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江西建立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军力迅速发展,严重地威胁蒋介石国民党在湘、鄂、赣、闽诸省的统治。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南昌行营主任,指挥向中央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遭到红军反击,以失败而告终。1931年3月,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这次进剿损失更重,红军声势成倍壮大,乘胜解放了赣东、闽西广大地区。第二次“围剿”又告失败。蒋介石闻耗寝不安席,亲至南昌行营坐镇指挥。抽调精锐部队以加入进剿,总兵力达30万之众。于1931年7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这次红军在蒋军中间地带,钻隙迂回,突然袭击,又获全胜。1933年3月,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进攻战略有所改变,采取重点进攻,各方呼应的态势,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路军总指挥,以夺取苏区广昌重点,斩断苏区闽、赣两省联系,以分裂孤立红军。进攻部队分三个纵队前进。红军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乘蒋军在集结行进之际,突然袭击。将罗卓英第一纵队,分别在蛟湖、草苔冈两地,予以迅雷不及掩耳歼灭性的打击。蒋军主力部队被歼,全体蒋军大为震动!对于红军几于谈虎色变,有惶惶不可终日之势。蒋介石对此危局,不得不收敛其独断骄横之气,认真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以免再蹈覆辙而策后图。多次召集国民党军政高级人员会议,对红军分析讨论、寻求对策。并采纳各方人士的意见,如湖南旧军人戴岳,建议对红军作战不能轻视,不能急于求成,针对红军游击战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的特点,拟采取以静制动,军政结合,碉堡封锁的政策,将红军局限在一定地区内。在军事上首先在蒋管区构筑连亘的碉堡群坚固工事,对苏区进行严密的包围封锁。红军长于机动作战,但限于武器装备极差、不能攻坚,并不利作持久消耗战,在坚壁之下,就显得褪色了。蒋军可以从容不迫在碉堡线内,组织保甲,开辟公路通信。阵线巩固后,依据情况和选定有利地形,部队向苏区推进。再构筑碉堡线,适当时机再推进,以蚕食苏区。这样稳扎稳打,居于主动,不再冒被红军不意袭击的风险。蒋介石对这个建议,几经考虑,初则认为碉堡“围剿”政策,不能迅速奏功,牵扯面大,有旷日持久之嫌。但在各种方案对比之下,认为除此案外,其他方案俱非良策。最后决定采纳此案,坚决付诸实施。
南昌行营决定第五次“围剿”采用碉堡封锁政策后,制订全面的“围剿”计划,各“进剿”部队各自按照计划开始实施。这时各级指挥官一致认识到:蒋军以较红军居于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而在战场上被红军打得摧枯拉朽似的一败涂地,是由各种特殊条件造成的,必须改弦更张加以克服,特采取新的改进措施综合如下:
第一,蒋军首先认识到当面红军,截然有异于封建时代农民被迫起而暴动的乌合之众。而是有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有严密的政治组织,铁的纪律,斗志坚强的革命队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根深蒂固,决不能轻易耨除。必须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双管齐下,解除其无形的思想和有形的军事武装,才能克奏肤功。
