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志向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立志方能成器

    “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指的就是志向。志向能够激发人们的意志和激情,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以积极、主动、顽强的精神投身于生活、工作,只有心怀远大志向的人,才能对人生抱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才能对工作抱有无限的热忱。立志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有多大的志向,就会有多大的成就。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志向,很可能就将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第一、怎样培养孩子远大的志向

    梦想--成功的原动力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

    --[美]戴尔·卡耐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某赞助商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为梦想创造可能。其实,梦想本身就具备创造可能。梦想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有梦想就会有目标,而目标就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那么,梦想就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创造了一种可能。有梦想也许不会成功,但没有梦想就一定会失败。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样,难以再飞起来!

    梦想不是可实现的目标,它或许只是一个妄想,但不能没有,它是照亮孩子心灵的亮光。孩子心中的憧憬是最美丽的,梦想将引领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有一次,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但年幼的李嘉诚对这些道理并不十分在意,反而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他觉得,那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实在是非常不可思议!于是,他指着大船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父亲李云经很高兴地说:“好孩子,真有志向!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虑周全,随时准备应对一切问题。”

    李嘉诚从小就有了要做船长的梦想,并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他一直在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李嘉诚很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条船,喜欢把自己的王国比作一条船。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的船的船长。”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梦想,要培养和引导孩子敢于梦想、善于梦想。要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埋下梦想的种子,因为梦想加上实际的行动会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也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多彩的梦想是孩子的宝贵财富。事实证明,人的任何一项成功都是从梦想开始的。梦想有多大,人就能走多远。所以,人的一生能获得多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童年的天地有多大。

    孩子有了梦想,他的天地才会更广阔。孩子一旦萌发梦想,梦想就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温馨的激励。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展开梦想的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梦想的天空。告诉孩子,只要不让美好的梦想随岁月消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孩子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珍宝,它将带领孩子充满希望地去面对困难。父母对孩子梦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为了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当加倍珍视孩子的梦想。

    启示一:让孩子拥有梦想

    孩子的梦想有时难免会有些不太现实,甚至是荒诞。但是父母没有必要去阻止孩子这些丰富多彩的梦想,只要孩子的梦想是积极、健康的,父母就应当帮助孩子努力去实现他的梦想。让孩子拥有梦想,这才是做父母的应该去做的。

    梦想是孩子心中对未来最美丽的憧憬,它能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并将引领孩子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没有梦想的孩子也就没有未来,那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梦想是孩子成功开始的地方!但是,如果孩子的梦想和志向与父母的构想不一样时,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放弃他的梦想而来迎合家长自己的愿望,因为让孩子拥有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启示二:引导孩子追求梦想

    为了使孩子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学会追求梦想。父母应当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想要追求梦想,就必定要付出辛劳和汗水。如果没有努力的学习、坚定的决心并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原动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

    在孩子追梦的过程中,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多方面的关注。比如,与孩子共同探讨研究追求梦想的必要条件及努力方法,并将学习的意义建构在每一个梦想上。另外,经常与孩子一起温习他的梦想,同时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梦想的偶像。给孩子讲述偶像的成长史,让偶像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强烈的印象。最后,给孩子的追梦计划提供建议和支持,在孩子对自己的梦想开始产生怀疑态度时,及时地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坚持自己的梦想。

    启示三:培养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孩子的梦想更是一个民族创新的灵魂,而梦想离不开想象,孩子依靠想象来开启幻想和想象的大门。幻想和想象往往蕴藏着某些创造性的思维,善于幻想和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应当从实际行动开始。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创设一些情境,在活动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如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讲完,而让孩子去猜测和自编自演故事的结尾,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当面对孩子们那“异想天开"的想象和充满灵气的回答时,父母应当放弃已经在成人看来科学合理的“标准答案”,而有效地保护孩子们宝贵的想象力,不要呵斥孩子所谓“荒唐"的想法,而应给孩子以积极的回应,千万不要让孩子的想象力毁于自己不经心的一句话上。

    父母要明白,拒绝了孩子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孩子的好奇之翼,也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梦想产生了。

