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五代卷五代卷·水深火热的历史更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也叫五代十国,五代并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乱世,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过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说的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通常认为是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就是那段历史时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指当时政权比较大者,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和五代十国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另外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唐都长安和洛阳都在这个时期被破坏,所以当时人们也将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次的。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就是在个乱世出现的。不过这个时期也有稳定的时候,后周柴荣十年统一战争便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何在士兵脸上刺字

    后梁朱温时期,军中实行“拔队斩”,也就是说,主将在战场中战死的,他手下的士兵就要被斩。因此,一旦士兵失去主将,也只有逃跑的份儿。当时战乱不断,很多士兵都不喜欢打仗,逃跑的人非常多。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朱温就下令在士兵脸上刺字,称为“文面健儿”。不过,刺字也不都是刺在脸上,也有刺在手臂或者手背等处,通常刺得的是字,也有刺图案的。一旦士兵被刺字以后,也就表明了他特殊的身份,倘若他逃跑,各地官府很容易发现缉捕。后梁还有规定,凡是逃跑的士兵若被抓获,处以极刑。

    宦官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唐哀帝李柷(公元892年-公元908年),初名李祚,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天佑元年,朱温杀害唐昭宗,立13岁的李祚为皇太子。李祚即位那天,宫中一派恐怖气象,所有人都在为唐昭宗的惨死悲伤。他即位才半年,朱温派枢密史蒋玄晖邀请唐哀帝的九个兄弟到洛苑九曲池赴宴。宴会中,突然进来一群士兵,将这九人全部活活勒死,并将尸体投入九曲池中。

    14岁的唐哀帝得知兄弟们被害,也不敢放声痛哭。只有和母亲何太后相依为命了。天佑二年冬,朱温又杀害何太后。最后只剩下16岁的唐哀帝孤身一人,而周围又都是监视他的人。天佑四年春正月,朱温逼迫唐哀帝将皇位禅让给他。朱温称帝,并改国号为梁,历史上称为后梁。次年,朱温派人杀死了唐哀帝。

    “三支箭”定鼎皇权

    李克用在临死之际,交给他的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并交代他要完成三件大事:其一征讨刘仁恭,攻克幽州;其二就是讨伐契丹,解除北方边疆的威胁;其三就是消灭世敌朱温。李存勖将这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逢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心制作的丝套里,带上上阵,战胜了,就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11年,李存勖打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五十万大军。然后又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公元920年,他又打败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他父亲的遗命。923年,他攻克后梁,统一了北方,接着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他又迁都洛阳,改年号为“同光“。历史上称为后唐。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

    刘知远(公元895年-公元948年),五代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庙号高祖。刘知远小的时候,性格很内向,不太爱说话,平时体质较弱,经常生病。另外他的眼睛黑少白多,脸色为紫黑色,所以让人看起来很威严。因为家里生活很是贫寒,为了能够生活,他便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当上门女婿。在当时的社会,上门女婿很受人歧视。有一次,刘知远在放马时,马踏坏了寺庙所有的庄稼,他便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内心很受刺激,决定寻找机会干一番事业。

    不久,他便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的手下当了兵。当时,石敬瑭是李嗣源的部将,刘知远曾两次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救过石敬瑭。石敬瑭对其非常喜爱,便将他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接着升为步军都指挥使。

    后来石敬瑭建立后晋,刘知远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职。石重贵继位后,对他有所猜忌。后来他便在晋阳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生在乱世,在他的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比较引人瞩目的问题,那就是对契丹的态度。石敬瑭曾经称契丹为父,并在契丹的帮助下建立了后晋。

    从此中原大门打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瑭要看得远些,他对契丹称臣,多送些金帛让辽兵来援助,但并不割地给契丹。

    刘知远与石敬瑭的隔阂

    刘知远曾经救过石敬瑭的命,对后晋的建立有着汗马功劳。石敬瑭对刘知远很是喜爱,但刘知远也并非一味听从石敬瑭。当石敬瑭把他和杜重威一同加封为同平章事,并兼领节度使时,他便不干了。他觉得和杜重威这样靠裙带关系上来的人一起加官是对他的侮辱,所以在家装病不出。石敬瑭以为他是居功自傲,便要撤了他的官。后经人在中间调解,刘知远才去上任。但从此以后,刘知远和石敬瑭之间出现了隔阂。

