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天对陈云说:“我不想搞外交,想搞经济工作。”陈云说:“我赞成呵,可毛主席不同意呵!”
“我主持也行,致悼词也行。但你要推迟一点,等我回北京。张闻天的追悼会,我一定要参加!”
与陈云相识
我与陈云相识是在1933年的中央苏区。那时,他在苏区搞工人运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的党团书记、副委员长,委员长是刘少奇。陈云当时住在中共中央局,那是一栋老房子,住在里面的还有博古、李维汉、张闻天等。我当时在少共中央当宣传部部长,“扩红”后又当组织部部长,时常要去中央局向李维汉汇报工作,所以,总能碰到陈云,就这样和他认识了。陈云很和气,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他与闻天、潘汉年都是上海一带的人,谈话也投机,关系比较好。他很爱打乒乓球,晚饭之后,他常和闻天、潘汉年一起打乒乓球。
陈云在长征中
遵义会议后,陈云接替李维汉担任地方工作部部长。地方工作部是红军总政治部之下的一个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建立党和政府,打土豪、分东西,安排伤员。当时我也在地方工作部在陈云领导下工作。记得有一次,陈云半夜把我喊醒,原来是前方有几个伤员转移下来了,伤势很重,必须寄养在老百姓家中。我那天很累,但马上起来,去与老百姓联系。由于红军沿途打土豪、分粮、分衣给老百姓,因此,老百姓很拥护我们,都把红军看成自己的队伍。我们留一些银圆和贵重物品给老百姓,托他们照顾伤员,他们很愿意帮忙。
陈云当地方工作部部长时间很短,以后,又是李维汉当地方工作部部长。陈云是政治局委员,但长征期间中央没具体分工他管哪一方面的工作,因此,是一个机动干部。哪里需要人,中央就派他到哪儿去。毛主席等中央纵队的领导同志认为陈云很有能力,善于指挥,部队也信服他。所以,哪里需要,就派他到哪里,就像政治局的一个代表。红军大队人马过大渡河、金沙江时,都是陈云指挥的。
长征中,中央的各个部门组织在一起,统称为“红章”纵队,也称后梯队。“红章”纵队从苏区出发时带了许多辎重,影响了部队的行军和作战。遵义会议后,陈云代表中央对“红章”纵队进行了整编。他是一个实干家,有组织能力,有魄力,有威望,对工作要求很严。在整编时,他坚决执行毛主席和中央的方针,有问题就向中央汇报,得到中央同意后,就大刀阔斧地干,彻底打掉了“红章”纵队的坛坛罐罐,该扔的扔,该埋的埋,使部队得以轻装。他还把强壮的人员充实到前梯队的战斗部队中去,大大缩减了后梯队的负担。
处理陈云留下的东西
过泸定桥后,大约是6月份,陈云受中央委派,在四川党组织廖志高等人的安排下,一个人秘密前往白区。他走时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为了保密,连自己的亲人也没告诉。他的亲人在长征结束后,都不清楚他去哪里了,直到陈云1937年年底由苏联回到延安,才知道他还活着。
陈云离开时,我在中央队任秘书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陈云留下来的东西。长征出发时,中央规定政治局委员每人一担行李,四个警卫员。这担行李就是两个洋铁皮箱子,里面装文件和衣物。我请示闻天,如何处理陈云的行李。他说:“陈云同志走时,交待把帐子留给他,文件就放到中央的文件箱子里去。其他的东西,转交给他的家人。”我一一照办了。
在兰州与陈云相遇
1937年11月,我和贺子珍、钟赤兵、蔡树藩等人前往苏联治病。我们从延安乘车出发,经西安办事处去兰州,准备在那里转乘苏联的军用飞机去莫斯科。正当我们在兰州办事处等待飞机时,刚从苏联返回延安的王明、康生和陈云一行乘坐的飞机也在兰州降落。陈云要到兰州办事处找谢老(觉哉)接头,请他们转告延安,让机场出示信号,以便迎接飞机安全着陆。陈云向我们表示了慰问,并给我们每人100美金,作为生活津贴。美金我们没有留,都交给了组织。临别前,我拜托他给闻天捎个信,他痛快地答应了。
陈云在东北
日本投降后,我们向东北进军,陈云、彭真是先去东北的,我和闻天、高岗、李富春等11人是后去的。我们去时,先到了沈阳,在那里,闻天、高岗、凯丰参加了东北局的一次常委会议。会后,高岗对闻天说,我们到北满找陈云去。于是,我们就搭拉煤的火车,于1945年11月27日到了哈尔滨。闻天、高岗和陈云三人共同研究了东北的局势,一致主张放弃中心城市,到农村去搞群众工作,在铁路两边建立根据地。他们讨论时,我也在场。他们在陈云的主持下起草了致中央的电报,即《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电报得到了中央的同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2月28日,毛泽东代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个指示的精神,正是陈云等所极力主张的。
我和闻天是12月离天哈尔滨的,离开之前,和陈云他们一直住在一起。我们走后,他们才走。那时,哈尔滨有个苏军中将,陈云让闻天去见他,向他要电台、枪支和其他物品。闻天完成这个任务后,我们就到牡丹江去了。到佳木斯的时间是12月7日。
后来,我在佳木斯又遇到过陈云。那次是1946年年底他由哈尔滨乘火车绕道朝鲜去南满,中途路过佳木斯。当时南满形势吃紧,党内发生了争论。陈云主张坚持南满,闻天支持陈云的意见,中央认为陈云是对的。在陈云的努力下,南满坚持住了,这对扭转东北战局起了关键作用。
陈云和张闻天的友谊
陈云和张闻天意气投和,非常要好。东北解放后,陈云是财经委员会主任,闻天是副主任。他们配合得很好,都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
1951年,我和闻天派驻苏联。陈云去苏联访问时,来看过我们。陈云和闻天在留学生等问题上意见很一致。闻天对陈云说:“我不想搞外交,想搞经济工作。”陈云说:“我赞成呵,可毛主席不同意呵!”
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闻天在底下做了许多调查研究。他去找陈云谈,陈云赞成他的意见,并说:“恐怕用三年时间,经济也恢复不过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要补开闻天的追悼会。那时,陈云恰好在杭州休息,胡耀邦打电话给他,问张闻天的追悼会,是由他主持,还是由他致悼词。陈云答复说:“我主持也行,致悼词也行。但你要推迟一点,等我回北京。张闻天的追悼会,我一定要参加!”后来,为了等陈云,闻天的追悼会推迟了一段时间。追悼会由陈云主持,小平致悼词。陈云见到我很高兴,以后就把我调到中纪委去了。
(刘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