第二,对中央苏区进行严格物资经济人员交通通信的断绝封锁。蒋军碉堡线的建成,对中央苏区形成了一道连亘的包围线。南昌行营命令各地方政府,实施对苏区进行封锁,苏区急需的食盐布匹医药等必要物资都无法输入,陷于困境,禁止蒋管区与苏区的人员往返,苏区和外界隔绝,信息情报无从通达,使苏区成为死水一潭。陷于孑然孤立的境地。
第三,蒋军为了适应红军游击战术的特点,将蒋军“进剿”部队编制做了很大的变更。根据过去“围剿”失败的教训,认识到“进剿”部队编制是过去军阀混战时正规作战形成的模式,不适合对红军新的战斗要求。部队编制庞大,非战列单位多,指挥层次重叠,以致部队体态臃肿,指挥命令运转迟钝。部队行动笨重,不能迅捷执行任务,特别是不适合于山岳地区对红军的游击战术。因此要求部队精简轻捷、运动灵活。决定改变编制,废除担任在师、团两级间承转的旅司令部这一机构。将原来统辖两旅六团制的师,分编为两个师,每师直辖三个团,师部直属的勤杂部队,亦相应缩减。这样部队的指挥掌握和机动力,就大为增加。
第四,过去四次“进剿”,因敌情不明,战术上是瞎子摸鱼,部队狼奔豕突,急躁冒进,在飘浮的运动中遭受红军设伏猛袭,部队毫无凭借,以致拥有的各种轻重武器,俱被束缚,成为累赘。不能互相配合组成火网发挥威力。因此南昌行营规定:凡是“进剿”部队都要严格训练,掌握筑城技术,随身携带构筑阵地的锹、镐等工具,在行军休息及宿营时,都要有备战思想准备,即时侦察地形,配置兵力,构筑阵地,组成射击火网,然后才能休息。第十八军罗卓英、柳际明诸将领对此极为重视,亲临部队监督执行,并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以为警惕。周至柔力主加强射击教育:部队在进行射击训练时,一改过去的痼习,怕浪费子弹,只做基本动作演习,很少实弹射击。周认为:只有靶场上练习好了,有高度的命中率,战场上才能有效杀伤敌人,是真正的节约子弹。提出“靶场练功夫,战场出效率”的口号。各部队据此都加强了实弹射击教育,提高了射击命中率。再加有阵地工事的依托,高度发挥兵器的威力,进剿部队的战斗能力从而有较大增强。
第五,蒋军形象的改变。蒋军官兵的待遇有严格的阶级划分,形象上非常刺目。军官的服装与士兵的服装截然不同。军官身上佩戴领章肩章,上身系武装皮带,腰挎手枪。士兵腰围小皮带,身背子弹带手榴弹,肩负步枪或机枪。一看就能识别。而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服装佩带相同,不易分辨,显得指战员待遇上平等。蒋军士兵相形之下颇受刺激,情绪波动。在红军宣传下,往往丧失战斗意志,在情况不利时,不肯拼命,举枪向红军投降,甚至自动拖枪投入红军。南昌行营有鉴于此,决定改变这种形象,规定军官废除原来装饰,一律身着士兵服装,腰束小皮带,肩负干粮袋,仍挎手枪。这样不仅表示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也避免在战场上目标显著,被红军选为狙击对象和搜捕对象。
第六,南昌行营为使蒋管区社会秩序安定,有效地对苏区施行封锁禁运措施,在政治上对蒋管区地方政府规定各种行政措施,严密保甲组织,利用民力为“进剿”部队运输粮秣等服务。
第七,在“进剿”部队的武器装备上,南昌行营力求有所加强。如向美国、意大利购买战斗机、轰炸机,加强南昌飞机场的空军力量。向德国、法国、捷克等国购买卜福式山炮,八〇迫击炮,轻机枪等,原属宋子文财政部管辖的税警团的炮兵营,亦调至江西,参加第五次“围剿”,出现了步、炮、空联合作战的局面。
第八,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为了壮大反共宣传,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国民党政府,特编辑《剿匪手册》一书及编造歌谣,广为发行,以声讨红军。并发起“新生活运动”,歌颂“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转移民间视听,进而驳斥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以免红军宣传的流传。