    上进心--通向成功的阶梯

    谁想不落伍,谁就得不断进取。

    --[美]詹·拉·洛威尔

    孩子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重要动因。气可鼓,不可泄。父母应当依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用“爱”和“教”结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人生的道理和自己的前程,从而产生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讲古人和伟人是如何刻苦读书成才的故事,或者找机会让孩子多看些有积极意义的电影、电视、书报,使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往何处发展才正确。我们应该启发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树雄心、立大志,并下苦功学好真本领,要落实在行为表现上,切忌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孩子是善于模仿的,加强对他们的直观感性的教育,能起到比较好的教育作用,要使孩子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一方面要让孩子懂得人为什么要进步,怎样才能进步;另一方面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目标。

    李晓蒙原来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缺乏上进心。暑假期间,他到特区去度假,亲眼看到了大都市的繁华和科技的发达。当目睹爸爸用流畅的英语跟客户对话时,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爸爸那么大年纪都能学好英语,我怎么可能不行?回到学校之后,他以此为动力,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开始逐步提高。

    孩子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往往很少自发产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并使这种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启示一: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适当的努力目标,但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这是上进心转弱的主要原因。假若过于放纵,凡事马虎,根本没有目标,也会让孩子丧失上进心。因此,要多和孩子沟通,树立适当明确的努力目标,常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就感。这样可慢慢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启示二:给予孩子适时的鼓励和安慰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应当及时伸出手来,给予孩子同情、安慰和鼓励。这样不但可以使孩子建立自信心,也能激发孩子继续上进。父母的温情与爱,是孩子心灵的万能疗伤药,在适当的时机,父母应当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启示三:多肯定孩子的进步与优点

    父母往往会特别注意孩子的缺点,并对孩子的缺点刻意指责,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扰,甚至伤害到孩子的上进心。其实,孩子的优点是更值得肯定的,这是孩子积极进取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而缺点也并非不可改变,一旦孩子有改正错误的表现,父母应当及时地给予夸奖,无形之中即可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批评孩子时,父母也应该尽力采取鼓励式的批评方式,要注意说理而不要对孩子说泄气话,如“我就知道你不行”、“看你那笨样”等。更不要当众羞辱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能从说理的批评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从鼓励中获得力量,而不会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

    自制力--人生的方向舵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黄嘉俊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并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的表现是: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有的人管得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自己。管得住自己的人不仅不会沦为“人渣”,还可能成为“人杰”;而管不住自己的人不仅很难成为“人杰”,还可能沦为“人渣”。所谓管得住自己,就是有足够的自制力控制自己做该做的事,并阻止自己做不该做的事。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日后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即使明知有些事情是不应当作的,他们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不去做哪些事。比如,孩子也知道饭前吃零食不好,但当他看到自己爱吃的点心和巧克力时,还是禁不住诱惑,趁父母不注意就拿来吃了;去医院时,孩子答应妈妈看病时不哭,但当医生要为他打针时,他就大哭起来。孩子的这些行为,并非是有意和父母过不去,而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

    乐乐在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虽然老师一再提醒,可他还是管不住自己,而接连不断地做小动作。但只要一下课,他就快活地东跑西窜,玩得兴高采烈、精神奕奕。反之,如果让他坐下来写作业,他就开始不停地摇来晃去,屁股坐不住。这样不但影响了他的学习,还影响到了其他同学。

    其实,乐乐的情况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儿童多动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制能力。

    自制力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品质。

    启示一:从小培养并及时督促

    在孩子能够理解大人的话时,父母就应开始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让孩子慢慢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而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一般孩子在比较小时,培养自制力主要在培养生活习惯,比如要求孩子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让孩子按时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按时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务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孩子会不愿意做,不肯配合,但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了习惯,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启示二:适当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

    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劳动、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校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规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必须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否则就将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过于“听话”,是不利于他的成长发展的,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抓住主要问题。

    启示三: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是联系密切的。父母应当启发孩子的自觉,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启示四: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孩子表现出缺乏自制力的征兆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要耐心地对孩子讲道理,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采取的方法是否能够使孩子真心地信服,并检查为孩子定下的规则是否有不当之处,以至于束缚了孩子等等。不要经常粗暴地对待孩子,应当采取巧妙的教育方法,耐心地用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故事说服孩子。只要父母能够行之有道,孩子就可以改正不良习惯,慢慢变得具有较强的自制力了。

    积极--“我想我能够……”

    积极肯干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暮气沉沉的人强。

    --[俄]列宁

    积极主动,是追求成功的人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也是父母应该尽早让孩子学会的一种态度。

