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招考新的学员。学员的资格,规定为曾在黄埔军校、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等正规军官学校学成毕业学生,并在部队服役任职的校级尉级军官、年龄在30岁以下者准予报名考试,择优录取。考试分初试、复试两阶段进行。初试由全国各个大军区分别主持举行。初试录取后,再到南京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主持举行复试。考试录取后发榜通知,到陆军大学报到,始得成为正式学员入校学习。我是黄埔军校七期毕业,在陈诚第十八军任该军第十四师上尉连长,属南昌行营管区,我由军部保送报名到南昌行营参与初试。我投考陆军大学,这已是第三次了。头两次是1933年、1934年,都是在南昌行营初试被录取,到南京复试,在全国精英的激烈竞赛下,我被淘汰名落孙山。我遭到失败,毫不灰心丧气,因为我原是一个农村放牛娃出身,在中学读了一年,16岁即投入大革命当兵,原来底子差,更针对自己在普通科学数理化各方面不够之处勤奋自学,悉心钻研,并利用在考试前短暂的时间内到补习所交费补习。“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三次我终于被录取了,榜上赫赫有名,名次居中。我多年向往和立志争取的目标,终于如愿以偿了。
陆军大学是我国当时军事教育上唯一的最高学府,是专门进修和研究军事科学的学术中心,属总参谋部领导管理。这时参谋总长为程潜,副参谋总长为著名的军事学家杨杰。陆军大学校长由蒋介石自兼,教育长为杨杰,主管全校教务。陆军大学历史悠久,自民国初年建立,校址在北京西直门内大街,到1931年第九期学员毕业,每期不到100人。同年总参谋部将该校由北京迁至南京中山中路中段附近,继续招考第十期学员,为提高部队较高级的校级和将级军官的素质,又增开一个特别班,学员由各部队推荐,不用考试。我们是正规班,考试非常严格。考试程序分体格检查、军事学教程、普通科学、口试、实兵指挥五大项。第一,是体格检查:身体各部分必须完全健康,不能有一缺憾。如麻脸、近视等俱不合格。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准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第二,是军事学教程考试:除对军校所授基础课程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等教程,出题笔试外,特别注重应用战术的作业:由考试官预先拟定一道想定题,内中列举红、蓝两军作战,互相攻防对垒形势,然后提出问题:“你如果是红方或蓝方的指挥官,在这样兵力、兵种、地形、态势下,应采取的决心和行动?”应考者除在书面上将自己的决心处置做出答案外,还要画出图案以红蓝铅笔在图案上标示出来,完成这些程序后,才可以交卷。第三,是普通科学的考试:以中学数学课程中代数、几何、三角及物理、化学、外国语(包括英、法、德、日、俄任考一门),共六门列为必考课目。我记得代数的考题是答解二元二次方程式,在列出方程式时费了点思考,其他就迎刃而解了。物理的考题,有一道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率的计算,我在自学时有了印象,可以答出。对于外语的考试,幸好只是笔试,没有口语会话。我报考的是英语,自学了几册英语教科书,全凭硬记死背,发音都不正确,更不会口语会话,仅凭笔试,我算是勉强及格。第四,是口试,考试官多是在军界上有名望的高级将领,考试场布置极为整洁严肃,主考官左右为陪考官担任记录,主考官提出军事学术上各种问题,应考者按题对答,不仅对考题的正确程度决定分数,还对应考者语言清晰,仪表端正给予高度重视。第五,实兵指挥是在黄埔路军官学校大操场上举行。操场上先列队站好的一个全副武装整齐雄壮的步兵连,由应考者暂时充当连长。主考官指出:整队行进、队形转变、散开攻击等科目,应考者即进入指挥位置,对这个连发出口令进行演习。以上各项科目于考试完毕后,两周即发榜揭晓。