蒋军以上诸端的改革及措施,在第五次“围剿”中,一一付诸实施。在构成碉堡线站稳脚跟后,积极部署兵力,选定有利地形为进攻目标,准备就绪后,开始向苏区推进。使红军擅长的机动灵活、迅速猛烈的游击战,无处运用。红军为了阻遏蒋军的蚕食攻势,只得破例袭用两军对垒正规作战战法,以主力红军正面展开,进行迎击,以保卫苏区。奈无攻坚武器,全凭指战员的革命斗志,牺牲精神,前赴后继,肉搏冲锋。但在蒋军炽盛火网的笼罩下,多数壮烈牺牲,蒙受巨大损失。
2 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建立
蒋军对中央苏区红军的“进剿”方略,做了以上各种重大的决策,这种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互相配合的新战略思想,需要有周到的准备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新,那就必须为所有参与“进剿”负责实施的军政人员,能够理解和接受,才能一一付诸实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此,蒋介石决定对军政人员进行灌输教育,特在庐山海会寺设立军官训练团,召集“进剿”部队营长以上队职军官、政工人员及必要的地方行政官吏,进行短期的轮训。
1933年7月,蒋军庐山军官训练团开学,任陈诚为教育长。蒋常驻庐山,亲自上课讲话,鼓励受训学员振作精神,焕发斗志,并邀请国民党著名高级军政人员,上课演说,给学员打气。陈诚特别卖力,干劲十足,以身作则,参加各种课程及军事演习动作。为创导吃苦耐劳,官兵一致作风,陈首先身着士兵服装,腰束小皮带,挂水壶,躬行示范,学员们都照此改装,一改过去军官特殊形象。每期学员训满结业时,蒋训话后亲手授予每个学员短剑一柄,剑上镌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让随身佩带以表决心。庐山军官训练团连续办了多期,特别对进剿部队灌输了新的作战方略,同时进行各种改革,树立了较新的作风,相应地挽回颓丧不堪的士气。开始采用所谓“软战术”向中央苏区红军进攻。
3 第五次“围剿”开始
陈诚所属第十八军迅即执行南昌行营规定的部队改编的命令,将原来辖两旅六团制的师,分割成两个师,每师直辖三个团,裁减了旅级指挥机构,精简了直属部队,师长直接指挥到团,这样部队的指挥运用就较为增强了。第十八军改编后师番号:第十一师分编为第十一师师长黄维,第六十七师师长傅仲芳;第十四师分编为第十四师师长霍揆彰,第九十四师师长李树森;第四十三师分编为第四十三师师长邹洪,第九十七师师长孔令恂。其他各路进剿部队,俱遵照命令进行改编,各自进入所担任的“围剿”地段,选择有利地形,构筑碉堡阵地,建立对苏区四面包围的整然封锁线。跟着在碉堡线后方蒋管区,修筑公路,架设通信线路,地方政府则在碉堡掩护下,组织保甲及地主武装,进行反共宣传,有时派遣土著居民潜入苏区,侦察红军行动,地方政府与进剿部队互取联系。蒋军在此期间,没有向苏区进犯,只专心经营碉堡线,一反过去轻视红军,轻举妄动,狼奔豕突,给红军以可乘之机,陷入被动挨打的惨败局面,蒋军官兵的恐怖心理,渐逐安定。
南昌行营策定的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计划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于1933年冬末,即开始向苏区进犯。这次“进剿”没有沿袭过去长驱直入、大步冒进的老套,而是短距离做有限目标的攻击,逐步蚕食苏区。第十八军各师即开始从南丰的碉堡线出发,向西南的苏区进犯,前进只40余里,到达三溪、东华山、枫林塘之线,即停止前进,构筑碉堡工事,不再前进。红军林彪第一军团乘该军构筑工事未成,立足未稳之际,断然采取攻势。对十八军的正面,红军只用少数兵力,施行佯攻牵制。而把主攻方向选定于该军最右翼的第九十四师。