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何建设人间的净土?

    要有美好的环境。

    要有安全的居所。

    要有善良的亲友。

    要有自由的生活。

    要有净化的感情。

    佛经里一再强调,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苦恼很多,是一个黑暗无光的地方,因此,我们向往清净光明而又安乐的净土佛国。

    虽然目前社会繁荣,经济成长,生活水平提升,然而各种公害与环境污染,几乎让我们难以平安地生存下去。以下举出六点严重威胁生存的事实:

    1.核能的威胁:核能试爆,使核辐射蔓延,人类的健康固然受到威胁,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困难。过去,苏联的核能电厂发生意外爆炸,核辐射在空气中扩散,使得欧洲人发生恐惧,他们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胁,连农作物与牛奶也受到污染而不能食用。

    核能电厂固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能源动力,但是核能废料究竟会为我们后代的子孙带来多少麻烦与灾害,是难以预料的。其他如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废弃的电池、变压器,以及尼龙袋等,都是含有毒素且不容易销毁的东西。将来在大自然里,这许多被废弃的毒素,势必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

    2.生态的破坏:近来由于山林的过度开发,且又疏于水土保持,往往豪雨过后,土石流窜,山崩四起,多少家庭因此毁于一旦,多少生命埋没于乱石土堆中。假如山林不滥砍,水土做好保持,这种灾害也许就不会发生。

    此外,山林里有很多珍禽异兽,但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几乎濒临绝种。在这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必须相互依存、均衡发展,难道人类任意残杀其他的动物之后,就能独自生存在地球上吗?

    鱼儿在水中悠游戏水,这是多美好的生态现象。然而有些贪婪的渔民,过去用竿钓,用网捕,现在进一步用炸、用毒、用电,水里的鱼虾不分大小,不是被炸昏电昏,就是被毒死电死,真正是赶尽杀绝。每年,灰面鹫和伯劳鸟,因为气候的关系,会在台湾屏东恒春过境徘徊,可是有些人就会想尽方法猎捕残杀。人类如此不计后果地破坏生态,大自然的资源慢慢枯竭,实是自绝生路,终将自食恶果。在加拿大,所钓到的鱼如果不到一尺,一定要再放回水中,不然就会受法律的制裁。他们对于维护自然资源,实在很有远见。

    3.环境的污染:例如每天的垃圾里有好多化学制品的废弃品,大都是有毒素的,这些化学废物,无论是放在水里、埋在土里,都会产生污染,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农药毒物的外泄,工厂废气废水的排放,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台湾西海岸的牡蛎也变了颜色。还有,商人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焚烧废弃的五金、电线、电缆,产生二英毒气在空气中传播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越来越污浊不净了。

    4.毒气噪音污染:过去美国人在印度开的化学工厂,因为毒气外泄,上万人就这样牺牲了。台湾新竹的一家化学工厂,也曾发生毒气外泄,带给附近民众极大的危险。

    日本大阪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多少年来,天空中都见不到一只飞鸟。有一天,忽然有一只鸟从空中飞过,立刻轰动了全大阪,甚至整个日本,大家都在说:“我们大阪的空气改进了,天空又有鸟在飞翔了。”

    又有一次,电台广播说:根据调查,北海道的马铃薯已被泥土中残留的农药毒素渗入,所以不能吃。电台一播放,每一位到市场买东西的顾客,都不买北海道来的马铃薯。

    日本奈良有很多温驯的鹿。它们原本对人类很友善,会主动跑来吃人们手上的饼干,但是后来奈良的鹿竟会攻击人。为什么善良温驯的鹿,会变得这样暴躁呢?研究的结果,发现是汽车的喇叭噪音,让鹿的性情变得暴躁,见人就发脾气,甚至对人攻击。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噪音,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困扰与压迫,慢慢地心里不能宁静,当然会有反抗的暴力出现。

    5.恐怖暴力污染:现今社会上的恐怖暴力事件越来越多,已经危害到大众的生命安全。从媒体报道得知,许多银行、邮局抢劫案中的年轻人,并非没有工作能力,只是以杀人抢劫寻求刺激与快乐,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犯下许多案件又毫无悔意,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已经被恐怖的气氛所笼罩。

    有时走在路上,彼此之间只是无意地看一眼,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只是不经意地说一句话,就取了人家的性命。像这样的恐怖暴力事件越来越多,使得我们的社会无法清净祥和。

    6.思想上的污染:有很多人思想偏激,认知不清,充满邪知邪见,凡事不检讨自己,不责怪自己,却一味要求别人,责骂别人。

    曾有这样的一段趣事:有一次棒球比赛,一个投手没有投好,观众大叫:“换投手!换投手!”打击手出来打击,未能打击好,观众又叫:“换打击手!换打击手!”裁判有一点点差错,又再大叫:“换裁判!换裁判!”终于有一个有良知的观众,站起来大声地叫:“换观众!换观众!”

