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世界,不如明白自己-宽容为你的心带来更大的自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大事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以宽容之心与他人相处,这样才能扩大自身的容量,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如果以诚恳的心态去对待你周围的人与事,那么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懂得宽容,这样才能少些争执,多些和谐、幸福和快乐。只有以大度的胸怀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因一些小事与他人较真,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帮助。而这些都是成大事的基础。

    1 想要学得更多,就要虚心以待

    茶杯要想盛满水,就必须放在茶壶的下面。同样的道理,人要想学到真正的、更多的学问,就必须以低姿态示人,谦虚谨慎,这样才能够扩大自身的“容量”,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与人交往时,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赢得对方的青睐;在学习时,也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在处世时,只有学会低头,才有机会将头高昂起来……这就告诉我们,想要成大事,一定别拿自己太当回事,要善于以低姿态与人相处。因为茶杯只有放在茶壶的下面才能盛满水。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丹青,于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能够教自己的老师,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始终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老师。

    无奈之下,这位年轻人来到了一位智者的面前,将自己的苦闷说了出来。

    智者听了年轻人的诉说,笑了笑说:“难道你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真的没有碰到一个能够给予你知识的老师吗?”“是啊,我感觉那些人都是徒有虚名,我千里迢迢找到他们,也看了他们的画帧,但我感觉他们的画技还不如我呢。”年轻人有点儿失落又有点儿高傲地说。

    智者点了点头,说道:“我虽然不懂丹青,但是平时也喜欢收藏字画。既然你的画技这么高超,你可否为我留下一幅古朴茶具的墨宝?”这时候年轻人说:“这还不简单吗?笔墨伺候吧。”

    说着,年轻人卷起了袖管,寥寥数笔就画出了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茶壶是倾斜的,里面正有水从茶壶嘴里徐徐流出,流到杯子里面。待这幅画完成后,年轻人长舒一口气说道:“您对这幅画满意吗?”

    这时候,智者说:“你画得确实很好,但是我感觉应该将茶杯放在茶壶的上面。”

    年轻人顿时打断智者的话:“那怎么行啊,怎么能将茶杯放在茶壶上面来倒水?”

    智者淡淡一笑:“其实你也懂得这个道理,要想将水倒进茶杯里面,就必须将茶杯放在茶壶的下方。再想想你自己?你想让自己的杯子里面注入丹青高手的香茗,但又将杯子放在茶壶的上方,香茗怎么可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年轻人啊,要想学习别人身上的智慧,首先要将自己放低,否则你是永远不可能达成自己的目的的。”

    听了智者的话,年轻人沉思片刻,终于恍然大悟,谢过智者之后便轻松愉快地离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茶杯,也可能是一把茶壶。喝茶的时候,只有肯将自己的位置放低、虚心好学,才能装进别人的东西;而倒茶的时候,只有向下全力地倾斜自己,毫不保留地倾其所有,才能将自己的东西倒给别人。一个人,只有永远虚心好学,才能够扩大自己的容量,装进更多的东西。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也就是说,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样,可以无孔不入,可以根据不同形状来改变自己的形状。虽然它非常弱小,但是水滴石穿的事实却让人对它刮目相看。

    因此,做人也要像水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变换自己的形状,容纳所有的一切;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自己的头颅放低一点,因为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的。

    诸葛亮是一个以低姿态办大事的人,刘备在临终时“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你就辅助他;如果他难负重任,那么你就自立为君,让蜀国世代传承。”虽然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非同一般,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更没有忘记君臣有别的道理。

    于是,诸葛亮当着众人的面当即跪拜于地,痛哭道:“臣怎敢有丝毫怠慢?怎敢不竭尽全力呢?臣定会尽忠贞之节,至死不会松懈。”

    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自知之明”,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敢于放低自己的身份。在后主刘禅继位后,他被尊为“相父”,令蜀国上下对他尊敬有加。

    诸葛亮可谓是功劳甚高,但是他却从来不会因此而尽露锋芒,虽然他战绩无数,但他却用低姿态的处世态度赢得了君王的认可,赢得了民众的赞扬。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得到仇人,那么你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秀百倍;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必须让你的朋友比你优越。秦穆公没有架子,因而人心所向,成为一代明君,万古流芳;希尔没有架子,因而拜访百名成功人士,聚集众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人生;李嘉诚没有架子,因而在起步的时候可以去做一名清洁工,最终厚积薄发……