该师五六三团据守东华山的五斗寨高地,团长戴之奇判断错误,对于红军以搜索为目的的试探性攻击,认为攻势微弱,不以为意。师长李树森拟派兵加强他,戴认为他能守得住,不必增兵。次日红军主力开始真面目的攻击,战斗遽转激烈。李派了该师五六四团的我们这个营向东华山增援,戴没有使用而控制在山脚下,以后红军攻势加猛,阵地数处动摇,急令这个营增援,但堡垒已被红军攻破,部队纷纷溃退下来。我们增援队到达半山,即与追击的红军遭遇,双方猛烈射击,并以手榴弹互掷。团长戴之奇在阵地上被红军击伤,因增援队的掩护被救出。经过一度激战,增援队亦被红军击溃。但紧接九十四师的是十四师阵地,比东华山更高,即以有力部队向红军侧背出击,红军始停止追击。九十四师得以收容溃退部队占领第二线阵地继续战斗。军长罗卓英见战况不佳,亲临前线督战,并积极调整部署,进行反攻。将十一、九十八两师运动至九十四师右翼,向攻占东华山、五斗寨的红军猛扑。正面十四师、六十七师亦全线转移攻势。红军面对这股强大的敌军,未做坚强抵抗,主动撤走。这次作战,蒋军在预先布置的阵地上,实施守势作战,得以从容应付战机,免于失败。罗为整饬作战纪律,将失守五斗寨阵地的营长刘觉吾撤职,押送军法处声称要严加惩办。团长戴之奇以负伤免予追究。对坚守阵地采取积极出击行动的第十四师则予嘉奖。红军撤走后全军投入碉堡工事的构筑,不久即告完成,乃逐渐集结兵力,进行必要的整补,准备下一阶段的行动。
1934年1月,第十八军以支援守备在黎川资溪桥第六师构筑碉堡工事,全军向黎川进击。第九十四师行至硝石附近,遭受红军的袭击,激战后颇有伤亡,乃撤回南城。
4 黎川附近樟村、横村战役
1934年2月,第十八军务师附樊崧甫第七十九师,进驻黎川附近集结,目的在侵占红军保有的赣闽边区,以保障赣东及闽西的安全,阻遏红军在这方面发展扩大苏区。守备黎川资溪桥碉堡线的部队为第六师翁国华旅,曾在资溪桥击退红军的围攻,受到蒋介石破格嘉奖。颁授该旅荣誉旗,全旅发恩饷一月。陈诚对翁亦甚客气,当获得情报黎川西南樟村、横村、团村有红军大部队集结时,陈诚偕翁国华及其他高级军官登上城南一高地,观察周围地形,研究攻守计划。我这个连正担任这个高地的守备,当时听到陈指着红军方向对翁说:“现在我们碉堡工事完成已站稳了脚,我们可以给这股红军一点打击。”翁答:“这里的红军,兵力不会很大,应该取积极行动。”陈诚回城后,遂部署兵力,对红军施行攻击。以七十九师在右向龙安以西红军攻击;九十四师居中向横村攻击;十四师在左向樟村攻击。樟村、横村是拥有百户居民的较大村庄,附近地形平坦开阔,红军未凭村庄做坚强战斗,即退守其南的高地带。次日第十四师、九十四两师续向高地带红军阵地攻击,红军居高临下坚强阻击。经竟日的激战,全线进展状况不一:有的部队攻占几个山头,有的则毫无进展。两师部队在攀登高地斜面时,红军乘机射击,以致蒙受较大伤亡,两军阵线成犬牙交错之势。第三天红军主力对右翼的七十九师发动猛烈的反攻。七十九师长樊崧甫是一个老资格军人,曾当过陈诚的长官,平素好酒贪杯,作战胆大沉着,对红军的攻击,满不在乎。陈诚问他的战况时,他说阵地没有问题。但不久几个主要山头阵地垮了下来,如红军从这里扩充战果发展下去,则可抄到黎川后面,十八军的侧背及陈诚的总指挥部都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樊崧甫才着急,严令前线部队不得再退,调动兵力积极反扑,双方争夺,战况甚为激烈。对于这种危险的战况,蒋军在过去几次“围剿”中,已受过多次教训,创深痛巨,特别注意防备。在获得红军第一军团司令员林彪所著《短促突击论》一文后,极为重视,曾通令全军倍加注意,积极研究对策。主要的办法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决不轻举妄动,给红军以可乘之机。预备队兵力尽量靠近第一线,不宜过远。在红军施行短促突击速战速决的战术时,预备队很快能增援上去不失时机。因此陈诚所控制的总预队,俱分别位置于第一线直后,保有很大的应变力。当他发觉七十九师阵地动摇时,一面严令樊崧甫固守,一面派预备队第十一师迅速增援,经顽强战斗,阻遏了红军的攻势,阵地恢复稳定。
