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春,国民党南昌行营,策定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这时红军扩展了苏区,在江西据有广昌、宁都、黎川、瑞金等十余县。在福建据有光泽、邵武、长汀等数县。总兵力壮大到十余万之众,声势显赫。蒋介石任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兼辖驻抚河流域守城各部队。陈的指挥部由吉安移驻临川。
陈诚自1931年5月,率其第十八军进入江西,参与第三次“围剿”时,只辖第十一、第十四两个师。其后陆续兼并了所谓杂牌部队郭华宗第四十三师、韩德勤第五十二师、张英第五十九师,拉拢吴奇伟第九十师、樊崧甫第七十九师。连同原有部队,总兵力近十万人。实力大为增加,成举足轻重之势,蒋更为倚重。
属陈诚前敌总指挥作战序列的部队,除以上直属部队外,计有:毛炳文第八师、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李思想第八十师、柏天民独立第三十二旅、周浑元第五师、周岩第六师、李云杰第二十三师、许克祥第二十四师、冯安邦第二十七师,共九个师,一个独立旅总计十余万人。连同陈直属部队,总兵力达20多万人。其中以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四师装备充实,战斗力较强。特别是陈诚赖以起家的基本部队第十一师,较为骄悍。
陈诚到达临川后,积极策定第四次“围剿”作战方略和“进剿”的兵力部署。调动部队就位,进行必要的准备,引弦待发。
陈诚的作战方针:战略攻取目标,指向闽赣两省接壤,交通要冲的广昌。占领广昌,可以直插中央红军心脏,将闽赣两省赤区分割开来,立于主动地位。再采取战术进攻态势,以数纵队分进合击,寻求红军主力而围歼之。
陈诚指挥部的情况判断:
1933年2月,陈诚总指挥部对于红军情况,虽竭尽各种手段进行侦察。借以作为进剿部署的依据。但由于苏区人民组织严密,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遭受阻碍,甚至获得的是红军有意散布的假情报,对于苏区的确实行动,竟无所知或知焉不详。仅依靠贴近苏区的据守部队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搜索手段获得点滴情报,而作为依据。当时据南丰方面的报告:南丰以南地区的赤卫队异常活跃;宜黄、乐安以北地区,甚为寂静,仅发现地方武装寻淮洲部,在这一带游弋。因此判断红军主力,可能集结在广昌附近地区,乐安东南的黄陂、东陂只有赤卫队活动,可作为战术开进线位置。
陈诚根据作战方针和敌情判断,将所有部队区分为“进剿”部队和驻守部队,以期守望相应,攻防互助。其具体部署如下:
第一纵队:指挥官第五军军长罗卓英,辖萧乾第十一师,李明第五十二师,陈时骥第五十九师。
第二纵队:指挥官第四军军长吴奇伟,辖霍揆彰第十四师(原师长周至柔已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接替罗卓英)。李默庵第十师,第九十师,师长吴奇伟兼。
第三纵队:指挥官第八军军长赵观涛,辖周浑元第五师,周喦第六师,樊崧甫第七十九师。
总预备队:李延年第九师
驻守部队:
吉水,第八十师
宜黄,独立第三十二旅
乐安,第四十三师,新任师长刘绍先
南城,第二十三师
硝石,第二十四师
南丰,第八师
临川,第二十七师