    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我们不妨这样想,水往低处流是为了融入大海,是为了变得更为博大。所以,我们想要取得大的成就,也应该像水一样往低处流。

    因此,假如你能力过人,假如你无所不知,也要时刻抱着谦虚的态度,不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飘飘然,更不能有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想法。要想获得成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战胜自负的心理,把自己当成一个“茶杯”,将他人看成“茶壶”,将自己永远置于他人的下方。

    2 宽容有利于化解与他人的矛盾

    漫步在人生旅途中,唯有大度和宽容才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唯有豁达和宽容才能够让人生路上开满鲜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这首诗是张廷玉写给其兄的,在与邻居为一堵墙产生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宽容地忍让,而不是据理力争,最后换来的则是邻里和谐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见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抑或是别人的误解。这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即使对方口无遮拦,我们也依然不要过于计较,而要以大度去谅解他们的失言。要知道,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寻找烦恼,而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追求快乐。

    另外,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要总盯着他人的缺点不放,而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学会去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还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相反,诋毁和意气用事则会让彼此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学会“礼让三分”。

    王茹与丈夫离婚后,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了美国,为了维持生计,她开了一家蔬菜店。由于王茹生性热情好客,再加上她店里供应的蔬菜新鲜、价格合理,所以招揽了许多顾客,几乎每天都是顾客盈门。

    然而,王茹所获得的这一切却招来了其他小贩的忌妒,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要赶走王茹,一度将垃圾倒在王茹的店门口。面对这一切,王茹并没有去计较,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将那些垃圾清理干净,让自己店门口始终干干净净的。

    王茹蔬菜店的附近有一个墨西哥女人,她看到了别人对王茹所做的一切,最后终于忍不住,便问王茹:“他们那样对你,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气愤呢?你就不怕他们以后会一直这样欺负你?”这时候,王茹笑了笑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你不知道,在我的家乡,每年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往家里面扫垃圾,那代表着财富。我倒觉得我应该感谢这些人,因为他们将财富送到了我家。”

    很快,王茹的话就传到了那些小贩的耳朵里,他们对此感到羞愧难当,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将垃圾倒在王茹的店门口了。

    王茹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她的大度和宽容。面对别人的欺辱,她没有让错误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了宽恕别人,为自己,也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和善的环境。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王茹当时不去容忍别人的错误,和别人斤斤计较,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了,不仅王茹会有很大的损失,其他人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有句话叫“冤冤相报何时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忍耐、去宽容。哲学家说,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心理学家则说,宽容是家庭生活的一剂调味品。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面对别人的过失或错误,最为聪明的做法就是宽容待之。倘若人与人之间少了宽容,恐怕我们的生活也将会永远地充满仇恨,人们也很难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了。

    一位老太太与老伴幸福地度过了人生的70个年头,两人从来没有吵过架,也没有闹过什么不愉快。在她7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的当天,许多人都问她:你和你老伴为什么一辈子都那么幸福?有什么秘诀吗?老太太说:“从我结婚的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的婚姻能够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我都会原谅他。”这时,有人在人群中大声地问:“那10条错误是什么呢?”

    老太太听了,笑了笑说:“老实告诉你们吧,70年来,我始终没有将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当我的丈夫犯了错误,我就会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走运,他所犯的错误正是我可以原谅他的那10条错误中的一条。”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摩擦,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那位老太太那样,学会宽容和忍让,你就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将会时刻围绕着你。

    值得一提的是,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它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的基础上的。对于别人的过失,我们在宽容对方的同时,如果能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批评与帮助,便可以避免对方以后犯下更大的错误。

    具有宽容的心,意味着你不会再患得患失。我们在学会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自己。当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也不必为之痛苦,只要能从中汲取教训,便可以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只有宽容地对待自己,才可以让自己心平气和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因为宽容中包含有理解、同情和谅解,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宽容,再坚固的爱情地基也有动摇的时候。生活需要宽容,欢乐之花离不开宽容的灌溉。只有学会宽容,人的心胸才会变得开阔。当你被人误解或者你误解了别人时,宽容可以在第一时间抚平一切伤痕、调和一切苦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才能征服一切,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3 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轻松