第九十四师方面,在攻占一些山头后,与红军隔山相望成对峙状态。但以红军占据的一座大山头,楔入九十四师阵地,对于构筑碉堡线极有妨碍。师长李树森部署兵力发动攻击,企图夺取该山头。攻击部队攻至山顶,与红军各占一面,相距数十公尺互投手榴弹,红军处于劣势,其中有在硝石战斗被红军俘虏的九十四师士兵二十余人,被编入这队红军,亦参加战斗。听到九十四师部队的喊话,要红军投降!这二十几人被一排长任洪洲鼓动,径带这批人投降缴枪。以此红军更为危急,但仍坚守山头不退。到下午3时,红军第一军团一部增援上来,展开反扑,蒋军抵御不住,被红军赶下山头。九十四师受此打击,不敢再向红军挑衅,转而巩固已占领的阵地,全力构筑碉堡工事,红军旋亦放弃这个山头而撤走。十四师方面与红军相持,没有发生激烈战斗。
这次陈诚对红军发动攻势,企图给予红军以打击,经一周的激战,被红军反攻,蒙受重大伤亡,而无所斩获,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又恐红军压逼,命令十八军及七十九、第六各师联系南城守军亘黎川西南之线,加强工事,坚守不出,不与红军接仗。
5 “进剿”赣闽边区
第十八军务师在黎川西南之线构筑碉堡工事,整顿后方交通通信设施,于完成对苏区的封锁布置后,陈诚将十八军从碉堡线上抽调下来,命第五师、第七十九师接替守备,开始新的进攻,以贯彻摧毁赣闽边境苏区,截断红军对两省的联系,以期各个击破的目的。于3月间,由黎川向光泽、邵武闽境地区进攻。一路进至黄土关时,有红军小部队阻击,稍有接触即行撤离;九十四师出杉关,亦未遭遇红军。部队未经战斗进驻光泽、邵武,与驻闽西的蒋军取得联系。嗣即在这一线上构筑碉堡工事。这一地区俱山岭重叠,人烟稀少,构筑碉堡所需材料,搜集甚为困难。但遍地森林葱蔚,部队乃纷纷斩伐树木,用作碉堡胸墙支撑,并于其上开凿枪眼,工事进展迅速。使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民间的粮食菜蔬征购一空。
1934年4月,蒋军开始发起夺取苏区战略要点——广昌的战役。蒋介石、陈诚认为广昌是整个苏区的中心枢纽,占领广昌就可以深入红军核心根据地,四出扫荡,进而直接威胁红都瑞金。陈诚在整个进攻部署上,是主攻方面的中路军总指挥,纠集第五、第六、二十三、二十七、七十八、七十九、九十及十八军各师共十几师之众,大举进攻。十八军各师担任正面的攻击,沿南丰至广昌公路两侧,按扇形逐步推进。部队前进至南丰西南60余里的白舍东西之线,发现白舍以南高地上有红军构筑的阵地工事,前锋部队受到据守在工事内的红军阻击。师长李树森命令部队停止,摆成阵势,进行侦察搜索。对此情况大家都感到突然,过去红军都是采取攻势突然袭击,从未采取过防御作战。这样使蒋军捉摸不定,极感惶惑苦恼。这次到达白舍东西之线时,突然发现红军占据有利地形,构筑有整然的防御阵地,重要山头筑有两层射击设备的坚固碉堡。碉堡外面设有外壕、鹿砦等障碍物,碉堡内有的屯积有少量粮食饮水等物资。有的碉堡还施有伪装,以避蒋军的飞机侦察轰炸。这次沿公路前进担任正面攻击的部队是九十四师,对占领白舍以北的红军警戒部队进行攻击,红军的弹药很少,火力微弱,稍经接触红军即撤走。蒋军于占领红军警戒阵地后,即停止进攻,未敢贸然对红军既设的整然阵地进行攻击。师长李树森命令一部兵力,在距红军阵地一二千公尺处占领掩护阵地,主力即沿白舍东西之线构筑碉堡,形成对阵状态。从此蒋军飞机每日出动施行侦察轰炸;地面部队不时发炮轰击;便衣搜索部队则觅缝钻隙,四出侦察。相持达数日之久,始侦知当面守备的红军,不是主力部队,是新扩军编成的队伍,装备很差,携带的多是破旧步枪,堪用的不多;战士素质不佳,老弱参半。又以自己的阵地已经巩固,遂组织一支有力的攻击部队,利用飞机在红军上空侦察轰炸的时机,开始进攻,一举攻占红军几个山头堡垒式阵地,俘虏一批红军,攻击部队没有伤亡。于是认为当面红军堡垒阵地是可以攻破的。决定调整部署,对红军阵地全线,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当枪炮轰鸣,蒋军小心翼翼进入红军阵地时,红军早已转移。这时距广昌很近,主力部队仍不敢长驱直入,唯恐担当风险。又经过几天的搜索侦察,没有发现情况,继续向广昌攻击前进。