    一般来说,消极被动的人和积极主动的人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消极被动的人,常会等待命运的安排或是外力的帮助,他们是被动地让事情推动自己前进,而非自己主动地推动事情向前发展;而积极主动的人对自己会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感觉会让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自己必须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当今的父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积极主动,把握人生,为己负责。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他所说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心态”,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就是积极思维。

    成功并非唾手可得,它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主动去寻找和追求。缺乏主动精神、等待成功的人,只能是一无所获的,而主动出击、努力寻找的人,总是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只要有积极的心态,立志做一个积极的人,即使是“笨”孩子也会取得成功。

    比特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半拍,同学们都讥笑他是个笨孩子,老师也说他学习不努力。他想尽办法试图去改变自己,却从来也达不到心中的目标。直到上了九年级之后,比特才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动作障碍症。所以高中毕业时,比特很知趣地申请了10所全美最最一般的学校,他想怎么也会有一所学校录取他的。可让他失望的是,即使如此,也没有一所学校给他发来录取通知书。

    后来,比特看到了一份广告:“只要交来250美元,保证可以被一所大学录取。”他付了250美元,结果,真的有一所大学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比特一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就马上想起了几年前一份报纸上关于这所大学的报道:“这是一所没有不及格的学校。只要学生的爸爸有钱,没有不被录取的。”当时,比特就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用未来去证实这个错误的说法。”

    比特在这所大学上了一年后,就转到了另外一所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他顺利地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在他22岁时,他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此后,有近1万座公寓是他建造的,遍布美国的4个州。很快,他就拥有了900家连锁店,资产累计达数亿美元。比特后来又进入了银行业,并且成为一家大银行的总裁。

    比特的成功也给了人们非常重要的启示:积极的人必然会主动,必然会把握自身的命运,有自己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一定会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消极的人必然遭遇被动,很容易被环境所改变,难以成事。

    积极的心态是孩子心灵的健康营养素;消极的心态,却是孩子心灵的垃圾。当一个积极的孩子面对消极因素时,他不会对此视而不见,而是让自己不沉溺其中。积极的孩子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态度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启示一:为孩子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父母如果比较热情、民主而非冷漠、独裁,孩子的智能就比较高。在温暖而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问题,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良表现,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其创意而使其变得更聪明。

    父母们应当学会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积极的态度,他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好的人生感觉,信心倍增,人生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的孩子就会被他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他就会运用别的孩子的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他人获得积极的心态。

    在家庭中,父母要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对孩子的缺点,父母们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他改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这将使孩子认为自己有良好的信心和勇气,能促使他们成长,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有成效的环境。

    启示二:积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由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由他自己想。”

    很多企业家都非常注重培养自己孩子的主动性。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认为,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有一次,刚学走路的女儿想自己爬到床上去,郑秀康不是把女儿抱上去,而是拿了一个脸盆来,把脸盆倒过来放到地上,让女儿先站在脸盆上再爬上去。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敢于发表他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发表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要打击孩子,要让孩子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然后父母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拥有独立思维,培养孩子勤于动脑的习惯。

    孩子还不善于思考,最初总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他们总是说:“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对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说……”“我认为……”“我觉得……”。

    “别人说”表明孩子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我说”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培养起孩子的主动性,孩子的思维才会积极起来,行动才会更具有目标性。

    启示三:教导孩子立即行动

    “积极主动”这个词的涵义不仅在于采取行动,还表示人必须为自己负责。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在待人接物时,会根据自身的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负责任的抉择,而非完全屈从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个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人,就应当立即让孩子行动起来,严格要求自己,父母也要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工作。

    比如,用一整天时间,让孩子倾听自己周围人们的语言,看是否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现。如果有,就说明说话人是消极的,做事也是被动的,这恰恰是我们应该让孩子改正的。要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者的讲话方式,或者让孩子静下心来想一想,以前或最近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发生自己感觉困难而退缩的情形。如果有,应该怎样加以克服?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加以应对,才不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才能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成功。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脑海中进行模拟训练,以培养他的临场反应能力。

    启示四: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一个活动有特别浓烈的兴趣时,他的行为就会显得非常积极主动。

    父母要知道,孩子有兴趣,就会学习好;学得越好,就越有兴趣。这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父母也会看到一个相反的恶性循环。因为学得不好,就没有兴趣。因为没有兴趣,更不爱学,就更不可能学得好。