1935年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举行开学典礼,同时修学期满三年,应届毕业的第十一期举行毕业典礼,两期合并举行。校长蒋介石亲自莅临,对两期学员分别做出训示,参谋总长程潜及其他有关军事领导,亦出席参加。第十一期毕业学员的任用,各军事机关及部队争相延揽,绝大多数担任幕僚职务,如部队中任参谋长等,少数回队任职,一般受到升级任用。
陆军大学学员的待遇是带职带薪学习。由原来所在部队按本人官阶照样发给薪饷,并酌给补贴,学校对学员公费医疗,每月发伙食费12元,不管食宿,学员在校外赁屋而居,因学员多数有家属,便于生活团聚,每日到校走读,与军校学生在校集体生活不能自由活动截然不同。我是第十八军保送,除每月上尉级薪饷大洋五十元照发外另津贴三十元。此外在我考取陆军大学后,直属长官及同学好友俱有馈赠,如军长罗卓英、师长李树森各赠200元,同学好友赠数十元不等。我一个放牛娃出身的人,一贯不追求享受,加之那时南京的生活水平很低,做一套阴丹士林布中山服,只费两元多钱,我买一辆日本产自行车只费29元。学校规定学员一律在冬夏两季着黄呢、黄哔叽制服,佩陆军大学领章,足蹬长筒马靴,也只花费70余元。因此我除寄慈母家用及个人生活开支外,月有节余,银行有数百元存款,为了每日便于走读,我与由第十八军保送的同学尹作干、任国堂三人,合雇一工人做饭,在离学校很近的广州路,租了一幢新建的平房,这里东面是五台山,西南是清凉山,环境幽静,闹中取静,自学不受干扰,其他同学都是自由赁居。多年来驰骋疆场,饱经风霜,岁无宁日,现在过着安定舒适,学习向上的美好生活,应是我的黄金时代。那时我虽踌躇满志,但同时也提高自觉,认为我应该倍加珍惜这段黄金时代,决不沾染时弊,日驱下游。我把慈母训话的“万恶淫为首”的警句特悬为厉禁,决不冶游花丛,当时大城市性病相当流行,我曾看到同事中罹病者痛苦不堪的形象,不禁触目惊心,我自誓决不堕入这样溷厕,保持一身清白无疵,不负慈母对我的训示。同时我们第十四期学员中出现了一个败类陈某,他与同事的妻子勾搭暧昧,当事人向学校控告,学校将之开除学籍,转送法院,被判刑入狱。这对于严肃陆军大学校纪、整顿风气,对学员们起着当头棒喝的作用。
开学典礼后,我们以朝气蓬勃的精神,展开紧张的学习钻研,第十四期连高级将领到我期旁听学员七人,共一百余人,课程的安排按三年学制逐步深入提高。校内理论钻研和野外实地演习相辅相成。凡属理论及专题课目,则全期一同上大课堂听讲;上战术课时,则分为四个战术组,在小课堂听该组专任战术教官的讲授,在进行讨论时每人得有发言的机会。我们学习的课目较为广泛,在第一学期半年内还补授高等数学,军事课程包括中、外各国的战史战例,如拿破仑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日俄战史等。学校聘有德国军学教官司太秋等三人;曾任沙皇俄国军官的多马金夫斯基等二人,担任教官。陆大在北京时多是日本教官,国民政府将之完全解雇,他们多讲授战史。其他军制、地理、后方勤务、国际战时公法、经济学等课目,则由中央有关军事机关负责人担任讲授,如地理课由测量总局局长上课讲授。国际公法由总参谋部次长龚浩讲授。外语课程,我选修的是俄语,因我国国界和苏联国界接壤界线长达数千公里,过去沙皇帝俄时代,用武力侵略我国,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不少国土,我选修俄语,是要了解苏联,研究苏联。当时校方请了一位本国教师,教我们俄语语法,请了一位俄籍女教师,教我们口语会话。俄籍女教师还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互相间用俄语对话,使我们的学习大有进步。
我们最感兴趣的最受欢迎的,是马寅初先生讲授的经济学,马先生上课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是一个人上讲坛,掀开讲稿,照本宣科加以讲解,马先生则一上讲坛,有两位书记陪同分坐左右,马先生将预定的主题,即席发挥,都是言之有物,不尚空谈,联系实际,敢于针砭时弊。当时上海外国租界早已收回,但除恶未尽,法国人尚保留一家中法储蓄会银行耍弄各种花招,诱惑中国各界群众,向该会存入巨额存款,法国人毫不费力转手间大获其利。政府财贸机关视若无睹,任令横行。马先生关心国事,独具慧眼,深入调查,将该会非法渔利事实,公之于众!并谴责国民政府官员失职。以此激起公愤,舆论大哗。政府才出面干预,撤销“中法储蓄会”及其银行,彻底收回国家主权。马先生干的这件为国为民的好事,是我们亲见亲闻,在广大人民心目中俱表钦敬。马先生给我们讲授经济学不上十次,为时虽短,却永志不忘。