6 广昌激烈空前的阵地战
罗卓英的攻击部署:先使用十四师、六十七师、九十八师为第一线攻击部队,九十四师、十一师两师为预备队。这里的地形是岗峦起伏的小丘陵地带,其间遍布水田耕地,没有突出的高地可资双方利用,因而胜败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力的强弱。蒋军的武器远比红军精良,拥有充分的弹药,以炽盛的火力组成弹幕射击。我们亲眼看到,当面的红军确实表现出惊人的英勇牺牲精神,一波接一波地前仆后继,向蒋军猛冲。以稳健著称的十四师,他们本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信条,注重构筑坚固工事,这时也有部分阵地被红军冲垮,红军冒炮火跟踪追蹑,逼近该师师长霍揆彰的指挥所,流弹并击伤在附近休息的预备队多人。霍急令控置在附近的预备队增援逆袭,并亲自到迫击炮放列阵地,督促迫击炮射手猛烈射击。因发射速度过快,射手一时慌乱,以致一门炮发生膛炸,当场炸死十余人,霍此时刚离开这门炮位数十步,幸免于难。战况的激烈于此可见。红军的战斗虽无比英勇,但在炽盛的火网压制下,且又寡不敌众,伤亡极为惨重,不到500公尺的阵地正面上,阵亡红军的尸体纵横密布达数百具之多,断胫缺足,惨不忍睹。其中发现有佩手枪和望远镜者,似为中、上级指挥员,亲自参加冲锋而牺牲者,红军因为伤亡过大,冲击力量遂以削弱,未能乘势扩大战果,以收纵深直入击破蒋军之功,整个攻势于已顿挫。罗卓英得有时间调动其九十四师预备队向十四师增援,形成兵力火力都占绝对优势。红军被迫停止攻击,在原地相持。入夜红军全部撤走。十八军于阻遏红军的冲击后,即就原地彻夜,积极加强阵地的工事,以期巩固;收容伤亡,补充弹药,准备翌日的大战。因此夜晚红军的行动不受妨碍,得以安全撤走。红军撤走,蒋军还不知道,拂晓时才发现前方阵地上已无红军。各师派出的搜索部队亦只做近距离十余里的活动,根本没有考虑乘胜向红军做大规模的追击战斗。
这次作战两军都正式摆开阵势,肉搏冲锋、白刃交加、以硬碰硬、激烈惨酷,为过去所未有,也为今后所仅见。
经过几天的整顿及较为广泛的搜索,确认红军已完全撤走,但为防万一,陈诚仍然采取谨慎态度,以广昌做攻击目标,展开攻击。4月28日当前锋进入广昌后,始认定红军早已转移,第十八军各师于5月间陆续进驻广昌。蒋军长期争夺终于达到目的。蒋介石、陈诚认为“围剿”军事已进入决定阶段。
7 广南战役
5月底,十八军各师继续向广昌以南前进。所属四十三师、九十七师及九十八师深入乐安迤南苏区,并逐步蚕食推进。九十四师、十四师则向头陂、白水之线前进。当到达头陂北十余里山地带时,遭遇一部红军阻击,曾发生小规模战斗。两师于进占头陂、白水之线后,即停止前进,坚持稳扎稳打的战术,动手构筑碉堡工事,经营约半月之久。依当时态势:头陂地处南北两山系之间,地形开阔,田畴相连,成为南北高地带的分界地,成为战术上的要点。陈诚命令九十四师确保头陂,以便利右翼九十八师的进展。红军小部队数次对头陂进行袭击,守军九十四师所属五六四团团长宋志席,预先组织部队,断然出击,俘虏红军数十人,以后红军不再袭击。头陂以南的高地带,红军构筑有整然一线的地堡工事,遥为瞰制头陂盆地,使蒋军的便衣搜索队无法活动,头陂蒋军亦未向红军阵地进攻。这时十八军各师对碉堡工事的构筑,技术已臻熟练,战术上的要求亦大有改进,防御强度有所增加。如射击设备、外壕鹿砦等障碍设施、弹药粮食的储备、交通通信的便利,形成整然的体系。部队施工进度也大大提高,在初期“围剿”阶段,构筑一座碉堡阵地,虽极简单,一个步兵连全连动手,需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的规模,一个排动手,三天也能完成。因此对苏区的进攻,更为紧迫。
