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多年了,当年生死搏斗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断的想想过去,对激励我们的爱国热情,具有现实意义。我是武乡青龙垴村人。现在把我村当年地道保卫战的经过,回忆简介如下:
青龙垴是个只有20户人家的小山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处于武东抗日根据地的西部边陲,距离段村和松村两个日伪据点都只有十几华里,敌人如果要来,步行只用两个小时。由于村庄的地势好,党的工作基础较强,我方抗日干部及武工队(原来也叫爆炸组)常在村里住宿和开会,敌人视这个村为眼中钉、肉中刺,经常不断地进行奔袭扫荡,形势十分险恶,百团大战后,日军垂死挣扎,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见房就烧,见人就杀。最可怕最危险的是敌人夜袭,黎明前“摸哨”,进村搜捕,集体屠杀。因此,人们夜晚都不敢在村里睡觉。为躲避日军屠杀,人们常常住在野外的窑洞里,窑洞潮湿阴冷,日子久了难免生病,生疥疮的、患疟疾的人越来越多。
1943年,在抗日政府和武委会的领导下,全村群众团结一致,用了多半年时间,挖了一个地道。当时上级提示的地道标准要求是:
敌人找不着,找着挖不塌,烟火熏不杀,能够跑得脱。
根据这个标准要求,地道口选在三进院最里面靠山的两窑里间,入口处为向下单人爬进,里面三拐弯一攀登,两个封洞口,地道尽头接近村后的杨树沟。当时设想,如果敌人住下不走,只要挖通杨树沟,人们就可以逃脱。地道建成后,户与户又从内部串通,地道与住家连成一片,多数人家不出大门就可以钻入地道。有了这个地道,只要放好哨,人们就可以在自家的热炕上睡觉了。
1944年春天,段村敌人曾经11天来村里奔袭了5次,由于民兵放哨,通知老百姓及时通过地道转移,没有受到任何的伤亡。敌人虽然在村里进行了搜查,但没有发现地道,所以全村平安无事。
1945年4月20日,驻松村据点的敌人又一次来村里“扫荡”。黎明前,放哨的民兵听见村西5里远的成家沟响了一声,像是地雷爆炸,虽然天黑看不清,但长期的警觉使他们感觉到可能是敌人来了,踩响了民兵埋下的地雷。为使村里百姓尽快转移,民兵们当即敲响警钟,人们都跑到有地道的西小院,有的人钻进了地道,有的人就在院子里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黎明时,东方有了鱼肚白,但还没有消息,人们以为又是一场虚惊,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回家,已经进入地道的人又返出来,准备上地劳动。突然,从外面跑进来一人,边跑边喊“快快快,敌人已到村边了!”人们一听,一拥而进,地道口小,只能单人爬进,人们越急越挤越进得慢,分秒定生死,十分危急。
老自卫队员窦二润一看情况不妙,放弃了挤洞,赶快跑出去关住大门和二门,返回来又关上西窑门,三道门大大延缓了敌人进击的时间,等敌人砸坏大门和二门,踹开西窑门时,大部分人已进了地道,里间地下只剩5人。两个伪军发现里间有人,就高声地喝道:出来!出来!不出来开枪打死你们!
四个老太太被迫走出院里坐下,敌人随即往进走。这时候地道口还没封住,如果让敌人紧跟群众进了地道,全村人就危险了。怎么办?窦二润急中生智,随手捡了个木棒,躲在里间门后,瞅准往进走的敌人当头一棒,将敌人打翻在地。另一敌人见状,立即向里间打了一枪,上好刺刀,摆出冲杀架势,他先向里间虚晃了一下,摇着上身仰后将一只脚伸进里间试探,窦二润当即用木棒尖头戳向敌人脚面,敌人呀了一声缩脚就往外跑,边跑边对另一伪军说:“有枪哩!有枪哩!”两个伪军胆小的怕遭到枪打,惊呼着跑出院外。趁此空隙,四个老太太与窦二润赶快进入地道,并从里面堵住洞口。
不大一会,来了一群敌人,他们先向里间放了一阵枪,又扔了一阵手榴弹,不见什么动静,进去一看,发现有地洞。但敌人对里面的情况不了解,谁也不敢进去。狠心的敌人搬来一大堆柴草,放火燃烧,火势很大,吞没了里面,又烧到外间。敌人狞笑着、喊叫着说:“烧吧!烧吧!通通的烧死!”敌人满以为把全村人都烧死或者烟熏死了。他们没有想到,地道口是朝下开的,火焰是向上冒的,而且里面护洞口已经堵好,地道里连一点烟味也没有。敌人在村里扎腾了许久,领着两个被打伤的伪军走了,全村100多名群众从地道里出来,扑灭了战火,各安其业。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同年8月,我军解放了段村和松村,紧接着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终于获得了全面胜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