2 “进剿”纵队的预定计划
第一纵队依乐安、宜黄两个坚固设堡据点为基地,左与第二纵队联系,由西向东南方向进入苏区向广昌攻击前进;第二纵队依南城坚固设堡据点为基地,右与第一纵队联系,左与第三纵队联系;第三纵队暂集结于南丰附近,待一、二两纵队于东陂、黄陂之线就开进位置后,再行开始攻击,齐头并进。
3 “进剿”纵队的开进
1933年2月,“进剿”纵队开始按预定计划行动。第一纵队指挥官第五军军长罗卓英,罗原任第十八军副军长,陈诚为了适应第四次“围剿”,扩编了第五军,辖第五十二、第五十九两个师。这时罗随第十八军驻在抚州,来不及到达在吉安、安福整训的这两个师驻地,掌握指挥。又以暂时编入第一纵队指挥的第十一师,现驻在抚州东馆附近。决定率第十一师到东陂、黄陂与这两师会合。远在吉安、安福的两个师,需要渡过赣江,行军数百里,才能到东黄陂会合。有人向陈诚建议:“为了保持秘密,应该绕道远后方,经由白区安全地带,再向苏区做正方开进,避免从吉安起,做长距离的侧敌行军。”但陈诚由于急功邀宠,没有从长计议,仍令该两师由吉安经吉水、永丰到乐安,稍做休整,再继续前进。该两师在行军途中还做攻防演习暴露目标。
第二、第三纵队都按预定计划行动,于2月下旬,准备完毕,待命前进。
4 五十二、五十九两师被歼
第五十二师是于1931年第三次“围剿”被红军歼灭后,由陈诚收容补充,将第十一师之独立旅及第十四师之攻城旅拨入该师,连同韩德勤残部合并编成。该师为两旅六团制。师长由第十一师副师长李明升充,参谋长柳际明。该师辖第一五四旅,旅长傅仲芳,下属三〇七团团长房少斌、三〇八团团长韩文源、三〇九团团长吕国铨。第一五六旅旅长滕云,下属三一〇团团长王岳、三一一团团长陈集辉、三一二团团长彭某,师直属部队缺炮兵营。
第五十九师是于1932年10月,将原川军张英第五十九师由陈诚兼并后,拨入第十八军几个团,合并编成。该师为两旅四团制。师长陈时骥,参谋长施百衡。下辖第一七五旅旅长杨德良,下属三四九团团长王景奎、三五〇团团长周化南。第一七七旅旅长方靖,下属三五三团团长刘啸凡、三五四团团长李青。师直属一独立团团长陈君锋。
五十二、五十九两师由安福、吉安出发,渡过赣江,经过长途行军,于2月中旬到达乐安。这时纵队指挥官罗卓英亦率第十一师向宜黄前进。五十二、五十九两师,暂由李明指挥,由乐安向黄陂前进。李明根据乐安驻军第四十三师师长刘绍先提供的情报,认为附近苏区一向寂静,以前红军曾大举围攻乐安,久战不下,以此不再兴攻势,情况至今未变。李明召集两师团长以上军官,开了一次会,介绍了情况,没有提高警惕,严加戒备。把两个师分成两个纵队,五十二师为右纵队,五十九师为左纵队,齐头并进。两师间相距约20里。但以两师平行路中间,都是高山峻岭,横向联络不便。李明亦未采取定点联系措施。两师于2月26日由乐安出发,距黄陂只两天多行程,满以为能安全到达。
第五十二师于26日于乐安出发,约行60里,即行宿营,没有发现情况。27日续向黄陂前进。先头第一五四旅房少斌三〇七团抵达蛟湖。蛟湖位于高山上的鞍部,西上五里,东下八里,南北两侧都是山岭,李明师部在该旅后跟进,再后是后卫部队。全师由先头到后尾的距离,拉得很长,不能呼应。这时,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早已占领侧面阵地,向该师开始伏击,在初接触时,李明还认为是寻淮洲游击部队,不以为意。但瞬间,红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展开全面猛袭。李明对该师蜿蜒20余里的行军纵队,无法集结,全部失去控制。不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只能各自应战,人自为战。红军摧枯拉朽,如扫落叶,激战仅数小时,即将该师全部歼灭。