    为了削弱刘知远的权力,石敬瑭便找借口把他调到河东任节度使,还免去了他禁军统帅的职务。刘知远知道石敬瑭猜忌他,便一心经营河东,也好为将来做打算。为了收拢人心,刘知远还派人将当年打他的僧人请到官府,热情招待了一番,感动得僧人们热泪直流。从此,刘知远有度量的美名传遍了河东,他的威望大增。实际上,刘知远本人还是比较狠毒的,而且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谋略要比石敬瑭强得多。有次,石敬瑭想把投降的上千名士兵收为亲兵,但刘知远却将他们全部杀死,并说是为了以防后患。

    忠厚善良的李皇后

    面相学中说,眼睛白多黑少的人通常是小人,刘知远就是此面相。但不管他这个人怎么样,他的妻子李皇后还是比较善良的。李皇后是太原人,刘知远当兵的时候,曾将她强娶为妻,她也就没有反抗。后来刘知远地位高了,便将她封为魏国夫人。她还为刘知远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汉隐帝刘承右。

    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想赏赐将士们,但又没有那么多的财物,他便想向百姓征税来赏赐部下。李皇后知道此事后,就劝说他:“你依靠河东起兵,而且又称义兵,是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但百姓还没有得到好处,你又拿他们的钱财,这不是失信于民吗?妾愿意拿出宫中的财物来赏赐将士,虽然很少,但人们不会抱怨的。”这件事传出去后,百姓们十分感动。

    刘知远死后,儿子刘承右继位,李皇后成了李太后。刘承右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使得后汉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李太后多次劝说都不管用。后来刘承右听从其舅舅的话,以为大臣们要危及自己的皇位,便要杀死大臣史弘肇等人。李太后反对他这样做,要他做事和宰相商量,但他不听。流血事件发生了,枢密副史郭威杀回城来,李太后要儿子劝说郭威,他依然不听。结果刘承右在出城交战时死在了城外。郭威入城后,对李太后很是尊敬,要她主持政事。他称帝后,又将她尊为“昭圣皇太后”。几年后,李太后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无赖少年的帝王之路

    王建(公元847年-公元918年),字光图。许州舞(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皇帝。他年轻时候是个无赖,杀牛、偷驴、贩卖私盐,大家都很讨厌他,凑巧他姓王,排行老八,因为乡里人送给他一个外号“贼王八”。

    虽然王建的名声坏透了,但他的相貌却很出众,而且人也强壮。黄巢起义的时候,王建投奔了唐朝军队。长安沦陷的时候,王建又奋不顾身保护唐僖宗,后来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逃亡途中,王建对唐僖宗十分忠心。休息的时候,唐僖宗累得枕在他腿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王建为了保护他而没有休息,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脱下御衣赐给了他。回长安后,唐僖宗将他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他任命王建为“清道使”。之后王建向四方发展势力,最终建立了前蜀王朝。王建称帝后,也做了不少好事,他在蜀地劝农桑、兴发展,还命令官吏不得侵扰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仅如此,他还重用文臣,对唐朝的后代都给予重用礼遇。凭借着内部稳定,以及蜀地的地势,王建得以和后梁对峙。到了他的儿子王宗衍继位,前蜀就开始衰败。王宗衍荒淫无耻,不理政事,所以后唐仅仅用了70天就灭了前蜀。

    发明了对联的皇帝:孟昶

    我们中国人每到新年的时候,都要在门上贴对联。那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通常认为是在五代时期。《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记载的最早的而且最规范的对联。

    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作此对联。次年,宋太宗赵匡胤统一了后蜀,并将孟昶掳走。宋太祖在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十六日定为“长椿节”,这天也是他的生日。孟昶降宋之时,也正是农历二十六日。这种情况和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言,都无法得知。

    花蕊夫人与孟昶的韵事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是个十分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来充后宫,其中最得他宠爱的就是“花蕊夫人”徐贵妃了。花蕊夫人才艺双绝,深得孟昶疼爱。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栀子花,孟昶便命官民人家都种牡丹。孟昶日日饮宴,早已厌倦了美味佳肴。花蕊夫人便想办法讨其欢心,她把净白羊头,用红姜煮了,然后紧紧卷起,再用石头镇压,用酒淹之,这样酒味入骨,再切成如纸薄的细片,真是风味无穷。孟昶尝了赞赏不已。

    孟昶怕热,每到炎暑天气,总是睡不好,于是建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每逢盛夏,他和花蕊夫人便夜夜在水晶宫殿逍遥。孟昶还为此写下:“冰肌玉骨,正清凉无汗”这样的诗篇。

    在孟昶和花蕊夫人不断享乐的时候,中原的赵匡胤建立宋朝,准备把目标指向后蜀。花蕊夫人曾多次劝孟昶励精图治,但他总觉得蜀国山川险阻,不用担忧。后来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孟昶死后,宋太祖赵匡胤便迎娶花蕊夫人,并封她贵妃。