陆军大学着重军事理论和作战指挥的钻研,学员们平时没有操场上术科演练,学校没有操场及体育设施。只每星期有一次骑术演练,学校设有专科骑术组,骑术教官数人,养有军马百余匹,我们到特辟的跑马场进行演练,要求学员都要熟练掌握骑术,能驰骋疆场。因那时汽车很少,主要是靠马匹作为指挥官载运工具。
陆军大学每一学年有两次实地演习,进行各兵种战略战术的实际应用。由学校选定祖国大地最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作为演习场。
1936年春巩县、洛阳、潼关地区的演习。教育长杨杰,安排我们第十四期到此演习,认为这一地带是我国中原地区最关键的所在。西有潼关天险是进入关中的屏障;北有黄河奔流,滔滔天堑;东控平汉,陇海扼交通要冲;南倚伏牛、嵩山高屋建瓴。集四方形胜,拱卫着古都洛阳,必须考察认识。我们由南京乘火车出发,到达洛阳下车,即各乘骏马,奔驰在祖国壮丽的大地上。根据战术教官所做想定提出的问题,展开携带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与现地对照,一一标志下来,然后本着战略战术原理,针对敌情做出判断,再研究利害得失做出作战方案,决定本军攻防部署、绘制要图和书面记述,呈送战术教官审阅,最后在战术组全体会议上,公开讨论评比,选出最佳方案,作为结论。我在这次演习中凝聚着身为军人,肩负着保国卫民的豪情壮志,以壮健的体魄,扬鞭跃马,狂奔疾驰,有如身临实战。
1936年秋在蚌埠、徐州、兖州地区演习。津浦铁路和平汉铁路是贯通我国南北主要的两条大动脉,民国以来,有几次战役俱发生在以徐州为中轴线的地段上。当时西北军将领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之职,控制着山东省全境。这次演习,对当地历史事迹议论纷纭各有所指,有的身临古战场,品评得失,怀吊古之幽情;有的联系现实,居安思危,借古以惕今。在我的心目中本着军人不过问政治的教条,一心扑在钻研军学上,没有左右其间,而是按照战术教官想定上提出的问题,就事论事,做出答案。我们在到兖州山东省境内进行演习时,省主席韩复榘派代表前来欢迎,并设宴款待,礼遇有加。
1937年春在杭州湾澉浦、乍浦、金山卫沿海演习。杭州湾以东海域,是上海、苏州、杭州长江三角地带的南线,在对东海国防上沪、苏、杭是唇齿相依。日本侵略军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贼心更狂,于1932年又挑衅发动“一·二八”侵沪战役。现在日寇谋我日亟,作为拱卫首都南京的屏障沪、苏、杭第一线国防要塞,必须多谋胜算,以策安全。陆大学员在讨论国防问题时,对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不遗余力加强上海要点阵地工事,如宝山、吴淞口、嘉定、昆山等地,另在苏州、常熟抵长江南岸之福山,设置堡垒式的第二线防卫阵地线,称为“吴福阵地”。我们都一致拥护,认为这是必要的国防措施。但对沪、苏、杭沿海南线,则未加重视。因此,我们这次选定于杭州湾滨海地带,做一次实地考察,提出建议供当局考虑,是可取的。我们由澉浦港开始考察,沿海岸线向东前进,经海盐、乍浦港、金山卫至柘林。我们发现这一带海岸,只有澉浦、乍浦、金山卫三处小港口,可停靠小型船舶,部队可资利用登陆外,其他海岸多数是峭壁巉岩,平沙浅水,船舶靠岸登陆俱受限制。因为有此优越地形条件,在明代倭寇海盗横行时,没有在这一带海域登陆。但现在形势迥异,日寇仗其海空优势,出我不意,乘隙可入,可能在此登陆,以拊淞沪之背。我们在此实地演习时,大多有这种判断,建议在三港设置要塞工事,并以适当兵力守备。1937年八一三沪战再次爆发时,我军奋起抵抗,激战3月,日军仍胶着淞沪一隅,三易其帅。以我海岸南线守备薄弱,以精锐兵力猝然向金山卫强攻登陆,直驱松江、青浦,阻绝沪杭交通,截断我军大后方。我军陷于前后两面受敌之势,只得放弃淞沪战场阵地,向第二线吴福阵地之线转进。由于数月来淞沪战场战斗虽甚激烈但却稳定,以致在吴福阵地,未做战斗准备,前线撤退部队匆匆进入阵地,有些碉堡工事的铁锁还没打开,不能利用。激战数日,在日寇飞机轰炸大炮猛击下,终于弃守,以至于首都南京遭受空前大劫。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消息传播,我正在罗店前线,回忆我们那时所做的判断,竟不幸而言中,深为惋叹。