    大度是一种睿智的人生态度,它教会人们学会宽容、学会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只有大度的人才不会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赢得他人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总会有产生摩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大度、学会大气、学会豁达。大度是一种风度,大度的人愿意听取别人的观点,愿意采纳正确的意见,能够谦卑、和谐地与人交往。但是大度需要用德行去修养、用智慧去创造,大度的人往往拥有美好的心境,拥有君子般的风度,能够融洽和谐地与人交往。

    邵康节是宋朝精通《易经》的大哲学家,与苏东坡交情颇深,也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是表兄弟。然而,二程兄弟与苏东坡一向不和睦。

    邵康节在病得很严重的时候,二程兄弟曾经在榻前照顾。这时候,外面有人来探病,当程氏兄弟问清楚来人是苏东坡时,就吩咐说不能让他进来。

    此时躺在床上的邵康节已经奄奄一息,不能再说话了,只好微微地举起一双手,比画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有些纳闷,不明白他的手势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

    不一会儿,邵康节就喘过一口气来,说道:“将眼前的路留宽一点儿,好让后来的人走走。”刚说完此话,就咽气了。

    邵康节在临死时还不忘宽容他人,可见其大度的气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处处充满了矛盾、纷争。社会上的人,有坦荡的君子,也有戚戚的小人,如果你缺乏宽容的心怀,就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若能够理解和包容,留有几分余地,矛盾也必然会迎刃而解,这时候你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与信任。如此一来,你的处世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这也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以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曾经为王位而争得你死我活。当时的谋士鲍叔牙助公子小白,而管仲助公子纠。

    一次,在双方的交战中,管仲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些丧命。后来,经过几场征战后,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执政以后,就任命当初支持自己的谋士鲍叔牙为相国。

    鲍叔牙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有知人之明,便将有才能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他说:“只有管仲才能担任相国之要职,才能助齐国强盛。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求忠信、团结好百姓,我比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这五个方面都是治理国家最为紧要的。

    齐桓公是一个大度的人,忘却了当时管仲的射钩私仇,欣然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了管仲,任命其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以后,他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数年之间,齐国就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而这也成就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霸业。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大度的人,他们能放弃私怨容人之长。可以想象,若齐桓公是个心胸狭隘的人,那么,他是很难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霸业的。

    要大度,首先要学会为人着想,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这样你的观点会更加客观,态度会更加冷静。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大度的心态去对待别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极为美妙与融洽。大度是一种较高的素质,也是一种情操,但是大度并不意味着怯懦和胆怯,而是一种开怀处世的心态。大度的人是健康乐观的,而这种人会用一颗博大的心原谅一些小的过失,从而使自己获得心灵上的解脱。

    要在生活中做到大度,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1)容忍别人的缺点与过失

    “大度能忍,方为智者本色。”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容人度量,是难以容忍别人的缺点以及对自己某些利益的损失的。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你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带来众多的损失,轻则会失去朋友,重则会成为众矢之的,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过失,以宽容为怀,是一种极为优秀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你减少仇恨、暴力与偏见。

    (2)在利益面前要大度

    在极其狭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两人同时通过一座狭窄的独木桥时,如果争先恐后,两个人就都有坠入谷底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先停住自己的脚步,让对方先过去,才是最安全的做法。遇到美味的食物时,懂得与别人分享,才能让自己获得快乐,也是一种圆满。这是一种曲线的处世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要必须坚持外,对一些小事情、个人的小利益如果能够做到谦让的话,也会带给你更多的身心愉快,你的人生也就更加圆满了。

    (3)在输赢上要大度

    在生活中,无论说话或做事,许多人往往为了“争一口气”而不愿意给别人留点儿空间。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非要大费周折,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让步,结果小事变成大事,甚至搞得两败俱伤,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实,在输赢上大度,就是与他人方便,而这正是给自己的未来让路,让别人活得轻松,也让自己活得快乐。要记住,心胸狭窄的人总是抱怨不休,纵使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有所建树。做个大度的人,你就会发现天地如此广阔,因此,不要在彼此的摩擦中浪费时间和生命,天地很大,比天大的是人的心胸。每个人都大度一些,生活就会变得和谐而美好。