    另外,有些大众传播媒体,放弃社会责任,迎合低级趣味,腐蚀人心,带给人们思想上的污染,也是非常可怕的。上述种种污染,使我们的居住空间,我们的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和平、安宁、洁净、光明,而日趋恶浊丑陋。

    而佛教的净土思想,正可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参考指标。以下分为四点来说明净土和我们的关系。

    一、净土在哪里?

    常有人问:天堂地狱在哪里?净土佛国又在哪里?

    1.净土在净土的地方:净土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也不一定的,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净土。

    2.净土在人间:净土在哪里?真正的净土,应该在人间。“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要建设人间净土。有时候到市场买菜,看到鸡、鸭被剖肚、拔毛、宰割,那就是刀山、地狱、油锅。相反的,也有人家的猫、狗,被养在很好的地方,主人把它当作宠物爱护备至,那就是天堂。人生也是一样,在艰难困苦的生活里,生不如死,真是比地狱还苦;也有的人住在高楼大厦,一切应有尽有,生活非常舒适,正如天堂一样。天堂地狱在哪里?天堂地狱就在人间,净土也可以实现在人间。

    3.净土在心里:我们不但建设人间净土,我们甚至可以建设唯心净土。如《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个世界是善是恶?是好是坏?可以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而变动。

    舍利弗尊者曾请问佛陀:“十方诸佛都有其清净美好的净土,为什么只有佛陀您所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不像净土呢?”佛陀用足趾按地,大地霎时变为金色,他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你看看,这就是我的世界。”所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只要我们重视心理建设,必定可以把娑婆世界建成一个美好的人间净土。

    洞山禅师曾问他的门徒:“天气如果太热,你们到哪里去避暑?”

    大家回答:“当然到气候凉爽的地方避暑。”

    洞山禅师再问:“寒冷的时候,到哪里避寒?”

    弟子又回答说:“当然要到天气暖和的地方避寒。”

    洞山禅师非常失望,觉得这许多弟子一个个都没有出息,没有禅门修为。

    弟子就问洞山禅师:“师父,那我们应该到哪里避暑、避寒呢?”

    洞山禅师说:“避暑,当然要到很热的地方去避暑;避寒,要到很冷的地方去避寒。”

    这个公案,说明了一个很微妙的道理,就是要用我们的心去转变环境,不要让环境来转变我们的心;必须面对现实,不逃避现实,才能改造环境。

    有一次,唐朝诗人李白去拜访恒寂禅师,当时天气十分酷热,恒寂禅师却悠闲安静地坐在房间内。

    李白说:“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

    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

    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一首诗: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所谓“心静自然凉”,参禅也是一样的心境,“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没有心头火的地方,不就是净土吗?

    二、净土的种类

    念药师佛的人,就会知道药师佛有东方琉璃净土。在药师如来的愿力之下,琉璃净土里的人们都过着丰衣足食、安和乐利的生活。

    念阿弥陀佛的人,知道西方有一个极乐净土。在极乐净土里,所有的民众,都是莲花化生,他们不需要为生活操劳,为经济钻营,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他们飞行自在,来去自如,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那里没有任何污染,到处都是清净的流水和盛开的百花,更有所谓七重行树、七重罗网,非常清洁、美好、整齐。此外,也没有烦恼的忧患,没有恶道的恐怖,没有坏人,没有坏语,没有经济的匮乏,这就是西方净土的情况。

    弥勒菩萨也有其兜率天的兜率净土。不管是要到东方琉璃净土,或往西方弥陀净土,必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可以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但是,像弥勒菩萨的弥勒净土,就不必完全断除那么多烦恼,且距离娑婆世界也比较近,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上生弥勒净土。弥勒净土的情景,在《弥勒上生经》有详细地记载。太虚大师、慈航法师都曾大力提倡弥勒净土。

    弥勒净土与娑婆世界比较起来,有以下几个非常殊胜的地方:

    1.寿命很长。

    2.欲乐很殊胜。

    3.身体很高大。

    4.定力很安乐。

    此外,华严净土是法身佛的净土,以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为教主,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庄严的妙境。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就是永恒,微小里包含广大无边。所以在华严净土中,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中有大,秽中有净,暂时亦能长久,动中不失其静。

    而最殊胜的净土,应该是人间净土。现世社会的人间净土中,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1.没有杀戮:即是没有无故的杀害。

    2.没有盗窃:我的生命不受他人的侵犯,我的财富也不会有人窃取。

    3.没有邪淫:我的身体、我的名节,不受他人的侮辱破坏。

    4.没有诽谤:我的名誉,没有人随便诽谤诬蔑。人际之间没有诈欺,彼此真诚,相互尊重。

    假如我们的社会里,没有人侵犯我的身体,没有人侵占我的财产,没有人损害我的名誉,也没有人侵犯我的自由,这不是很美满的人间净土吗?