    有人在研究孩子的学习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的兴趣相联系。比如,这个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他的学习成效就高。其实,努力就是积极,而积极则需要自主的意识。因此,自主性常常和兴趣相联系,自主而积极的学习态度常常表现出浓烈的学习兴趣。

    父母要想让孩子处在良性循环中,就应当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兴趣和自主性对孩子所从事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地去接触它、探求它,更会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创造的潜能,使自己出色地完成它。

    启示五:告诉孩子没有“不可能”

    告诉孩子这样一种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而已。千万不要让孩子把“不可能”三个字经常挂在嘴边。如果那样,孩子就找到了不积极主动的借口,就不会再去做自己应有的努力。

    国内顶尖成功学训练专家易发久先生在他的著作《不是不可能》中有这样一段话: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将注意的焦点永远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在找借口上。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千万别说不可能。”

    所以,不要让孩子消极地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应当让孩子学会尝试,学会努力,学会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现那些所谓的“不可能”都可以实现。

    要让孩子学会变不可能为可能。父母应当让孩子把“不可能”的观念从自己心中除掉。让“不可能”的意识从孩子们的意识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是“积极主动”。

    第二、怎样避免孩子缺乏志向

    虚荣--心灵的暗伤

    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世间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欲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

    -- [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虚荣心是一种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的心理状态,一般建立在物质欲求的基础之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受过虚荣心的困扰,只不过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有强弱之分而已。虚荣心是由弱而强的,在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下,便会令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念头,有时其所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孩子身上,虚荣心多表现为互相攀比、炫耀等,一旦孩子形成了这一心态,将不利于他们日后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其只看眼前,缺乏志向,从而失去真实的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虚荣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己。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都存在虚荣心强的现象,虚荣心往往会导致孩子发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而且具有虚荣心的人,往往用扭曲的方式表现自尊心和荣誉感,追求表面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面子高于一切,不顾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声誉。如果孩子的虚荣心过强,就很容易在攀比与嫉妒的心理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报载,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52000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4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案犯之一的李某,生活在农村,自幼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妈妈从来不让李某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李某都会有。做母亲的认为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虽然她自己省吃俭用,对李某提出的要求却是有求必应。因此,李某在小伙伴中是比较气派的,他感到很满足、很有优越感。从小学到初中,李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周围所有人的眼里,李某都是个好孩子。

    但自从李某上了省城的高中,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同学们的父母都是高收入,他的同学们花钱如流水,穿的用的都是名牌。相比之下,李某显得非常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李某开始心理失衡,他不甘心比别人差,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要很多钱,要和同学们比吃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起初妈妈还很大方,但妈妈的经济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随着他索要金额的增大,妈妈不得不几次都拒绝了他。李某得不到满足,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于是李某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强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少年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而锒铛入狱。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物质索求的欲望主导着很多人的生活,进而影响着人们的下一代。“我爸爸是老板,你爸爸只是工人!”“这是我妈妈上星期给我买的名牌轮滑鞋!”生活中,孩子间的种种攀比之声频繁不绝。有的孩子常在同学和伙伴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家境的富足,以此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有的孩子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听到表扬就得意非凡,而对于批评则不以为然、拒不接受;有的孩子讲阔气赶时髦,特别注重穿着打扮,连脚上穿的袜子都要名牌的……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现代家庭孩子少,父母生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在父母这种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膨胀。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从溺爱孩子出发,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常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并对别的孩子妄加指责。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于是慢慢地孩子的心中也就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再也容忍不了他人超过自己。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常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父母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纠正。

    启示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父母发现孩子虚荣心过强时,千万不要急躁,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在平日里,父母应以身作则,不与别人攀比;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要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买东西。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觉得他得到这些礼物是应该的,父母就应该不断地给他买,从而更加助长虚荣心。

    启示二: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与孩子做沟通

    有些父母为使孩子不受委屈,而无限制地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些父母则对孩子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其实,父母最好是多与孩子做沟通,告诉孩子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育孩子最好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而不要只为了同别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父母也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生活是艰难的,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教导孩子爱惜财物,从而防止虚荣的产生。

    启示三: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喜欢新衣服、好玩的玩具等,父母可以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避免孩子对别人产生妒忌心理。但是,如果孩子要求礼物是为了炫耀,就应当正面指出来,告诉孩子炫耀、虚荣的害处。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要坚决地拒绝,要明确地告诉他:“世界上的好东西很多,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只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去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以激发孩子潜在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也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可以给他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购买其想要的东西。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给孩子相应的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父母索取,不仅不光彩,而且是行不通的。

