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误入平康小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如纸页,我们却不是合格的画师。

    总是在描山摹水,蓦然回首,才发现处处凌乱。

    原来,无论怎样落笔,都难得轻描淡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永远是这样,时光不停流走,年华茫然老去。

    恬淡的人,可以笑看风尘;多愁的人,注定飘零萧瑟。

    人生是最遥远也最短暂的旅行,遥远得看不到彼岸花开,短暂得似乎只有几寸光阴。我们带着喜悦而来,走过风景,留下足迹,却总要寂寞地离去。经过人间,有的人只是简单地做个记号,有的人意味深长地涂上颜色,而有的人用最大的热忱画下所经过的风景。

    遥远的路上,有春花秋月,也有夏风冬雪;有灯火璀璨,也有烟雨迷离。其实,离合悲欢,也是风景。甚至,走在路上,本身就是风景。

    西风古道瘦马,杏花春雨江南。

    寂静地走在光阴里,这本就是极美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诗性的柳永也喜欢。不过,他更喜欢的,是烛火下的笑语盈盈,清风里的把酒言欢。他喜欢,他的世界里有红颜,给予他温柔,也收纳他的温柔。

    在水一方,飘然出尘;遗世独立,笑傲群芳。

    这样的女子,最是入他的心。

    反正,能让他垂青的,必不是庸常女子。

    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三年。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按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苦留连。凤衾鸳枕,忍负良天。

    青黛画眉,妩媚可爱,如横卧在远处的峰峦;

    青丝如瀑,慵懒垂下,如被染上春天的云烟。

    轻启朱唇,唱他的新词,如珠落玉盘般动听。

    她该是这样的女子,颦笑与歌舞,都让人如沐春风。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纸投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可见,柳永所说的平康小巷,其实就是烟花巷陌。

    “粉墙曾恁,窥宋三年”,是战国时宋玉的典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来以“窥宋”借指美貌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柳永自比宋玉,称那女子为婵娟,这场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在平康小巷悄然上演。

    那日,在那场才俊云集的宴席上,她们认出了彼此,很久不见,却仍似初见。她亲手持管笔,又折叠香笺,含笑婷立于席桌前,向他索要新词。他微笑着答应,不久便填成了新词。她深情唱出,满座无不叫绝。

    然后,尘世的良辰美景中,有了两情相悦的他们。

    执子之手,不说与子偕老。风月未必无情,故事少有圆满。

    所以姜夔说,青楼有梦,难赋深情。

    这句话,道尽了文人雅士与青楼女子的感情纠葛。青楼里若没有文人,那些美丽与荒凉,便只能任西风吹散,不留痕迹;文人身边若没有歌女舞姬,总是少了几分洒脱,故事也难免平淡。

    古今文明,总有青楼文化在其中若隐若现。《诗经》中有十余首诗出自青楼;《史记》中描写青楼的就有二十一处;《全唐诗》中有两千多首诗与青楼有关。

    汉魏时期,青色有吉利发达的寓意,所以大户人家的居所多涂青漆,甚至帝王也用青漆粉饰楼宇。《晋书•麹允传》中写道:“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那时候,青楼是富贵人家或豪华楼阁的代称。能住青楼的人,多为王公大臣、仕宦名流,所以青楼也成了金屋藏娇,养粉黛佳丽的地方,让人心向往之。唐以后,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通过科举上升的文官集团逐渐兴起,作为汉魏私人声色之所的青楼变成官方经营的妓院。唐中叶以后,青楼渐渐成了妓院的别称,偏指烟花柳巷之地。

    历史中,为人所知的风流公案不胜枚举。比如,李白喜欢在青楼里怀抱异域女子饮酒赋诗;白居易曾为了青楼女子发奋写诗;豪放的苏轼娶了王朝云为妾;周邦彦以文采俘获李师师,挖了宋徽宗的墙角。

    在唐宋时期,诗人每有新诗,词人每有新词,无不希望歌妓们歌唱传诵,让它更快地流传。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经歌妓们的传唱,流向大江南北。由于唐诗宋词与歌妓们结合得更为紧密,而反过来又促进诗词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另外,在唐宋,面对着色艺俱佳的青楼美女,不像南朝名士的轻薄与色情,唐宋文人更多地表现为风流与追求,她们的交往才有了真诚和爱情。青楼妓女作为审美对象,开始成为名士的感情寄托,甚至成为名士竭力追求的爱情之源。这就为名士与名妓之间的精神交流以诗赋酬唱奠定了基础。

    而对于色艺俱佳的名妓来说,她们能与名士诗赋酬唱,获得了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与自我价值。从此,中国文学产生了无数表现名士与名妓之间感情交流的诗文,如白居易和樊素小蛮,元稹和薛涛等等。

    唐朝大诗人中,与青楼妓女交往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李白、白居易、元稹、杜牧、温庭筠;宋代的著名词人中,晏几道、秦观、欧阳修、苏轼、周邦彦、姜夔等都与青楼歌妓过从甚密,并且写下了许多反映青楼妓女生活、歌唱两情相悦的佳篇名句。如秦观的《鹊桥仙》“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姜夔的“自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当然,与青楼女子走得最近的,无疑是柳永。

    很多年,他在青楼里醉卧。也许是出走,也许是回归。

    帘外有月,心中有情;红颜在侧,诗酒在前。

    他就在那里,描摹着年光,以白衣卿相的姿态。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烟柳之地,总有文人墨客流连。

    以青楼女子为主角的诗词也很多。但她们,时常被视为玩物。

    而柳永,赋予了她们真情,也赋予了她们灵魂。他以平等之心,发掘并赞美她们的美貌与孤绝。他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进词中,在词境的开拓上有重要贡献。

    这首词的主角,刚满十五岁便沦落风尘,却向往着走出泥淖。她在不幸中,高洁地活着。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柳永最是欣赏。

    对于女子,十五岁本是如水的年华,然而她出身青楼、身不由己,学习歌舞的目的极为功利,只是为了供那些在烟花地徘徊的王孙贵族娱乐。她固然是色艺双绝,赢得了很多王孙公子的青睐,却无比厌恶青楼生活。显然,她与那些安于庸俗生活、贪得缠头的歌妓们,心性很不同。

    青楼岁月,除了倚门卖笑的无味,还有年华凋残的悲伤。这女子也不例外。她担心,自己如朝开暮落的木槿花,在风尘中无奈地老去朱颜。所以,她希望能有个不嫌弃她出身的男子,带她出苦海。

    朝云暮雨,常用来比喻男女的情爱与欢会。青楼女子常被世人认为重利轻义,这女子不想被人误会,同时也是在向意中人表白心迹、表达决心。兴许,她表白的对象便是多情的柳永,兴许不是。总之她希望,远离烟街柳巷,清白度日。

    然而,青楼的门并非想出去便能出去的。

    生活冰冷地横亘在那里,所谓的门,往往只是坎。

    想必,对这小女子,柳永满心都是疼惜。如果可以,他定然愿意助她远离风尘之地。可他实在无能为力。功名屡次擦肩而过,富贵亦是无从谈起,他自顾不暇。

    青楼女子太多,他谁都解救不了,但她们已经觉得欣慰。

    毕竟,凉薄世界,有个旷世才子,对她们真心真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