    一日,宋太祖退朝后到花蕊夫人处,发现她正在那里悬着画像,还叩头礼拜。太祖看那画像眼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问花蕊夫人。她便掩饰说这是张仙像,可以求得子嗣。其实这画像是孟昶,她本与孟昶十分恩爱,只是因为怕死才在此苟且偷生。后来花蕊夫人涉入宫廷之争,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南吴国的开拓者:杨行密

    杨行密(公元852年-公元905年),字化源,庐州(今合肥长丰县)人。五国十代中南吴国的实际开拓者。他原是庐州牙将,后任庐州刺史。当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年迈昏庸,宠信方士吕用之。吕用之逐渐掌握权力,独揽大权。因此淮南将领毕师铎开始不满,还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秦彦、毕师铎将高骈杀害。杨行密命令全部手下为高骈穿孝,痛哭三天,然后杀掉秦彦、毕师铎二人,进入扬州,自立为淮南留候。

    当时扬州城内闹饥荒,百姓们都没有粮食充饥。杨行密用军粮救济百姓。之后,杨行密和秦宗权以及孙儒争夺江淮一带,他相继消灭其他势力,占领江淮。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他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大举南侵,杨行密击败朱温的军队。此后,朱温无力南下,南北逐渐呈现分裂之局势。唐哀宗天佑二年,杨行密病死,谥武忠王,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后来其子杨溥称帝,将其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重视水利的吴越国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建于公元907年,亡于公元978年,为钱缪所建。吴越国的都城是杭州,强盛的时候,曾经拥有十三州疆域。当时的吴越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他们利用军队和强征役夫修浚河堤,加强管理护养制度,并设立了“都水营田使”官职。这些措施使得塘浦圩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巩固。

    曾经做过家僮的南平王

    高季兴(公元858年-公元929年),字贻孙,原名季昌,在后唐庄宗继位后,为了避讳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的名字,改为季兴。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时南平的创建者。他很小便离开了父母,到汴州商人李三郎家里做家僮。在朱温占领汴州之后,李三郎主动给予朱温大量财物,让他犒劳将士。朱温收李三郎为义子,并给他改名为朱友让。高季兴也得此机会见到朱温,朱温见他相貌出众,且又聪明伶俐,十分欢喜,便让朱友让收他为义子,也改姓朱。这样靠着这样的关系,高季兴进入了朱温的部队,不久升为牙将,常伴在朱温的左右。

    后高季兴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唐昭宗封为“迎銮毅勇功臣”,迁宋州刺史。他又随朱温扫荡青州,由于战功累累而升为颍州防御使,并改回原来的姓氏。在朱温称帝后,又授他为荆南节度使。后梁末帝的时候,高季兴被封为渤海王。后来后唐灭了梁,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存勖为收买他,便将他册封为南平王。高季兴为人有些无赖,他在荆南的时候,经常截获各国供品,有时为了讨得赐物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人称为“高赖子”,有时叫他“高无赖”。

    后来,高季兴又归顺南吴,被封为秦王。他病逝后,其子高从海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后唐也不计较高季兴以前做过的事情,将他追封为楚王,所以南平又被叫做“北楚”。

    唯一以湖南为中心的王朝

    楚国(公元896-公元951年),五代时的十国之一,它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王都为长沙,史称“南楚马楚政权”。它的创建者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马殷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湖南,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马殷政权时期,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种植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因此使得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闽王王审知的简历

    开闽王王审知(公元862年-公元925年),字信通、祥卿,号白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王审知入闽,到他去世,在闽一共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王审知先后任福州观察副使、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威武军节度使、闽王等。

    他在福建时,重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他还重视经济开发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总之王审知对五代时期的福建的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后人的称赞。

    南汉的兴衰史

    唐朝末年,岭南东道节度使刘隐,逐渐平定了岭南的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隐的弟弟刘岩称帝,国号为越,不久又改为汉,历史上称为南汉,王都为番禹(今广州)。只是刘岩和他的继承人都十分残暴荒淫,经常以看杀人场面为乐,看到别人受刑他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还念念有词。他死前对自己的儿子们很不满,说他们没有什么才能,南汉就像是老鼠钻进了牛角,肯定要走下坡路。后来,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南汉被宋所灭。

    又蠢又精的北汉王刘崇

    刘崇(公元895年-公元954年),原名崇彦,后汉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他家世贫寒,是个无赖。他的哥哥刘知远去世后,汉隐帝刘承右继位,当时后汉大权落在了枢密副使郭威的手里。刘崇和郭威不和,便问郑珙该怎么办。郑珙建议他做好充足的待举准备。

