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工作-用业绩来诠释自己的价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业绩是你加薪升职的通行证

    有一位房地产销售总监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给我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是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业绩。”这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这是以业绩作为加薪升职的通行证的时代。

    不管你在公司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长相如何,不管你的学历如何,你想在公司里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你都需要有业绩来保证实现你的梦想。只要你能创造业绩,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你创造的业绩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业绩是你加薪升职的通行证,能创造业绩的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

    杰克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他对自己丰富的销售经验引以为傲。曾有一次,他向老板表白,自己是如何卖力工作,自己拥有如何好的口才,可是,老板听后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认可。

    杰克鼓足勇气:“虽然最近几次我都没有作出成绩,但是我拥有丰富的销售经验,难道这些你都没有看到吗?”

    “杰克,你只看到自己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这并不是你可以炫耀的东西,你升职加薪的通行证是业绩。业绩,你明白吗?没有业绩,有多少经验也是零!”老板直视着他,说道。

    杰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老板要的是为公司赚钱,而不是看谁的经验多。于是,杰克开始分析各个生意对象,找出与他们谈判的重点。一个月后,他为公司赚回了巨大的利润,也用业绩让自己的薪水“更上一层楼”。

    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作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能让自己加薪升职的唯一通行证就是业绩。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要考虑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高帽子戴着再舒服也比不上公司利润的增长,因此,老板心中分数最高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

    职业生涯起伏不定,难以捉摸,唯有调动自己的全部才智,以出色的业绩引起老板的注意,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考核员工能力的标准,是你的业绩;也唯有你的业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让你“物有所值”,得到你应得的报酬。考核领导能力的标准,是领导的业绩,企业只会看重领导取得的业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考核的准则。考核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还是企业所取得的业绩;股东、公众、国家都是根据企业年终收益来判断企业成功与否。

    有人说过:“只要目标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去实现。”这也许有点偏激,我们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竞争程度史无前例的今天,这就是真理。这句话对于你来讲,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过程中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就像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一样,你可以乘车去,也可以走过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不管你跑也好,跳也好,你到达了目的地就是成功。在公司里也一样,你只有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业绩,你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器重。今天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舞枪弄棒、耍嘴皮子的人在今天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每年年终产开大会的时候,那些业绩好、利润高的员工一定是表彰大会的主角。鲜花、美酒,当然丰厚的奖金也是少不了的。很多世界级企业,每到年终就会进行以业绩为主的员工排位,排在前列的员工不用说一定会趾高气扬,而排在后面的不但脸面无光,还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这当然不能怪老板,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老板只能如此。时下许多企业把员工业绩作为加薪升职的评判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

    所谓“在商言商”,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萨心肠的慈善家,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得利润,使生意越做越大。这是根本。老板雇用你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一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你做好业务,对公司的发展有价值。

    对员工而言,通过一系列财务数据反映出来的工作业绩,最能证明他的工作能力,显示他过人的魄力,体现他的个人价值。

    “利润至上”是每个公司的原始推动力,虽然这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可这确实是公司存在、发展乃至服务社会的根本。因此,老板们都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有责任尽力为公司创造业绩。

    事实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济,又业绩斐然的员工,是最令老板倾心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被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表现平平,总无业绩,即使你很忠诚,老板想重用你也会犹豫,因为他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更进一步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

    成绩,成绩,学生的命根;业绩,业绩,员工的命根!老板就是你的老师,你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你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你的业绩是你加薪升职的通行证。所以你要时刻牢记:创一流业绩,做企业精英,成为公司栋梁!

    业绩才是硬道理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供职于一家加工贸易公司。虽然公司的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由于公司前一任销售经理跳槽,所以一些货款无法及时收回。

    四川一大客户,半年前就买了公司10万元产品,但总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支付货款。公司决定派甲业务员去讨账。那位大客户没有给甲业务员好脸色,他说那些产品在他们四川销售一般,让甲过一段时间再来。甲觉得这位大客户不好惹,心想他欠的又不是我的钱,跟我没什么关系,于是便返回了公司。

    甲业务员无功而返,公司只得派乙业务员去要账。乙找到那位大客户,他的态度依然很无赖,他说他这段时间资金周转也很困难,让乙体谅他的难处,他还找借口说等他的资金到位了一定还钱。业务员乙也无功而返。

    没办法,公司只得派丙业务员去讨账。丙刚跟那位大客户见面,就被大客户指桑骂槐地教训了一顿,说公司三番两次派人来逼账,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他,以后就没法合作了。丙并没有被客户的软捏硬逼吓退,他想尽了办法说服那位大客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到最伤心处大客户眼睛也湿润了,冲动之下开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给丙。

    丙业务员很开心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耍了个花招,那位客户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是放春节假的日子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又要拖延下去。

    丙业务员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拿出100元钱,把钱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丙业务员带着这10万元货款回到公司时,公司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非常欣赏他,并让公司其他的员工都向他学习。后来,公司发展得很快,他自己也很努力,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而当初曾讨过账的甲和乙依然是公司里最普通的业务员。

