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大家都能从心理上自我健全,

    自我清净,自我反省,自我进步,

    从而扩及家庭、社区、国家,

    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佛光普照的人间净土。

    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净土,药师如来有东方琉璃净土,毗卢遮那佛有清净法身自性净土,弥勒菩萨有兜率天的兜率净土,甚至维摩居士也有他的唯心净土。人人都有佛性,但我们的净土又是什么呢?以下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描绘出人间净土的理想蓝图。

    一、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平等很宝贵,包容更宝贵。今日的世界,种族之间不平等,大国小国之间不平等,甚至男女也不平等,贫富更不平等……在现实的世界里,由于不平等的事情太多,是非、烦恼、仇恨、纷争才会不断地发生。

    我们如果能感受到自己与三世诸佛的本性是无二无别、平等相同的,自然会自尊自重,把别人看成是未来的诸佛。《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将来皆当作佛。”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人间自然不会有纷争发生。

    平等重要,包容更重要。世间上有很多事物相歧,如见解思想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一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一样。我们要有容纳异己的心胸,有容乃大,大才能共存共荣;有各种不同现象的存在,才能显出这个世界的多彩多姿。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子一根一根地密集生长,流水还是一样潺潺流过;无论山多么的高耸天际,也不妨碍白云飘过长空。不管世间的人怎样阻碍我,假如我们能像水一样柔软,像云一样逍遥,一样可以精进向前而又随缘自在。所以,世间给予我们的阻碍,不要太计较,只要自己有平等心与包容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手中的五根手指头,一向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一天,这五根手指头,忽然互相争吵起来,大拇指说:“这里面我最大。”同时竖起大拇指:“你们看!我代表最大、最好!所以,应该由我来领导。”

    第二根食指听了很不服气,说:“这当中我最大最有用。我一伸,这里!那里!大家都听我的指挥,我才是最大,我叫食指,只有我动大家才有得吃,所以我最重要。”

    中间的手指头也不服气地说:“你们看五根手指头哪一根最长?我最长!哪一个在中间?我在中间!实实在在我是最大的。”

    轮到无名指,它说:“你们统统不要讲,手中真正最大的,应该是我无名指。你们有人以虚名为重要,有人以实际为最重要。我是无名指,虽然我不要名,但是,钻石和金戒指都会套在我的手指上,我才是最尊贵的。”

    争来争去,大家都争第一,独有小拇指在旁边不开口。大家就问它:“你怎么不讲话呢?”小拇指说:“我有什么好讲呢?我最小、最后、最没用,我跟你们争什么呢?不过我虽然最小,但这只手如果没有我小姆指,只有你们四个指头,也不像一只手吧。”

    大家一听,这个道理没错,因为有了小拇指才像一只手。这个时候,小拇指又再开口说:“我们拜祖先、拜佛,要合掌礼拜,那时候我也是排在最前面哪!”

    从平等的观点来讲,这五根手指头谁是第一?个个是第一,通通都有用。一只手如果只有一根手指,它是起不了作用,没有力量的。一定要五指并存,成为一只手,团结合作成为拳头,才有力量。所以,大家不必争我第一、我最好、我最大。只有团结、互助、平等、包容,为我们的社会、国家,建设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明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二、自由民主是我们的净土

    不少人都想到西方国家去,例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等。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个自由民主国家,这种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也类似大乘佛教的根性。

    例如肯布施,他们不但帮助国内的老弱伤残,对失业贫病也有救济。美国可以说是个法治的国家,美国人也能忍耐,像排队,不管队伍再怎么长,也不会任意插队,更不会争先恐后,处处显得从容不迫,那种忍耐的修养令人敬佩,因此交通秩序也十分良好。

    人民在休闲时活泼,但工作时一定全力以赴,充分表现精进不懈的精神。此外,无论搭飞机或坐火车,到哪里去旅游,都是静静的,不会任意吵吵闹闹,随时处在类似禅定的境界中。所以他们的科学,乃至社会人文都相当发达。现今追求自由民主的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才能迎头赶上西方国家。自由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中心思想,也是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早在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具有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

    佛教讲业,业是最自由的,自作还是自受。你作恶犯罪,佛祖也不能保佑你;你做善事有功德,任何人也无法打倒你、贬损你。业,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的行为、语言、思想所造下的一切,都会成为业,自己作的自己负责,这不是很自由吗?

