片土地上最先长出的一株植物是一位质朴的农夫。他拂落身上的尘土后,深情地看了看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在心里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来了。”接着,他往手心里吐口唾沫,操起身边的锄头,低下头,开始了他的耕作。这位农夫就是江岸。

    我读出他深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他播下的每一批种子,上面都写着人性的善良。

    最先走到我面前的一株植物,是《修积》里的田玉耕。“田玉耕这辈子娶了三回老婆,是黄泥湾解放以后结婚次数最多的人。像他这样的人,拿黄泥湾的说法,就是命太硬,克妻。”田玉耕为什么克妻呢?不是因为他“命太硬”,而是因为他的心太软。他太善良了。他先是把翠花还给了叔伯兄弟,又从阎王殿里抢回了出身不好的月琴悉心照料,最后又收留了逃荒的春杏。三个女人相继离他而去的过程,完成了玉耕老汉善心的修积。至于说结尾处春杏带着儿子回到玉耕老汉身边的场面,我想玉耕老汉肯定是从来都没有想到的。用白发苍苍的春杏的话说“我忘不了你的好”。这一句话就给《修积》这篇小说和田玉耕这个人,划上了完满的句号。再多说几句,小说里的月琴也是善良的,她因为怕连累玉耕而寻了短见;小说里的春杏也是善良的,她对多年前的那段情谊念念不忘,到老了还重回,到玉耕老汉的身边。

    接着我又看到了《喊魂》这篇小说里玉环婶的善良。她不计较儿媳卫青不冲她叫娘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反而半夜里起来为生病的卫青喊魂,用她的方式表达一份最真挚的关心和善意。玉环婶的一声声呼唤,终于让卫青发自内心地喊了一声“娘”。

    我还看到了《吃轮供》里“娘”对“奶奶”的善良:,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困厄年代,当“吃轮供”被大娘和婶子拒绝时,她“‘猛地跪在奶奶的面前,抱住奶奶,哽咽着说,娘啊,我的亲娘啊,你哪儿都别去了,你儿省一口,我省一口,就有你的了”。这篇小说结尾时,“娘”幸福的晚年和大娘、婶子的晚景凄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下看到了作家的主旨。

    我也看到了《炒盐豆》里人性善的回归。当“炒”死李家炳的余金贵,上门去求李家炳的儿子李拥军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场让人心悸的复仇,而是在余宝和李拥军之间仇恨的消溶和化解。

    我还看到了《孤坟纸》里姜二奶在“八路墓”前烧过的纸灰飘起的善良;《送灯》里“我”给梅香奶奶送去的一盏盏灯光照出的善良;《送老》里彭大年对彭奶奶和二儿子的宽容的善良;《小名》里“寡条汉子”林毛收留傻子“六辫”的善良;《上梁》里犟木匠吕三斤在小木车上面刻下的善良;《抱儿》里表大娘不认三儿时拒绝的善良;我甚至还看到了《照鱼》里十二岁的佳佳对小鱼善良的保护……

    如果说这些还都是个体的小善,那么在《药渣》里折射出的就是集体的大善的光辉了。在小说开始的时候,辣椒婶因为脾气不好,喜欢骂街,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冷眼,以至于没有人愿意踩她倒下的药渣。但当人们听到辣椒婶的儿子为国捐躯,成为烈士后,人们的善念不约而同地被激发了出来。“人们赶集般地涌到村口,发疯地踩药渣。来晚的人挤不进去,在外围干跺脚,却踩不到药渣,急得没头苍蝇似的。”想象一下那个傍晚时分黄泥湾村口的场面吧。在黄昏的夕阳下,人们聚集在村口,庄严地抬起又落下他们的双脚。与其说人们是在踩药渣,不如说大家是在参加一场善意和祈望的集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轻辣椒婶的病痛,抹去她腮边因为失去儿子而流下的泪水。我想,此时,黄泥湾的土地上一定回荡着一片嘹亮的声音,那应该就是善良的呐喊和歌唱。

    写到这里必须提到《众怒》里人们对吴三贵的惩治行动。吴三贵这个家伙因为善于打小报告,整治他人,而犯了众怒。这样,在他又一次试图用死牛陷害富农子弟张家宝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打死牛的是吴三贵。这是一次成功的惩恶行动,紧接着就会让我们想到惩恶的目的,那就是扬善。与《药渣》不同的是,人们改变了一种益调,唱响了众善的赞歌。

    应该说,江岸并没有淹没在对黄泥湾这片土地的深爱里,他看这片土地的目光是审视的。他一只眼睛里看到的是人们质朴的善良,另一只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些让他心疼的陋习和旧俗。比如说《白虎星》里以婆婆为首的人们对孙春霞的排斥和打击;《添箱》里春红的惨死;《点晴》里用驴粪蛋做的菩萨的眼珠;《天火》里菊花婶迷信的退亲;《晚景》里隔在两位老人之间的银河;《武疯》里被书记逼疯的罗孩;《赌咒》里四大娘发下的恶毒的诅咒……

    写完了上面一段,就不得不说一说江岸作为一位作家的悲悯和善良了。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即便是在批判色彩很浓的小说里,江岸也往往会善意地给主人公找到一个尽量完满的结局。《白虎星》里的孙春霞最终嫁给了山外的男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天火》里的春兰执拗地给了菊花婶一句无情的嘲讽;《赌咒》的续篇《抉择》里四大娘和五婶的和好如初;《点晴》里“我”像铁打铜铸一般不肯弯下的双膝……在这些场面里都能看出江岸对他笔下人物的爱和善。

    作家江岸在他的黄泥湾系列小说里,完成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评价,换句话讲,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平常而感人的故事,用他那蘸着悲悯情怀的笔,做完了他乡土写作的修积。可以这样讲,他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叫黄泥湾的小村,而是建起了一座他道德理念的高楼。

    当然了,江岸的黄泥湾系列小说并非是完美到无懈可击的程度。首先,叙述速度平缓和单调,让黄泥湾系列小说在可读性上打了折扣。再有,布局谋篇时也有些重复的现象,比如说小说开头往往都是“在我们黄泥湾”这样的起笔,看多了,难免会让读者感觉到有一些枯燥。另外,部分语言有些平实了。但我想瑕不掩瑜,人们更多的还是会看到江岸小说里的匠心和创造。

    最后,我想把作家陈建功对同样以写乡土题材见长的作家刘庆邦的评语送给江岸。同时祝愿江岸这位勤劳的农人,能在黄泥湾这片土地上种下更多的植物,也收获更多的果实。

    陈建功说:“读刘庆邦的小说,仿佛看到他在刨地。一镢头一镢头,一刻也不松懈,认真而下力。从我认识刘庆邦时他就是这样。那时候人们不注意他,人们只注意那些把镢头舞得天花乱坠的人,至于是否真的刨到了地,人们不管。渐渐地,人们才注意到躲在远处那个埋头躬腰,不言不语的刨地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