    业绩成为丙业务员与甲、乙两业务员的一道分水岭:丙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业绩,也获得了老板的肯定;而甲、乙因为业绩平平,注定只能是一名普通业务员。丙优于甲、乙的标准就在于他取得了业绩。在工作中,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职场中,只有花架子而无真本领的人,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赏识。任何看起来华丽但无实际用处的外在因素,都不能决定我们的内涵与价值,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唯有业绩。

    所以,无论你想获得加薪还是想获得提升,都需拿出业绩来。只有业绩才最有说服力,业绩才是硬道理。工作简历中,唯有业绩这一栏是无法空白的,它赋予了员工太多的意义。一切都要以业绩为导向,无论老板还是员工。

    在GE,所有员工无论来自哈佛大学,还是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学校,也无论以往在其他公司有着多么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GE,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员工必须重新开始,衡量员工的标准是他在GE的业绩,是他为GE所作的贡献,员工现在及今后的表现比他过去的经历更重要。通用电气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这样对待那些制造平庸结果的末流员工的:“每年,我们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我们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

    在美的内部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老总们的排名是按当年业绩好坏顺序而定。从美的集团CEO何享健往下,都将业绩视为衡量职业经理人表现的重要标准。美的每年都会与职业经理人签署一份绩效考评书,指标包括赢利水平、市场占有率、营业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能力、经理人管理能力等。美的对中高层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只有一个基本政策,就是经理人能力越强,美的就会赋予他越大的权力和管理范围。

    在工作中,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要看业绩,也只有通过业绩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

    职场中,业绩才是硬道理,也是衡量员工工作好坏的标尺。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所创造的业绩。想要证明自己,就要靠业绩说话,业绩才是你最可靠和最有效的通行证,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努力创造业绩,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看过程,业绩说明一切

    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吹毛求疵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竭尽全力,是我们做到一流的根本保障。很多企业甚至要求员工“要么你就力争做到一流,要么你就离开”。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8个月!”这是比尔·盖茨时常告诫员工的话。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仔细品味,确实发人深省!

    在有关企业的回忆录中,比尔·盖茨这样写道:“早期的计算机时代是这样的,一周有几十个新公司诞生,不到一年就都换了老板。我们为每一个新公司新设计的机型配置我们的BASIC,每天忙于东奔西跑,看到的却是公司的雇员频繁更换,老板频繁更换。”

    比尔·盖茨说这些话时年近40,虽然是冷静的声调,但透出他创业初期的思考,设身处地在他的位置上想一想,看着一家又一家公司走马灯似的换将,他又怎能不想自己公司的前途?“我们当时真没想我们公司的未来会怎样,那时我与艾伦谈论较多的话题是我们在湖滨男校时就多次谈论过的,做软件公司能活下去吗?艾伦说:‘只要我们将它做到最好,应当没问题。’于是,我们继续没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这种信念,让微软坚持到了今天。”

    比尔·盖茨深知:微软要么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要么就会被人吞并或破产。同理,作为一名员工,要么你因为做得一流而升职加薪,要么你离开。事实就是这么无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比尔·盖茨对微软员工们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们一天24小时地磨工作,我只希望你们尽全力把分内的事情做好。”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只有自己才是业绩和成果的主宰。做好分内的事,是取得业绩和成果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标准。对于老板来说,不看过程,能拿出最好业绩的员工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IBM集团的前任总裁托玛士·沃森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最不喜欢听到下属在接受任务时说‘NO(不)’,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是)’。每当有工作要交给下属处理时,我都希望下属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在IBM公司如此,在其他公司也一样。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上司布置任务的时候,这时,你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呢,还是对上司说“不”?

    一位公司的老总曾经苦笑着说,他的公司里来了个新会计,做报表的态度很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三张纸。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而且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都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参考作用都没有。

    这位会计没有发现工作中的核心价值,她虽然表面上完成了任务,却没有把业绩带到老板那里。

    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保险推销员,因为现在有许多人对这个职业不是很喜欢,而且他又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工作起来很吃力。但是他从来没有向别人抱怨过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工作,不论多辛苦,有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业绩说明一切。果然,月底他的业绩比别人高出许多。

    看得出,这是一个知道“不看苦劳看功劳”的员工。即使再辛苦,没有创造出业绩,一切都只是一场空,唯有创造出业绩,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业绩已经说明一切。

    那些明白“业绩证明一切”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只想着自己有多辛苦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也许你初入职场时会被安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许此时的你仍在公司做着不被重视的工作,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你明白,业绩证明一切。积聚能量,你一定可以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拒绝借口,扫清业绩路上的障碍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有这样10种借口:

    1.我们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2.我不知道你急着要它。

    3.这不是我部门的事。

    4.事先没有人告诉我。

    5.我在等指示。

    6.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7.这是他的事,跟我没关系。

    8.等老板回来再说。

    9.我太忙了,忘了。

    10.我只管工作,不能做任何决定。

    这些借口,其实都会使一些危险的行为产生,它会使你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是你创造业绩的障碍。