1937年夏在杭州笕桥空军航空学校飞行演习。陆军大学为培植学员掌握空军战术的原则及各项应注意事项,了解各种类型飞机的性能,除在课堂上由空军教官讲授一般原则外,特举行一次实地参观演习。这时军事委员会所属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开办了空军航空学校,该校由周至柔兼任教育长,负责主持一切。从国外引进各种类型飞机,聘用美、德、意各国空军教官,考拔优秀学生入校,施行空军养成教育。我们在周的安排下,到该校参观演习。我们参观了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各种类型不相同的飞机。参观指挥塔、气象观测台、飞机场各种设备,了解到飞机起飞降落和各方联系的一般运行规律。最后进行飞行演习。我们轮流演习一次,登上教练机时,由驾驶员讲解空中注意事项,应遵守的规则,并帮助系上降落伞,检查一遍,即开始驶入跑道滑行起飞。教练机腾空后,首先向大海飞去,在海上极目远眺,但见一片汪洋,水天一色,远处星帆点点,顿然心旷神怡。驾驶员在做表演飞行前,正色地问我:“你敢不敢做表演飞行?顶得住顶不住?”我拍拍胸脯回答:“我敢!我顶得住!”驾驶员遂即在高空中做出仰冲俯冲侧飞翻筋斗等惊险动作。我紧握着安全带,端坐椅上,毫不介意,随机转动,没有不适之感。只在翻筋斗时,头下脚上倒立,心脏稍有向上扭的感觉。我们的飞行演习都是在海空进行,没有飞临杭州市空,一览西湖瑰丽全景。这是因为过去在市空演习,有时被地面景物吸引,以致失事,造成灾难,遂悬为厉禁。我们都遵守行动没有一人要求破例,安全地完成了这次演习。
陆军大学校长一职,虽是蒋介石兼任,但蒋从没有到校办公处理校务,完全由教育长杨杰负责执行。学员在平常是见不着校长的。只是在每一期举行毕业典礼和入学典礼仪式的时候,校长都亲自来校主持,即席讲话,联系当前国家形势提出要求和训勉。如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野心更炽。希望学员们激发爱国热情,严加警惕,肩负卫国责任,做一个光荣的革命军人。其次是国民政府各部院在举行扩大的《总理纪念周》时,陆军大学全体学员也是参加单位。我们整队乘车到黄埔路军官学校大礼堂,列队一道听蒋的训话。训话的内容颇为广泛,对于我们陆大学员来说,等于是上政治课。
2 冯玉祥先生到陆大旁听
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强盗侵略气焰更为嚣张,公然狂妄地倒行逆施,制造事件,作为借口,挑起畔端,毒手竟然伸向首都南京。指使其驻南京的大使馆,制造“藏本失踪事件”,声称:为了保护日本大使馆的安全,要派日军进驻南京,如同过去在北京驻军一样。后藏本在紫金山被一农民发现,送交外交部审讯,揭开了日方阴谋,日人理屈词穷,始行收敛。这种无理取闹,更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这时隐居泰山的冯玉祥先生,过去与蒋介石长期龃龉不和,当此外敌侵凌,国势日蹙之际,冯先生大义凛然,以国家民族安危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由泰山到达南京,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之职。冯先生知道陆军大学是我国当时唯一研究高等军事科学的学府,为了对日寇作战,运用战略战术,特到我们第十四期列席旁听,专攻用兵学课程,每周听课一至二次,其他课程俱不过问。在我们第十四期长期列席旁听的学员,有前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前湖南省主席周斓、张治中弟弟张文心、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弟弟李连海、梁立柱、刘纯德、郑作民等。先生求知如渴,不惜屈尊就教,来校听课时轻车简从,只第一次由教育长杨杰引导进入我们教室外,以后都是自来自往,不要招待。主讲教官对于冯先生也是极端尊重,当先生进入教室时,教官发口令全体同学起立,向先生敬礼!先生听课时,极为严肃认真,聚精会神,目不旁瞬。我们全期同学无不为之感动,学风因而也大为端正。