    赵州禅师发愿往生后到地狱去,和地藏菩萨一样普度苦难的众生,即怀着无限的慈悲,带着广大的行愿,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慈航法师也说:“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只要心中有佛,性净意纯,哪里都是净土,地狱也会变成天堂。

    现在的人有地毯、有冷气,坐的是沙发,睡的是席梦思,可是住在屋里的人有烦恼、有压力,睡觉也睡不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能自由,不能自在。而古代许多禅门大德,因为有了禅心,不仅在酷热中可以安坐,连在苦难中都能自在,所以,唯心净土能使我们任意逍遥自在。

    有一位地方官拜访白隐禅师,请教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的呢?还是一种理想?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真实的地狱与极乐。

    白隐禅师立刻用许多最恶毒的话辱骂他,这位长官十分惊讶,刚开始基于礼貌,长官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用木棍就往禅师身上打下去,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追赶过来的长官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你!这就是地狱!”

    那个长官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

    白隐禅师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极乐。”

    我们的心,每天从天堂到地狱不知来回多少次,要想常住天堂,只有虔修唯心净土。

    三、净土的情况

    1.在净土里的人际关系是不疑惑、不嫉妒、不欺、不侮、不妄语、不骗人、不打、不斗,没有烦恼是非;净土里人与人之间相处,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力量,给人方便。

    2.净土中的生活是安乐的生活,一切都能随其所需、随心所欲。因为过去曾与人结缘、播种,所以在净土的生活,一切资源都会自然而来。每天在真理中过着欢喜的生活,在禅悦中过着禅定、安静、愉快的生活,在智慧般若海中享受快乐幸福。

    3.在建设上很有成就,有所谓的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八功德水,物质建设像现代都市的富丽堂皇,自然界像公园那样美好整洁,尤其在净土里,每一个人都把慈悲的福田耕种得很好,品格道德也都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四、净土与我们的关系

    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净土呢?要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能像药师如来的琉璃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弥勒菩萨的弥勒净土一样,也成为一个人间净土。

    如何建设人间的净土呢?

    1.要有美好的环境——道路如极乐世界一样的平坦,房屋建筑、树木花草像极乐净土一样的整齐。环境非常干净,公共设施非常便利,社会中只有公益,没有公害,只有美好,没有脏乱。

    2.要有安全的居所——所居之处,没有坏人的侵犯迫害,没有台风、洪水、地震等天灾,邻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外出旅行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面孔,听到的都是美好的音声。我们住家的四周都是公园、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到处都是树木花草。

    3.要有善良的亲友——仿佛极乐世界一样,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的亲戚朋友都是正直高尚人士,不以金钱相结合,不以酒肉享乐相交往,大家以论道做朋友,以知识来做朋友,以修行来做朋友,以服务、喜舍、布施来做朋友。

    4.要有自由的生活——在家庭或社会上,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有危险、有迫害。政治上,人人有自由参与的权利;商业上,人人有自由经营的权利;活动上,大家都可以自由参加正当的娱乐活动。人人享有自由,并且尊重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5.要有净化的感情——人又称为有情众生,人的生存从情爱而来,是少不了感情的。可是感情最容易被污染,像盲人骑瞎马一样危险,我们必须以智慧来净化感情,以慈悲来引导感情。

    若要实现生活中的净土,就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心理。如果心念不改,每天在贪、瞋、痴里打转,即使走遍天下,甚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也不是我们的净土。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说:“是呀!当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无比,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你以鲜花献佛,又是怎样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回答:“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泡久了容易腐烂,一旦腐烂了,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想要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相同,周围生活的环境好比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营养。”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所以净土在哪里?净土就在我们心中啊!

    过去,有一只乌鸦,因在当地不受欢迎,决定换个地方,飞到半路上遇到一只喜鹊,喜鹊问它:“乌鸦,你要飞到哪里去呀?”乌鸦就说:“这个地方很讨厌,他们一直责怪我、骂我,我讨厌这里,所以我要飞走。”

    喜鹊对乌鸦说:“你不用搬家,你要知道这里的人之所以讨厌你,是因为你的声音不好听,就算搬到别处,但声音仍然不改,那地方的人还是会讨厌你的。”我们的观念不改,恶习不去,到哪里也不会有我们的净土。

    因此,想在世间建设人间净土,首先必须建设唯心净土。

    1986年5月27日讲于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