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收到一些小小说作家邮来的小说集或小小说文稿,每个人的创作各有千秋,风格不尽相同,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江岸的乡土小小说引起了我阅读的极大欲望。
江岸近年以《黄泥湾风情》为总题,创作了一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小说,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展现了一幅幅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当代农村生活画卷。灯下,我饶有兴致地读着江岸的小小说。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的奇巧,而以深厚的情感、鲜活的细节引人入胜;他的叙述,舒卷自如,语言从方言土语中经过精心加工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他的小小说特点是娓娓而谈,以细节感人,以情动人,让人在情感的波动中体会作家对生活、对人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江岸的小小说不像其他人的小小说,以结尾的陡转与新奇吸引读者,这与他所写的乡情小说是吻合的。在熟悉的生活基地里寻找独特的题材,经过自己的感悟升华,运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叙述出来,就能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我读到的江岸的这几篇小小说,浓郁的乡青、特色的细节俯拾即是:像《照鱼》(《短篇小说>;2004年第1期)中满河的星光与松节油火把的火光交相辉映,极为诱人;《小名》(《短篇小说》2003年第12期)真实地展开了改革开放的农村的另一面,林毛到老不能娶妻以及一直被叫小名,发人深省,小说抒写的农民传统的善良美德也感人至深;《炒盐豆》(《短篇小说》2003年第12期)内蕴极其深刻,既有历史的沧桑又有现实的沉重,作品引导我们对中国农民落后、狭隘的意识探根寻源,从而取得“以小见大”的不俗效果。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具有浓郁生命气息的作品了。
我最近将在《写作》上发表一篇文章,谈到很多小小说作家在开始创作时都具有一块生活的基地,创作出了系列小小说,但现在越来越少了。这时,我看到江岸的《黄泥湾风情》组曲,心情怎能不激动呢?可以说,江岸已经找准了他的创作方向,日后应该大有作为。他的“黄泥湾”是个贮含无尽宝藏的地方,希望他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开掘下去,定会有金色的收获!
恕我直言,我感到江岸的小小说篇幅嫌长了一些,有的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含蓄一点。作家说得越少,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就越大,小说内涵就越丰富,让人回味的余地就越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