这次战役,师长李明当场中弹身亡,第一五四旅旅长傅仲芳,在蛟湖负伤逃出。团长房少斌被击毙,参谋长柳际明指挥后卫部队及师直属部队,闻警迅速占领一有利地形的村庄,进行抵抗。该师辎重营携有银币数万元及大量粮弹。红军攻入后,柳头部负伤,士兵扶掖逃出。辎重营所有银币及粮弹,俱为红军所得。第一五六旅旅长滕云,化装逃出。三一二团团长彭某生死不明。其他团营干部有的带少数人突围而逃,有的则匿迹深山,伺机逃回乐安。绝大部分官兵为红军所俘。红军对俘虏给予宽大待遇,广为宣传革命道理,不加侮辱。除收缴武器外,不搜腰包,当时释放一部分俘虏,每人发给银币三元做路费,让他们返回白区。
第五十九师于2月26日由乐安出发为左纵队。按一七七旅、师部、一七五旅次序,经乐安迤东归峰、霍源向黄陂前进。当天行程约60里,先头一七七旅在归峰宿营,师部及后续部队,沿途就地宿营,亦未发现情况。27日晨续向黄陂前进。10时许,忽闻行进方向西南,约20里处有枪炮声。最初认为是第五十二师在做实弹演习,不以为意,仍继续前进,不做处理。接着枪炮声越响越紧,前队旅长方靖即向师长陈时骥报告,请示行动。陈方认为情况有异寻常,但以抢先进占黄陂,再做处理较为妥当,没有停止行进。只架无线电台和五十二师联络,也没有派部队向西搜索侦察,仍然一面听枪炮响,一面向黄陂急进。先头一七七旅行到霍源附近,距黄陂十余里,方靖接到前卫三五四团团长李青的报告:“团尖兵连附便衣搜索队和红军遭遇,俘虏红军十余人,他正向霍源南面的红军攻击,以排除行进路上的障碍。”方靖即令将俘虏送师讯问,俱操北方口音,获悉是红军第五军团,昨夜由西面赶来,走了80多里路才到这里。陈方知红军主力已往这方面来了。同时断定右翼的枪炮声,应是红军主力与五十二师激战。估计红军亦将向该师攻击。由于对五十二师情况不明,决心先占领阵地,企图与五十二师取得联系,并可坚守待援。命令第一七五旅及独立团,在霍源以北高地带占领阵地。南与先头第一七七旅相连,做重叠配备。是日下午,情况并不严重,部队得以迅速进入阵地。仅在霍源以南的对峙中,有少数伤亡。入夜,部队彻夜构筑工事。南面东面开始与红军接触,发生小规模战斗,情况没有剧变,但和第五十二师迄未取得联络。
2月28日凌晨,该师发现西、北两面也有红军的强大部队,已然将全师四面包围。红军随即开始对该师猛烈攻击。从俘虏口中,得悉当面红军是第一、三、五军团和罗炳辉的第二十二军。同时又有从西面逃来的几批第五十二师官兵,报告第五十二师已于昨27日,被强大红军包围歼灭,师长李明阵亡的情况,大大影响军心,丧失斗志。
红军于上午8时,开始全面猛攻,前赴后继,英勇异常。激战至午,师部所在阵地、第一七五旅阵地,相继被红军突破。师长陈时骥当场被俘,参谋长施北衡逃脱,旅长杨德良负重伤殒命。该师所属陈君锋独立团,在行军纵队最后,据险顽抗,只受一部红军攻击,得保持完整。第一七五旅所属三五〇团团长周化南率两个残营突围而逃,幸与由宜黄星夜驰援、在佛岭坳和红军接触的第十一师相遇,免于被全歼。师部直属工兵营、辎重营等部队,均被全歼,无一幸免。
先头部队第一七七旅方面:由于首先发现敌情,很快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地形构筑工事,进行顽强抵抗。第一七五旅被歼灭后,孤立战斗,陷入层层包围之中,激战终日,伤亡重大。旅长方靖,三五四团团长李青均负伤,但仍困守阵地。3月1日,第十一师到达霍源战场增援,红军主动撤围转移。