    4 很多事,争个明白没有意义

    世间的许多问题本身都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所以,没必要凡事都要与他人争个明白。学会糊涂一点儿,那你的人生就会少些争吵,多些和谐。

    生活中,在与他人交往时,总会遇到与对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对方发生争论甚至争吵,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让自己失去一个朋友,这是得不偿失的。

    可以试想一下:当对方说错一句话时,如果你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就很有可能惹怒对方,而对方最后不仅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会认为你是个刻薄的人,影响了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心胸放宽一些,难得糊涂一回,尤其是对于一些根本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我们更没有必要非得去与别人较劲儿,否则就算你能赢得口头上的胜利,却给自己徒增了几份烦恼和忧虑。

    晓东是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大才子,不仅能诗善文,而且口才也很好,尤其是善于辩论。这样完美的人,他应该拥有很多朋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他是个事事爱较真儿的人。

    有一次,晓东与几位朋友一同去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本来是很喜庆的场合,晓东却因为司仪的一句话把场面搞得很尴尬。

    席间,司仪说:“在座的朋友都知道,新郎、新娘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来历:相传宋代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与她的丈夫赵明诚自小相爱……”司仪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在场的人出于礼貌,谁也没去说破。但是晓东却忍不住大声在台下说道:“你说错了,这个成语是李白写的……”顿时,那个司仪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但是对方又是个嘴硬的人,接着说:“这位先生,您说是李白写的,有什么证据吗?”

    晓东得意地说:“当然有了,这个成语出自李白的《长干行》……”这样一来,让那个司仪面子尽失,场面顿时也冷清了许多。这时候新郎很不高兴地将他叫到一边说:“人家是来帮忙的,你跟人家较什么劲呀!这是结婚,又不是学术辩论会。平时大家都不愿意与你交往,就是这个原因……”

    假若晓东在当时能够圆融一些,不与他人较真儿,恐怕就不会令人生厌了。要知道,很多小事情本身是无伤大雅、无碍大事的,如果你一味地较真儿,只会让人觉得你个性太强,从而不愿意与你交往。

    《菜根谭》的原文中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而这里的“涉世浅”,是指年轻人步入社会,入世不深,所受的污染也不深;“历事深”是指人生经历的事情太多,机械亦深。他所说的这个机械是指那些有心计较的妄想,所谓机关算尽,徒生的烦恼也会越多。所以,他下面所书的:“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人过于通达的话,反而不如在有些地方糊涂马虎一些为好。

    这段话实际上是说,凡事不要过于较真儿。过于较真儿的人往往是过于固执、做事太死板的人,容易走进“死胡同”中不能自拔。所以,人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一个死理认到底。车到山前必有路,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要学会“拐弯”。

    凡事爱较真儿的人往往是思想狭隘的人,他们过于保守,不懂得变通,不知道“转弯”,结果是将自己置于烦恼和痛苦之中。这就需要放下心中的固执之念,开放自己的心灵空间。具体我们要如何去做呢?

    (1)要学会转换个人的思维方式

    过于较真的人,平时要有意识地学着去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情,要学着从其他的角度去看待,而不要一直拘泥一己之见。这样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让自己走向死胡同,对待事情也不会太较真儿。

    (2)培养新情感

    人是感情动物,那些凡事都要较真儿的人则认为那些与他有关的、他爱的都是好的都是对的;而与他无关的、他所不爱的,就表示漠然。感情上的执着,最容易让人犯错。因为在很多时候,感情是一块遮板,遮住了眼睛,看不到他人看不到世界。如果过于执着于感情之中,那么,私爱、溺爱、错爱就会发生。如果勇于将自己的偏执放下,公正、公开、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就不会过于较真儿了。

    总之,凡事不要太较真儿并不是鼓励不认真的态度,而是指出,做人做事不要太固执、太死板、太拘泥;要懂得变通,要懂得灵活。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