1936年,发生双十二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反对内战,要求团结抗日,对蒋介石委员长进行兵谏,促成全国一致抗日局面。我们陆大全校师生,受到极大波动,满怀抗日救国热情,跃跃欲试。一次全校举行宴会,承办人员将酒席交一家日本餐馆承包。所有菜肴和碗筷,都是清一色日本式的。我们一见火冒三丈,深感这是一种侮辱,怒不可遏,将之打得粉碎,罢宴拂袖而出,可见人心激昂。
3 八一三淞沪战起请缨杀敌
1937年,日本侵略军队骚扰平津,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全民抗战序幕于以揭开。国民政府当局,权衡当时战略形势,为打破日军在华北以东北为其后方根据地,稳步前进,达到侵吞整个华北的企图。为消除日军此种侵略优势,乘日军在上海挑衅时,毅然开辟八一三淞沪战场,向日军兴起攻击。迫使日军主力转入南方。其后方补给,需要从日本本土经海上运输,陷于严重繁忙境地,我军转为主动。战争开始,陈诚任前敌总指挥,总部驻于昆山。罗卓英所属第十八军之彭善十一师、霍揆彰十四师、黄维六十七师、夏楚中九十八师,秘密运输,首先投入淞沪战场。在宝山、大场、罗店之线,与日军展开激战。这时我正在陆军大学学习,军事课程届临重要阶段,激于民族义愤,不少同学放弃学业,请缨杀敌,我与第十五期由第十八军保送的同学王晏清、王大均三人,径赴罗店前线向第十五集团总司令兼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报到。十一师师长彭善任团长时,我是他部下连长,特任我为该师营长,往第一线与敌拼搏。军长罗卓英以我是陆大未毕业学员,鉴于前线牺牲惨重,有惜才之意,以军部幕僚缺员,调我为军部作战参谋,担任与前线部队的联系任务。驰骋在炮火震天、敌机扫射的战场上,忘我地执行任务。我乘坐的汽车,每天都遭受敌机投弹扫射,如我由苏州到常熟途中,被敌机发现,跟踪射击,我毅然将汽车丢了步行,沉着应付,幸免于难。鏖战两月多,日军三易其帅。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我军后方被威胁,奉令从淞沪撤退。在苏州、常熟、福山,即吴福阵地一线上,继续抗击日军,我参与第十一师在常熟虞山高地的争夺战。以后十八军转战至皖南,川军唐式遵部划归罗卓英指挥,命令唐部占领广德要点,阻敌前进。罗派我为联络官,随唐行动。川军在过去的日子里,在本省内为争夺防地,纠缠不休掀起内战,不肯离开本省。现在对日寇外国侵略者作战,却充满中华民族的传统高尚气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战斗顽强猛勇,保卫住广德阵地。唐部师长饶国华,前一天到唐总司令部接受命令时,我亦在座与之晤面,翌日,在阵地壮烈牺牲,我不禁伤怀钦敬。川军义愤填膺,奋起痛击日寇,使日寇攻势顿挫,全面停止向皖南的进犯,转锋向芜湖攻击。
4 回陆军大学继续学业
日军停止向皖南攻略,主攻指向首都南京。大军压境形势紧张,国民政府为加强南京守备指挥力量,特调罗卓英到南京,任守备副司令,辅佐守备司令唐生智指挥部队,以拱卫首都。罗走后所属第十八军各部队,由第十五集团军总部参谋长施百衡暂理。以皖南形势稳定,各部队在绩溪、歙县附近地区休整,沪战爆发南京遭到日机轰炸,陆军大学迁至长沙,我遂离部回到长沙陆军大学继续学业。这时国民政府为联合苏联与我国协同对日军作战,以军事家著称的杨杰教育长,被调为中国驻苏联大使。教育长一缺,由参谋部次长周亚卫接任。周品学兼优,平易近人,悉心管理校务,与我们学员互相往来,探讨学术问题。如有学员举行婚礼,他都拨冗参加以表关切。学校在长沙按预定教学计划实施,没有受到搬迁的影响。我们还进行两次实地演习。一次是与驻在湘潭、衡阳地区的杜聿明第二〇〇师机械化部队进行的。他们在作战车与步炮兵协同作战演习时,我们跟着参观,因此对机械化部队的性能有所了解。另一次是在长沙至平江之线上进行实地勘察,做攻防战术模拟演习。对我们的学习,均有收获。1938年7月,我们第十四期学业终结,考试后宣告毕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