7月,十八军全部深入红军核心根据地,其态势是四十三师、九十七师由乐安步步推进,占领潭头、沙溪之线,右与兴国附近的粤军联系,其左的九十八师与头陂的九十四师相联系,最左为白水附近的十四师。其十一师、六十七师则控置为预备队,并担任修建由广昌至前线各要点的公路。在这一线上相持近两月,除零星的战斗外,红军主力一度向十四师碉堡线突击。该师第七十九团阵地被突破,经师长霍揆彰、团长阙汉骞以预备队全力反扑,及十一师的及时增援,守住纵深阵地,红军未能大规模突破,遂停止攻击撤走。陈诚、罗卓英特别重视这次战斗,意欲树为楷模,报请蒋介石通令各部表扬,晋升团长阙汉骞为少将级,全团官兵发恩饷一月,并颁发荣誉旗一面。其他各师在此期间,加强对苏区的活动,不断派遣小部队及便衣搜索队进入苏区反游击,并掩护抢夺物资。如头陂盆地盛产稻谷,7月以后大量黄熟,部队政治工作人员发动白区保甲人员进入苏区抢收。
蒋军自进入江西,对中央苏区红军开始“围剿”以来,迭遭惨败。为恢复战力,对“进剿”部队的武器装备源源充实。十八军各师是重点充实部队之一,随着“进剿”军事的推移,十八军武器亦大为加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年初即加强空军的建设。首先任命第十八军副军长周至柔,为赴欧美各国考察空军的特使。周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与陈诚同学,才华开朗,有儒将之称。周到欧美各国环行考察一趟。最后周认为意大利和美国的飞机最为先进。当时意大利是墨索里尼独裁,正向非洲肆行侵略扩张,手下有一杜黑将军,极力鼓吹“空军制胜论”,致力发展空军,有相当规模,因此购进一批意造飞机及聘一些空勤人员。大批的飞机则购自美国,周认为美国在飞机工业上仗其充沛的国力,所产飞机最为先进。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约,帮助中国建立一支空军。在杭州笕桥成立一座航空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周至柔为教育长。所有各种类型飞机及教官空勤人员,俱由美国供给。随着国民党空军的发展,周递次晋任为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总司令。“围剿”期间,在南昌飞机场设空军司令部,以协力陆军地面的战斗,对红军造成危害。
陆军方面:则向德、法、比、捷克等国购进大批各种类型的轻重武器,以加强“进剿”部队的战斗力。每一步兵连配备轻机关枪三挺,其类型有德国造自动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法造哈乞开斯轻机枪;以团为单位,将原使用的汉阳造国产步枪,改用德造或比造七九口径步枪,连排长配备德造二十发快慢机手枪一支。军政部直辖的炮兵第一团及炮兵第五团,以营或连为单位分割配属到各“围剿”部队,这两个团是以德国制造的卜福式七五山炮装备而成。这种炮配有全副观通器材,最远射程为9000公尺。炮弹是复装药,有空炸、碰炸性能,适应对各种目标的射击,命中精度极为准确。此外,又将宋子文财政部成立的武装部队税警总团,所属的迫击炮营,调到前线参加战斗。这种炮是法国造八一口径,装有瞄准具,较之蒋军所造八二口径迫击炮,以垂球规尺瞄准较为精良。蒋军以上武器的采用,对红军危害颇大。红军针对此种情况,阵地构筑亦有所改变。如在白舍的防御阵地,采用矗立的墙堡,目标暴露,易遭受轰击,在头陂和石城所设的防线,则改用地堡形式,以巨木做掩盖,抗击力强,并容易伪装掩蔽。因此蒋军主要依靠卜福式山炮炮弹的侵彻力,行破坏射击,为步兵开路。
7月底,蒋军发动对石城红军的攻势。担任进攻的主力部队,为汤恩伯第四师及其他部队。红军在驿前一带构筑有坚固地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蒋军经过缜密侦察,先以炮兵集中轰击红军地堡,步兵利用成果冲锋,逐堡争夺,伤亡颇众。红军据守在地堡内,有的工事虽被摧毁,但战士仍多坚守不动,待蒋军接近时,又开始射击。如第四师某团长,指挥部队攻击,前面部队已超越红军阵地前进,后面地堡内的红军,仍然潜伏不动。该团长经过一地堡时,由枪眼向内张望时,被潜伏的红军开枪打死。这样出乎意外地增加蒋军的伤亡。在驿前战线上,红军发动一次较大的反攻。九十四师曾奉命由头陂抽下,迅速赶至驿前增援,后以战局趋于稳定,仍转回头陂守备。这时正值酷暑,疟疾流行,该师溽暑行军,往返虽只200多里,而沿途患疾落伍者,为数颇众。