3月1日,红军结束战斗,大获全胜。几天内,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全部,第五十九师一部。斩获无算,即主动转移,风展红旗,浩浩荡荡,向硝田、招携方面凯旋。
5 陈诚“进剿”计划的调整
五十二、五十九两师被大部歼灭后,西路“进剿”军罗卓英第一纵队,实力锐减。原拟三路进攻广昌的作战计划,已难以继续执行。但总指挥陈诚,不甘心失败,并为掩饰败绩,表示仍有充分力量继续“进剿”。为免被蒋介石遗弃,积极调整部队,继续进犯。这时第三纵队的指挥官赵观涛,以陈部的惨败,慑于红军的声势,托病请假。(该纵队指挥职责,是否交驻守南丰的第三十七军军长兼第八师师长毛炳文代行?我当时不甚清楚。)赵所指挥的第七十九师,改由陈诚直辖,开至宜黄为总预备队。原任预备队的第九师,则拨归罗卓英第一纵队指挥。这次实施的部署是第一、第二两纵队齐头并进,互相照应掩护,由西向东稳步前进,企图横扫苏区,直犯广昌。在南丰的第三纵队,则相机待发,捕捉战机,紧密协同,以打击红军。
6 陈诚主力第十一师被歼
1933年3月18日,经过一番调整补充的罗卓英第一纵队,按照新的“围剿”部署,重振攻势。罗亲率萧乾第十一师及第五十九师重建的第一七五旅(辖两个团)进驻黄陂。其第九师已先行到达东陂,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派部队四处搜索,没有发现红军踪影。19日,在第九师的掩护下,罗率第十一师及第一七五旅进驻东陂附近,指挥部驻于东陂北端的五里牌。吴奇伟第二纵队紧靠第一纵队东侧,并头前进,经候坊直向新丰。
2月20日,第十一师由东陂南犯,行军至午刻,先头第三十二旅六十六团前卫,与红军小部队开始接触,红军节节阻击,迟滞其行。到下午5时,第十一师全部到达草苔冈附近及其以南高地。师长萧乾以天色将晚,决心占领草苔冈宿营,次日再继续前进。经过大体的地形侦察,其宿营警戒阵地配备:以莫汝硕第三十二旅三个团对西南面;黄维第三十一旅以两个团对东北面,编成以草苔冈为中心,四围高山的环形阵地;以三十一旅之六十二团为预备队,布置于草苔冈。这天由于红军节节阻击,拖延时间,下午5时,始匆匆进入宿营地,配置警戒阵地,未能绵密侦察地形,适当配置兵力,又以官兵整天行军疲劳,阵地工事构筑,亦不甚坚固。如任前卫的第六十六团,对其南面的最高峰,这样一个要点,仅派出一个排去占领,次日拂晓,红军闪电袭击即被驱逐。红军掌握制高点,得有瞰制之利。
同日下午,罗卓英在五里牌指挥所,得知第十一师以上情况,判断当面发现的红军,对第十一师保持有秩序的接触,显得异常活跃,似在侦察情况及招致红军主力的到来,次日将有大战的可能。而草苔冈附近高山环抱,不能发扬火力优势,更不易部队联络运转,这种形势对我绝对不利,对敌绝对有利。打算要第十一师星夜撤回东陂附近,和第九师靠拢。草苔冈距东陂仅20余里,迅速转移,可使红军扑空。罗并将第十一师辎重部队留在东陂,以免往返徒劳。罗又命令第九师严加守备,若红军乘第十一师撤退而进攻第九师,该师阵地工事坚固可以固守。伺其攻击顿挫,即以十一师出击,可望打一胜仗,若得到第二纵队的迅速呼应,由新丰回头截击,则望打一歼灭战。罗卓英虽有此决定,但萧乾不同意执行。他以夜间大部队转移,容易导致混乱,反为敌所乘;更以官兵十分疲劳,难以迅速行动等理由,向罗陈述。并说:“在草苔冈打,也有把握。”罗只得准其所请,在草苔冈原地应战。