    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率兵攻破后汉的都城开封,并杀死汉隐帝。郭威本想夺位称帝的,但大臣们并没有拥戴他的意思。他担心刘崇出兵晋阳讨伐自己,便和太后商量,立刘崇的儿子刘成赟为帝。郭威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先稳住刘崇。刘崇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便停止了出兵。太原少尹李骧劝他立即出兵。可是糊涂的刘崇竟将他拉出去斩首,并派人将此事告诉郭威,以示他的坦诚。

    没过多久,郭威便杀了刘成赟,称帝开封,建立后周。这时,刘崇大梦初醒,后悔没有听李骧的话。他随即占据晋阳为都,称帝太原,建立北汉,还向契丹讨好,以叔侄相称。后来郭威去世,柴荣继位。刘崇觉得报仇的时刻来了,便向契丹借了一万骑兵,自带汉兵轻骑三万,向周宣战,大败。次年,他忧病而死,时年六十。

    繁盛一时的南唐国

    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是五代时期的十国之一,王都为金陵,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最盛时,有35个州,约跨今天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南唐三世时,经济十分发达,文化达到鼎盛,使得江淮地区在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乱世中的千古词帝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诗歌已经走完了它光辉灿烂的历程,词在这时展露了曦光。这一时期出现了千古词帝李璟、李煜父子。李璟是南唐中主,他的词流传下来的甚少,仅有四首,不过也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千古流传的名句。

    李煜继承了父亲词风同时取得了有了更大的成就,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他不谙政治,但却有着非凡的艺术才华。他早期的词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到了亡国的时候,表达的多是亡国的悲痛,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超过了前期,可谓是“神品”。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是千古绝唱。不过也正是这首词,让宋太宗无法容忍,将其毒死。

    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李后主

    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第三代国君,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南唐被宋灭亡,李煜被俘到汴京,后为宋太宗赵匡义毒死。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相貌非凡,天资聪颖,极有才华。他并不喜欢政治纷争,一心沉浸在艺术和爱情之中。

    李煜诗人气质却使他拥有烂漫情怀,他把真情倾注在周娥皇姊妹身上,演绎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李煜十八岁那年,便娶比他大一岁的周娥皇为妻,两人志同道合,十分恩爱,生活幸福。只是好景不长,在他二十八岁那年,周娥皇病逝。李煜深感悲痛,写了一首词来悼念她:“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层城亡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后来,娥皇的妹妹成了李煜的最爱,后人称为小周后。不过李煜和小周后成婚后,国势更加危急,他逐渐开始放纵自己,一味沉浸在女色之中。很快,南唐便被宋所灭。

    强悍一时的后周王朝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一共有三个皇帝,共十年,王都为开封。后周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进行了修整。后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在位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是五代中的一位好皇帝。郭威去世后,其养子柴荣继位,也就是周世宗。柴荣继续进行改革,为统一中国做充分的准备。

    柴荣继位后几年之内便将后周的疆域扩大了不少。周世宗是五代中最好的一位皇帝,他为中国统一开辟了道路。周世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也就是周恭帝。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了后周。后周的灭亡,意味着五代十国的结束,宋朝统一中原就此打开序幕。

    做过六朝宰相的官场“不倒翁”

    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王朝陵替,江山代改,在这样一个乱世当中,却有一人稳坐钓鱼台,仕途从未失意,他就是被称为“乱世不倒翁”的冯道。冯道(公元882年-公元954年),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冯道算是历史上罕见的奇人。他的一生,历经五朝,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位近三十年,前后俸事八姓十帝,都是位极人臣,而且死后还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历史上对冯道向来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老滑头”,也有人说他视他所服务的统治者为豺虎,他不是在为他们服务,而是在为“苍生立命”。

    “南北”山水画派

    五代的山水画,与唐代相比较,更能表现出不同的自然风貌以及神妙的意境。这时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后梁的荆浩、关仝等人为代表的北方山水派,一个是以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为代表的南方山水派。荆浩、关仝的画作多是表现北方山水的是“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而董源、巨然作品中出现的则是典型的“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的南方山水。这些都是唐朝不曾有过的画作风格。

    传世巨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师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根据去韩熙载家夜宴的观察,所描绘出的宴乐场面。南唐大臣韩熙载为了防后主的猜疑,便夜夜笙歌,与宾客尽情喝酒玩乐。这幅图描绘的也就是一次韩熙载夜宴的全过程。

    这是一幅纵28.7cm,横335.5cm的长卷,整幅画卷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充满了表现力。作品如实地描述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既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也深入地刻画了韩熙载那郁闷不展的愁容。这也是这幅画的高明传神之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