    佛陀也非常民主,他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做了两件衣服送给他,他只肯接受一件,另一件则转送给僧团的大众。他常说他只是大众中的一员,这正是佛陀真正民主的地方。

    自由民主这么好的名词,也有人随便滥用,只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别人的存在;高喊民主的口号,却处心用计妨害别人、打击别人、破坏公益,这些都不是自由的真义。我们必须多受一些教育,多接受一些佛法。净土很美好,但真正的自由民主,才是我们美好的净土。

    三、慈悲喜舍是我们的净土

    我们平时所依据奉行的道理是什么?一天当中,我们的心念又安住在生活的哪一个层面上?《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即是告诉我们应常常欢喜柔和忍辱法,并安住在慈悲喜舍上。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却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见。我们以慈悲喜舍作净土,透过修持,期许能够“愿将佛手双垂下,抚得人心一样平”,将双手化作慈悲的手,给人服务,给人帮忙;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慈悲的眼睛,给人亲切、和善与慈祥。

    让我们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语言、慈悲的声音、慈悲的欢笑、慈悲的眼泪、慈悲的心对待他人。然后,用这种清净温柔的心,来转山河大地。水,可以成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为慈悲深重的山;树,可以成为慈悲荫凉的树。一切都由心转,整个宇宙人生会变得更加慈悲可爱。

    慈悲的花草,给人欣赏;慈悲的树木,给人乘凉;慈悲的大地,承载众生。甚至因为慈悲的指引、慈悲的开导、慈悲的手段,进一步做到每一个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团体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团体……乃至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国家。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欢欢喜喜帮助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也没有邪恶的贪心。要做到慈悲喜舍,必须有三种观念:

    1.自他互易: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换一换,就能产生慈悲心。我对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当作是我自己的痛苦,就会生起慈悲了。

    2.怨亲平等:没有敌我之分、怨亲之别,一切平等对待。有时,怨家也会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亲人反而破坏我们的好事。假如怨亲平等对待,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差别。

    3.自他同体:能不分你我,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和我,不是两个,原来是一体,例如自己身上长了垢秽的脓疮,因为在自己身上,所以会细心爱护,为它治疗。如果能把别人身上的脓疮,当作是长在自己身上,就会同样细心地为他治疗了。

    四、安住禅心是我们的净土

    禅心,是清净自在而无所挂碍的净土。把自己安住在“禅”的里面,禅就是我的净土。所谓“心头无事一床宽”,心里没有事,纵然是一张小小的床,也好像是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宽广。

    有一个犯人,住在很小的牢房里,每天生活的圈子很狭窄,他感到非常委屈。有一天,牢房里飞来了一只苍蝇,他就扑打它,苍蝇飞到东边,他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就这样在牢房里打来打去,居然打不到这只苍蝇。这时,他才觉得:我这牢房不小啊,居然连只苍蝇都捉不到。

    有很多人被关在有形的牢狱里,也有不少人,把自己囚在无形的心牢中。为什么不从心的牢笼里挣脱出来呢?有了禅心,身心就能解脱无碍;有了禅心,对一切外境的大小,也能无所挂碍。禅心即是无心,即是不动心。

    尽管是花红柳绿的社会,冷暖无常的人间,只要你对它不动心,日子就会很好过。有两句禅诗写得很好:“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寒潭水无痕。”风吹竹子,竹影随风扫着台阶,可是台阶上的灰尘并未移动;天上的月亮照在水里,月色穿入潭水,可是潭水没有波痕。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禅者的心,是不会为外境所动的。正如无门禅师说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访佛光禅师道:“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朱慈目道:“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断,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道:“这很好呀!表示你念佛已念到净念相继,与佛相应,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朱慈目道:“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道:“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道:“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好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指示道:“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道:“我为什么不知道呢?”