21日凌晨,该师六十三团团长宋瑞珂正率领营连长在雷公嵊山上侦察地形,准备改进配备。忽接在雷公嵊西侧第四连连长报告:“红军大部队分路来攻,已接近该连前进阵地。”宋用望远镜隙望,见红军由西南方潮水般地涌来,同时望见草苔冈东北各山头,也有红军运动,形成对该师的包围。随即全师阵地全面开始激战。同时一路红军绕道向东陂前进,向第九师阵地突出部分张琼团攻击,截断第九师与第十一师的联系,钳制第九师增援,显然是举其全力以消灭第十一师。
红军第一、三军团攻势猛烈,以波浪式队形反复冲击,一波被击退,二波涌来,二波击退,三波又涌来,连续不断。战至中午,红军已渗透多座高地,倚棱线进入,互相对峙,取得很大进展。宋瑞珂六十三团第四连,连排长伤亡殆尽,只剩下士兵13名,由一班长代理连长职务,勉力挣扎;第二营长廖砚香阵亡,由少校团附田玉波代营长,旋又阵亡,又令该营营附陈捷谋代理,陈亲手投掷手榴弹数十枚。三营营长龙佐才负伤,由中校团附李维藩兼任。第三十二旅方面:该旅六十四团受到红军第三军团的猛攻,团长孙嘉傅亲自在第一线组织部队进行逆袭,红军多次冲锋都抵挡住了,红军仍不休止。其他各团,在红军强攻下,战况大抵相同。红军虽然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毫不气馁,攻势更为凌厉,以“天兵怒气冲宵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猛冲猛打,转入主宰战场的有利形势。六十六团阵地,在受到南面制高点上的红军瞰制攻击下,阵地首先被突破,团长李晏芳负伤,他见部队垮下来,就带伤逃跑了。在左翼的六十五团,受到影响,侧面开放,无法应付。旅长莫与硕组织部队反攻,未能挽回颓势,莫亦负伤下阵,三个团失去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更形混乱。
师长萧乾连续接到各团失利的报告,感到形势危急。即离开师部赶到六十三团阵地上,观察战况,准备调整部署,眼见六十六、六十五两团阵地动摇,南正面一开放,即刻威胁东正面的王严六十一团和西正面六十四团两个团的侧背。萧乾遂令这两个团交相掩护,撤至草苔冈北面高地占领阵地。以缩短战线。萧本人则指挥预备队六十二团,向红军反扑。不意六十四团团长阵亡,该团的营长卢震欧、荣孝雨,不听中校团附靳力三的指挥,各自为战,阵势紊乱;六十一团亦被溃兵冲乱,自相践踏。适于此时,草苔冈师部直属部队移动,失火延烧,村庄笼罩一片浓烟,更增加部队慌乱。六十五团团长阵希平率残部退到草苔冈北面山上,布置阵地,以秩序混乱,部队参差到达,未能形成整然的阵地线。下午,进入混战状态,萧乾本人负伤,六十二团团长曾孝纯阵亡。第十一师阵地全部瓦解。
21日上午,当草苔冈战斗打响,红军一部向东陂进攻时刻,指挥官罗卓英为维持第九师与第十一师间的联系,即令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五旅旅长温良,率该旅在第九师的掩护下,向当面红军进攻。被红军阻击,进展缓慢。其第三四九团(由独立团改)团长陈君锋,在攻击中阵亡。直战至下午,红军撤走,始与第十一师联络上。第十一师全线溃退时,得到该旅及第九师的掩护收容。第三十一旅旅长黄维,在撤退时将脚扭伤,不便行动,官兵弃置不顾,数日后,始匍匐到达宜黄,其狼狈如此。
这次战役,以陈诚主力部队骠悍著称的第十一师,遭受近歼灭性的打击,部队损失近半,武器装备损失更巨。被红军俘去的官兵约3000人,同样得到宽大,释放时每人都发给路费及通行苏区路条,返回原部。萧乾将这些官兵统一收容,编入第十一师为六十六团,以胡琏任团长。在胡的训练下,仍能执行战斗。
7 “进剿”第二纵队仓皇撤退