    启示四:夸奖孩子要适度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千好万好,父母都不应该过度地夸奖孩子,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夸奖适度,避免“捧杀”孩子。赏识教育固然可取,但更要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既不能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父母应给予适度的表扬。须知,经常性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那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

    依赖--别让孩子变成“寄生一族”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

    --[日]德田虎雄

    尽管人们都在关注越来越严重的儿女“寄生”父母的现象,并且对作为“寄生一族”的子女口诛笔伐。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父母似乎并不明白“寄生”现象,不懂得应该让孩子独立。他们把自己和孩子的一切都结合在一起,以爱的名义,认为为孩子打理一切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把孩子完全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通常,一个家庭里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因此在家里,没有大人喂饭,孩子就不吃;没有大人哄着睡觉,孩子就又哭又闹地不睡;就连和小朋友一起玩,父母也必须紧紧跟着;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筷,上学忘记带学习用具也全怪父母没有及时提醒……

    其实,孩子对父母过分的依赖和依恋,是一种严重的病态行为。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都缺乏志向,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父母替他去做,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王强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棒,从小学到高中,他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完试,他都会问老师:“这次考试谁是第二?”因为他坚信,第一名肯定是属于他的。如此出众的他,深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

    孩子学习如此出色,父母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父母统统代劳了:吃饭时,王强饭来张口;衣服脏了,脱下来就没有他的事了;文具用没了,也是父母为他去买……直到十七八岁,别的孩子早就会的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王强一样都不具备。

    后来,王强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这一喜讯,给家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朋好友们交口夸赞王强的聪明好学,并且羡慕不已。9月,王强无比兴奋地来到了北京,然而就在大学开学不久,他就陷入了困境,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常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甚至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们在不断地帮助他,可还是解决不了他的问题。无奈之下,王强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表现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7月,学校及时地给王强寄去了复学通知。但是,收到通知的王强,竟然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他害怕再次离开父母,他担心自己依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他害怕别的同学拿他当作笑谈……越想越怕,就在当天夜里,王强从6楼的自家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父母宠护下长大的孩子,依赖性过强,以至于多数在生活中都是弱者,在事业上也毫无竞争力。所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应使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启示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比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转变观念,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对于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中国的父母们不妨尝试一下美国家庭的做法:婴儿从一出生就让他单独睡觉;孩子会捧奶瓶了,就让他自己捧着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让他自己大便;让孩子在有围栏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学步的时候,也是让他自己扶着学步车走;稍稍长大后,还得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在7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着自己挣钱;13岁的女孩,必须包揽全家衣服的洗涤,按社会价格收费;18岁以后,孩子就完全独立了。

    当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很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也就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启示二:巧妙引导孩子戒除依赖心理

    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父母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正。可以运用一些策略巧妙地戒除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

    首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策略。比如,有很多孩子早上不肯起床,任凭父母一次次地叫,就是赖着不起来,一旦迟到了,又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们从床上拉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尝一下赖床的后果,如果孩子不肯起,那就听任他迟到,并且让孩子自己去向老师解释、求得原谅。下一次,孩子知道了利害,就会乖乖地按时起床了。有一位父亲就做得好,他对女儿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迟到了你得自己负责任。”第二天,闹钟一响,女儿立即就跳下了床。这位父亲很了解自己的女儿,很轻松地就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的做法也值得父母们借鉴。

    启示三: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使孩子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发现自己的短处,进而改正。比如,有的孩子就特别独立,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看我多厉害,可以自己一个人洗衣服……”这时候,依赖性强的孩子就有可能心生不甘,觉得别人可以自己也一定行。只要父母再加以巧妙及时地引导,孩子就能逐渐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

    骄傲自大--亲手为自己挖掘的陷阱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英]威廉·莎士比亚

    骄傲自大,是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后产生的。有些孩子在取得一些优异成绩、听到声声赞誉之时,就认为自己非常优秀;有些孩子则只看到其他孩子的缺点,而总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许多;有些孩子虚荣心很强,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有些孩子受个人英雄主义影响,非常喜欢处处表现自己。总之,骄傲自大会极大地阻碍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这使自己变得心胸狭窄。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的人难成大器。对孩子的骄傲自满情绪,父母应当从小处着手加以分析、思考,才可彻底根治。很多父母疾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忙着为孩子填充各种足以为傲的资本,其实需要教会孩子的又何止是几百首唐诗或是几种应用题的解法呢?孩子更需要的,是从小被赋予良好的心态与品质,需要具备远大的志向。