    如果你总是不断地找借口,如此下去你永远也不可能提高自己。你不断地找借口,糟糕的结果也就会不断地产生。

    很多时候,我们理想中的事情没有做成功,尝试到了种种失败,其实细细分析,你不难发现,这些没有成功的事情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拖沓、懒惰造成的。遇到事情,我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来蒙蔽、搪塞自己:“哎,没有关系,来得及,明天吧。”结果,到头来万物皆空。猛然间醒悟,才发现借口是一种很糟糕的毒品,在享受过它的“好处”后,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情不自禁地接近它,而随之换来的也就是个人心理的消极,事业、学业的一事无成。

    所以,你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由此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你就不会动不动便为自己找借口,因为你知道找借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常常找借口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他只顾着给自己的过失找借口,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变自己上,自然也就难以改变外部世界的面貌。

    不要找借口,先做再说。只有去做,我们才能在做的过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拒绝借口,才能扫清业绩路上的障碍,才能让你的业绩更上一个台阶。

    牛锋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对朋友抱怨老板长期以来不肯给自己机会。他说:“我已经在公司的底层挣扎了15年了,仍时刻面临着失业的危险。15年了,我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熬成了中年人,难道我对公司的贡献不大吗?为什么比我晚进公司的都比我职位高?我去问老总,他说那些人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可为什么他就是不肯给我机会展示我的价值呢?”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朋友疑惑不解地问。

    “我当然争取过,但是争取来的不是我想要的,那只会使我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糟糕。”他依旧义愤填膺。

    “能对我讲一下那是什么吗?”

    “当然可以!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像我这样的年纪,这种体质,怎能经受如此的折腾呢?”

    “这难道不是你梦寐以求的证明自己业绩的机会吗?怎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呢?”

    “难道你没看出来?”牛锋大叫起来,“公司本部有那么多的职位,为什么要派我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远离故乡、亲人、朋友?那可是我生活的中心呀!再说我的身体也不允许呀!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怎么可以派一个有心脏病的人去做那种“开荒牛”的工作呢?又脏又累,任务繁重而没有前途……”他仍旧絮絮叨叨地罗列着他根本不能去海外营业部的种种理由!

    这次他的朋友沉默了,因为他终于明白为什么15年来牛锋没有获得他想要的机会,也由此断定,在以后的工作中,牛锋仍然无法获得他想要的机会。

    不找借口,遇到困难时不挖空心思编织谎言为自己开脱,而是义无反顾、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这样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拒绝借口,意味着你比别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机会,意味着你可以全力以赴地做事,没有私心杂念;不找借口,意味着你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

    拒绝借口,意味着你是一个成功的人。

    拒绝借口,看似没有后路可退,看似缺乏人情味,但是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生活中,无须找寻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让借口沉默,让我们从此与成功结缘,从此与业绩结缘!

    分段实现大业绩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创造大业绩。但是,工作目标的实现,大业绩的创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一个有效的工作法则是要求阶段性成功,而不是盲目地为“最后的成功”伤筋动骨。

    没有大业绩目标的人,注定提升不了自己,更谈不上什么成功。但如果目标过大,我们就要学会把大业绩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业绩,否则,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仍达不到目标,就会觉得非常疲惫,继而容易产生懈怠心理,甚至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如果分解成具体的小业绩,分阶段逐一实现,我们就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业绩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两年后,他又在米兰获得了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当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时,他说了同样的话,人们对他的所谓智慧迷惑不解。

    后来,他在自传中公布了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个弯道……起跑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实现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在现实中,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将大目标分解,分段完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近终点。

    有的人会说:“我长大了要做一个伟人。”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太笼统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我们想要读完四大名著,那么我们可以先定一个目标,每天必须读完20页,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够读完。由于制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所以目标就很容易达到。

    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28800个铆钉。一个星期后,他疲惫不堪地找到师傅,说干不了想回家。

    师傅问他:“一秒钟车完一个可以吗?”小伙子点点头,这是不难做到的。

    师傅给他一块表,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一秒钟车一个,别的都不用管,看看你能车多少吧。”小伙子照师傅说的慢慢干了起来,一天下来,他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居然没有累着。

    师傅笑着对他说:“知道为什么吗?那是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觉得28800是个天文数字。如果这样分开去做,不就是8个小时的工作量吗?”

    小伙子恍然大悟。

    分开去做,听起来简单,实则蕴涵着无穷的成功智慧。当我们被琐事压得无暇喘息时,不要惧怕,伸出手理理头绪,就会看到希望。

    职位再高的员工,他平常的工作也是由各种小事情组成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就是在小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的。

    常飞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他从没真正地去争取过。直到5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明白了:“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多。这激发了常飞的热情。从此,他都会设立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两三个月内完成。

    常飞说:“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就越感到自己对达到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他的计划包括“地位、收入、能力”,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很充分,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到第一年的年终,他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以后的业绩更佳。

    他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没考虑过要提高自己的业绩,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额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实现它。”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制定了目标,然而不管目标有多么大,一定要学会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积少成多,通过一个个小业绩来逐步实现我们的大业绩目标,不要急于求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