8 对宁都、雩都的进攻
1934年9月,左翼蒋军汤恩伯部攻陷石城,陈诚乃对宁都红军发动攻势。攻击部署重点仍保持在九十四师和十四师方面。配属卜福式山炮及税警团迫击炮。在右翼的四十三师、九十七师、九十八师为助攻,以一部侵入苏区积极活动,搜索牵制红军。我所在的九十四师,对头陂以南高地红军的防御阵地展开攻击。拂晓攻击开始,蒋军飞机临空助战,一时枪炮轰鸣,红军阵地弹如雨注,蒋军步兵趁势攀越山坳,蚁附而上,当爬到红军地堡时,发现红军没有大部队据守,只留少数人警戒,当蒋军开始炮击时即已撤走,徒然浪费大量弹药。于是十八军务师全线推进。四十三师、九十七师进抵良村、莲塘附近,九十八师进抵古龙岗附近。正面的九十四师、十四师、十一师相继进入宁都。部队在宁都休整及碉堡线构建完成后,又继续向雩都方向搜索前进,到达曲阳附近时,开始构筑碉堡封锁线。这次由头陂、白水较大步进攻,未遭遇红军阻击。陈诚中路军总指挥部扬长进驻宁都。为了反共宣传,搜集骨灰,建骨冢一座;并往翠微峰凭吊固守达两年之久的、卒被红军歼灭的地主武装战场遗迹,于其上勒石题字。又开辟宁都城至翠微峰山下的一条公路,从南昌邀约了一批上层社会人士及新闻记者,前往宁都参观,大做反共宣传。
蒋军进占宁都,反共军事又一次得占上风,陈诚、罗卓英为进一步鼓动他的军事集团反共劲头及加强战斗技术的训练,特在宁都开办了一个军官教育团,陈自任团长,教育长为彭善。召集全军排长以上军官轮流受训。一共开办了三期,每期为两周,有人谑称宁都大学。对于前线进剿部队,则督促加强碉堡工事的构筑,严防红军的攻袭。九十八师守备古龙岗碉堡线,处于高山峻岭地带,是红军的老根据地,红军的主力部队在此发动攻势,陈诚严令该师死守,不得后退一步。认为该师封锁线如被突破,则红军可以长驱直入,抚州、吉安重要城镇防务空虚,红军唾手可得,威胁整个“进剿”军的后方,“围剿”计划势将瓦解,使前功尽弃,关系重大。师长夏楚中极力督率部队顽强抵抗,亲赴前线阻止官兵溃逃。虽有几处碉堡被红军攻破,仍使用预备队反复争夺,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终于守住阵地,红军无功而退。这次攻防战斗,是十八军部队“围剿”中的最后一战。
9 对中央苏区的“清剿”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由江西突围,经闽粤边境长驱进入湖南,开始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八军各师没有参加追击,仍在原守备的碉堡线上,继续向苏区“进剿”。另以郭思演九十九师(该师系五十二、五十九两师残余合编而成)、黄国樑的九十二师(该师亦归陈诚系统,黄由六十七师副师长调升该师),编成第五军,以薛岳任军长,跟踪红军进行追击。蒋介石任命陈诚为预备军团总指挥,留镇苏区,指挥驻浙赣两省部队,担任对共产党留置在这两个省红军部队的“清剿”。中央苏区自红军主力长征后,尚留置有一部分红军及地方工农赤卫队武装。总兵力不下三万多人,统由江西苏维埃政府项英指挥,继续做不屈不挠的顽强战斗。因此蒋军对苏区的封锁并未撤除,“围剿”兵力只抽调出一部分,主力十八军则只调走孔令恂九十七师一个师,到陕甘地区归胡宗南指挥堵击红军。陈诚“清剿”军以宁都、雩都、兴国三角地带为“清剿”重点。推行军工筑路政策,积极修筑宁都至雩都及其他各要点间的公路,政工人员则协助地主返乡,重新组织保甲,建立国民党政权。总的“清剿”部署是:各部队分区负责,又彼此互相呼应。
由于苏区红军的坚强抵抗,蒋军“清剿”工作不能迅速完成,一再延期。十八军各师及其他部队,被牵制在江西省,总兵力当在十万以上,不能转用于追击红军,增加对红军的压力。截至1935年6月底,“清剿”工作大体底定。这时浙江西南地区的红军,仍拥有相当力量,蒋介石为安定苏浙重地,免除心腹之患,决定将十八军各师调到浙江,担任新的“清剿”任务。该军各师第一步由各分区撤至南城、抚州、进贤集结,7月,陆续经浙赣路进入浙境,执行新的“围剿”,我离队没有参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