    嘉嘉是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在一家医院做医生。嘉嘉从小就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在家里,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她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在同学当中,因为她漂亮可爱,大家都叫她作“白雪公主”。这一切使嘉嘉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我就是比别人优秀”, 嘉嘉常常不由自主地这样想。

    嘉嘉的父母很以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儿为傲,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女儿。这就使得嘉嘉更加自满和自傲了。

    慢慢地,嘉嘉变了。她只要稍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发脾气;在学校里更爱表现和炫耀自己,一取得好成绩就得意非常,甚至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她还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而看不起别的同学,甚至是大人。

    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却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且他们也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他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对其不予理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父母应当从小注重培养孩子谦虚平和的心态,让孩子远离骄傲自大的“雷区”,培养孩子具备成功所需的各种优秀品质。

    启示一:做好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人,对孩子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对人谦虚友善,给孩子树立高尚人格的榜样,而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启示二: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变得骄傲自大往往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所以,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替别人着想。父母应当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父母还应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时应该注意的礼节,并加以训练和指导,让孩子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启示三:表扬孩子要适度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时间一久,自然就将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

    在表扬孩子时,父母应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并且,父母应当尽量不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受到过多的夸奖,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优秀无比,进而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启示四:不以物质奖励为“饵”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父母的口头表扬,就会感到很满足了。过多的物质奖励,只会强化孩子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孩子们为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进取意识。所以,父母应当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应该让他们明白好的生活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此外,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一旦发现孩子骄傲的苗头,应及时采取合理巧妙的教育,以消除孩子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懒惰--心灵上的锈迹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如果不努力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茅盾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而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不少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千依百顺,久而久之,就强化了孩子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心目中只有他们自己,逐步滋长成自私、任性、依赖和懒惰。

    其实,懒惰的孩子不是天生如此的,正是父母把他们逐渐养成了这样。孩子变得懒惰的原因有很多,父母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因此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说明了从小开始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从小就采取良好的教养方法,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待到不良的性格养成后,再去纠正,不但孩子受苦,父母受累,其效果也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从前,有个小女孩非常懒,甚至连饭都懒得吃。父母管教再三也是毫无效果。

    有一天,亲戚家有事,要她父母马上去。父母担心懒孩子在家没饭吃。就想了一个主意,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在饼中间挖了个洞,把饼套在懒姑娘的脖子上。这下子总不会有事了吧?于是,父母放心地走了。

    几天以后,父母回到家中,却发现懒姑娘已经饿死了。原来懒孩子只把脖子底下那一块饼吃完了,她懒得把饼转一下,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关于那张饼要多大才够吃上好几天的问题可以不去考虑,重要的是再大的饼,对懒小孩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她只会吃脖子底下那一小块。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往往在嘲笑“懒姑娘”的同时,人们依然在娇纵溺爱着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难成大器的。虽然不至于像“懒姑娘”一样守着大饼饿死,但要拥有成功的事业就很可能是一种奢望。由于父母过分地包办代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举止动作不太灵活,智力发展也受到影响。慢慢地,孩子就变得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逃避,要成人代劳,不愿独立地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面对现代社会那激烈的竞争呢?要想孩子成材,父母应当给孩子一对勤劳的翅膀!

    启示一: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

    没有孩子天生就是懒惰的,其实,孩子懒惰的责任大部分在父母身上。在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当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使孩子不至于变成一个懒惰的人。

    孩子在家里跟其他成员一样,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也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权利,而不肯吃苦的特殊地位。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学会洗手帕等小衣物,饭前摆餐具,饭后帮助大人把桌子收拾干净,准备好明天的衣服和文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还应当为孩子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有规律。这样,对孩子来说,既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启示二:启发孩子勤于动脑动手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只有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孩子才会不断地去进行尝试。父母应当设法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求知的欲望。当孩子对某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父母的最佳做法就是,鼓励他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适时地给予孩子引导和鼓励。当孩子为了自己的爱好而行动时,懒惰自然而然就从孩子的身边走开了。

    启示三: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劳取得了进步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孩子认识到不懒惰的好处,并让其受到鼓舞。赏识教育可以使孩子保持上进心,反之,则可能使孩子越管越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