    佛光禅师道:“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

    信徒朱慈目听后,似有所悟。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像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人为什么会迷惑?总是因为虚妄覆盖了真心,永嘉大师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就是这个意思。

    在台湾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如果我们不能安住在禅心里,不在心理上建设净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大乘方便是我们的净土

    在群体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做人、做事,为社会为国家,都需要有无量的方便作为我们的净土。

    有一座寺院,安装了一尊非常庄严的阿弥陀佛圣像,请慧空老法师去开光。未开光之前,老法师进入大雄宝殿,不诵经也不拜佛,就在大殿里躺下来睡觉。当家师看了上前告诉他:“法师,这里是大雄宝殿,阿弥陀佛供在那里,你这样子不庄严、不威仪,不太好吧!”

    老法师回答:“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父母,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回到了家,当然可以随便自由了;你们这样子,不像亲生儿子,倒像个义子,不把阿弥陀佛当亲父母。我如果不是亲生的儿子,怎么会这么自在呢?好,不睡就不睡。”说完老禅师就上前把阿弥陀佛从中间请了下来,他跟佛像一起坐在窗口。

    当家师又忍不住了开口:“佛祖应该放在大殿中间,你把他放在窗边做什么呢?”

    “窗口清风徐来,十分清凉,佛祖应该在这里呀!你们把他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他的日子不好过呢。”这时候,老法师发现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就问:“你们看什么呀?”

    “这佛像很好看……”

    “既然这样,这帽子上的宝珠给你,颈项上的念珠给你。”老法师把佛像的饰品拆下来,给你给他,都给别人了。

    当家师看了,有些生气:“老法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不是找我替佛像开光吗?佛祖的光要给人啊!佛祖过去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连头脑、眼睛都挖出来布施给人。今天来了这么多信徒,这点东西,当然也应该布施给人,这种布施不是最好的开光吗?既然你们不喜欢,我就把佛像带回去。”

    说着,慧空老法师就把佛祖请回去了,不少信徒跟着他坐上船,大家一路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忽然间,起了大风大雨,船在大浪中摇动得要翻倒似的。这时候大家不念阿弥陀佛了,为了活命,转拜妈祖:“妈祖!赶快来救我!”好不容易台风过去了,大家走出来一看,老法师竟然抱着佛像在睡觉。“老和尚,老和尚,你还睡得着啊。”老和尚被摇醒,一看:“这是哪里呀?还在娑婆世界啊!我以为已经和阿弥陀佛到了西方净土呢!”慧空老法师并不是在游戏,而是行大乘方便的法门。

    又如持戒严谨的末利夫人,为了救一个厨师,而犯戒喝酒,这也是大乘方便的利用。玄奘大师为了度窥基出家,甚至准许他出门带三车:一车的美女、一车的酒、一车的书,当时的人都称窥基为三车和尚。佛门是禁色、禁酒的,玄奘大师如此作为,也是一种大乘方便的利用,没有这种方便,怎会有后来的一代慈恩大师呢?

    我们学佛法要洒脱,要高人一些,就必须用超越的智慧来看大乘方便法门,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们的净土。

    六、清净唯心是我们的净土

    有一位老师父,在路上见到一个年轻人骑车掉到水沟里。老师父赶快过去把他拉起来,并帮他清洗满身的污泥。因为水沟很臭,老师父帮他洗的时候,难闻的臭气阵阵扑鼻。旁边的徒弟就说:“师父,他全身那么臭,你为什么要帮他洗呢?”

    老师父很不客气地说:“他,身体很脏;你,心里更脏。”

    怎样消除我们内心的污染,成为清净的净土?早上起来,看到报童送报纸,这时心里想到:如果我也能和报童一样,送一份什么东西给人,那多好呢!天还没亮,就有清道夫在清扫垃圾,那时心里想着:假如我也能和清道夫一样,清除心理的污垢,不知该有多好!上班的时候,看到警察在那里指挥交通,那时你就想:假如我也能做个警察多好,不但维护社会的交通秩序,也可以用来规范自我的身心。

    有一个中国小孩,在美国喝可乐,吃完后把罐子随地一丢,后面立刻有一位老太太叫了起来:“喂,小朋友,把那个罐子捡起来。”小孩看了看她,说:“关你什么事?”

