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战争的胜利,要讲真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打得下来就打得下来,打不下来就是打不下来;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战场上的形势,有时像河海倒立,山势崩颓;有时像涓涓细流,风平浪静;有时旌旗蔽日,轮毂交错;有时又静如山陵,稳如泰山。
1946年8月25日,东路敌人有国民党精锐部队向成武、单县、鱼台进攻,西面敌人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东、西两路敌人像两把巨大的蟹钳,企图夹击我军。
为了“避强击弱”,“能示之以不能”,不跟敌人硬碰,不撄其锋,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要一边后撤,一边寻机歼灭敌人。
这时,六纵指挥部准备北撤,纵队部正在还桌、扫地,有的干部在扫院子、打满水缸,这是群众纪律,每次部队转移都得这么做……
一切准备停当,只是电话未拆,因为纵队跟总部联系的电话,不等指挥员上马是不能随便先拆的。可巧,电话铃响了,王近山急忙去接电话,对方竟是他最熟悉的声音,是野战军首长邓小平政委。
邓小平简单地问了前线敌情,知道全纵即将撤离该地,敌之先头部队已经很近了。
从耳机中传来邓小平的话:“不要扫院子,也不要打满水缸……”
这两项都是群众纪律,部队走到哪里,都要这样做。可这是邓小平的原话,王近山亲自听到了。
邓小平还说:“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要撤得仓促些!”
王近山是位老红军,是我军的一员猛将,乍听了首长这么几句话,心不完全明了,但他知道邓小平政委从来是说一不二的。他复述着首长的指示:“破烂装备应该轻装,撤得镇静一些。”
“不,你没有完全明白我的意思……”电话中,更清晰地传来邓小平的话语。邓小平力求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不光轻装物品,背包也可扔它几个!撤得要慌忙一点,要立即出发!”
“好的,撤得要慌忙一些,要立即转移。”
王近山心里直犯嘀咕,首长这是怎么啦,他可从来不说这一类话:“要仓促一些,要慌一些!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背包也可扔掉它几个……撤退不是要镇静,而是要慌忙一点……”
“这,莫非是……”王近山想到这里,用拳头猛击一下自己的太阳穴,“兵不厌诈,这是诱敌深入啊!”
根据邓小平的几句话提醒,王近山心领神会。他向全纵下达了一项立即转移的命令,接命令后立即离村。走在路上,王近山心想:这到底是孙膑减灶赚庞涓呢,还是虞诩增灶灭羌戎呢?
撇弃辎重,慌忙撤退,莫非是首长指挥若定,智赚敌人,示形于敌,诱其深入?想到这里,王近山不禁高兴起来,他立即叫人扔下一些背包,甚至把几匹伤老病马,连鞍鞯都不解,就散放在大路边上……
果然,国民党整三师师长赵锡田看到这一切后,胸有成竹地咬住我军死追不舍。
原来,邓小平已作过如下分析:蒋介石派刘峙指挥进攻的这把蟹钳,是敌人的主力,战斗力较强;东进之敌较弱,寻歼弱敌,自然先打西路。而西路敌人只有整三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他都是杂牌。整三师如遭打击,杂牌不会真心驰援。再者,整三师是从追击我中原部队中途奉调回来,是疲惫之师,又急于立功。所以,打整三师是刘伯承、邓小平下定了的决心。而整三师赵锡田不知就里,见我军战马都撇弃,就估计我军是慌张逃窜。好大喜功的赵锡田像吞到香饵的鳌鱼,摇头摆尾地上钩了。
刘伯承、邓小平集中三、六、七3个主力纵队,突然向敌进攻,而且打击的目标是先打敌人的指挥系统,仗打得很激烈。
刘伯承给杨勇打了电话:“冀鲁豫解放区是你们亲手创建起来的,是你们用血汗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假如我们不能把这股敌人消灭,你们就会前功尽弃,这里的人民会继续遭敌屠杀!”
杨勇的回答是:“司令员,我明白了,坚决消灭整三师!”
邓小平又给王近山打电话说:“王近山同志,这一仗打得好,咱就在冀鲁豫站住脚,打不好,就背包袱回太行!回去告诉毛主席,他给的任务我们没有完成。大杨湖拿得下来拿不下来?拿不下来就把部队撤下来!”
这次大小杨湖的战斗打得很艰苦,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竭力进行反扑。敌人被我包围后,大声求援。我军既要集中精力歼敌,又得阻止各路敌人向中心靠拢,激战进行了两天,已呈胶着状态。
邓小平向来主张实干,绝不让人对他说空话。他要求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极严,最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要讲真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打得下来就打得下来,打不下来就是打不下来;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既然主攻部队已经包围敌人两三天,胜利在望,当然不能功亏一篑。
“报告首长,”王近山确实掂量着邓小平话语的分量,他不顾大炮震耳欲聋的轰响,不管敌机低空扫射,他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对邓小平说:“我保证把大杨湖拿下来!”
王近山放下电话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重新组织队形,认真选择了突破口,调整了主攻旅的部署,而且把身边的炊事员、饲养员及机关人员统统用来补充战斗连。用他的话说,拿出了“烧床铺草”的精神,也就是拼老命的精神,要跟敌人决一死战。
全野战军中,谁都知道,邓小平有句著名的战斗格言:“不敢自刃格斗算不了优秀部队,不能制胜强敌是无能的指挥员。”所以,他平时要求从严从难训练部队,掌握过硬本领,培养顽强作风,打起仗来部队能吃大苦耐大劳,敢打敢拼,能打硬仗、恶仗。
王近山接到邓小平的电话后,用上了后备力量。
王近山说:“紧要三关,在重载的骆驼身上,再多添一根草,就能把骆驼趴下!”
在双方打得精疲力竭时,王近山给部队增添了新力量。赵锡田终于支持不住了……
战场上的形势,有时像河海倒立,山势崩颓;有时像涓涓细流,风平浪静;有时旌旗蔽日,轮毂交错;有时又静如山陵,稳如泰山。刘、邓首长搭档协调,配合默契,他们把战场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指挥得当,进退有序,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大小杨湖激战结束了。消灭了敌整三师,又歼灭了敌47师,共歼敌4个旅1.7万余人,生俘了整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及以下官兵1.3万多人,取得辉煌的战果。
1946年9月7日毛泽东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是:“6月23日电悉,甚慰。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苗冰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