3月中旬,在南城附近集结的吴奇伟第二纵队,企图与第一纵队靠拢,以利齐头并进,横扫苏区,直下广昌。先头通过候坊,没有发现红军,也没有赤卫队扰袭,因此行军速度稍快,20日,先头部队已到达东陂东南的新丰镇附近。欧震第九十师和我所在的霍揆彰第十四师,相距不到十里,并列宿营,李默庵第十师在后宿营,我第十四师宿营地距草苔冈20余里。21日凌晨,我们拉开队伍向南行进,后面第十师先头部队,亦掠附近道路通过。少顷,忽闻西方枪炮声越响越密!我第十四师官兵基于对第十一师的关切,引起极大注意。互相猜测,议论纷纷。师长霍揆彰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停止前进。立刻架设电台和罗卓英纵队部、第十一师师部发报,询问情况。霍曾向吴奇伟、罗卓英建议:“第十四师立即向草苔冈转进,向红军取反包围态势。”他们犹豫不决,时间一分分过去。以后传闻:“第二纵队各师,都自告奋勇去增援第十一师,被萧乾拒绝。”萧颇有刚愎自用作风,自以他的十一师战斗力强,能顶得住。在上午的时间里,战斗虽激烈,阵地还未动摇,对红军的情况,也还不太清楚。萧夸口说:“我打得不错,还不需要增援。”罗卓英也轻信萧的话,总以为十一师支持一两天,不成问题。若能拖住红军一两天,消耗红军大量兵力和赢得时间,调动兵力到有利的位置,展开阵势,内外夹击,可望一举收歼灭之功,给红军一次打击。因此,忽略了第十一师的现状,是危在眉睫,迫切需要火速救援,一刻也不能等待。上面指挥官正在举棋不定,踌躇莫决之际,而下面中下级干部则群情沸腾。到下午,枪炮声更响得撼山动地,我第十四师官兵伫步不进,在原地倚枪危坐,无不为之变色,有些青年干部,看到上面毫无作为,等得急不可耐,鼓动大伙,根据战术上“向炮声前进”的原则,不待命令即掉转方向,向草苔冈第十一师急进,以加入战斗,合击红军。但以军队纪律森严,惜未果行。万万料不到十一师的战况急转直下,情况瞬息大变。中午以后,红军主力齐上,以雷霆万钧之势,对第十一师猛烈追击。一处突破,多处动摇,红军乘势猛冲、猛打、猛追!未及黄昏,第十一师全线崩溃。其左侧虽拥有第二纵队数个师兵力,相距只20里,行程不到三小时,尽可挽回颓势,但由于徘徊观望,坐视不理,铸成大错。陈诚接到第十一师惨败报告,顿时惊慌失措,在座椅上晕倒欲绝!正是:“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22日,红军没有继续对东陂第九师及第二纵队发动攻击,仅有小部队保持接触,进行监视。受创的国民党军队,则仍然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军心沮丧,战意消沉。忙于集结部队,调整部署,准备应付当面红军的进攻。以后看到红军主力已转移他去,为避免再遭受打击,各部迅即撤逃。第一纵队龟缩至宜黄;第二纵队就近向南丰退走。我第十四师是后卫部队,受到红军的追击。只得一个山头再一个山头,逐次占领,互相掩护,一步一步地撤退。赖友军的接应,始到达南丰。
这次“进剿”,时间最为短暂,由于陈诚主攻方面的惨败,其他各路闻风丧胆,各自偃旗息鼓,退回原防。声势浩大的所谓第四次“围剿”以失败而告终。负有重责的总指挥陈诚,受到蒋介石的冷遇,给予降级察看处分;纵队指挥官罗卓英,以指挥失误,撤销第五军军长职,仍回第十八军任副军长。第五军军长职,以陈诚前敌总指挥高级参赞薛岳充任。第十一师师长萧乾被撤职。
第十一师遭受这次惨败,成为该师史上最严重教训。历届第十一师师长,不敢或忘,都以此引为警惕,经常告诫部属,相期绝不能重蹈“三·二一”覆辙。我继任师长当然萧规曹随,接过这个传统的衣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