    老太太道:“怎么不关我的事情?你乱丢垃圾制造脏乱,破坏这里的环境,我的房子就跌价不值钱,怎么与我没有关系?”

    人人自己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会的“警察”,共同来维持秩序,我们心里的净土才能实现。

    七、勤奋愿力是我们的净土

    在这现实的社会,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不必认为可耻;工作卑微,不要以为自己卑下;艰难困苦,也不必视为挫折失败。事业顺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过分志得意满;我们为人服务,度化众生,也不要认为是负担麻烦。心中有了勤奋的愿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会越来越深,净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有一个青年人非常醉心于佛像的雕塑,但由于缺乏专家的指导,所雕塑出来的佛像总不尽如人意,因此专程到寺庙里拜访师父,希望能得到相关的知识与技巧。

    每天年轻人到了寺里,师父便会放一块宝石在他手中,要他捏紧,然后天南地北地跟他闲聊,除了雕刻方面的事外,其他一切都谈,约一个小时后,师父就会拿回宝石,然后要他继续用功修持。

    就这样连续过了三个月,既未谈到雕刻的技术,甚至都未谈到为什么放一块宝石在他手中,终于,年轻人不耐烦了,但又不敢询问法师。一天,师父仍照往常一样,又拿一块“宝石”放在他手里,准备谈天。

    年轻人一接触那块宝石,便觉得不对劲,立刻脱口而出说道:“师父!您今天给我的,不是宝石。”

    法师问道:“那是什么呢?”

    年轻人看也不看,就说道:“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块而已。”

    法师欣悦地笑着说:“对了,雕刻是要靠心手一致的功夫,现在你的第一课算是及格了。”

    世间一般人学习技能,总希望速成,甚至学佛的人,也希望当生成就,立地成佛,孰不知“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千年古松不是一日长大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悟,虽只一刻,但要能历经长期的修持,修道者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凡事耐烦,这才是学者应修的第一课。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早把它捞起来。”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

    净土要有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达到。所以,有勤奋的愿力,加上虔诚的信仰与实践,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净土。

    八、智慧灵巧是我们的净土

    实现净土,要有智慧与灵巧。能用智慧、灵巧来生活,地狱都是净土;没有智慧灵巧,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东风吹西边倒,西风吹东边倒。有这么一段趣事:

    甲乙两座禅寺,都由禅师住持。两寺禅师经常训练门徒的禅锋机语,两寺每日均各指派他们寺中的沙弥前往市场买菜。

    甲乙两寺的沙弥,有一天在路上相遇,甲寺沙弥问乙寺沙弥:“请问你到哪里去?”

    乙寺沙弥回答:“风吹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甲寺沙弥想不到乙寺沙弥这么回答,一时不知怎么说下去才好。等回到寺里,沙弥将情况禀告师父,师责备道:“傻瓜!你可再问,假如没有风时,你要到哪里去呢?”

    甲寺沙弥记着师父的指示。第二天相遇的途中,甲寺沙弥胸有成竹地问乙寺沙弥:“喂!你今天到哪里去?”

    乙寺沙弥非常从容地答道:“腿要走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

    甲寺沙弥因为答案出乎意外,一时语塞。回到寺里,告诉师父,师父更加责备:“你真傻,你可以继续问,假使腿不走时,你要到哪儿去呢?”

    甲寺沙弥用心记住师父的指示,又一日,途中再度相遇,甲寺沙弥问乙寺沙弥道:“喂!你今天要往哪里去?”

    乙寺沙弥用手往前面一指,回答道:“我到市场买菜去!”

    乙寺沙弥揭出底牌,甲寺沙弥不知话语如何为续。

    从甲乙两寺的沙弥可以看出禅的风姿,甲寺沙弥虽然善良有礼,但缺少禅的机辩,反观乙寺沙弥随口说来,话既幽默有趣,言又禅味风生。

    所以禅不能拘泥执着,禅慧思捷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信手拈来,总会皆成妙谛。智慧、灵巧是我们心中的净土,也是无价之宝,是任何人也偷不去的。

    如果大家都能从心理上自我健全,自我清净,自我反省,自我进步,从而扩及家庭、社区、国家,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佛光普照的人间净土。

    1985年5月讲于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